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敏,杨莉莉,唐 韵,杨菊艳,张峻梅,冯小艳,彭 溪
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 实验医学科临床检验部(成都 610031)
乳腺疾病是源自淋巴、乳腺腺体、脂肪、乳头、血管等乳腺相关组织的疾病,主要分为乳腺炎、乳腺增生、乳腺纤维瘤、乳腺囊肿、乳腺癌五大类[1],乳腺炎性疾病在乳腺疾病就诊患者中约占1/4[2]。研究[3]表明,乳腺炎是由多种不同病原体引起的多因素疾病,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与棒状杆菌菌属感染有关[4-5]。乳腺癌的发病率位居女性恶性肿瘤首位[6],乳腺肿瘤手术后较易出现细菌感染。目前多数研究集中于急性乳腺炎的细菌学研究,对于其他类型的乳腺疾病与感染的关系以及病原学的构成研究较少。本研究通过回顾性分析乳腺疾病患者的微生物标本情况,旨在了解不同类型乳腺疾病患者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及对常见抗生素的耐药情况,以期对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指导依据。
标本均来源于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乳腺外科2015年1月至2021年12月收治的579例不同乳腺疾病患者(乳腺炎334例,乳腺囊肿79例,乳腺肿瘤术后116例,其他类型乳腺疾病50例)。纳入标准:各类乳腺炎均经临床诊断明确;乳腺囊肿和乳腺肿瘤经影像学或病理证实;随访资料完整;患者首次分离菌株。排除标准:诊断不明确或随访资料不完整的乳腺疾病患者;未进行细菌培养或培养情况不明者。
Microscan WalkAway 96微生物鉴定及药敏分析仪(美国贝克曼库尔特公司)及其配套阴性复合板NUC61、阳性复合板PC33;Autof ms1000微生物质谱检测系统[安图实验仪器(郑州)有限公司]。血平板、麦康凯、巧克力平板、柯玛嘉显色培养基(重庆庞通生物技术开发公司)。标准质控菌株为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 29213、粪肠球菌ATCC 29212,大肠埃希菌ATCC 25922和铜绿假单胞菌ATCC 27853,均由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临床检验中心提供。
按无菌操作原则,经局部消毒行脓肿穿刺,抽取脓液或者用无菌棉拭子蘸取脓液或渗出液进行微生物送检。取脓汁、分泌物等标本接种于哥伦比亚血琼脂平板、无抑制剂巧克力平板、麦康凯平板上,严格按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4版操作,分别进行需氧和厌氧培养,待长出菌落后进行鉴定及药敏分析。
用WHONET 5.6软件对细菌分类及药敏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同一患者均剔除重复株,药敏结果判定标准参照美国临床与实验室标准化研究所M100最新版本标准。采用 SPSS 25.0 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组间差异分析采用Pearson χ2和校正Pearson χ2检验。检验水准α除特别说明外均设定为0.05。
579例不同乳腺疾病患者标本细菌检出率为38.9%(225/579),不同类型乳腺疾病标本细菌检出率略有不同,其中乳腺炎患者标本细菌检出率最高,为44.9%(150/334)(表1)。
表1 不同类型乳腺疾病标本细菌检出率
579份标本共分离出229株病原菌,其中革兰氏阳性菌191株(83.4%),革兰氏阴性菌33株(14.4%),真菌3株(1.3%),厌氧菌2株(0.9%)。革兰氏阳性菌是乳腺疾病的主要致病菌,葡萄球菌属最多,共127株(检出率为55.4%),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96株,居于各类病原菌的首位(检出率为41.9%);其次为棒状杆菌属50株(检出率为21.8%)。革兰氏阴性菌中肠杆菌科细菌有20株(检出率为8.7%),非发酵菌13株(检出率为5.7%)(表2)。
表2 不同类型乳腺疾病标本病原菌构成情况
334例乳腺炎患者标本中,分离出150株细菌,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最多,共78株(52.0%),其次为棒状杆菌32株(21.3%);另外还分离出4株非结核分枝杆菌(2株脓肿分枝杆菌,2株偶发分枝杆菌)。79例乳腺囊肿患者中分离出29株病原菌,其中棒状杆菌属最多,共14株(48.3%)。116例乳腺肿瘤(术后)患者中共分离出36株细菌,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共8株(22.2%),占首位,但革兰氏阴性杆菌的总数(共20株,5株大肠埃希菌、6株黏质沙雷菌、4株铜绿假单胞菌、4株不动杆菌、1株日沟维肠杆菌)已超过革兰氏阳性菌(共13株,8株金黄色葡萄球菌,2株表皮葡葡球菌,2株克氏棒状杆菌,1株粪肠球菌),3株真菌(热带念珠菌、光滑念珠菌、黄曲霉菌)也来源于乳腺肿瘤术后患者。表明金黄色葡萄球菌在不同乳腺疾病标本中分离率均较高,在乳腺炎及乳腺肿瘤(术后)标本中占据首位(表3)。
