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运河(天津段)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分析

2022-08-18 08:50柏孝楠牛晧伟
北京印刷学院学报 2022年2期
关键词:文化公园展示区大运河

刘 益,柏孝楠,牛晧伟

(北京印刷学院,北京 102600)

一、大运河天津段概述

2017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通州区调研时指出:“保护大运河是运河沿线所有地区的共同责任。”2019年5月,为了进一步保护和利用运河文化,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印发相关规划纲要,提出了关于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具体思路,工作重点及工作任务。大运河文化带的建设正式被纳入国家城市规划中。天津市也编制了一系列有关大运河的发展规划,着力挖掘天津段运河文化价值,最终形成具有鲜明天津特色的文化标志。

大运河天津段南起静海九宣闸,北至武清木厂闸,流经静海、西青、南开、红桥、河北、北辰和武清等区域,全长174.1公里,约占大运河总长的9.68%,可以说是京杭大运河北段代表性河段之一。天津段运河由87.8公里的北运河和86.3公里的南运河组成,在三岔河口南北运河相交汇。运河文化相伴运河产生,同时也见证了这座富有文化韵味的城市的兴衰。

二、大运河天津段的文化遗产构成分析

由于南北运河在天津三岔河口交汇,这一带逐渐成为体现地方文化的集中区,特别是受其地理位置影响,该地区运河文化特色突出。因此,以三岔河口为中心,京杭大运河天津段文化遗产向南北延伸,文化遗产资源丰富,其中物质文化遗产主要体现了中国传统的治水文化以及人与水相互依存的关系,非物质文化遗产则体现了运河沿线居民的情感寄托和生活技艺。

(一)物质文化遗产构成分析

据统计,大运河天津段物质文化遗产,包括水工遗存、历史街区、附属遗存等共计41处,天津段的运河物质文化遗产包括河道、水工设施遗址在内的运河水工遗存18个,以及历史街区、寺庙、园林建筑等在内的相关遗产点23个,如表1和图1所示。

图1 大运河天津段物质文化遗产统计

表1 大运河天津段代表性物质文化遗产调查统计表

(二)大运河天津段非物质文化遗产构成

运河文化滋养了数以万计的运河文化遗产项目,天津运河沿线在其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体现运河沿线人们的情感寄托和生产技艺。相关数据表明,天津市国家级、市级以及区级的非遗分别为33项、250项和673项。其中运河文化(杨柳青段)被列入天津市第二批非遗名录,妈祖文化、杨柳青年画、独流老醋、泥人张、西河大鼓等非遗文化更是被大众熟知。表2列示了大运河天津段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表2 大运河天津段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调查统计表

图2 大运河天津段非物质文化遗产统计图

三、大运河天津段的建设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作为运河文化遗产的一部分,京杭大运河天津段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是保护运河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京津冀”一体化、坚定文化自信等一系列政策优势的推动下,天津通过加强与北京、河北两地的合作,推进运河复航计划及运河文化的发展,打造运河生态、文化长廊,进一步促进京津冀的协同发展。天津市政府响应国家号召,组建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领导小组,积极谋划并重点开展了运河沿线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绿化、运河街区建设以及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等。

在管理机制上,天津市设立了北三河管理处、海河水利委员会等专门的河道管理机构,负责水利工程的管理与维护。天津市贯彻落实中央精神,实施河长制并不断完善河道管理制度。“河长制”的确立与落实,不仅可以促进水治理体系的完善,同时保障运河水安全,对于增强运河沿线环境治理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1]

红桥区依托运河重要景观三岔河口修建“运河文化”主题的文化广场,打造运河文化展示区,主要展示运河沿岸的市井风情及由运河衍生出来的漕运历史和漕运文化。河北区针对运河环境现状,重点对区域环境进行了综合提升与改造,例如:运河绿化工程、运河文化展示区等的建设,通过挖掘天津运河文化遗产的内涵,增强运河沿线文化遗产的感染力与影响力。武清区结合“一城两河多廊道”的空间优势,全面建设“京津冀市民近郊休闲目的地”的旅游带,结合十四仓、八孔闸等遗址,打造一条贯通天津段南北运河的观光带。目前为止,武清区通过对北运河进行滩地生态景观绿化、清淤拓宽等长达39公里的开发改造,实现八孔闸等河段顺利通航。最近几年,北运河天津段在天津市政府的带领下,北运河部分护堤工程已经完成,同时其周围的生态环境明显得到改善,北运河与龙凤河、永定新河等交汇处更明显,但整体而言城区水质不如郊区段。值得一提的是,武清区在建设运河文化方面成就突出,例如以运河文化为核心的主题公园建设,运河系列历史故事讲述等。

在近几年大运河天津段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绩的同时,也存在着以下问题:一是对一些文化遗产特别是核心展示区开发的力度仍需加强;二是围绕规划方案的建设重点还不够突出,主体功能区的打造仍需不断强化;三是文化与科技结合不够,运用现代数字技术呈现丰富运河文化遗产仍处于起步阶段。[2]

四、天津段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路径

运河遗产活化是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重点,通过良性可持续的公园化管理模式合理转化遗产资源,其中对文化内涵的挖掘与文脉的保持是极其重要的。天津作为多元文化的融合地,在建设天津段的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方面也具有独特性,因此,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推进天津段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的建设。

