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永霞,林秀瑜
(华南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院,广东广州 510631)
教育信息化的发展给教育和学习方式带来了巨大变化,不仅推动了教育变革,还对传统的教育思想、观念、模式、内容和方法产生了重大影响。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正是《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的核心理念。疫情期间,全球开展线上教学,使信息化教学迈入一个新的阶段,在线学习已被多数人所接受,徐晓飞提出教师应采用慕课、SPOC、录播课、直播教学、线上答疑辅导等方式,运用多种在线教学平台开展教学模式创新[1]。小规模限制性在线课程(Small Private Online Course,SPOC)概念于2013年由Armando Fox教授提出,其目标是实现优质在线教学资源与课堂教学的有机融合,是专门应用于本校或小范围教学的线上线下混合的新型教学模式[2];因其资源精细化、管理小班化、内容校本化等特征,成为当前高校开展混合式教学的首推形式[3]。泛在学习是指任何人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基于任何信息设备获取任何所需学习资源,享受无处不在学习服务的学习过程[4]。SPOC与泛在学习相结合是当下教学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开展基于SPOC的泛在学习模式的研究,为学生提供一个随时随地的学习平台和环境,让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学习,提高学习效果,促进教育的变革,因此具有重要的价值。
SPOC最早起源于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哈佛大学等高校使用SPOC进行教学。Armando Fox教授在MOOC发展的基础上对其进行补充和完善,最终形成SPOC。SPOC能充分地发挥MOOC的优势,将丰富的MOOC资源应用于学校、课堂等类似的小环境[5]。近几年,国内外有关SPOC的研究呈直线增长的趋势,这也凸显出了SPOC的独特优势。通过研读大量文献发现,SPOC主要集中在三个层面的研究:SPOC理论知识的解析、构建相关的教学模式和课程体系、对SPOC进行效果的验证等。
Julio Ruiz-Palmero等人[6]通过分析发现,SPOC的完成率明显高于MOOC的完成率,且满意度与参与者表达的偏好一致。Shlomit Hadad等人[7]探析了SPOC对教师专业发展的影响,结果表明在SPOC中进行自我导向学习后,对能力的提高有积极的促进作用。针对不同的专业、年级、平台等,学者根据其特性构建基于SPOC的不同教学模式,从而形成本土化的SPOC教学模式。吕婷婷、王娜[8]构建了基于SPOC+数字化教学资源平台的大学英语翻转课堂模式,王兰[9]构建了基于移动终端的SPOC混合教学模式。汪凌和姜凌[10]通过分析MOOC和SPOC的优劣势,结合二者的优势构建了基于MOOC+SPOC的混合教学模式。张思等人[11]通过分析SPOC论坛中的非结构化文本来揭示学习结果的原因,通过发现学习者的行为特征,从而实施精准教学,促进高阶思维能力的发展。SPOC的引入对教学效果是否起到真正的促进作用,学者从不同的维度制定评价指标分析SPOC教学产生的效果。吴九占和郭宇[12]从学生知识掌握、能力提升和情感培养等三个方面对SPOC课堂的教学效果进行三维分析;石大建、诸葛语丹[13]从学生知识面、知识应用能力和合作能力三个方面对两类教学方式(传统课堂和SPOC教学)的教学效果进行研究,研究发现SPOC能提高教学效果,促进学习质量。
由此可见,SPOC不管是在教学方面,还是在培训方面,都能发挥其优势,逐步完善其操作要求和评价机制,在全球范围内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SPOC的开设基本都在高校,因此关于SPOC的泛在学习模式大部分都是针对高校教育设计的。这不仅是对高校教学模式的创新,更为高校教学提供新型的教学平台和设计教学资源的设计思路,以便更好地推动学生的学习。根据“泛在学习”的特点,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的建设需遵循碎片化资源、结构化课程、系统化设计的组织结构逻辑[14]。在利用资源库进行教与学的过程中,SPOC的混合式教学、学习过程监控、智能化评价等关键环节可结合其中,推动泛在式在线教育的教学创新[15]。随着移动终端的广泛应用和推广普及,使泛在学习贯穿于生活、工作等诸多方面,使学习方法也产生了巨大的变化,更加关注开放化、远程化、网络化、在线化等特点,更加重视个性化学习。网络资源的便捷性使随时随地教学成为可能,这也促使了泛在教学的产生[16]。从文献中发现,有关SPOC的泛在学习研究较少,黄光芳等人[17]分析了泛在学习环境下SPOC的教学效果,发现课程、对象、内容等的不同,会对课程设计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为了达到因材施教的效果,需要通过不断的研究分析和创新,才能突出其优势。
