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护一体化康复护理模式应用于呼吸衰竭机械通气患者的临床效果

2022-08-19 00:36许晓静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22年12期
关键词:医护组间通气

许晓静

(莒县中医医院重症医学科,山东日照 276500)

呼吸衰竭(RF)是指各种因素引起的通气或换气功能障碍,可导致患者无法进行有效气体交换,通过机械通气可有效改善机体氧合[1]。但有研究指出,RF机械通气患者若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护理,可降低患者治疗依从性,或可对机械通气治疗效果造成影响,不利于患者的康复,导致不良结局[2]。常规护理多通过护士对RF机械通气患者进行入院宣教及并发症预防等,存在一定的盲目性,临床护理效果并不理想[3]。医护一体化康复护理模式是在医生、护士合作的基础上,发挥医生及护士的专业优势,为患者提供全面、优质的个性化医疗护理模式,目的在于提高医护人员对疾病的治疗水平,减少护理不良事件[4]。基于此,本研究重点观察RF机械通气患者采用医护一体化康复护理模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收治的RF机械通气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各40例。观察组中男23例,女17例;年龄40~70岁,平均年龄(57.31±4.29)岁;原发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21例,重症肺炎10例,重症哮喘9例;RF病程2~14 d,平均RF病程(8.36±1.20)d;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评估系统Ⅱ(APACHEⅡ)评分18~23分,平均APACHEⅡ评分(20.50±1.24)分。对照组中男25例,女15例;年龄41~72岁,平均年龄(57.44±4.30)岁;原发病:COPD 22例,重症肺炎9例,重症哮喘9例;RF病程2~15 d,平均RF病程(8.53±1.31)d;APACHEⅡ评分18~22分,平均APACHEⅡ评分(20.33±1.17)分。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本研究经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患者及家属均知晓本研究方案并签署同意书。

1.2 入选标准

(1)纳入标准:符合RF诊断标准[5];均采用Bi-PAP呼吸机治疗;机械通气时间≥48 h。(2)排除标准:妊娠期、哺乳期妇女;处于昏迷状态或无法自主呼吸;合并自身免疫性疾病;合并脑血管疾病;存在肺部手术史;存在上气道或面部损伤;存在既往精神病史或认知功能障碍;存在心、肝、肾功能障碍。

1.3 方法

两组均进行常规治疗,包括支气管扩张、控制肺部感染及加强营养支持等对症治疗,同时采用无创呼吸机治疗。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在机械通气前与患者进行充分的沟通,缓解患者紧张、不安的情绪,在通气中确保面罩正确佩戴、管道连接正常,定时巡视,确认导管固定完好,对于烦躁不安的患者可采用约束带进行约束,预防意外拔管;保证患者皮肤干燥、被褥整洁,对褥疮进行按摩,并做好局部按摩,避免面部受压不适。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医护一体化康复护理模式。(1)组建护理小组:小组内成员包括护士长、主治医师、责任护士,其中护士长为责任人,对护理的质量进行监督,主治医师和责任护士为组员,负责护理方案的实施。(2)一体化健康教育:护理小组全程对患者住院后进行负责,组长及主治医生全面评估患者的情况,并召开小组会议,对患者的治疗、护理方案进行确定;向患者、家属讲解疾病及机械通气治疗的相关知识,介绍既往康复病例,增强患者疾病治疗信心,护士长向患者讲解机械通气的护理流程、要点及注意事项,帮助患者做好心理准备。(3)一体化基础护理、呼吸训练及运动训练:在佩戴面罩前,责任护士明确患者有无多痰、口鼻干燥症状,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同时为患者安置头带、面罩,连接呼吸机、管道,主治医师在床旁进行监督检查,为患者调节各项参数,与护士商讨巡视的注意事项,并做出纸面记录,责任护士按照记录逐一进行排查,预防不良事件的发生;机械通气时,护士应在旁进行指导,引导患者有规律呼吸,若患者产生不适,应立即通知主治医师对呼吸机的各项参数进行调节,达到人机协调;同时小组内成员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共同探讨,制定针对性的呼吸训练及运动训练方法,其中呼吸训练为腹式呼吸,监督、指导患者进行呼吸训练,5~10 min/次,4~8次/d,并根据患者的运动习惯进行体能恢复,训练内容包括病床康复锻炼(半卧位按摩患者的四肢肌群,并进行下肢屈伸及轻度旋转运动,15~20 min/次,2~3次/d)、手腕及手指关节训练(活动患者的腕关节及掌指关节,鼓励患者进行主动握拳活动,并屈伸腕关节,进行上肢上举活动,15~20 min/次,2~3次/d)、吞咽、咳嗽功能训练(对于早期昏迷或镇静患者应进行口腔部位的肌肉按摩,患者清醒后应进行舌咽、口底肌肉训练,鼓励患者咳痰、咳嗽,加强咳嗽反射训练,以锻炼患者的呼吸肌力量),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每周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讨论,并对后续的治疗与康复方案进行调整。(4)一体化交班、查房:小组内成员每天共同交班,每天3次床边查房,对患者的病情变化进行及时记录,确保小组内成员有效掌握患者的相关信息,如睡眠、饮食、排泄及心理等;定期开展小组会议,对患者的病情及治疗情况展开讨论,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优化原有的治疗、护理方案。(5)一体化撤机:撤机前主治医师应评估患者的动脉血气分析指标,并由医生告知可能的情况及如何应对,向患者讲解撤机原因,避免患者出现焦虑、恐慌的心理,在撤机后护士应指导患者咳嗽、排痰,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密切监测,并进行常规氧疗,主治医师在旁查看、指导,如有异常应立即处理。

