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建盏龙窑柴烧工艺及其作品的特色*

2022-08-19 07:02徐祖鹏
陶瓷 2022年8期
关键词:柴烧龙窑釉面

徐祖鹏

(福建省南平市建阳区水吉镇宏鹏建盏陶瓷工作室 福建 南平 354200)

龙窑柴烧历史悠久,人们对龙窑柴烧的质量要求很高。龙窑柴烧建盏朴素、厚重,把玩时这种柴烧作品的淳朴之美无处不在,这就是工匠们痴迷于此并致力于追求的原因。

柴窑与普通窑是有区别的,主要看火焰是否直接进入窑内,这是最本质的区别。柴窑烧制的建盏色泽温润、厚重,层次丰富,质地粗犷淳朴,和普通的华丽明亮的釉料有着本质的区别;柴窑烧制的结果从不重复,出窑时建盏釉色难以预测。

传统龙窑烧制的作品有受火面和背火面之分,釉面有着明显的阴阳变化和火焰痕迹,因此散发出一种朴素、厚重和纯朴的气息,这就是建盏艺术家痴迷于柴烧的主要原因。

1 龙窑的诞生发展

龙窑(见图1),传说是一条心底善良的乌龙,瞒着玉帝将雨水喷向干旱的地区,犯了天条,在与天兵天将争斗后,身受重伤,跌落在一座小山坡上。当地百姓感激它,挑土将它埋葬了。多少年后,里面的尸骨不见了,土堆出现了许多洞口,有人当窑用来烧陶器,一试果然又快又好,又透气又省柴。后来,于是人们依照龙形的样子造窑,就形成了如今的龙窑。

图1 龙窑

龙窑因斜卧似龙而得名。依山而建,借助山体由下而上,窑火焰可顺势向上并借助窑内的回火设计,节省柴火达到长时间保温的功效。室内室与室相互连通,即是所谓的“分室龙窑”。窑室分窑头、窑床、窑尾3部分。龙窑利用山势建造,存在一定的高度差,借助自然抽力,助焰、升温,同时不易受到地下水的影响;龙窑窑床面积大,窑内火焰流通且均匀,可以提高产量、提升质量;龙窑借助长度,可利用部分余热,提升热效率,降低燃料损耗,节约产品成本;结构简单,且建筑材料要求不高,从而其造价较低,加快手工业窑场的推进及发展;燃烧以挥发分多的松柴为燃料,灰分熔点高,着火温度低,燃烧速度快,火焰更长,便于快速烧成。

离建阳市区近40 km 有个美丽的小镇水吉,是建盏的故乡,在此地发掘出多个大规模宋代窑址(分布于大路后门山、营长乾山、源头坑、牛皮崙、庵尾山、芦花坪等处)。其中包括一座长达135.6 m,创下全国最长记录的龙窑(位于后井村大路后门山)。而各个宋代窑址中,以芦花坪、牛皮崙两处窑址生产出来的建盏质量最好。

2 龙窑结构及特点

龙窑的建造通常依山而建,与地平线形成10°~20°的仰角为最佳选择,这主要是利用山坡斜度能形成自然抽力。窑头仰角较大是龙窑的特点,一般会达到20°,这样有利于龙窑的预热和升温。中部与尾部仰角分别为15°和11°的设计,有利于窑炉的保温作用。柴烧龙窑基本不设烟囱,倾斜的窑身本身起到烟囱一样的效果。柴烧龙窑长度一般在20~80 m,宽为1.2~2.5 m,高为1.6~2 m。窑炉顶部呈拱形,窑炉两侧的上部各有一排投柴孔,方便投放松材和燃料。此外,在窑炉两侧各有2~4个窑门,主要是放置瓷器和取出烧好的瓷器。柴烧龙窑在热能利用方面有较强的优势,归功于独特的窑炉设计,这样的设计有效地利用烟气热量,使废气热损失降低到最小,进而提高了燃烧温度和效率。

龙窑的主要燃料为木柴、茅草,大多烧还原焰。此外,龙窑具有结构简单、热效高、装烧量大以及生产周期短等优点。因而成为南方瓷器烧制主要窑炉,特别是南方早期的青瓷烧制得益于龙窑。

龙窑起源于商代,但被用于建窑烧制技艺当是宋代,目前在水吉镇后井村和池中村中段的芦花坪一带有上百条龙窑残存窑址,可见当时龙窑何等兴盛。龙窑的烧制主要有以下2个方面:

