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玉晶
(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 辽宁 营口 115009)
2019年2月,国务院发布《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文件中明确指出: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是两种不同的教育类型,具有同等重要地位,提出启动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深化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改革[1]。该文件肯定了职业教育在国家经济发展中的重大作用,明确了职业教育发展的总体要求与目标。
高等职业教育学校,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素质和技术技能人才的主要阵地。培养农业类高素质高技术技能人才,为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发展添砖加瓦,是时代赋予的农业高职类学校的重要使命。为了满足学生对职业技能的需求,农业高职院校应积极与企业对接开发“X”证书,并依据开发证书内容和考核标准对园林技术专业课程体系进行重构。
“1”为学历证书,反映学校教育阶段成果,“X”为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反映学生的职业技能水平和适应职业发展的综合能力[1]。1+X证书制度是培养高素质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保障[3]。社会主义现代化经济发展需要更多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但是职业教育在人才培养的适应性、衔接性、匹配度上还存在一定问题。1+X证书制度,有助于加快人才培养的供给侧改革,增强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匹配度,提升学生的就业创业能力。实施1+X证书制度,是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和评价模式的重要途径,要调动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评价模式改革,深化“三教”改革,实现高质量育人[4]。
目前,国家已经公布四批1+X职业教育培训评价组织和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已经推行472个职业等级证书,但还没有园林技术专业相关的,这更需要我们加快校企合作与融通的步伐。2020年专业团队开始与企业共同开发园林绿化工、草坪园艺师、造园师等职业技能证书,构建适合园林技术专业的“1+X”证书体系,满足园林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需求,满足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需求,为构建生态文明命运共同体提供有利保障。
课程是人才培养体系中基本要素之一,课程设置与教学内容直接决定着人才培养的质量[5]。课程内部结构设置及课程之间的逻辑联系对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起到固本作用,是构筑人才培养方案的根基。园林技术专业按照“4-4-3-2-1”模式进行课程安排重构(见图1),整个学习领域内容安排由课程体系、项目体系、企业实践体系和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培训体系构成4个模块构成,课程体系由平台基础课、专业基础课、特色方向、能力拓展4个领域构成,项目体系由专业典型项目、专业技能项目、专业综合项目3个项目体系构成,企业实践体系由企业跟岗实习、企业顶岗实习两个阶段构成,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培训体系由X证书体系1个模块构成,全面实施以工学结合为基础的作品(成果)导向式教学模式。
图1 4-4-3-2-1课程模式
3.1 课程分类。随着生态文明建设步伐加快,以及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变,园林技术专业面临着主流技术技能持续更新、职业岗位技能要求持续提升的挑战,学生入学后“齐步走”的人才培养模式很难满足学生多样化和创业就业的需求。园林技术专业依据专业特色重构课程体系,实施学分制课程体系,如图2所示。
图2 园林技术专业课程体系
3.2 基于学分银行的“1+X”证书课程体系。园林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是以学生为中心,把“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育人要求放在首位,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以培养德、智、体、美、劳全素质和技术技能园林人才为目标。入学后每个班级配备职业导师,引导学生根据各自特点、特长提前规划职业发展方向,学生在第一学年完成平台基础课、专业基础课模块后,根据规划好的发展路径,自由选择专业岗位方向,自主选择职业技能证书种类。园林技术专业依据1+X证书体系设置五个方向,实行小班授课,进行全方位、个性化培养,充分挖掘学生的内在潜力,极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基于学分银行的人才培养方案打破了原有行政班级的禁锢,学生按照选择的岗位方向重新规划课程体系,每个学生的学习领域是动态的,学生根据岗位方向自主选择专业课程和能力拓展课。
3.3 “1+X”证书课证融通
