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2022-08-19 05:08顾兴平
学周刊 2022年27期
关键词:创新能力信息技术素养

顾兴平

(甘肃省武威第二十三中学,甘肃武威 733000)

在新的形势下,初中信息技术教师在实施课堂教学时,要从理论知识、操作技能中解放出来,更加关注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素养,促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渐提升自身的信息技术素养、综合素质,使其更好地适应未来发展需求。然而,在当前的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教师对信息技术课程的认知比较浅显,所采用的教学方式和模式比较陈旧,致使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枯燥无味,难以真正唤醒学生的创新欲望。

一、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经调查研究发现,当前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实践与学科素养下的教学要求之间依然存在显著的差距,致使课堂教学效果不佳,阻碍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

(一)师生重视程度不够

虽然新课程已经实施了很长一段时间,但一些学校尚未真正走出传统的人才培养理念中。在应试教学理念的影响下,初中的日常教学都是紧紧围绕中考进行的,将主要的时间和精力都集中在考试文化科目教学中,而针对信息技术课程关注度不够,只是单纯地将其作为一种技能科目,在学期末进行简单的考察。在这种情况下,无论是信息技术教师,还是学生都对其产生了错误的认知,认为信息技术课程可有可无。于是,教师在上课时常常敷衍了事,甚至主动将课堂交给其他科目的教师,学生也不认真听讲,甚至将其作为放松课。如此,严重制约了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效果,难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理论与实践教学分配不科学

与其他的科目不同,信息技术课程主要包括两个部分,即:理论知识、实践操作。但信息技术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时,常常出现侧重理论知识讲解的现象,给学生留下的上机实践操作机会非常少。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常常学会了理论知识,一旦操作起来就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还有部分教师过分关注实践操作,常常是一上课就将学生带到微机室,直接让学生上机操作,忽视了理论知识教学。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的理论知识缺乏,对信息技术专业素养了解非常少,也难以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教学观念陈旧滞后

教学观念直接决定了教学行为,是影响教学效果的关键性因素。尤其是面对学科素养下的要求,教师唯有从观念上进行更新,才能在新教学理念的指引下,科学开展教学,最终达到预期的结果。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初中信息技术教师由于对新课改、学科素养等研究不够全面、深刻,教学理念依然陈旧、滞后。这就导致其在组织课堂教学时,没有意识到学生的个人发展,忽视了学生的学习需求,而是一味地灌输。如此,不仅导致课堂教学枯燥无味,学生也无法真正掌握相关的理论知识,创新能力更是无从谈起。

(四)课堂教学手段单一

基于学生创新能力的要求,教师在组织课堂教学时,必须要灵活开展教学。但在具体实践的过程中,“满堂灌”的教学模式一直占据主导地位,针对适合创新能力的生活化、探究式、项目式学习模式应用得非常少。学生长时间处于这种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下,课堂的参与程度也逐渐下降,甚至产生厌烦的情绪,难以真正提升学习效果。

(五)教学评价滞后

教学评价虽然是课堂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但却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价值。基于创新能力的要求,教师必须要构建一套与其相契合的教学评价模式。但在教学实践中,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教师在开展评价时,基本上都是以考试作为唯一的形式,以分数作为唯一的衡量标准。同时,在传统的教学评价模式下,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常常局限于学生的不足之处,忽视了学生的闪光点。如此,这种滞后的评价模式,制约了学生的思维,难以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策略

(一)营造契合创新能力的教学氛围

经实践研究证明,人的创造力只有在心里感觉“安全自由”的理想状态下才能展现出来。学生只有在相对宽松、愉悦的课堂环境中,才能在思考和探索中提升自身的创新能力。因此,初中信息技术教师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时,面临的首要问题就是给学生营造一个更加宽松、轻松的氛围。

基于此,初中信息技术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之前,必须要提前了解初中学生的心理特点,遵循新课改下“以生为本”的教学原则,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结合学生的实际需求,选择针对性的教学手段,旨在活跃课堂氛围,为学生营造更加轻松、愉悦的课堂环境,促使学生在探究和思考中,循序渐进提升自身的创新能力。

例如,在“幻灯片的超级链接”教学中,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要从照本宣科的模式下解放出来,凭着“敢探未发明的新理”的创造精神,结合本章节的教学内容、学生的学习需求等,先借助多媒体技术对幻灯片的超级链接进行了演示。接着,教师给学生讲述了幻灯片之间的超链接,以及幻灯片与其他文件的超链接,针对第三节内容并未直接讲述,而是采用自主探究的方式开展教学。在具体的实践探究中,教师预先提出问题,给学生设计了探究的悬念。之后,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自主操作探究。学生在具体探究的过程中,常常出现各种各样的操作失误,此时教师唯有通过不断地鼓励,切实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或者结合学生的探究进行适当的引导。如此,真正活跃了课堂氛围,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利于思考和探究的环境,为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围绕创新能力创设教学情境

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培养和发展离不开一定的教学情境。唯有将学生置于特定的场景中,才能真正激发学生的创造兴趣,激活其创新思维,最终促使学生在主动思考和探究的过程中,循序渐进提升自身的创新能力。基于此,初中信息技术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时,应结合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目标,从学生感兴趣的角度出发,为其构建一个生动有趣的学习情境,最终促使学生在探究学习中,激发创新兴趣、创新思维等。同时,在趣味性的教学情境中,还可有效将学生的疲劳程度,使其始终保持主动探索的积极性。