(1)时节选择。龙窑柴烧不是任何时候都可以烧制的。在宋代,位于今建阳水吉镇后井村、池中村一带的建窑前半年是不开窑不点火的。前半年的工作是做好坯体然后放置阴干,而现代烧龙窑也是一样。一般会在六月份雨季过后,避开潮湿季节,等到地面湿气去尽才开窑点火烧盏。到农历年前12 月份结束窑烧。即使在这期间,也需要避开雨天,以免潮气影响致整窑报废。一次龙窑柴烧需耗时三天三夜70多个小时,还要根据当时天气、温度等因素变化由烧制人根据经验临时调整。

(2)原料取材。凡是利用柴为燃料烧成的陶瓷制品,都可称之为柴烧,这是中国最传统的烧制陶瓷的方式。然而,就算是在中国瓷都景德镇,柴烧瓷器也是罕见的。在市场上,大部分仿古瓷都是气窑烧制,有很多模仿柴烧的现象出现。

由于柴烧瓷器成本高成品率极低,很多陶瓷作坊把已经成瓷的瓷器放到柴窑里过火(烧制4 h左右),算作柴烧瓷器。正因为烧制工艺和成本的区别,所以,市面上不仅有几百几千上万的柴烧瓷器,还有几块、几十的柴烧瓷器。然而事实上,许多人并不知道两者的区别。

3 龙窑柴烧建盏晶体之美

纯手工的柴烧建盏,往往器型轮廓曲线高低厚薄不尽相同,但这恰是它浑然天成的美感所在。龙窑柴烧建盏,经过四天三夜或是更长时间的高温烧制,表面会形成含蓄而又丰富的釉色变化,古朴自然,这也是气窑烧制所不能达到的。

柴烧盏的釉纹和釉面,在大感觉上虽然没有电窑盏那么炫目多变,但是更加温润耐看,这种耐看源自微妙的变化。建盏釉面就会出现晶体,通常称之为铁系结晶釉,是建盏的独特工艺,在陶瓷工艺学上称建盏的釉为分相析晶釉(见图2)。

图2 建盏的分相析晶釉

3.1 分相

简单来说,不同相的物质混在一起,如果最终变得充分、均匀,就会成为一种均相,如食用盐、白糖溶于水,最后形成均相的溶液。如果互相不能溶解,边界清晰,如油滴在水里,怎么搅拌都分得很清楚,这就属于分相。建盏呈现无数种釉色的光键,就在于铁及铁的氧化物与底釉的分相。

3.2 析晶

析晶就是晶体的析出,平时说成结晶也可以。既然晶体是有固定结构的。那么同一种原子、离子、分子以不同结构排列,就是不同的晶体。不同晶体结构会带来不同的物化性质。

建盏烧制过程中,会析出晶体状态的铁和铁氧化物,不同成分和不同结构的晶体会带来无穷无尽的组合,形成建盏极具多样的釉色。

建盏烧制时,当原子、离子、分子的排列没有特定结构,而是无序混乱的,就不属于晶体。典型的非晶体就是玻璃,建盏黑色的底釉就是玻璃,各种颜色的兔毫、油滴等斑纹,也有可能是玻璃。

既然建盏釉面物质生成的有晶体,也有非晶体,这就需要加入分相的概念。分相和析晶出现在同一只盏中,带来更多的釉色组合,让建盏非常耐看。建盏烧制时的温度与气氛对析晶过程影响是非常大的,常常会出现烧制条件差之毫厘,釉面纹理却失之千里的结果。这也就是建盏“入窑一色,出窑万彩”的魅力所在。

4 结语

建盏龙窑柴烧作品,在古法技艺中透露着无法遮掩的大气和雅致,那些绚烂莫测的斑纹,触摸间感受人与物交流的惊喜。如果说土是陶的生命,无土不成陶,那么火便是陶的灵魂,无火不成器。龙窑柴烧是一场极其注重用火的技艺,是人与火携手共舞所形成的创作,是匠人们对火的掌控,也直接关系到最终成品的陶色变化。千百年来,龙窑是陶业发展的历史见证,而今随着岁月的流转,时代的变迁,龙窑渐渐被人们淡忘,但在福建建阳仍然有一大批执着的工匠仍然在使用柴烧龙窑,延续着柴烧龙窑的悠久历史。

猜你喜欢
柴烧龙窑釉面
一种超疏水陶瓷砖及其制备方法
稀土尾矿在无光釉中的应用研究
柴烧匠人的指尖追求
龙窑古法烧制建盏之美*
罗诗彬龙窑作品欣赏
提高全抛釉瓷砖釉面硬度的研究
“活着”的龙窑
柴烧志
龙窑柴烧:一盏一匠心
如果你还爱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