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平同志:很对不起,‘序’交稿迟了”

2022-08-18 08:57
新传奇 2022年31期
关键词:聂荣臻宁德同志

“近平同志:很对不起,‘序’交稿迟了。原因是我到陕甘宁去了一个月,还经过你的老家。此文能否用?用了有哪些地方要改动,均请你大力斧正,不用客气……”

这是1992 年老革命家项南给习近平写的一封亲笔信。他在信中提到的“序”,是他为习近平《摆脱贫困》一书所作。

“近平真是个人才啊,后生可畏”

项南长习近平35 岁,两人是“忘年交”。

1985 年,习近平从河北正定南下,履新厦门市委常委、副市长。当时项南任福建省委书记。一有机会,习近平就向项南请教问题,把他当作“可以请教的良师”“值得尊敬的长者”。30岁出头的习近平给项南留下了深刻印象。

“近平真是个人才啊,后生可畏。你别看他年纪轻轻,但阅历很丰富,很有工作经验。他十几岁就到陕北插队,入了党,当了大队支部书记……他在正定县工作非常出色,表现非常突出,得到了组织的高度认可。”项南跟同事聊到习近平时评价,“他很正直、很厚道,又很有理想,有坚定的信念,将来一定前途无量。”

入闽不久,习近平就被委以重任。1988 年6 月,组织安排习近平到宁德当地委书记,让他用特区的闯劲、特区的精神,“冲一冲,把宁德带起来”。

项南

经济全省倒数、发展底气不足,当时的宁德干部总是“见人矮半截”,连到省里开会,都习惯性地坐最后一排,不敢大声说话。

扶贫先扶志。在习近平看来,我们不能输在精神上,人穷志不穷。他上任后,去省里开会总坐第一排,争着第一个发言。

两年间,习近平几乎走遍宁德所有乡镇,不断探索“弱鸟先飞”的路子。他提出,弱鸟可望先飞,至贫可能先富,但能否实现“先飞”“先富”,首先要看我们头脑里有无这种意识。

“近平同志对自己的工作严要求、高标准”

习近平还勤于笔耕。离开闽东后,他在宁德工作期间的29 篇讲话和文章结集出版,取名《摆脱贫困》,特地邀请老领导项南作序。当时项南已经卸下省委书记的担子,但他还挂念着“老少边穷”,创办了中国扶贫基金会,积极投身扶贫事业。

序言中,项南写道:“近平同志有些想法,是想得很深、很细的。如提倡‘滴水穿石’的精神,‘弱鸟先飞’的意识等,目的都是为了发扬人的首创精神,不畏艰难的精神,为了力戒形式主义,不搞花架子,真正把心贴在人民身上。”

1992 年7 月,《摆脱贫困》正式出版,这是习近平第一部个人著作。小册子不厚,但项南评价很高。

一次,曾在福建工作的一名同事到北京看望项南。谈话间,项南问:“你有没有读过《摆脱贫困》?这本书值得读,现在社会上有的人喜欢讲大话、空话,这本书讲的都是实实在在的东西,非常难得。”

1994 年秋,项南回到闽西老家,还把这本书作为特殊的礼物送给家乡的领导干部。

当年,习近平离开宁德到福州赴任,《人民日报》刊登了一篇写闽东脱离贫困线的报道。项南看到后,高兴地给习近平打电话,把这个消息告诉他。习近平却没有丝毫轻松之感:“相距于我们的理想,相距于我们的目标,相距于真正意义上的脱贫,‘脱离贫困线’只能说是起步。”

事后项南感慨:“近平同志对自己的工作严要求、高标准。他帮我还了当省委书记时欠宁德的一笔扶贫账。”

“我们对脱贫攻坚要有一种责任感、紧迫感”

项南曾给习近平讲过这么一个故事。上世纪80 年代,项南曾去探望老帅聂荣臻。谈话间,聂荣臻跟他提起河北阜平县——一座当年晋察冀边区的革命老城。聂荣臻说:“老百姓保护了我们、养育了我们,我们打下了天下,是为老百姓打下的天下,阜平的乡亲们现在生活还没有明显改善,我于心不忍,一定要把老区的事情办好。”

聂荣臻话里有故事。战争时期,阜平人口不足9 万,养活了超过9 万人的部队。超过1/5的阜平人参军参战,5000 多人再没回来。“阜平不富,死不瞑目。”说这话时,聂荣臻流泪了。

这个故事使习近平深受触动:“我们对脱贫攻坚特别是老区脱贫致富,要有一种责任感、紧迫感,要带着感情做这项工作。”

1997 年11 月10 日,习近平在北京看望项南。那天,项南西装革履、精神矍铄,还参加了两场与扶贫基金会有关的接待活动。见到习近平,老人谈兴不减,跟这位“好后生”聊了一个多小时,听他介绍福建的情况。习近平临走出门,项南一直送到电梯口。

当晚,项南与世长辞。此次相见,竟成了这对“忘年交”的最后一面。

猜你喜欢
聂荣臻宁德同志
宁德时代为何是新“股王”
开国元帅聂荣臻的养生之道
宁德时代新技术或使电动车续航超800公里
FOR YOU, O DEMOCRACY
宁德车里湾锂离子 动力电池基地已开工
向雷锋同志学习
聂荣臻香港三次虎口脱险
聂荣臻:开创“两弹一星一艇”新纪元
聂荣臻:最后去世的长寿元帅
一句赠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