两组均护理至患者出院。

1.4 观察指标

(1)临床指标:统计两组机械通气时间及住院时间。

(2)血气分析:于护理前、护理3 d后,采集患者的动脉血5 mL,采用i-STAT300G型血气分析仪测定二氧化碳分压(PaCO2)、血氧分压(PaO2)、血氧饱和度(SaO2)。

(3)治疗依从性:采用本院自制的依从性调查问卷评估,包括积极配合、遵从医嘱、坚持使用及治疗任务完成4项,每项1~4分,其中16分为完全依从,12~15分为依从,<12分为不依从。总依从率=完全依从率+依从率。

(4)不良事件:统计两组住院期间排痰障碍、误吸、面部压伤及间断脱机发生情况。

1.5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5.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组内比较以配对样本t检验,组间比较以独立样本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临床指标组间比较

观察组机械通气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指标比较(±s)

表1 两组临床指标比较(±s)

组别机械通气时间(h) 住院时间(d)对照组(n=40)观察组(n=40)t值P值53.85±8.73 41.37±8.94 6.317 0.000 15.87±1.95 13.30±1.67 6.331 0.000

2.2 血气分析组间比较

护理前,两组PaCO2、PaO2、SaO2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3 d后,两组PaO2、SaO2均高于护理前,且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两组PaCO2均低于护理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血气分析指标比较(±s)

表2 两组血气分析指标比较(±s)

注:与同组护理前比较,a P<0.05

组别 时间SaO2(%)护理前PaCO2(mmHg)PaO2(mmHg)对照组(n=40)观察组(n=40)t值P值对照组(n=40)观察组(n=40)t值P值护理3 d后60.31±6.75 60.29±7.08 0.013 0.990 43.26±6.73a 38.45±6.30a 3.300 0.002 50.37±7.30 50.72±6.67 0.224 0.824 83.45±8.79a 90.37±8.53a 3.573 0.001 80.53±6.22 80.57±7.60 0.026 0.980 88.53±6.73a 93.14±6.08a 3.215 0.002

2.3 依从性组间比较

观察组治疗总依从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依从性比较[n(%)]

2.4 不良事件组间比较

观察组住院期间不良事件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不良事件比较[n(%)]

3 讨 论

机械通气可有效促进RF患者的气体交换,并有效纠正患者的生理功能紊乱,但RF患者多因缺乏机械通气的相关知识,在治疗期间易出现焦虑、紧张等心理,对机械通气治疗出现抗拒的行为,影响机械通气的顺利开展[6-7]。且有研究指出,机械通气过程中呼吸道湿化不足可导致排痰障碍、误吸等不良事件,且长期的机械通气可引起呼吸机相关肺炎等并发症,不利于患者的康复[8]。因此,有必要对RF机械通气患者实施护理措施。常规护理对患者采取健康教育、不良事件预防等措施,存在一定的盲目性,促进康复的效果有待提高[9]。

医护一体化康复护理模式是医生与护士在相互尊重、信任前提下的共同协作,实现医护知识与技能的互补,初步实现医生、护士、患者之间的无缝隙连接,为患者提供个性化、合理的康复环境,并提高护理质量,促进患者康复[10]。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机械通气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治疗总依从率高于对照组,护理3 d后PaO2、SaO2均高于对照组,Pa-CO2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RF机械通气患者采用医护一体化康复护理模式可改善血气分析指标,提高患者依从性,促进患者康复。究其原因为,医护一体化康复护理模式以小组的形式进行工作,主治医师与责任护士共同为患者进行床旁指导,提高患者的治疗信心,同时上机前为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提高患者对机械通气治疗知识的了解程度,缓解患者不安心理,并通过介绍既往康复病例的方式对患者进行心理干预,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11]。且在医护一体化康复护理模式中医护共同为患者制定巡视内容,并进行记录,有效避免护士单独巡视时漏检,预防不良事件的发生,小组内对患者的病情变化共同掌握,组内工作协调一致,护士与医生第一时间掌握患者的病情变化情况,且进行沟通,快速有效地执行医嘱,及时有效地对患者进行治疗;并定期召开小组会议,优化干预方案,有效提高工作质量,促进患者康复[12]。且医护一体化康复护理模式将被动护理转为主动护理,增强护士的责任心,调动护士工作积极性,在患者的康复过程中护士可充分体现自身价值,提高工作效率,继而提高护理质量,改善临床治疗效果[13]。此外,本研究还对两组住院期间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进行观察,结果显示,观察组住院期间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RF机械通气患者采用医护一体化康复护理模式可降低不良事件发生风险。究其原因为,医护一体化康复护理模式由医生、护士共同制定RF机械通气患者的护理流程,且分工协作,通过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准确、迅速地评估,制定针对性的康复方案,根据患者的病情、偏好对面罩松紧度、位置、呼吸机参数进行调节,达到人机协调,提高患者的耐受性及依从性,并对患者的病情变化进行及时评估,调整治疗、护理方案,提高护理工作质量及临床治疗效果,降低不良事件发生风险[14-15]。

综上所述,RF机械通气患者采用医护一体化康复护理模式可改善血气分析指标,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减少不良事件,促进患者康复。

猜你喜欢
医护组间通气
达格列净对预混胰岛素治疗血糖控制不达标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研究
工银医护无界卡一份对医护者的关怀
不通气的鼻孔
数据组间平均数、方差关系的探究
实用无创机械通气技术进修班招生简介
实用无创机械通气技术进修班招生简介
要背沟,不要“虎背熊腰”
更 正
“医护到家”真能“到家”?
老年习惯性便秘的蒙医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