(一)弘扬传统文化,加大保护性开发力度

大运河遗产是中华文化的重要体现,为了更好地传承和弘扬天津段大运河文化,我们首先要保护好大运河(天津段)文化资源,使其保持完整性和原真性,并着力打造具有天津特色的运河文化。[3]大运河(天津段)沿岸物质文化遗产丰富,但对一些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不足,并且各遗址之间相对独立,未在空间上形成连接。因此,在保护利用北、南运河天津三岔河口段和天妃宫等主要世界遗产的同时,提升天后宫、玉皇阁、估衣街、大悲院、金汤桥、金家窑清寺、北洋大学遗址、桃花堤、大红桥、西站主楼等大运河相关遗产的保护利用水平,提高运河南北两岸及三岔河口的交通便利度和文化联结度,突显世界文化遗产的价值,将三岔河口街区建设为天津大运河国家公园高水平的核心展示区,并将建设范围从北、南运河以及从三岔河口汇入海河段拓展到北、南运河和天津海河全境,着力打造成具有天津地方特色的文化区。

(二)突出规划重点,加快建设主体功能区

国家文化公园根据文物资源整体布局、禀赋差异及周边人居环境、配套设施等情况,结合国土空间规划,重点建设主体功能区,如主题展示区、文旅融合区和传统利用区等。

一是主题展示区。主题展示区的提出符合大运河文化保护的需求,主要是根据文化遗产所分布的形态,在不破坏遗产本身的前提下,形成特定的保护区域,在这个区域内向人民群众进行点、线、面的全方位展示,让人们更加了解天津运河文化的历史。天津段大运河可以规划为名城(中心城区)、名镇(杨柳青镇)、传统村落(武清老米店村)、水利遗产(筐儿港、九宣闸)、考古遗址(西钓台古城和十四仓漕运沉船)和国家地理标志产品(静海独流老醋和西青沙窝萝卜)等主题展示区,这里既包括了大家耳熟能详的运河文化遗产,也包括一些知名度较小的文物。为了更好地利用各种类型的运河文化遗产,主题展示区将借助地理优势及便利的交通促进周边的文化遗产形成规模效应。

二是文旅融合区。文旅融合区主要作用是为文化旅游提供相关服务,提高文化旅游附加值。以大运河沿线历史文化遗产资源为基础,结合天津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主题功能区的设置,开发设计主题突出、各具特色的精品旅游线路,推进文旅产业的融合与发展。例如,结合天津中心城区,开展名城主题游;结合杨柳青国家历史文化名镇,开展名镇主题游;结合静海西钓台和武清十四仓遗址,开展考古主题游等。加快建设天津市大运河博物馆,进一步整合觉悟社纪念馆、李叔同故居纪念馆、三条石近代工业博物馆、梁启超和曹禺故居、饮冰室书斋等三岔河口的文化资源;同时,为了高效地传承运河文化,实行按等级按类别完善历史名人纪念馆、运河文物展览馆、博物馆等展示体系,充分利用周边的生态资源与文化资源,形成可看可览的历史文化名片。[4]

三是传统利用区。这要求周边的生活区域在保留大运河原生态文化的同时,规范附近建筑群,拆除违章建筑,重新规划居民生活街区。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规划纲要》要求,建设好天津大运河绿色生态廊道,包括建设河道两岸的生态树林、人行步道,设计局部的亲水平台,保护修复优化天津北、南运河和海河岸线自然生态。改善北、南运河和海河的水生态环境,将天津大运河打造成清水运河、有旅游价值且有文化底蕴的河。同时,天津不仅要保护、传承、利用好三岔河口历史文化街区,还应该修复西沽公园南北两侧的西沽南历史街区,打造国家文化公园,为周边地区的居民提供良好的居住环境。[5]

(三)文化科技结合,推进运河遗产数字化呈现

随着 “数字空间再现”概念的提出,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应进一步完善基础数字设施,实现无线网络和5G网在主题展示区的全面覆盖。建立国家文化公园网络平台,对文物遗产以及运河文化资源进行线上云展示,在数字云平台上打造全景3D模式网络空间。充分利用VR、AR、连续全景等新技术将天津段运河从古至今的全貌生动形象地展示出来,吸引游客走进运河文化展示馆。此外,借鉴上海世博会对《清明上河图》的成功经验,制作《潞河督运图》VR图像,通过对当时的历史背景、典籍文献以及人文环境等关联信息挖掘并实时展示,再现清代海河两岸“津门八景”盛景。[6]运用现代视觉技术,让天津段运河沿岸的古建筑、人文风情、传统文化等进行展示与交互,突破传统意义上的时空限制,形象生动地再现天津非遗工艺和年画等民间文化艺术的制作过程,让人们更直观、数字化地学习民间手艺,让游客如临其境、感同身受,这种特色化、个性化的活动体验更能激发游客对运河文化的兴趣。[7]利用国家数据共享交换平台,建设完善文物和文化资源数字化管理平台,加强各地间互联网资源协作,进一步促进各省运河资源整合,设计天津段线上运河的文旅精品线路,再充分结合天津特有的文物和文化资源,推进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具有天津特色的旅游产品和服务,形成系列文旅特色专题线路。

五、结论

以文化遗产和文化故事资源为依托的运河国家文化公园,除了强调生态保护以外,更加注重遗产保护、历史文化内涵的挖掘与传承等功能。因此,建设运河国家文化公园、运河文化带及其主题展示区,应在尊重历史文化、保护文化遗产的前提下,融入创新元素,深挖当地特色,全面展示出天津段丰厚的运河文化内涵,突显天津段运河文化的魅力和特色,促进天津运河文化产业的发展。

猜你喜欢
文化公园展示区大运河
积极推动江苏国家文化公园立法
续写千年大运河的精彩故事
大运河,行走山东
大运河,流淌2500年的中华智慧
浅析城市文化公园景观设计
大运河:最后的绝唱
《SOHO模式下的现代办公空间设计—婚庆展示区效果图》
等待亮相
楼盘展示区的场景拆分与重组
乡村文化公园规划设计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