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丽华 王彤彤 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城区幼儿园
绘本教育戏剧是运用戏剧技巧和戏剧元素从事绘本教育的一种方式,它让幼儿在互动关系中,充分发挥想象、表达思想、反省经验,其活动方式着重“参与的过程”和“经验的统整”。但不少教师对绘本教育戏剧缺乏本质性的把握,对自身在戏剧教育中的角色更是缺乏清晰的认识与定位,他们常常以“戏剧表演”的方法进行实施。这种方法是把成人的意愿强加在幼儿身上,幼儿只是单一地进行动作和语言的拷贝, 并不能从中收获到有利的价值经验。因此,教师需要加强对“自我角色”的认知和演进。
马克思·范梅南指出:“气氛是我们体验生活空间的方式。气氛是老师将自己呈献给幼儿的一种方式,也是幼儿将自己呈现给老师的一种方式。”在开展戏剧活动时,教师要营造一个“民主、开放、自由、平等”的氛围,并且和幼儿之间建立一种平等互重的关系。
抛开“束缚”,重视“即兴”。绘本教育戏剧活动最大的特点就是没有“限制”,教师要打破原有的课时、场地、时间、实物、课程要求等固有模式,作为合作者和观察者和幼儿一起在探索戏剧的过程中,即兴反应。
抛开“传授”,给予“自由”。活动中,幼儿需要用身体进行建构、用大脑进行思考、用言语进行表达。每个幼儿都是用自己的眼光观察着周围的世界,感受着、品味着、思考着。教师要尊重幼儿自己的想法,营造“宽松自由”的氛围,让幼儿自由表达和参与活动。这并不是抛弃教师的作用,而是重构教师的作用,真正从内心生发出与幼儿在活动中共同探索的愿望,才能更贴近幼儿,理解幼儿。
教师应对每个幼儿的言行保持观察,做到眼观六路,耳听八方,依据活动的需要和幼儿的发展水平,改变自己的戏剧角色,通过不同层次的角色定位,支持幼儿更好探索。
适用于活动开展的初期,对于没有戏剧经验的幼儿和能力较弱的幼儿。教师以领导者的身份,引领活动的走向。但是这里的“领导”是指创设情境,帮助幼儿融入角色进行体验。
随着活动的开展,教师在观察和反思幼儿现有的水平之后,可以退至引导的地位,让能力强的幼儿站在“权威”的角度进行思考,同时辅助能力弱的幼儿,给予帮助和支持。
?
在活动中,无法让每个幼儿都拥有一个特殊的角色,有时他们需要集体扮演同一种角色。教师也扮演普通的参与者,把高层次的角色和问题交给幼儿去思考和解决,辅助其他幼儿的表达,让幼儿在同一角色中形成不同的个性。
教师扮演一个无助者向幼儿寻求帮助,给予幼儿最大的空间进行架构情节和思考问题,肯定和接受每个幼儿的想法,激发幼儿同情弱者、帮助同伴的情感。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幼儿也会对同一问题产生分歧。但是学前期的幼儿从众心理比较强,不敢大胆地提出异议。教师扮演构成威胁和阻碍的反面角色,让幼儿站在不同角度思辨地看待问题。见下表:
?
罗蒂主张用人类意见的一致性和合理性来界定客观性。“对话”是他认为最好的进行共同体内部和共同体间交流的方式。要让幼儿真正地融入教育戏剧的活动中,教师就必须通过对话反思、了解幼儿关心的是什么、想要探究的是什么,以《艾玛和彩虹》为例。
教师利用前期调查和晨间访谈,了解幼儿已有的经验,同时也让幼儿做好经验上的准备,如问幼儿:“小朋友知道大象吗?你见过花格子大象吗?大象身上的花格子有什么用?”试想这个绘本的可行性,并了解幼儿的发展水平,为活动开展奠定基础。
?
教师通过提问与表达,引导幼儿代入角色,层层深入进行思考。如,“我们可以怎么去找彩虹?找彩虹的路上会遇到什么动物?作为同伴,你会怎样鼓励艾玛?”通过对话引导幼儿融入角色,进行思考。
通过思辨引发冲突的架构,让幼儿站在不同的角度表达想法,促进幼儿思维的整合。如艾玛要进入瀑布里把身上的颜色给彩虹,教师提问:“你们同意吗?有不同意它的做法的吗?”当幼儿不肯表达想法时,教师先抛出想法:“我身上的颜色给彩虹了,我就没有花格子了,我不想进去。”通过对话进行创生,在可控的范围内激发幼儿发挥想象,大胆创作。
在情感表达上引出正确的价值导向,学会表达自己的想法,学会与同伴交往。教师问幼儿:“艾玛进入瀑布后彩虹便出现了,等艾玛从瀑布里出来了,你有什么想对艾玛说的?”通过对话表达内心的想法,身临其境地感受“爱与奉献”的情感。
教师适当地抛出问题后,开启片刻的暂停,让幼儿与幼儿、幼儿与教师,以集体、分组等形式的对话讨论,探索交流。在交流中,教师还要给予幼儿自由追问和质疑的机会。在追问和质疑的过程中,会引发幼儿和教师进行深层探索。在对话中,教师要做一个“拾穗者”,对幼儿的回答及时回应,使互动和对话持续下去,推动活动的生发。
范梅南在《教学机智》中指出:教育是一种自我反思的活动,他必须愿意对他所做的和所代表的随时质疑,通过反思,我们会更好地理解教育生活。教育生活是一种不断地进行尝试性的思考和行动的实践。在接下来的戏剧活动中,我们仍然需要不断地进行反思,主动探索、观察和解读儿童,在实践中不断丰富教师“自我角色”的演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