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红莲
(延边州教育学院,吉林 延吉 133000)
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教师是教育工作的中坚力量,有高质量的教师,才会有高质量的教育;要充分认识教师工作的极端重要性,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教育事业发展最重要的基础工作来抓。延边州作为全国最大的朝鲜族聚居地,一直以来其教育特色鲜明,教育质量较高。教师作为学校教育的具体实施者,其本身的专业发展程度直接影响到学校教育教学水平和质量。因此,调查研究延边州初中教师专业发展现状对于分析、评估以及提高我州初中教育教学整体水平和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调查数据分析显示,延边州初中教师专业发展规划领域处于优秀水平,专业知识学习领域和专业实践研修领域处于良好水平。总体看延边州初中教师专业发展处于良好水平。但各部分核心能力项之间还存在一定的差异。
教师专业发展规划包括对专业发展的理解、专业发展的实施及专业发展评价。调查数据分析显示,教师专业发展规划现状总体处于优秀水平。
1.专业发展理解
教师对专业发展理解处于优秀水平。调查分析显示绝大部分教师认同教师的职业地位,钟爱教师职业,善于学习,能体验到成就感;而且专业精神坚定,能努力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在教育教学工作的每一个环节中都以学生为本,关注学生的特殊性和个性差异。但在满足每个学生的学习与发展需求、通过研究不断提高专业技能的教师比例相对较低。
2.专业发展实施
教师专业发展实施处于良好水平。调查分析显示大多数教师对自身能力有清晰的认识,认为制订专业发展规划能为自身发展指明方向、提供动力,也能结合自身优势与劣势制订发展规划,能考虑专业成长的因素与可能路径,并能调整、完善专业发展方案,形成自己的做法。但能自觉落实专业发展规划的教师所占比例较低。
3.专业发展评价
教师专业发展评价处于良好水平。超过半数的教师能积极探索适合自身的专业发展评价方法,能认识到评价对自身专业成长的价值与意义。但在基于数据和事实案例的评价以及在评价结果分析及应用上的比例稍低。
教师专业知识学习包括教育知识运用、文化知识学习及信息素养提升,调查数据分析显示,教师专业知识学习现状总体处于良好水平。
1.教育知识运用
教师对教育知识的运用水平处于良好状态。近六成的教师关注学情研究,把握学生学习规律;能结合学生实际实施教学,引导学生发展,且教育教学风格日渐成熟,能不断丰富并注重应用教育理论知识,并积极尝试理论知识与学科知识融合。但在关注国内外教育改革发展动态,完善教育教学方面比例没有过半。
2.文化知识学习
教师对文化知识的学习处于良好水平。大部分教师能够关注自然科学、科学技术发展的新进展,并能应用到教育教学实践中;多数教师能做到较好地分析和调试自己的心理活动,形成较为系统的社会科学知识体系,关心自我心理健康,掌握心理健康知识。但在艺术鉴赏水平和美育能力方面的比例相对较低,没有过半数。
3.信息素养提升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越来越高,对于建筑也提出了更多的要求。为了给居民提供一个良好舒适的居住环境,所设计的建筑电气不仅要保障居民的安全,而且还要节约能源,保障资源可持续发展[2]。建筑电气的目的就是为了满足居民的日常生活需求,保障正常供电,给居民提供更多的便利。因此,目前,建筑电气需要在节约资源的基础上遵循实用性的原则,真正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便利。
教师信息素养能力水平处于良好状态。多数教师能认识到信息技术在改进教育教学的意义,并能积极参加各类培训,掌握相关信息技术;且能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但在学习资源库建设技术(48.5%)及搭建个性化学习平台(46.2%)方面的比例没有过半。
教师专业实践研修现状包括自主专业发展、同伴合作发展、集中专题学习,调查数据分析显示,教师专业实践研修现状总体处于良好水平。
1.自主专业发展
教师专业发展自主性处于良好水平。过半数的教师认为养成了自主专业反思的习惯,并能不断改进实践,形成了比较稳定的专业实践风格;且能广泛开展阅读,并应用于教育教学实践。但在撰写教育教学经验的文章及教育教学论文或案例方面教师所占比例明显偏低,不到40%。
2.同伴合作发展
教师同伴合作发展水平处于良好状态。多数教师能认识到同伴合作发展的作用,能积极组织或参加工作坊等学习共同体活动,近半数的教师承担过集体备课、课例研修和主题研讨任务,部分教师经常出示范课或优质课教学任务。但熟悉教科研方法,经常主持行动研究的教师、带领团队解决教学问题并撰写报告、论文的教师比例明显偏低,约占三分之一。
3.集中专题学习
