基于“感觉”为先导的训练模式对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2022-08-19 00:36陈缪存聂亚雄郝又国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22年12期
关键词:肢体组间功能

陈缪存,聂亚雄,郝又国

(1.南华大学衡阳医学院,湖南衡阳 421001;2.上海市普陀区人民医院康复科,上海 200060;3.南华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湖南衡阳 421001)

脑卒中是一种突然发生且由脑血管病变所引发的脑功能障碍,分为缺血性脑卒中与出血性脑卒中两种[1]。患者经治疗后常会遗留不同程度的偏瘫、智能减退、眩晕、失语等症状,对生活与工作造成不利影响。目前的脑卒中患者常规康复训练效果欠佳,分析原因为常规康复训练侧重于肢体功能方面的恢复,而缺乏感觉功能方面的锻炼[2-3]。基于“感觉”为先导的训练模式是指基于体觉与触觉等多方面“感觉”功能而进行的康复训练方式,有研究显示[4],基于“感觉”为先导的训练模式不仅有利于确保脑卒中患者恢复良好的机体活动度,还有助于促进肢体功能的康复与生活质量水平的提高。基于此,本研究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月上海市普陀区人民医院收治的106例脑卒中患者为对象,分析基于“感觉”为先导的训练模式对患者上肢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上海市普陀区人民医院收治的106例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符合《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5]中脑卒中诊断标准,经过CT、MR检查确诊;(2)首次发病。排除标准:(1)研究过程中发生严重并发症,影响本次观察指标结果;(2)存在痴呆或认知性功能障碍;(3)临床资料不完整。本研究经上海市普陀区人民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患者及家属对本研究知情并签署同意书。将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53例:男30例,女23例;年龄50~70岁,平均(60.55±3.33)岁;病程20~40 d,平均(30.67±4.44)d;缺血性脑卒中29例,出血性脑卒中24例;左侧28例,右侧25例。观察组53例:男31例,女22例;年龄50~73岁,平均(60.57±3.31)岁;病程20~41 d,平均(30.69±4.42)d;缺血性脑卒中28例,出血性脑卒中25例;左侧27例,右侧26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训练干预。(1)康复前期,帮助患者摆放舒适的体位姿势,并取得抗痉挛体位,以此改善相关临床症状,每天间隔3 h更换1次姿势。(2)与患者密切交流,转移患者对于自身疾病的注意力,告知其保持良好心态有助于提高训练实施效果,每次心态交流1 h,每天至少1次。(3)依据患者的实际病情发展情况制定行走、站立等运动训练计划,其中站姿以平衡训练为主,行走以慢步行走为主,每天训练1次。(4)教导患者进行床上翻身练习,学会主动转换姿势,并练习拱桥与躯干动作,每天训练1次。患者均维持训练6周。

观察组采用基于“感觉”为先导的训练模式。(1)光感训练:①让患者处于无视觉状态之下,并让其对不同形状、质地的物品进行触摸,进行物品识别,每天训练1次。②轻拍肢体并采用毛巾或者软毛刷对患侧皮肤进行刺激,每天训练2次。(2)深感觉训练:①在患者肢体活动的过程中实施短暂阻力,并适当进行负重性练习,双向拉伸关节。②采用镜前训练以此达到视觉生物反馈的训练效果,使患者能够得到补偿性四肢位置感觉,每天训练1次。(3)实体睡眠训练:①先让患者对物体进行辨认后,再让其闭上眼睛,以此让其讲出刚认识到的对象特征,并反复性练习。②先行让患者观看图片,之后让其在处于黑暗条件下找到对应物品,每天训练1次。(4)协调感觉训练:让患者进行上肢手指指鼻子、摸耳朵等动作训练,每天训练1次。(5)温度感觉训练:让患者手指皮肤进入到不同温度的试管水之中,以此刺激与感受温度所带来的感受,每天训练1次。患者均维持训练6周。

1.3 观察指标

(1)分别于训练前、训练6周后,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对上肢功能进行评估,总分为66分,所得分数越高则上肢功能恢复效果越优。

(2)分别于训练前、训练6周后,采用临床痉挛指数量表(CSI)对临床痉挛情况进行评估,总分16分,其中,轻度、中度与重度分别为0~9分、10~12分、13~16分。

(3)分别于训练前、训练6周后,采用健康调查简表-36(SF-36)评估生活质量,该量表包括生理功能、心理功能、社会活动与一般健康四个项目,均为百分制,所得分数越高则生活质量越高。

(4)分别于训练前、训练6周后,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与焦虑自评量表(SAS)评估负面情绪,其中,抑郁临界分为53分,焦虑临界分为50分,均为所得分数超过临界分则代表存在相对应的负面情绪。

(5)干预总满意率:于训练6周后,采用医院自制护理满意度量表测定满意度,分为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三个等级,评分80分以上为非常满意,评分60~80分为基本满意,评分低于60分为不满意,总满意率=(非常满意+基本满意)/总例数×100%。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训练前后的FMA评分、CSI评分比较

