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定坤
(广东省石岐街道第一城小学,广东中山 528400)
当前,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在改革中如火如荼,数学建模是数学学科核心素养之一,是数学有别于其他学科的重要特征之一。模型思想是数学的基本思想之一[1]。在小学阶段,教师既要教会学生运用数学建模方法,掌握难懂的数学概念、法则和规律,发展学生思维能力;也要注重通过抽象,在现实生活中得到数学概念和运算法则,再推理得到数学的发展,然后通过模型建立数学与外部的联系[2]。如何在实践中培养小学生的数学建模能力,值得一线教师深入研究。笔者发现,自主录制微视频是学生以独有的方式学习、应用和探索新知识的学习手段,也是小学生喜闻乐见的一种新型的教与学的方式[3]。以此作为数学建模数字化策略的手段,实现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是信息化融合创新的重要举措。
创设情境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良好的学习情境有助于小学高年段学生建立数学模型。当前,数字化教学已经成为教学的常态,在教学过程中通过一个个不同类型的生活情境、问题情境、体验情境,抽象与简化所提供的素材,适时形成数学的模型,这是小学数学建模的一个数字化教学中的有效模式。
1.生活情境助理解
数学源自生活,又高于生活,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知识,“生活知识”上升为“数学知识”的过程,经过了抽象、概括和建模,这一模型化的过程就是数学建模的雏形。生活情境数字化,能迅速在小学高年段学生头脑里建立初步的数学模型。因为,模型的重要性并不仅仅在于数学表达,更重要的是对现实世界的解释[4]。
《比的意义》视频展播生活情境,引导学生由生活知识向数学知识迁移,通过知识间的联系,再逐步建立比的模型,层层递进。880米的天安门走了20分钟,这里有哪两个量?两者又有什么关系?借助情境和知识衔接,完善比的意义模型。从生活抽象数学知识,又把数学知识建立在生活模型,对学生直观思维和抽象思维的培养也有帮助。
2.问题情境促发展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新授课内容有55处,通过设问、提问的地方就有29处,占了52.7%,可见问题情境在教学中的重要性。对于小学高年段学生而言,如果把问题放在微视频中提出来,也会使学生更加认真关注问题、思考问题,达到训练学生思维的目的。如《比的意义》变换课本问题提出的场景,提出这样的问题:怎样用算式表示路过天安门平均每分钟行多少米?这个问题的设置恰好在学生最需要回答的地方,能完整回答好这个问题,对于学生建立比的模型非常有好处。教师应该逐步引导学生思考、回答问题:①平均每分钟行多少米也就是求速度;②速度可以用“路程÷时间”表示;③路程和时间的关系:路程和时间的比是880:20。问题情境要引起学生思考,也要引导学生去解答,问是方向,引是方法,逐步建立数学知识模型,发展学生思维才是最终的结果。
3.体验情境巧内化。
只有情境没有图示或只有图示没有情境,都有可能造成建模障碍[5]。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索和体验,无需教师过多解释,已经抽象、提炼完毕,思维能力的培养也变得实在而有效。
小学阶段,数学知识语言化是数学建模必不可少的过程,语言模型是数学建模的重要阶段。教师要特别注重在教学中引导学生会用精准的语言表达数学知识,这对学生建立数学模型有重要的作用。语言化的数学知识能帮助学生理解、梳理知识脉络,进一步认清楚数学知识的本质,也是数学知识形象化的过程。用精准数学语言描述数学知识,就是语言抽象了数学知识,这就完成了一次数学知识的建模。数学语言转换越充分,学生建模就越顺利,数学建模素养提升越自然[6]。
教师利用小学生年龄特点,以及自媒体录制小视频的新奇性,激发了学生的学生兴趣,培养学生用精准语言描述数学知识。以《比的意义》为例,抽象概括出比的意义后,要求学生围绕几个问题交流录制小视频:(1)15:10和880:20两个比各由哪两个量组成?(2)比的各部分名称?(3)比值可以怎样表示?怎样求比值?
