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西地区紫椴 蒙古栎群落种群数量特征与生态应用

2022-08-16 02:25张春雷
现代农村科技 2022年9期
关键词:辽西乔木群落

张春雷

(辽宁青龙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 辽宁 凌源 122500)

1 自然分布状况

辽西地区主要包括阜新、朝阳、锦州、葫芦岛等地市,自然气候以干旱为主,6~9月的植物生长季,自然降雨占全年总降雨量的66%以上。辽西地区南部天然植被茂密,荒山的阴坡或半阴坡主要分布以蒙古栎(Quercus mongolica Fisch.ex Ledeb.)为优势种的天然次生林,受坡向、海拔高度、土层厚度等多种原因影响,其它树种如紫椴(Tilia amurensis Rupr.)、黑桦(Betula dahurica Pall)、山杨(Populus davidiana Dode)、元宝槭(Acer truncatum Bunge)等有时也成为优势种或伴生种。为掌握本地域紫椴、蒙古栎群落的种群数量特征,探索各主要种之间的生态影响关系,并实施有效的种群保护恢复措施,林业技术人员于2020年7月对天然紫椴、蒙古栎乔木林进行了调查。

2 两种乔木生物学特性

紫椴是椴树科(Tiliaceae)椴树属(Tilia)落叶乔木,叶阔卵形或卵圆形,树皮片状、暗灰色,花期7月,果实卵圆形,在辽西地区主要生长在杂木林或者混交林中,喜光、喜水肥、稍耐阴,对土壤要求较严,以湿润的壤土生长最佳,紫椴属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

蒙古栎是壳斗科(Fagaceae)栎属(Quercus)落叶乔木,坚果外包裹着近1/3壳斗,果实直径1.3~1.8cm,高2~2.3cm,花期4~5月,果期9月,喜温暖湿润气候,喜光,耐寒耐旱,忌水湿,根系发达,萌蘖性强,为辽西地区面积最大的天然乔木树种。

3 种群特征调查

3.1 调查方法。技术人员选择在凌源青龙河省级自然保护区内进行样线与样地调查,在大河北镇的红石山选取有典型代表性地块进行标准地调查,量测面积25m×25m,调查记录立地条件因子;乔木每木检尺,量测胸径、平均高、冠幅等;在标准地内机械设置5个5m×5m的灌木调查样方,记录各项灌木调查因子。3.2 调查结果。经调查整理,调查区位于东经118°55′17″、北纬40°47′15″区域,海拔1058m,坡向北,阴坡上腹,坡度40°,土层厚度45cm,立地条件中等,林分优势种为紫椴,伴生种为蒙古栎、元宝槭等,林分郁闭度0.9,乔木层平均高为11.9m,平均胸径11.0cm,灌木层以小花溲疏、毛榛为主,同时生长有紫椴、糠椴等幼树,平均高度0.65m,种群数量特征见表1。

表1 紫椴 蒙古栎群落主要种群数量特征

4 林分生态评价

4.1 优势种和伴生种。分析调查数据发现,乔木层中的优势种为紫椴,达到1280株/hm2,灌木层中的优势种为小花溲疏,1520株/hm2,此外,蒙古栎和元宝槭调查株数分别为464株/hm2和272株/hm2,这几种乔木均属于生长速度中等偏慢,因此,在本群落形成初期,小花溲疏与这几个乔木种起到了建群种的作用,因灌层调查中有大批乔木幼树,如紫椴1200株/hm2,预计在次生群落的自然演化中,紫椴在较长的时期内仍然作为优势种存在;乔木层伴生种种群和数量,如大果榆、白桦、黑桦等受群落环境影响,应会逐渐减小[1]。

4.2 稀有性特征。紫椴与本地区其它天然乔木相比,对自然环境的要求较高,紫椴林大面积的天然生长与更新具有较高的局限性,整体的种群数量不多,因此,将紫椴划分为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体现出其植物种质资源的稀有性;通过对本群系的调查,也初步掌握了紫椴天然林的主要环境要求,如阴坡、高海拔、小气候湿润、立地条件中等以上、人为影响小等,紫椴形成群落的优势种,也体现出天然群落的稀有特性;自然环境的特殊性形成了生态系统的多样性,使该群落内的乔灌木都具有独特的种群分布结构,形成各物种的生长数量特征,对林下草本植物的生长也具有独特的影响。本群落的稀有性具有重要的科研价值。

4.3 生态系统演替的自然性特征。调查地块为天然次生林,人为活动干扰影响较小,主体植被类型具有完整连片性,群落的演替处于无人为干扰的进展演替过程。辽西南部地区的以蒙古栎为主的天然林是本区域地带性植被,受其它环境因素影响,紫椴为群落优势种,是紫椴、蒙古栎等乔木品种特性对环境适应性的集中表现,表现出生态系统演替的自然性[2]。

4.4 生态系统的脆弱性特征。辽西地区处在以华北植物区系为主的地带,同时,长白、蒙古植物区系的植物也有生长,3个区系的植物互相渗透,集中生长在一个植被群落中,这体现出植物多样性富集区特点。作为比较不常见的紫椴群落,生物群落界面具有异质性、边缘性、脆弱性特点[3],即该生态系统受到干扰破坏后,恢复能力较弱,需要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漫长进展演替,保护现有的生态系统,持续进行良性循环,将发挥出不可替代的生态与社会效益。

5 生态应用

5.1 封山育林。辽西地区地域广阔,特别是南部,遍布大面积的山地,交通不便,人为生产经营活动效益低,适宜进行封山育林,最大限度发挥林地的生态与社会效益。具体措施是,以封山育林为主,根据不同的立地条件,栽植一定数量的乡土树种,成为原有天然群落的建群种或主要伴生种,促进自然群落的正向演替,同时,禁止一切对原生自然植被产生不良效果的人为活动影响,如砍伐、放牧、开垦、火灾等,形成多种适宜的原生乔灌木与草本植物自然组合,各种植物生态功能充分互补,发挥出持续稳定的综合效益。

5.2 园林栽培。元宝槭、小花溲疏等诸多乔灌木均为辽西地区的乡土树种,适应辽西地区的自然气候,可进行集约化栽培经营,发挥出各种乔灌木树种的绿化、美化自然环境的功效;也可以大批量培育园林苗木,发展苗木产业,提升现有耕地经济产出。

猜你喜欢
辽西乔木群落
论丝竹玩友——群落生态视野下的乐人群体考察(下)
主编推介:《辽西地区新石器时代植物考古研究》
论丝竹玩友——群落生态视野下的乐人群体考察(上)
人教版生物必修3第4章第4节群落的演替教学设计
深析乔木移植栽培技术
辽西地区葡萄园作业历
种群和群落及生态系统考题分析
找出犯罪嫌疑人
超级隐身术
在辽西遇上一场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