3.3.1 融通原则。2019年6月,教育部发布《关于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与实施工作的指导意见》(简称“指导意见”),这一文件的发布,标志着高等职业院校在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与实施有了新的更高要求,如何有效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职业教育亟待解决的问题。《指导意见》从明确培养目标、规范课程设置、合理安排学时、强化实践环节、严格毕业要求、推动书证融通、加强分类指导等7个方面对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提出了具体要求[6]。其中第六方面对促进书证融通进行了阐述,鼓励职业院校积极参与实施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将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标准的有关内容及要求与专业课程内容有机融合,实现课证融通,优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提升育人质量,满足社会主义现代化经济发展的需求。
一是“四个坚持”原则。坚持育人为本,促进全面发展;坚持标准引领,确保科学规范;坚持遵循规律,体现培养特色;坚持完善机制,推动持续改进[6]。从方向、标准、规律、机制四个方面对当下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方案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规范。
二是成果(作品)导向原则。成果导向教育(Outcome Based Education)于1981年由Spady等人提出后,很快受到人们的重视和认可,已成为职业教育改革的主流理念,其主要理念是:将“学习成果”作为贯穿教学整个过程的焦点,注重学生需要取得什么样的学习成果,怎样有效取得这样的学习成果,如何检测学生取得的学习成果[7]。1+X课证融通明确了“学习成果”,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化、专业化、优势化发展,有效提升学生的就业创业能力。
三是专业与X证书吻合度原则。专业是职业院校根据国家高等职业教育专业目录设置的学业类别,是学生学习的既定方向;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是基于《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及社会发展需求而申请批准的适应行业企业某一职业岗位的证明,更直接、准确地反映了该职业岗位的实际工作标准、技能要求及操作规范,以及学习者从事该职业岗位所需达到的实际工作能力水平。专业与职业技能证书吻合度高,有助于聚焦学生的实习工作岗位,提升学生的岗位胜任能力,让学生更快适应实习岗位。
3.3.2 融通方法。园林技术专业以拟成为的园林职业技能证书为依据进行课程改革,根据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对应的知识能力要求确定技能要求,结合不同职业技能证书培养要求建立方向模块,形成以各职业技能证书为能力要求的课程模块体系,图3为园林技术专业“开发证书”课证融通方案。
将园林技术方向职业技能证书对应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标准融入到人才培养方案中,构建课证融通课程体系,提升学生在园林岗位工作的实践能力。园林技术专业在原有的课程基础上紧密结合“1+X”证书制度,结合拟成为园林技术专业的职业技能证书的内容和标准,将其与课程标准对应,实现职业技能证书与课程的融通,当职业技能证书获批成功后精准对接课程体系,确保快速实施“1+X”证书。
图3 基于1+X证书制度园林技术专业课程体系
基于1+X证书制度背景下的“三教”改革已经成为新时代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抓手[8]。教师、教材、教法分别对应“谁来教”“教什么”“怎么教”三个核心问题,抓住教与学的基本规律,解决好核心问题是“三教”改革的难点。将1+X证书制度与师资队伍建设、课程建设、教材建设、教学方法改革创新等有机融合起来,推进园林技术专业人才培养课程体系的优化重构,全面推进“三教”改革,提升学生的职业岗位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建设美丽中国所需的园林专业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
4.1 建一流职教师资队伍。教师改革居“三教”改革之首,教师是“三教”改革的实施者,决定着教材、教法改革的成效。园林技术教师团队由校、企双元组成,聘请企业高级技术技能人才为园林专业技能教师,参与方向模块的授课任务,传授专业领域新技术、新工艺;校内专任教师定期到学校挂牌的教师技能实训基地进行企业实践,学习企业前沿的技术技能,了解企业用人需求与标准,精准培养技术技能人才。
4.2 创新教材模式。教材是教学实施的重要载体,打破学术性教材模式的禁锢,将园林领域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融入到教材编写中,教材与“1+X”证书融合,将数字化资源加载到教材中,推进新型活页式、工作手册式教材的开发和使用。创新教材模式,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的要求,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思维能力的提升。
4.3 改革教学方法。首先摒弃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由美国教育家John Dewey、瑞士教育家Jean Piaget等人提出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已经成为职业教学的核心理念[9]。课堂上,学生拥有主动权,更有助于挖掘学生的内在潜力,提升育人质量。其次以赛促教,激励老师参加教学能力大赛、创新课堂大赛等。按照比赛要求推进课堂教学模式改革,将课程内容项目化、任务化,与工作情景相融合,全面采用信息化教学手段,实现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