这里三个问题层层递进,问题1把数转换成量,为抽象比的概念做好铺垫,问题2通过细化对比的认识,再从量提炼比的各部分名称和关系,问题3通过旧知识作为桥梁,形成知识的链条。教师借助学生自主录制小视频的方式,实现了全体学生都有机会去语言描述数学知识,在互相分享、交流的过程中习得别人好的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再进一步借助语言的形象性,把抽象的知识转为自己的语言。精准数学语言描述既是数学建模的一个过程,也是发展思维精确性的最好体现,在此基础,达到了锻炼思维的最终目的。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常有这样的感受,教师使尽法宝不断强化知识要点、反复练习相关知识点,依旧会有一部分的学生一头雾水。这是学生思维能力比较差,无法理解知识。当然,学生会有差异,但是,有一部分学生存在思维能力差的根源在哪里?有没有办法突破学生思维能力较差的瓶颈?图式对学生思维整体性培养有很大帮助,特别是数学思维较差的学生,图式能帮助他们建立认知模型,增强小学高年段学生建模意识,循序渐进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1.图式激趣
新授课教学中,常常会使用符号化思想、归纳法思想、变中有不变思想等数学思想和方法去解答问题。如果教师能借助数字化教学优越性,运用图式去描述知识结构和联系,更是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学习《比的基本性质》,布置学生用思维导图表示除法、分数、比三者之间的异同。并进一步提出要求,按照画、讲、评、改四步骤进行学习。画:选择自己最认同的图式,画出这三者之间的异同,表示出他们之间的联系,从商不变的性质、分数基本性质尝试推导比的基本性质。讲:根据画出来的图式,录制微视频,讲解自己是如何理解除法、分数、比,找出了他们之间的联系,初步推导出比的基本性质。评:互相在公众平台上观看其他同学“微视频”,留言谈自己感受。改:观看其他同学别人“微视频”、留言之后,再用红色笔进一步修改自己图式,特别注意修改自己对比的基本性质的推导。
新授课以“画、讲、评、改”四环节进行前置,是小学学生翻转学习方式的一项尝试,重在分享和交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学生也在不知不觉中建立了认知的模型,润物细无声,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
2.图式纠错
在课堂上、练习中,个别学生常常因为理解不清楚,没有建立知识的模型,导致数学思维比较混乱,容易出现一些错题。把错题抽出来供全班学生以图式方式指出错误的原因,以微视频方式向同伴展示自己构建的数学模型和知识链,这是一个双赢的思维训练好办法。特别把易错题转换成图式,学生更容易梳理清楚知识点,通过录制微视频解说,使学生的条理性更加清楚、知识结构更加严谨,思维在转换和解说中得到提升。
3.图式强化
在复习课中,运用图式能迅速建立认知模型,找出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抓住每一个数学知识的重点和关键点,用“图+文字”的方式呈现学生自己的独特的想法。学生绘制的图式不是艺术作品,而是用图文并茂的方式表达自己对数学知识理解的想法。因此,图式是学生数学思考的一个重要过程和思维痕迹,它是学生的思维外化、形象化。
加深理解,帮助记忆:图式重在图加文字的方式去记录,不是全盘拷贝教师课堂呈现的内容,而是突出重点,把关注点放在学生已经习得的知识,并且重视能引起学生往下追寻知识的脉络。
信息直观,清晰明了:图式能够在很短时间把一些比较复杂的数学知识形象化,迅速在学生头脑中提炼、抽象,形成数学建模。
思维外化,建立模型:图式要突出主题图像,抓住知识异同点,凸显知识间的联系,把知识建构串联起来。如复习圆柱和圆锥时,学生运用思维导图建构知识体系,这是进行数学建模的过程,也是思维外化的重要表现。
在小学教学中实施数学建模数字化教学策略,整体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能力得到了提高。笔者曾进行《关于自主录制微视频对学习的帮助》调查问卷和专项访谈,并对数据加以分析、总结,自主录制微视频作为一种数字化手段,概括起来对学生有以下八个方面的帮助:提高学习成绩、增强自主学习能力、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增强逻辑思维、提高了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巩固知识、学生相互学习[7]。
以笔者任教班级学生为例,班级学生坚持在六年级总复习阶段运用该策略,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如表1)。
表1 笔者任教班级与年级其他班级成绩对比表
同时,对个体学生的帮助也是特别明显,特别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辅导方面,利用微视频讲解知识能有效提高成绩(如表2)。
表2 笔者所任教班级后6名学生成绩对比表
数学建模运用在数字化教学环境,最大优势在于即时分享、交流、讨论,学生间互助此时已经突破了“围墙”的阻挡,只要教师加以引导和利用,同伴学习已经没有任何障碍。
当前正处数字化时代,随着信息技术和人工智能的发展,数字化技术和数学教学深度融合的教学理念符合时代发展的诉求。小学数学建模数字化教学在这一背景下产生,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模式,运用这一手段,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和效果,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小学数学建模数字化教学,学生很容易建立新知识和旧知识之间的联系,进而建立知识体系,并运用知识体系解决实际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