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斗在希望的田野上

2022-08-17 04:00曾媛
当代党员 2022年14期
关键词:重庆村民发展

文︳七一客户端暨重庆市委党建全媒体记者 曾媛

★深入推动乡村振兴,精心绘就城乡融合发展新画卷

乡村振兴是重庆发展的最大潜力,城市更新提升是重庆发展的最强动力,城乡融合是重庆发展的最高境界。我们要加快构建城乡融合发展新格局,打造乡村振兴“升级版”,营造宜居宜业宜游良好环境,努力实现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乡村让人们更向往。

科技特派员在姜家镇对村民开展种植技术指导

初夏时节,大足区万古镇升斗村的一片水田旁人头攒动,伴随着“嗡嗡”的声响,一架装满肥料的无人机在操作员的操作下起飞,盘旋在水田上空,播撒化肥。短短几分钟时间,无人机5次起飞、降落,顺利完成播撒任务。

这样的场景只是重庆大力推动乡村振兴的一个缩影。

在巴渝大地,一幅美丽富饶、文明和谐、产业兴旺的乡村振兴画卷正徐徐展开:一条条乡村道路平整畅通,一排排农家院落整洁美丽,一个个农业产业项目落地生根,一座座农产品加工车间拔地而起……

重庆市第六次党代会报告提出,加快发展乡村产业,贯通“产加销”,融合“农文旅”,完善利益联结机制,让农民有活干、有钱赚;实施乡村建设行动,保护传统村落和乡村风貌,深化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推进数字乡村建设,打造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推进农村移风易俗,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深入建设平安乡村。

“村美、民富、产业兴”的愿景,如同一颗颗希望的种子,在重庆广袤的乡村大地上生根发芽、开花结果,释放出乡村振兴的无限魅力。

产业兴旺强根基

6月中旬,一批刚采摘不久的黑玉米从巴南区姜家镇水源村出发,被陆续运往本镇的蔡家寺村。

“我们村种植、采摘后,再运往蔡家寺村的加工基地,根据玉米的不同情况,加工成熟食玉米、黑糯玉米汤圆等产品后,再统一进行销售。”水源村党委副书记包有原说。

作为姜家镇的主导产业,“黑”产业经过多年发展,现已逐渐形成“一村带数村、多村连成片,资源共享、差异发展”的产业格局。

“为切实推动姜家镇乡村振兴,我们确定了以‘黑’产业为主的发展思路,即生产以‘黑五谷’(黑玉米、黑米、黑豆、紫薯、黑花生)和‘黑五牧’(黑猪、黑鸡、黑鸭、黑鹅、黑山羊)为代表的‘姜家黑’系列农产品。”姜家镇党委组织委员伍红说。

2022年,姜家镇种植黑玉米1500亩、黑水稻1000亩、黑豆1000亩,计划建成黑猪祖代养猪场1个、规模化养殖场3个。

“近年来,全镇分批启动了1.65万亩高标准农田整治,整治完成后,‘黑五谷’的产量会实现新的增长。”伍红说。

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关键。近年来,重庆以实施乡村产业“十百千”工程为抓手,以特色产业集群、特色产业强区(县)、特色产业强镇、“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创建行动为重点,以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为平台,以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为路径,推动形成城乡融合发展格局,通过产业振兴带动乡村振兴,让群众吃上“产业饭”,走上小康路。

放眼重庆,类似姜家镇“黑”产业的特色产业发展正不断提质增效。

在三峡库区,奉节县脐橙产业发展如火如荼,如今已成为该县的重要支柱产业;永川秀芽、南川大树茶、巴南银针,重庆茶产业走出绿色致富路;在涪陵区,种植青菜头成为广大农民增收致富的“法宝”……

2021年,重庆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综合面积达3100万亩,产值4500亿元。除了特色农业,近年来,重庆农产品加工业也在加速发展,生态旅游、养生养老、乡土文化、农村电商等新产业新业态不断涌现,农产品加工产值、乡村旅游综合收入、农产品网络零售额均实现稳定增长。

产业发展加速跑,乡村振兴后劲足。接下来,重庆将继续做优乡村产业,推进产业特色化、集约化、融合化发展,培育壮大特色农产品,促进农业“接二连三”,推动乡村产业发展规模上档、质量升级。

