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志远,王守坚,宋洁,许广赛
江苏省泗洪分金亭医院肾内科,江苏泗洪 223900
慢性肾脏病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为肾性贫血,该并发症同时也是导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死亡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需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干预[1-2]。通常情况下,肾性贫血出现的原因多种多样,但主要和体内铁代谢紊乱与肾功能减退导致铁、促红细胞生成素绝对或者相对不足有关,同时也和透析不充分、营养不良、隐形失血及炎症存在一定相关性[3-4]。现阶段,临床通常会采用铁剂、外源性促红细胞生成素来治疗肾性贫血,但已有研究显示,大剂量应用外源性促红细胞生成素并不能将贫血情况完全纠正[5-6]。罗沙司他属于一种低氧诱导因子脯氨酰羟化酶抑制剂(hypoxia Inducible factor prolyl hydroxylase inhibitor,HIF-PHI),当氧分压正常时,该药物可对低氧诱导因子降解进行抑制,并有效维持其稳定性,进而对内源性促红细胞生成素生成进行促进,将铁利用率提高,对红细胞生成进行综合调控[7-8]。鉴于此,为改善维持性血液透析合并肾性贫血患者预后,本研究在该疾病治疗中采用罗沙司他,并选取2020年4月—2021年4月江苏省泗洪分金亭医院收治的83例维持性血液透析合并肾性贫血患者进行探究,现报道如下。
选取本院收治的83例维持性血液透析合并肾性贫血患者视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共41例,男21例,女20例;年龄26~80岁,平均(56.39±3.58)岁;梗阻性肾病、高血压肾病、痛风性肾病、糖尿病肾病、慢性肾炎患者分别有3例、4例、5例、12例、17例。观察组患者共42例,男22例,女20例;年龄27~79岁,平均(56.32±3.52)岁;梗阻性肾病、高血压肾病、痛风性肾病、糖尿病肾病、慢性肾炎患者分别有4例、3例、6例、14例、15例。两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患者均知情同意,研究经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纳入标准:①知情同意;②能严格遵医嘱用药;③规律性透析3个月以上。排除标准:①中途退出者;②合并消化道出血者;③合并严重肝损伤者;④合并严重感染性疾病者;⑤透析不充分者;⑥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者;⑦地中海性贫血者。
两组患者均行规律性高通量血液透析治疗,治疗时间控制为4 h/次,3次/周,在此基础上,给予对照组患者皮下注射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国药准字S19991023;规格:3 000 IU/支),120~150 U/(kg·周)。观察组患者口服罗沙司他胶囊(国药准字H20180023;规格:50 mg/粒)之前,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停止用药1周,然后再结合患者体质量,给予患者口服罗沙司他胶囊,若患者体质量<60 kg,则用药剂量控制为100 mg/次,若≥60 kg,则用药剂量为120 mg/次,3次/周,共服用12周。两组均以血红蛋白(haemoglo‐bin,Hb)水平为依据,每4周调整药物剂量,使得Hb目标值为110~120 g/L。
贫血与铁代谢相关指标[9-10]:分别在治疗前后抽取两组患者3 mL空腹静脉血,铁代谢指标总铁结合力(total iron binding capacity,TIBC)、转铁蛋白饱和度(transferrin saturation,TSAT)、转铁蛋白(transfer‐rin,TRF)均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贫血指标Hb、血细胞比容(hematocrit,Hct)均采用血细胞分析仪测定。
不良反应:对比两组患者头痛、恶心、腹泻、高血压、心血管事件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数据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分析,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差异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组间差异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两组治疗前贫血与铁代谢相关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TIBC、TSAT、TRF、Hb、Hct水平均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疗后TIBC、TSAT、TRF、Hb、Hct水平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贫血与铁代谢相关指标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贫血与铁代谢相关指标比较(±s)
组别对照组(n=41)观察组(n=42)t值P值Hb(g/L)治疗前80.12±2.36 80.15±2.31 0.059 0.954治疗后95.16±2.09 111.25±3.19 27.110<0.001 Hct(%)治疗前21.15±2.11 21.17±2.08 0.043 0.965治疗后25.56±2.19 32.98±2.26 15.185<0.001 TIBC(μmol/L)治疗前28.52±3.15 28.55±3.12 0.044 0.965治疗后34.12±3.96 45.18±3.28 13.871<0.001 TSAT(%)治疗前13.58±3.26 13.61±3.21 0.042 0.966治疗后15.69±4.18 18.89±4.09 3.525 0.001 TRF(mg/dl)治疗前201.52±12.16 201.58±12.12 0.023 0.982治疗后225.63±3.16 289.96±3.63 86.029<0.001
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14%,低于对照组的24.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n(%)]
研究显示,维持性血液透析引发的肾性贫血和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失血、铁缺乏、促红细胞生成素绝对或相对不足以及营养不良等因素均存在密切相关性,其中铁缺乏、促红细胞生成素不足为主要原因[11-12]。通常情况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体内铁缺乏主要和以下原因相关:长时期血液透析治疗会引发胃肠道出血、失血[13];透析肝素的应用使得出血倾向更加明显;大多数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需长期行低蛋白饮食,使得铁摄入量明显不足;患者胃肠道功能低下,明显降低了铁的吸收利用率,导致机体严重缺铁[14-15]。现阶段,外源性补充促红细胞生成素是临床治疗肾性贫血的一种常见方式,虽然采用该方式治疗后,造血会明显增加,但机体的铁需求量也进一步增加,随着血液透析时间延长,促红细胞生成素的应用也随之上升,若机体不能及时获得铁补充,则会出现严重缺铁情况,进而引发贫血[16-17]。鉴于此,本研究在此基础上采用罗沙司他进行治疗,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后Hb、Hct、TIBC、TSAT、TRF水平分别为(111.25±3.19)g/L、(32.98±2.26)%、(45.18±3.28)μmol/L、(18.89±4.09)%、(289.96±3.63)mg/dl,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14%,低于对照组的24.39%(P<0.05),提示维持性血液透析合并肾性贫血患者采用罗沙司他治疗的临床疗效显著,可改善机体铁代谢与贫血状况,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治疗安全性高。程红娟等[18]学者也经研究发现,试验组治疗后Hb、Hct、TIBC、TSAT、TRF水平分别为(109.63±7.05)g/L、(29.85±2.65)%、(43.94±6.49)μmol/L、(20.64±1.69)%、(287.63±35.13)mg/dl,均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14%,低于对照组的24.39%(P<0.05),这与本研究结果高度一致。究其原因,罗沙司他作为全球第一个口服型HIF-PHI,口服之后,该药物可对人体内脯氨酰羟化酶(PHD)活性进行抑制,有效维持低氧诱导因子(HIF)稳定性,促进EPO/EPOR表达。并且该药物治疗肾性贫血时,还可经不同途径降低机体内血清铁调素水平,不需要再另外静脉补充铁剂。因此,沙司他不仅可模拟细胞内的缺氧环境,进而大量生成促红细胞生成素,同时还能促进机体铁吸收,也不会受炎症影响,最终达到有效纠正肾性贫血的目的。
综上所述,维持性血液透析合并肾性贫血患者采用罗沙司他治疗的临床疗效显著,可改善机体铁代谢与贫血状况,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治疗安全性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