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目不忘的人真的存在吗

2022-08-18 08:57
新传奇 2022年31期
关键词:短时记忆工作记忆强迫症

最近,美国媒体报道了一则奇闻,一名美国女子能回忆出从她14 岁后个人生活中发生的所有细节。她能记住每一个痛苦和快乐的瞬间,从当天享用的菜肴到当日发生的时事,她都能记得清清楚楚。这条新闻是真是假?世界上真的存在拥有超强记忆的人吗?我们是否也能做到过目不忘?

她的过目不忘其实是一种病

这名美国女子出生于1965年,经常沉浸在自己的过去中。她的家里有2000 个录像带,无数的录音磁带,还有超过5 万页的日记,她使用的是一种几乎无人能阅读的方式书写。可是研究人员发现,其实她患有一种罕见的记忆强迫症,她的超强记忆就是这种强迫症的副产品。患上此病的人个个记忆超群,然而生活却并非人们想象那般顺利,反而烦恼丛生。因为有许多痛苦的回忆,他们怎么也忘不掉。

通过使用一些记忆的方法,可以起到增强记忆速度和能力的作用

南京脑科医院精神二科副主任姚志剑说,记忆强迫症是属于强迫症的范畴,跟记忆本身无关,它是以强迫观念和强迫动作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神经症。患了这种病的人一方面会有意识地自我强迫记忆,另一方面又会有意识地自我反强迫,明知道这种强迫症状持续存在是毫无意义且不合理的,却无法克制地反复出现,越是企图努力抵制,反而越感到紧张和痛苦。

科学家揭示“过目不忘”背后机制

那么,现实中是否有过目不忘的人呢?他们的记忆力究竟是天生还是后天的呢?

姚志剑介绍,人类的记忆分为三种:遗传记忆、神经记忆和免疫记忆。遗传记忆是我们与生俱来的一种记忆能力。而神经记忆是后天培育出来的记忆能力,它又分为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两种。免疫记忆则是因为某些疾病导致人体产生了某些特定的记忆。不过,免疫记忆跟我们平常所说的记忆没有太多关系。

我们通常说的过目不忘指的是短时记忆。中国科学院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的李澄宇研究团队对这种能力背后的神经机制进行了研究,揭开了大脑存储信息的神秘面纱。

李澄宇表示,有一种记忆叫工作记忆,它是一种用秒来衡量的短时记忆,就像电脑里的缓存。而“过目不忘”是通过工作记忆瞬间缓存,从而达到长时记忆的效果。以往研究认为存在两种可能的神经机制:持续性编码和瞬时性编码。但目前没有研究直接比较这两种信息编码方式与工作记忆行为调控的对应关系。

为此,研究人员通过小鼠,综合应用行为学、光遗传、电生理等手段对这一问题展开了深入研究。实验结果表明,与小鼠执行工作记忆有更紧密关联的是瞬时性神经元,而非持续性神经元。也就是说,瞬时性编码的神经机制更有可能负责在工作记忆中存储信息。

研究人员在工作记忆的过程中,加入不同的干扰性刺激,以监测瞬时性和持续性神经元与小鼠抵抗外部干扰刺激能力的关联性。结果显示,瞬时性神经元可以用于抵抗外部干扰性刺激,以保证大脑准确地存储任务相关信息,进而成功执行“过目不忘”的记忆任务。

过目不忘的本领可后天培养

研究表明,工作记忆通过训练可以提高。我们经常所说的“神童”,有着记忆超强的本领,其实是受到先天的智力遗传和后天训练共同影响的结果。

李澄宇说,可以通过灵活运用分类记忆、特点记忆、谐音记忆、联想记忆、趣味记忆等方法增强记忆力。兴趣是人们获得记忆的最有效方法,并且能够将人的短时记忆自然过渡到长时记忆。如果某个信息可引起人的很大兴趣或很大震动,那么短时记忆可能会转变为长时记忆,甚至会变成终身记忆。

另外,还可以通过掌握最佳记忆时间来加快记忆的速度。姚志剑说,每个人在一天和一生中都存在最佳记忆阶段。

人的记忆最佳年龄自然是在青年时代,年轻人较容易集中精神,并且学习速度较快。之后随着年龄的逐渐增长,记忆力相对下降,人们需要用更多的时间来记住某一信息。但对于年龄大的人来说,虽然记忆的速度变慢了,但他们提取信息的时间却比年轻人更快。因为一个人的年龄越大,所储存的信息相对就越多,当涉及重新提取信息时,年龄大就构成一个优势。

每个人在一天中的最佳记忆时间,一般来说是上午9 至11 时、下午3 至4 时、晚上7 至10 时,利用这些时间段记忆难记的学习材料,效果较好。但最佳记忆时间也因人而异,有些人习惯于规律作息,记忆效率在某一时间段如清晨8 至9 时特别高;有的人则习惯于夜战,一到夜间就像猫头鹰一样活跃,脑细胞进入高度兴奋状态,记忆效率在这一时间段会特别高。

猜你喜欢
短时记忆工作记忆强迫症
你不会是……强迫症吧
工作记忆负荷对反馈加工过程的影响:来自脑电研究的证据*
PTSD易感性人格特质、工作记忆能力和创伤期间认知加工对模拟创伤闪回的影响*
从认知心理学角度浅谈口译中的短时记忆
吉林大学考古与艺术博物馆观众短时记忆调查报告
为什么有人能同时做多件事,有人却不行?
工作记忆容量对理工类院校大学生英语阅读理解的影响
英语听力理解与短时记忆
为什么我们乐于逼死强迫症?
两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