表3 不同乳腺疾病病原微生物分布情况[n(%)]
葡萄球菌属共分离出127株,占总病原菌的55.4%,为乳腺疾病中最常见的病原菌,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96株,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检出率为30.2%(29/96);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31株,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MRS)检出率74.2%(23/31)。葡萄球菌属对青霉素、红霉素、克林霉素耐药率较高,分别为85.8%(109/127),51.2%(65/127)、59.1%(75/127);而对万古霉素、达托霉素、辛内吉、利奈唑胺未出现耐药株,均100.0%敏感。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耐药性普遍高于金黄色葡萄球菌,对苯唑西林、左旋氧氟沙星、环丙沙星、复方新诺明的耐药率明显高于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耐药率(P<0.05);但对克林霉素的耐药率(38.7%)则明显低于金黄色葡萄球菌(65.6%)(P<0.05)(表4)。
表4 葡萄球菌属耐药性分析[n(%)]
随着现代微生物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对乳腺炎性疾病病原菌的认识逐渐加深。本研究结果显示,乳腺疾病病原菌主要以革兰氏阳性菌为主,金黄色葡萄球菌(41.9%)占首位,其次为棒状杆菌(21.8%)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13.5%)。金黄色葡萄球菌在不同的乳腺疾病中均占较高比例,主要引起化脓性乳腺炎[7-9]。棒状杆菌主要在乳腺囊肿和乳腺炎患者标本中分离出来,致病率呈上升趋势[10],克氏棒状杆菌与肉芽肿性乳腺炎形成密切相关[4-5],由于其有嗜脂肪性特性,需用1% Tween 80培养基[11]或高脂血平板[12]培养5 d以上才不易漏检。本研究还从乳腺炎患者中分离出4株非结核分枝杆菌(2株脓肿分枝杆菌,2株偶发分枝杆菌),这是广泛存在于自然环境中的一种致病菌,可引起肺部及皮肤软组织感染,临床常因单一用药而产生耐药性,使病情迁延难愈[13]。有研究[14]显示,近33.33%脓肿分枝杆菌感染发生在隆胸、面部除皱、抽吸脂等有创操作术后,医疗美容机构一定要坚持无菌操作原则,加强操作环境细菌检测,尽可能避免感染事件发生。乳腺肿瘤术后患者标本中分离出黏质沙雷菌、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这些院内感染的常见菌及真菌,提示该类患者免疫力低下,术后一定要重视抗感染治疗。本研究中厌氧菌的比例极少,提示需改善标本取材方法及培养条件,提高苛氧菌、厌氧菌的存活率,准确反映患者感染情况。
葡萄球菌属为乳腺疾病中最常见的病原菌,药敏结果显示,万古霉素、利奈唑胺、辛内吉、达托霉素敏感性好(100.0%敏感),可作为MRSA和MRS感染的首选药物;青霉素、红霉素、克林霉素耐药率较高,不推荐在临床上常规性和经验性使用。MRSA检出率为30.2%,整体耐药率较低。利福平、环丙沙星、左旋氧氟沙星、莫西氟沙星、复方新诺明较为敏感,临床医生可根据患者病情选择使用。MRS检出率为74.2%,整体耐药率较高,尤其对苯唑西林、左旋氧氟沙星、环丙沙星、复方新诺明的耐药率明显高于金黄色葡萄球菌,与Marín等[3]研究报道一致,其感染治疗首选万古霉素、利奈唑胺。另需注意哺乳期妇女用药的特殊性,左氧氟沙星、四环素、复方新诺明等禁止使用,庆大霉素、万古霉素等使用时应停止哺乳[15]。
综上所述,不同乳腺疾病患者病原菌的检出率和分布有所差异,但主要以革兰氏阳性菌为主,金黄色葡萄球菌是乳腺疾病感染的主要病原菌,棒状杆菌和非结核分枝杆菌也是乳腺炎症的重要致病菌。葡萄球菌属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辛内吉、达托霉素敏感性好,但对青霉素、红霉素、克林霉素耐药率较高;凝固酶阴性的葡萄球菌耐药率整体高于金黄色葡萄球菌。临床对于乳腺疾病感染的治疗,应针对不同病例的独特性,使用抗菌药物前及时送检标本进行细菌培养,以药敏结果指导临床合理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