治理创新强保障

3月31日,根据系统最新排名显示,梁平区竹山镇猎神村村民张道权累计积分28分,排在全村前列,这距他“拿奖”的目标又近了一步。

“去年我的积分是满分,年终的时候领到了大礼包,今年我要继续向前几名发起冲刺,争取再拿礼包。”张道权说。

和传统的人工统计积分不同,在猎神村,每户村民都拥有一本自己的“电子积分台账”。

“村民通过手机钉钉App登录村里的数字化治理平台,便可获取最新的积分排名情况。”猎神村本土人才冯桂秋说。

除了积分管理,在猎神村数字化治理平台上,村民信息、村收支明细、村资源性资产、村宅基地等情况一目了然。

“互联网+”正逐渐成为猎神村推动乡村治理的有力抓手。

“通过数字化治理平台,我们可以第一时间了解和更新村民情况,及时解决他们的‘急难愁盼’问题。同时,村民也可以通过这个平台全面了解猎神村,共同参与乡村治理。”梁平区乡村振兴局工作人员梁裕巧说。

梁平区通过乡村治理数字化平台建立村民管理系统,以各乡镇(街道)为单位,整合各村(社区)集体经济发展台账、“三资”管理、宅基地审批、“三权分置”、疫情防控等数据资源,形成乡村治理“一张图”。村民可异地登陆数字化平台随时随地查看本村相关情况。

截至2021年底,梁平区数字化治理平台参与户数达18.5万户,占全区农户的85%,日活跃次数达5万余次。

乡村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确保农村社会和谐稳定,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保障。如何夯实乡村治理这个根基,是重庆需要解决的问题。

为了在乡村治理层面实现新突破,重庆建立了市政府分管领导任召集人的乡村治理联席会议制度,提出18项措施,推广运用“清单制”“积分制”等,加强和改进各地乡村治理,打造乡村治理品牌。

2021年10月29日,农业农村部发布了第三批全国乡村治理典型案例,重庆成果颇丰,渝北区的《明确村级组织承担事项助推基层减负增效》和奉节县的《“四访”工作法提升基层治理能力》两个案例成功入选,为各地开展乡村治理提供了重要经验。

乡村要振兴,治理是关键。理清了思路、理顺了脉络,便能打通乡村治理的“最后一公里”。

2022年柳荫镇东升村春日赏花季集市

文化建设强思想

4月1日晚上,北碚区柳荫镇东升村。

“旭日东升照我家,我家住在东山下。稻田鸭叫白鹭飞,晨观日出晚看霞……”村民才艺表演结束后,围坐在舞台四周的村民又唱起了东升村的村歌——《旭日东升》。

几个月前,在东升村的村歌音乐工作坊里,当地村民和村歌计划团队成员一起分享故事、集中讨论、集体创作,将村庄故事转化成歌词,创作出了一首属于东升人自己的歌。

“创作村歌是重建村庄文化的一个过程,有文化才有凝聚力。村民在集体创作村歌的过程中,能够更真切地感受到村庄的变化。”东升村驻村第一书记杜晓睿希望通过歌唱的方式,深入挖掘村庄的历史文化,更好地激发村民建设美好乡村的积极性。

近年来,重庆从乡村的“塑形”启程,向“铸魂”迈进,通过提升乡村公共文化服务,开展乡风文明建设,加强乡村文化遗产的保护利用,进一步激发乡村振兴的文化动力。

2021年,重庆大力开展“巴渝儿女歌唱党”“新时代乡村阅读季”等主题群众文化活动,建立“乡贤明理堂”107个,新建乡情陈列馆150个,评选市级美丽庭院2.17万户。

如今,深化乡村思想道德建设,推动公共服务能力提档升级,抓好乡村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号角愈发响亮。

在铜梁区,坝坝舞队、文艺轻骑兵等队伍,正深入村(社区)广泛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形势政策讲解、移风易俗宣传等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

在大渡口区建胜镇民胜村乡情陈列馆,不到100平方米的空间封存了过去几十年生活印记的老物件,展示了农村发展变迁的历史轨迹,成为帮助村民留住乡情的重要平台;

荣昌区通过创建“政产学研用”集群式非遗传承模式和多产业融合发展之路,推进陶产业转型升级与多产业深度融合发展,探索形成了“非遗+乡村振兴”“非遗+特色小镇”“非遗+文化街区”等多元融合新业态……

做好文化培育,改善乡村精神风貌,是为乡村振兴提供持续发展动力的重要手段。重庆正通过深入挖掘优秀的乡村文化资源,源源不断为乡村振兴注入精神动力,让村民间的凝聚力进一步增强,实现以文铸魂、以文化人、以文兴业。

猜你喜欢
重庆村民发展
重庆客APP
定点帮扶让村民过上美好生活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张存海:带领村民过上好日子
重庆人为什么爱吃花
能人选出来 村民富起来
“逗乐坊”:徜徉相声里的重庆味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在这里看重庆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