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德宏(江苏省射阳县教师发展中心 224300)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聚焦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培养学生适应未来发展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数学核心素养是由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形成的共同体,必备的数学品格是数学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走上社会后仍然忘不了、用得上的学科品质。数学学科必备品格,既有科学、严谨、抽象等学科特点,又包含优秀的数学学习品格教育功能。
数学的概念、公式、定律是数学素养的物质实体,隐藏在这背后的数学情感、数学思想、数学理性、数学意识应该就是“必备的数学品格”。
在教学中,教师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设置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发学生独立思考、自觉学习、主动探究、探索规律,能够有效催化学生积极的学习情感。以教学《3的倍数的特征》为例。教师让学生拿出计数器,要求学生每次拨一颗珠,任意拨一个数。教师不用眼睛去看,靠听声音就能快速判断所拨的数能不能被3整除。通过几次实验,教师的判断都准确无误。学生内心知识探索欲望一下子被激发出来,主动积极地投入新知的学习中去。教师通过精心组织“听音判断”的游戏,设置认知冲突,巧妙引入教学,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究、乐于合作、自觉检验的数学品格。
有机渗透数学文化是培养学生必备数学品格的出发点。以《圆的周长》教学为例。教师可有机渗透数学文化,从《周髀算经》中“周三径一”到阿基米德的发现,再到刘徽的“割圆术”,最后到我国科学家祖冲之算出圆周率π大约在3.1415926和3.1415927之间,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把圆周率的值精确到小数点后第7位的人。他还发现一个与π值非常接近的分数,这一研究成果比国外数学家早了1000多年。通过这一数学文化的渗透,学生体验了前人孜孜不倦、永不停止的探索精神,激起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每堂课的探究活动是达成数学品格的重中之重,是实现深度学习的重要策略。教师不仅要重视学生获得知识技能,而且要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引导学生在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积累探究活动经验,帮助学生形成认真勤奋、独立思考、反思质疑、主动建构等良好的学习品格。
教师创设了教材中没有的具体情境,带领学生在不断的认知冲突中完整地经历了一位小数、两位小数、三位小数的产生和发展过程,在探究活动中体验成功的乐趣,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建立自信心;在小组交流、全班交流中逐渐形成坚持真理、修正错误、严谨求实、乐于反思、勇于探索、主动建构的科学精神和良好品格。
数学意识是数学思想方法内化、自觉化而产生的,数学意识是必备数学品格的核心要素。数学思想隐含在数学知识的背后,伴随在知识的发生、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在知识的习得过程中感悟数学思想,提升数学意识,形成必备品格。以《乘法分配律》教学为例。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多个等式的特征,让学生用自己的方式表达自己的发现:(甲+乙)×丙=甲×丙+乙×丙;(△+○)×□=△×□+○×□;(a+b)×c=a×c+b×c……教师适时指出:“同学们的方法有异曲同工之处,都可以用长方形图来表示,大长方形的面积既可以用(a+b)×c表示,也可以用a×c+b×c来表示,因此得到(a+b)×c=a×c+b×c,这就是乘法分配律的直观模型。”这样的教学渗透了数学思想方法,让学生感悟到“乘法分配律”是一个数学模型的特质,数学模型是概括抽象的产物,具有数学的抽象美和简洁美。
在教学中,组织学生对问题进行讨论争辩,敢于质疑、批判反思,是培养学生理性精神的重要方面。以《3的倍数的特征》教学为例。教师可让学生大胆猜想:能被3整除的数有什么特征?学生想象的闸门立即打开,有的说:“个位上是3、6、9的数,能被3整除。”有的说:“个位上是0、3、6、9的数,能被3整除。”教师没有给予评价,而是组织学生讨论争辩,有的说:“20、23、26、29,个位上是0、3、6、9,就不能被3整除。”有的说:“21、42、54、45、27、48,这些数个位上不是0、3、6、9,不是也能被3整除吗?”通过这两种辩论,学生知道刚才的猜想错了。教师顺势而为,让学生在百数表中圈出3的倍数。学生发现3的倍数,个位上是0或9都有可能,再次证明猜想是错误的。通过这样的猜想、讨论、争辩、验证,认真严谨的数学品格得到培养,批判性思维得到发展。
评价能促进学生必备品格的形成,是培养学生积极情感的助化剂。对于在课堂教学中表现较好的学生,教师要及时鼓励,使其在潜意识中以更高的数学品格要求自己。而对于学习过程中尚未达到目标的学生,教师可实施延迟评价,当他们取得较好的成绩时,再给予及时鼓励,使他们也能体验到成功的快乐,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促进数学品格的形成。
陶行知先生提出:“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才能打动心灵的深处。”必备品格是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小学生必备数学品格是小学数学的教学目标。作为教师,我们要结合教学内容,精心设计学习活动,引领学生充分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让学生在习得知识的过程中,能力得到提升,品格得到培养,从而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