例如,在“我们生活在信息时代”的课堂教学中,就借助了信息技术将“烽火传信、纸质传信、广播、电视”等短片展示在学生面前,给学生构建了教学情境,使得学生在直观的感知中,对信息的表现形式形成了全面、深刻的认识。接着,教师围绕教学情境,向学生提出问题:信息传播的过程中,必须要借助一定的媒介,才能将信息内容传播出来。这就如同上课铃声并非信息,而是告知学生要上课了这一信息内容。那么,能否在生活中找到信息的内容呢?接着,教师给学生预留了一段时间进行思考,使得学生在思考、探究中,激活了创新思维。

(三)依托实际生活强化创新能力

信息技术与实际生活密切相关,具有极强的实践性。学科素养下,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时,还应着重培养学生知识应用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同时,学生在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过程中,也激活了自身的创新思维,促进了创新能力的发展。

基于此,初中信息技术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时,应紧紧围绕信息技术科目的特征,增强该科目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将教学内容和实际生活中常见的问题结合起来,促使学生利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现实问题。例如,在“电子数据表格——探究函数应用”的教学中,单纯地按照课本内容进行教学,难免会出现枯燥的现象,打击了学生的主动学习积极性。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的创新能力也就无从谈起。基于此,教师就可借助生活化教学模式,将学生生活中常见的“歌唱比赛评分模式”融入其中,给学生展示出某一位选手的9 个得分,要求学生在“去掉一个最高分、一个最低分”的情况下,计算其实际得分。在这一实际生活场景中,学生就可记住Excel 表格进行数据处理,最终得出相应的结果。如此,促使学生在实际问题解决中,逐渐提升了自身的知识应用能力,也促使学生在生活问题的探究中,激发了创新兴趣,很好地发展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四)在探究中培养创新能力

与传统“满堂灌”的教学模式不同,探究式教学凸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主要是沿着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流程进行的。在这一学习模式下面,学生始终处于主动思考、主动学习的状态下。同时,学生在这种状态下,思维也处于最活跃的状态,可促使其在思考、探究的过程中,激发自身的创新意识。

基于此,初中信息技术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时,应结合教学内容,科学创设出具有开放性、探究性的问题,并以问题作为导向,引导学生以个体、小组的形式展开探究学习。

例如,在“Flash 软件”的教学中,为了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待到学生掌握了基本工具的功能之后,教师就给学生展示了一幅图画,并指导学生利用所学的工具,对其进行制作。在这一问题的驱动下,学生会产生各种各样的想法,如在画“月亮”的时候,有的学生会借助线条工具,先画出两个曲线,再将其组合成为月亮;还有的学生则借助两个圆,利用“合并对象——交集”的方式叠加起来,最终画出月亮。如此一来,学生在自主思考和探究的过程中,不仅完成了既定的教学目标,也促使学生在思考中激活了思维的独特性、创造性,真正提升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五)在实践中提供创新空间

信息技术这一课程兼具理论性、实践性,单纯地依靠教师进行理论讲解,很难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更无法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因此,为了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在日常教学中还应关注实践教学,给学生提供一定的实践空间,促使学生在相互交流、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而这一过程恰恰给学生提供了一个想象、逻辑思维空间,可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例如,在“视频媒体剪辑”教学中,教师在完成基本的理论教学之后,就给学生设计了一个实践活动:制作一个家庭电子相册,并为其添加音乐。之后,教师给学生提供了足够的想象空间、创新空间,引导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将照片导入相册中,并合理调整位置、修改照片、导入音乐等,最终使其合成视频。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常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教师不能过多干涉,而是给学生提供创新的空间,并通过一定的鼓励和引导,最终促使学生在独立思考和探究中,逐渐强化自身的创新能力。除此之外,在依托实践活动强化学生创新能力的过程中,还应充分借助学校已有的硬件设施,引导学生利用课外时间参与一些比赛活动、科技创作活动等,也可以由学校组织多样化的实践活动,包括:计算机知识比赛、网页制作比赛等,促使学生在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中,循序渐进地提升自身的创新能力。

(六)构建完善的教学评价体系

教学评价作为课堂教学最后一个环节,不仅仅是课堂教学的有效反馈,也是激发学生学习的主要动力。在科学、有效的教学评价中,还能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基于此,教师必须要从传统的教学评价模式下解放出来,秉承“爱满天下”的精神,积极开展激励性的教学评价模式,努力发现每一个学生的闪光点,促使其在鼓励、肯定的过程中,逐渐爱上信息技术课程,最终促使其在肯定中发展自身的创新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对每一位学生的操作进行观察,明确其进步状况,对学生出现的问题进行记录,尤其是要关注学生在学习中出现的创新点,据此对其进行科学、合理的点评总结。另外,为了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评价的时候,还应从“教师评价学生”的模式下解放出来,使得学生不再局限于被评价的状态下,而是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以课堂主人的身份,对自己和他人的学习进行评价。如此,学生在评价参与的过程中,自身的创新素养也随之提升。

综上所述,为了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要从传统的教学理念、教学手段中解放出来,基于信息技术课程特点、初中学生的学习特点,营造契合创新素养的教学氛围,并灵活借助情境教学、生活化教学、实践教学、探究式等教学手段,促使学生在思考、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激活创新思维,形成创新素养。

猜你喜欢
创新能力信息技术素养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创新能力培养视角下的无机化学教学研究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高职音乐教育改革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