国内外学者对泛在学习的定义、内涵、学习活动、学习策略和模式进行了研究,针对SPOC的混合学习模式、翻转课堂、学习者特征、影响因素和有效学习等进行了研究。但对基于SPOC的泛在学习模式与应用研究并不多。SPOC支持的泛在学习是泛在通讯技术与教育教学过程深度融合的一个重要路径,本研究以泛在学习、混合学习和有意义学习等为理论基础,提出基于SPOC的泛在学习要素,通过解析结构模型建构方法,构建基于SPOC的泛在学习模式,并开展教学实验进行检验。
本研究提出基于SPOC的泛在学习模式的要素主要包括学习主体、前端设计、学习内容、学习活动、学习评价和学习环境,其中整个过程是依托于SPOC平台进行的,因此它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如下图)。
基于SPOC的泛在学习模式
教育的变革是要改变传统的教育形式,把课堂还给学生,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循序渐进地学习,培养综合性人才。教师根据学生能力情况及课程需求,设计课程资源,并发布在平台上。学生根据自身情况以及时间安排等,选择对知识内容不熟悉的资源进行学习和巩固,并以学习疑点难点为主要线索,解决其存在的问题。在基于SPOC的教学中,能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增强学生创新创造能力。
在教学开展之前,坚持问题、需求导向,紧密结合学生学习中重点难点问题,紧密结合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需求,做好教学目标、教学对象和教学内容进行分析。基于SPOC的泛在学习可以在前期获取学生个人画像数据,对教学对象分析。通过对教学对象的分析,可以更好地设计和制作符合学生学习风格的课程资源,设计符合学生认知习惯的学习活动,以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更加牢固,对知识的理解更加透彻,提高学生的学习投入度。
在学习过程中,将整堂课的学习内容分为三个阶段,课前导学、课中研学以及课后复习,针对不同阶段的学习,教师设计不同的学习资料和制定不同的学习任务。
在课前导学中,教师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地学习。教师在课前,先整合SPOC平台的导学视频、学习任务单、教学资料及相应知识点等教学资源;再设计一个学习任务,通过任务让学生初步了解学习内容;其次通过导学视频介绍具体的知识点,学生在观看导学视频的过程中,对于不懂的地方可以做标记,这些存在疑点的内容将成为课中研学阶段的重点内容。课中研学阶段主要以问题为导向,通过问题导入、合作探究、问题反馈和讨论交流四个环节,将整个学习内容串联起来。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学习的过程,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效果。课后复习阶段注重问题的深化与知识点的巩固。学生在课后可以通过SPOC平台回看视频,及时温故知新。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习题测试,掌握学生学习情况,对于学习效果不理想的知识点,教师根据具体情况设置二次学习。在反馈评价环节,如果学生在作业过程中或修改反馈结果中存在疑问,可进入平台讨论专区提出问题,学生与教师均可在讨论区中探讨和解答。这样,教师可以多角度、多层次全面了解学生。深度反思指学生的反思和教师的反思,学生通过回顾自己的学习过程,将不足及表现不好的地方在后续的学习中加以改进;教师要经常与学生交流,询问学生自己课中哪些环节设置得不合理、学生喜欢的点有哪些以及课程资源的制作等。
学习活动是整个教学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学生参与到活动中,不仅获得参与感,还对教学内容有深刻的理解,提升课堂的教学效果。
SPOC学习平台是整个活动的中心,是重要的载体,教师、学生、教学资源和教学内容都是围绕平台进行的。教师提前将教学资源和教学内容上传到平台供学生学习和下载,师生间的互动交流是在平台上进行的,各要素之间是双向的。教师的主要职责就是对资源的制作,对活动的设计,对学生进行评价等;而学生学习完知识点后,对内容进行扩展学习和巩固练习,进而与同伴交流,传递分享新的发现和想法。
根据教学安排,学生先进行线上课程内容的学习,教师将每节课的学习内容上传到平台上,学生根据自身情况,选择相应的资源进行观看,完成每节课的作业,并将存在的问题发布在讨论区,与同学交流讨论。在线下学习中,教师针对学生存在的共性问题,进行详细的解释说明,并巩固所学知识。
评价不单以成绩作为唯一的标准,教育的变革之一就是倡导多角度、多方式的评价模式。该模式主要结合总结性评价和过程性评价。同时,由于该模式是一种混合式教学,因此涉及线上和线下评价,线上评价可以结合学生学习行为数据进行评价,线下评价可以通过学习测试,课堂观察等方式就行评价。运用学习分析技术可以对学生学习行为的数据进行分析,能帮助教师发现教学中的问题,避免考试评价的单一性,有利于教师较为完整、全面地了解学习的真实情况。
总结性评价主要为线下考核,理论知识较多的课程,可以考虑以考试为主,实践性强的课程主要以操作或作品评价。过程性评价是贯穿于整个教学中,强调对学习状态、合作交流和参与程度等的评价;过程性评价的指标主要包括资源浏览情况、作业完成度、课堂互动交流、线上互动交流、课堂考勤及线上考勤等;评价的主体可以是教师和学生,教师对学生评价,学生则为自评及互评,从多人的角度看待学生的学习情况。