教师集中专题学习处于良好水平。多数教师能深入理解专题学习对教师发展的价值,认真参加各类培训并能带着问题参与各种研习活动,但在深化学习方面明显不足。近半数的教师能将研习成果内化,改进自身教学,并熟练掌握线上线下混合式研习方法。
交叉分析表明,影响教学能力提高的最重要因素省级、州级、县市级骨干教师都认为是教研员,而非骨干教师认为帮助最大的是教研组长,教研员仅占19.9%,与骨干教师(18.5)相差无几,说明教研员教学指导工作辐射面较窄,重视骨干教师培养,对普通教师关注较少。
数据统计结果显示,教研员点评课时主要关注的方面依次为教学目标的达成、学生的参与度、教学设计、教学过程、学生的思维发展、教师的语言和仪态、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科知识、教研员没评课和不任课。评课时教师参与情况依次为大部分听课教师、教师、专家、领导都参与评、全部是听课的教师、少部分听课教师、几乎都是领导评、不清楚,没参加过这样的活动、几乎都是专家评。
调查表明,全州各初中化学教研组开展集体备课频率由高到低依次为每周一次、每学期2 到3 次、每两周1 次、每月1 次、每学期1 次、每周2 次以上和从不开展。数据显示每周都能进行集体备课不到一半,每月1 次及每月不到1 次占比较高。教研组集体备课的主要活动依次为讨论教学设计、讨论学情、分工设计教案或学案、分析考试成绩或学业成绩、分工设计试卷或评价方案、讨论课题研究、分析作业情况和以上都没有。集体备课的内容主要是根据学情讨论教学设计及考试评价,对学生作业情况分析较少。
调查结果显示,虽然大多数教师对自身能力有清晰的认识,认为制订专业发展规划能为自身发展指明方向、提供动力,也能结合自身优势与劣势制订清晰明确的专业发展规划,但有不少教师在具体落实专业发展规划方面做得不够好。一些教师专业发展目标制定的不切合实际,短期内无法实现,规划形同虚设;还有一些教师不能及时做到阶段自查和对照总结,没有找到适合自身的科学的专业发展评价方法,因此阻碍继续推进下一阶段的规划。出现如上问题与教师专业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具体问题有关,例如有些教师专业发展的动机不明、意愿不强,有些教师对自身能力过于高估,也有一些教师在某些阶段遇到专业发展瓶颈无法突破,找不到更好的发展路径等。
调查发现,大部分教师对学科知识、学科教学知识、教学设计、教学实施等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的学习等最为关注,而对于国内外教育改革发展动态、心理学、教育学等通识类知识和艺术鉴赏、美育等能力的重视程度以及这方面的学习、培养力度远不及前者,因此部分教师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不够全面,教师自身各方面知识和能力没有得到全面均衡发展,直接影响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水平的提高。还有不少教师重视并积极参与专业知识及能力方面的培训学习,但将研习成果内化为改进自身教学的能力等方面存在明显不足。
究其原因一方面是教师自身对某些领域的知识与能力重视不够,另一方面与教师的学历层次、学科背景、教学经历、工作环境等密切相关。
对于教育教学中发现的一些实际问题,教师应该从理论角度去探索和思考,结合实际深入开展研究,最终得以问题解决。然而调查显示,近三成教师在进行教育教学科研行动研究、撰写教育教学经验文章及教育教学论文或案例等方面的意识薄弱,教科研意愿和积极性不高,不善于把教育教学经验转化成科研成果。这些与部分教师没有掌握教育科研的科学方法,不知道该如何组织开展课题研究,不能把一些教学实践案例有效转化成教学成果,也不善于撰写教育论文等因素有关。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教师专业高层次发展。
调查中发现大部分教师认为教研组长或学科组长对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影响最大,影响最小的是教学副校长;但对不同骨干级别的教师与教学能力提高因素进行交叉分析的结果表明,对各级骨干教师教学能力提高影响最大的是教研员,而教研员对非骨干教师教学能力提高影响不是很显著。原因是教研员在平时工作中往往更多地关注骨干、名师等优秀教师,与普通教师联系较少,因此对普通教师的教学能力提高帮助不大,甚至有一部分教师没有与教研员接触的经历,自然没有得到过教研员的指导与帮助,这对教师的专业成长极为不利。
调查分析表明在大多数教师能积极参与听评课活动,领导、专家、大部分教师都能参加评课,参与面较广,而且评课能关注教学目标、学生参与度、教学设计及实施等核心内容,但对学生的思维发展、教师的语言和仪态、学生的兴趣培养方面关注较少。开展集体备课方面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一些学校教研组进行集体备课频率较低,甚至有的教师认为没参加过集体备课,集体备课的内容主要是根据学情讨论教学设计及考试评价,对学生作业情况分析较少。通过对一些教研员和教师进行访谈,发现有些听评课和集体备课活动流于形式,不能很好地解决实践中的具体问题,因此听评课、集体备课等教研活动的实效性有待加强。