训练前,两组FMA、CSI评分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训练6周后,两组FMA评分均高于训练前,CSI评分均低于训练前,且观察组FMA评分高于对照组,CSI评分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训练前后的FMA评分、CSI评分比较[(±s),分]

表1 两组训练前后的FMA评分、CSI评分比较[(±s),分]

组别FMA评分训练前 训练6周后CSI评分训练前 训练6周后对照组(n=53)观察组(n=53)t值P值40.44±3.33 40.34±3.29 0.156 0.877 46.56±2.65 53.55±3.33 11.957 0.000 14.42±1.22 14.44±1.21 0.085 0.933 12.44±2.22 7.77±3.33 8.495 0.000

2.2 两组训练前后的SF-36评分比较

训练前,两组SF-36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训练6周后,两组SF-36评分均高于训练前,且观察组SF-36评分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训练前后的SF-36评分比较[(±s),分]

表2 两组训练前后的SF-36评分比较[(±s),分]

社会活动 一般健康对照组(n=53)组别时间生理功能心理功能观察组(n=53)训练前训练6周后训练前训练6周后t值组间训练6周后P值组间训练6周后57.77±3.33 72.22±3.22 57.63±3.32 87.77±2.22 28.945 0.000 56.66±3.22 72.43±2.77 56.32±3.21 87.56±2.33 30.431 0.000 56.79±3.31 72.44±2.66 56.77±3.32 87.55±2.22 31.750 0.000 57.76±2.99 72.56±2.65 57.77±2.31 87.66±2.31 31.270 0.000

2.3 两组训练前后的SDS、SAS评分比较

训练前,两组SDS、SAS评分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训练6周后,两组SDS、SAS评分均低于训练前,且观察组上述评分均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训练前后的SAS、SDS评分比较[(±s),分]

表3 两组训练前后的SAS、SDS评分比较[(±s),分]

组别SAS评分训练前 训练6周后SDS评分训练前 训练6周后对照组(n=53)观察组(n=53)t值P值53.48±2.77 53.44±2.79 0.074 0.941 44.57±3.22 37.98±2.33 12.071 0.000 56.44±2.22 56.46±2.21 0.046 0.963 45.77±3.22 38.67±3.23 11.333 0.000

2.4 两组干预总满意率比较

观察组干预总满意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干预总满意率比较[n(%)]

3 讨 论

我国社会结构已然朝着老龄化趋势发展,脑卒中作为中老年群体常发疾病,近年来的发病率逐年上升。该病存在起病快、恢复慢、致残率和病死率高的临床特点。虽然经治疗后能改善临床症状,但仍会不同程度地伴随如肢体功能障碍等后遗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对脑卒中患者给药后行康复训练是十分重要的[6-7]。研究表明[8],有效的训练干预措施有利于巩固治疗效果,起到辅助性治疗作用,有助于帮助患者后期更好地融入于社会生活之中。

感觉属于运动训练的基础,机体产生感觉障碍会导致外界刺激无法合理传入机体内部,大脑对外界的反应则会处于异常状态之下,进而影响肢体支配及其功能,并最终影响肢体的速度、力量等方面,造成患者姿势异常、运动不协调等。基于“感觉”为先导的训练模式则以刺激感觉为训练核心,注重脑部功能的重组与可塑性,采用感觉功能训练则能够有效刺激各种机体感官,并有助于脑部对于内外环境刺激的反馈,最大程度改善脑部功能与促进运动等方面的发展,进而改善人体的日常生活功能及其平衡功能。由此可见,基于“感觉”为先导的训练模式有助于肢体功能的康复,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帮助患者尽快回归于正常的社会生活。本研究结果显示,训练6周后,观察组FMA、SF-36评分均高于对照组,CSI、SDS、S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总满意率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该结果与上述文字阐述结论相一致,佐证了基于“感觉”为先导的训练模式临床应用的优势性,即能有效改善患者各项临床表现与提高生活质量和患者的干预满意度。本研究中采用患肢拍打法有利于提高脑部的兴奋程度,采用皮肤刺激则能够改善兴奋传导过程中的神经回路传递效率,帮助患者适应感觉强化训练,并且基于“感觉”为先导的训练模式利于建立新的神经回路与机体内部运动程序,进而达到改善肢体功能与运动功能的效果。

综上所述,将基于“感觉”为先导的训练模式应用于脑卒中患者中,有利于提高其上肢功能,缓解痉挛情况,有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且在改善负面情绪方面的作用显著,有利于提高患者的干预满意度,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肢体组间功能
也谈诗的“功能”
达格列净对预混胰岛素治疗血糖控制不达标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研究
肢体语言
数据组间平均数、方差关系的探究
要背沟,不要“虎背熊腰”
更 正
肢体写作漫谈
关于非首都功能疏解的几点思考
VSD在创伤后肢体软组织缺损中的应用
中西医结合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3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