SPOC更适合于要求学生培养知识、技能、思维、态度等综合能力的课程[18]。为了验证构建的学习模式的有效性及对学生学习的影响,本研究选取某学校2019级
教育技术学35名硕士研究生为研究对象,具体内容为《教育技术学数据处理》选修课程,该课程不仅有理论知识还有实践操作,理论部分学生通过SPOC平台进行学习,实践部分学生按照具体内容进行安排,教师引导学生,在遇到问题时,随时与教师沟通交流。
为了验证基于SPOC的泛在学习模式对学生学习质量的促进作用如何,将研究对象的期末成绩与上一级修读该课程的学生期末成绩进行对比分析。2019级教育技术学35名硕士研究生为实验班,采用基于SPOC的泛在学习模式进行学习;上一级修读该课程的学生为对照班,未采用该模式进行学习。本研究运用IBM SPSS Statistics 25.0对两个班的期末成绩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具体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实验班与对照班成绩对比研究
从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可以看出,实验班的平均分高于对照班的平均分(84.585>82.097),且显著性值p=0.039<α=0.05,说明两个班级的成绩存在显著性差异。由此可判断,基于SPOC的泛在学习模式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
为了验证该学习模式是否对改善学习方法、优化学习过程有帮助,是否能提高学生的知识掌握率、应用技能等,对于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等信息素养是否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本研究以《教育技术学数据处理》中的《T检验》模块为个案,对该学习模式做进一步调查,并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
1.知识学习效果分析
为检验学生学习《T检验》知识学习的效果,采用本研究设计的知识学习效果调查问卷测量。调查结果如表2所示。
表2 《T检验》知识学习的效果调查
数据统计结果显示,学生在知识学习这一部分的得分率均大于0.8。表明学生已经基本掌握了学习内容,其中得分最高的是“掌握单一样本T检验的基本内容及使用条件”,相对于另外两种T检验,学生对单一样本T检验知识的掌握较好。
2.技能学习效果分析
为检验学生对该学习内容的技能学习效果,采用本研究设计的技能学习效果调查问卷测量。调查结果如表3所示。
表3 《T检验》技能学习的效果调查
数据统计结果显示,学生在技能学习的维度,各题项得分Fi均大于0.9。运用本研究设计的基于SPOC的泛在学习模式与应用研究,提高了学生的数据分析技能。学生在具体的操作中,学习效果良好。
3. 学习过程与方法的效果分析
为检验学生在学习过程与方法的学习效果,采用本研究设计的学习效果调查问卷测量。调查结果如表4所示。
表4 学习过程与方法效果调查
数据统计结果显示,学生在“学习过程与方法”的维度,各题项得分Fi均大于0.7,对于平台上提供的资源而言,学生会根据自己所需,自行进行下载。在“自我分析和总结”方面的得分率较低。可以看出,学生未能很好的结合自身进行评价,需要加强这方面的学习。运用本研究设计的基于SPOC的泛在学习模式,可以改善学习方法,优化学习过程。
4.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分析
为检验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学习效果,采用本研究设计的学习效果调查问卷测量。调查结果如表5所示。
表5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效果调查
数据统计结果显示,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维度,各题项得分Fi均大于0.8。运用本研究设计的基于SPOC的泛在学习模式,提升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信息素养。培养学生对数字的敏感性,能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与他人交流,利用数据进行自我反思和提升。
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基于SPOC的泛在学习模式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质量,还改善了学习方法、优化了学习过程。
SPOC以其独特的优势在翻转课堂中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将数字化教学模式和传统教学模式中的各种元素有机结合,实现教学效果质的飞跃[19]。构建基于SPOC的泛在学习模式并将其运用到实际的教学场景中,能根据学生的特点设计教学资源和教学过程,改变教学评价的方式,达到课堂教学提质增效的目的。后续可以进一步探索运用SPOC开展基于问题、案例的互动式、研讨式教学,促进教学的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