学校和教研部门要指导每一位教师根据自己的实际制定适切、完善的短期、中长期专业发展规划,并及时检查教师完成规划情况,对教师在落实过程中遇到的瓶颈问题随时给予指导和帮助,督促教师按期优质地完成落实阶段发展目标。教研部门要依据《中学教师专业标准》的要求,建立科学、全面、可行的发展性评价体系,以便更好地促进教师确定未来的专业发展需求和发展目标。教师专业发展评价体系的评价原则和评价过程应以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为根本目的,体现引领教师专业发展的宗旨,同时要强调教师在评价中的主体地位,鼓励教师积极主动参与,使评价过程真正成为教师的自我认识、自我分析、自我改进、自我完善和自我教育的过程。
教师必备的专业知识包括教育知识、学科知识、学科教学知识和通识性知识;专业能力包括教学设计、教学实施、班级管理与教育活动、教育教学评价、沟通与合作、反思与发展等能力。学校和教研部门要关注教师的各项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的发展状况,及时发现教师的薄弱、短板之处,开发相关的优质课程,对各类各层级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要持续引导教师加强学习,及时关注国内外教育改革发展动态,学习教育学、心理学等教育知识和通识性知识,提高艺术鉴赏、美育等能力和教育教学评价、沟通与合作、反思与发展等能力,促进教师知识能力结构全面、均衡发展。
任何伟大的研究都源于实践,都基于对大量事实的研究。教科研也不例外,因此学校和教研部门要积极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教学研究活动。在各种教研活动中,指导教师要善于捕捉值得深入研究的教育教学实际问题,针对教育教学实际进行多角度、多层面的研究。要学会用敏锐的眼光审视自己的教学,去观察、发现问题,运用科学的教育教学理论去深入分析、思考,并创造性地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最终把这种过程写成教育纪实、案例研究、教学反思、教学心得等,逐步养成写作习惯,经过长期积累后把自己的教学思想和研究成果提炼出来,撰写教育论文、做课题研究,逐步提升教师教科研意识和水平。
顾名思义,“教研员”就是负责教育教学研究的人员。教研员在引领当地学科教学的方向、培养青年教师以及教学思想与风气的形成等方面至关重要,是课程改革的引路人,是引领教师走向成功的人梯和铺路石,是学科教学的领头雁,是教师心目中的专家,因此教研员必须认真履行岗位职责,充分发挥所在地域内学科引领辐射作用。建议各级教研员要加大对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提高的影响力,不仅要关注骨干教师的发展,更要重视对普通教师的指导引领,扩大对基层教师指导的辐射面。特别是县市教研员,对本区域内的各层次教师都有一个基本的专业发展支撑的规划,而不是仅凭个人感情和关系的远近来确定帮扶的对象,这样不利于形成、树立自身在教师中学科影响力。要对教师全员关注,听评课成为常态,了解所有教师的特点与不足,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与培养,逐步扩大骨干教师队伍,促进本区域内学科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听评课交流活动可搭建展示自我、发展自我的平台,让老师们在交流研讨与评课中找差距、补短板、查弱项、学经验、促成长,有助于教育教学质量提升,促进教师专业成长。要进一步加强听评课与集体备课活动,通过听评课活动,及时对教师存在的问题进行精准的诊断,并提出改进策略。集体备课要求每一位教师在活动前都要精心准备,同时可以在活动中听取他人的成功经验,为教师的交流、互动、共同发展提供了舞台,能真正实现资源共享,因此减轻了教师的工作负担,有利于团队成员共同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学校和教研部门要督促各学校教研组定期召开集体备课活动,提高集体备课质量,针对乡镇一校一师情况可以组织片区集体备课或者利用网络形成云备课组,使农村教师也有机会同伴互助、资源共享,在当前“双减”政策形势下,应将作业设计纳入集体备课中,提高作业设计质量。
作为初中教研部门应立足于延边地域特色,理清思路,找准问题的切入点和突破口,精准把握教师的实践需求,科学认识教师的成长方式与成人学习特点,充分利用有效优势资源,积极开发能为教师解决实际问题的精品课程,加强对教师培训的针对性,进而全面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提升延边州初中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