宾川瓦猫的田野调查报告

2022-08-16 09:37:50马佳
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学报 2022年2期
关键词:宾川砖瓦师傅

马佳

宾川瓦猫是云南瓦猫滇西北片区地方性类别中的一类,当地人称为“猫” 或“虎”。宾川瓦猫生产制作依托于当地悠久的砖瓦业。制作方法为“削制”与“捏制”。宾川瓦猫的造型具有较强写实性,有猫蹲坐、虎蹲坐或虎跳跃的造型类别。安放使用宾川瓦猫具有较强的功利性,主要令其发挥“辟邪”“化煞”,尤其是化白虎煞的功能。

云南瓦猫;宾川;猫;虎

1.前言

宾川瓦猫可归为云南瓦猫地方性类型中的一类。云南瓦猫大致指一种底座为筒瓦或板瓦,其上粘接虎形或猫形状物的陶土或石制器物。按照功能,可将其归为中国传统建筑中的一种脊兽,亦为脊饰中的一类,其造型及功能极富有地方文化特色。大致从20世纪80年代起,云南瓦猫的形象与功能渐渐通过民间美术展、学者著文介绍等方式走入公众视野,渐渐地为公众认知。大约从20世纪90年代起,有关瓦猫为何物,功能是什么,安放仪式及文化内涵解释的文章陆续发表。当前,“云南瓦猫”已成为一种较为泛化与笼统的称呼,但是,具体到云南瓦猫分布地详情、地方性瓦猫类型却少有学人进行细致普查与记录。昆明理工大学机电学院的钱芳曾对云南瓦猫进行了概括性的分类,例如,滇中、滇南、滇西北,并据此对泛化的分布地上的瓦猫之造型特点方面进行了初步梳理与概括,算是对云南瓦猫分布地情况的一次归纳。云南瓦猫系统性的研究尚需有志于此的学人着手进行。当前紧迫的是,需要就分布地进行详细的调查与记录,即查寻清楚究竟在云南的哪些地方还存有瓦猫。笔者试图就这个紧迫问题进行田野调查,进而逐个地完成云南瓦猫分布地图谱。2021年3月底、6月中旬及8月底,笔者赴大理白族自治州宾川县金牛镇仁和村,调查当地瓦猫(当地人称为“猫”或“土猫”)制作与使用情况。以下,笔者将详细呈现宾川瓦猫的造型特点、制作过程及安放使用情况,算为云南瓦猫滇西北片区的一个个案。

2.田野点介绍

本次调查地为云南省宾川县金牛镇仁和村所辖的政通营村及石榴村。宾川县位于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的西边,其北边与鹤庆、永胜接壤,西边与大理洱源相接,南面与祥云相连。仁和村位于金牛镇中北部,距离金牛镇约8公里,为金牛镇所辖11个行政村之一。仁和村其下又辖仁和村、石榴村、政通营、自所营、蔡官营5个自然村,共有22 个村民小组。仁和大村现有农户1538户,人口5307人,农民主要的收入来源为种植业(种植红提葡萄、软籽石榴、柑橘等)与砖瓦业,此亦为宾川县两个重要支柱产业。宾川瓦猫捏制与烧制依托于当地的砖瓦业,因为,捏制瓦猫的原料为砖瓦泥,瓦猫捏制者为砖瓦窑上制砖瓦或是掌火的师傅(匠人)。另外,瓦猫一并与青砖、青瓦入窑炉中烧制,出窑时也一起。

宾川地处金沙江上游干热河谷地带,气候炎热、干旱少雨。宾川的砖瓦业得益于这样一种干热气候及所拥有的土壤资源。据县志记载,在宾川,砖瓦黏土,南起老赵州,经州城、太和到力角一带都有分布,尤以太和、松园一带为佳。整个宾川县现有传统手工建筑砖瓦窑413户,653个,年产量达2.26亿片,年产值达1.58亿元。主要集中分布在金牛镇的李相社区、罗官村委会、仁和村委会,形成了多个手工古建筑砖瓦窑专业村。政通营村与石榴村便是其中的二个专业村。在政通营村,目力所及,几乎每隔两三米便有一个砖瓦窑。截止到2019年4月,政通营上组(南、北、中)与下组共有窑户77户,瓦窑121个。石榴村(原叫石牛村)分7个小组,有农户200多户,其中,有窑户62户,砖瓦窑100个。宾川瓦猫的烧制就在这些窑户作坊中进行。需要说明的是,随着使用者的减少,现在烧制的作坊户已经较少。

3.宾川瓦猫的造型

云南各地瓦猫的差异,主要体现于两个方面:一是称呼上(瓦猫的名称);二是造型上。后者更加直观、明显。需要着重说明的是,尽管学界将云南瓦猫统称为“瓦猫”。但是,各地对被归为“瓦猫”一类的土陶砖瓦器物均有不同称呼。如,在大理鹤庆,现在被大多数人称为“瓦猫”的瓦器,当地人称为“向吉虎”或“降脊虎(镇宅虎)”。而在剑川,当地人称为“独角兽”。在宾川,现在被外界称为“瓦猫”的、置于屋顶上的瓦器并不被当地人称为“瓦猫”,而称为“虎”或者“(土)猫”。安放瓦猫,被称为“安猫”与“安虎”。在宾川当地人的观念中,并没有“瓦猫”,而只有“猫”与“虎”。所以,“瓦猫”并不是所有云南屋脊兽的称呼,而是一个地方性的,被艺术界、学界统一使用的学术性称呼,这是学界尤其需要注意的问题。

在宾川,笔者所调查的政通营与石榴村村中,那些放于屋脊正中、大门顶上正中或围墙上的虎状物及猫状物,被当地人统称为“虎”与“(土)猫”。与大理鹤庆圆盘子状大脸、圆状大嘴,中空身体的瓦猫相区别,宾川土猫为实心体猫状物或虎状物。无论是猫状还是虎状物,均由一块长方体的瓦泥削制、捏制而成。土猫的整体形象与家猫十分相似,笔者曾经询问捏制瓦猫的师傅,他告诉笔者,他参照着自己养的家猫捏制土猫,而虎则是参照动物世界里真实的虎——家中客厅右侧板壁处贴有一张老虎的挂像。由此可见,宾川瓦猫具有明显的写实性。

尤为值得注意的是,宾川土猫与虎有两种底座:一种是与鹤庆瓦猫底座相似,为一块筒瓦或筒瓦状物;另一种,其底部并没有作为底座的筒瓦或筒瓦状物。底座非筒瓦的瓦猫并不放置在屋顶屋脊正中。据此可以判断,这一种瓦猫,其安放使用,其功能并不单纯作为建筑构件——屋顶的脊饰,后面将展开说明。

4.宾川瓦猫的捏制与烧制

当前,在政通营与石榴村中,瓦猫捏制者,尚还健在且还能进行制作的人有两位,年龄均已达65岁以上。两位老人的后代中并无传承与学习瓦猫制作技艺者。宾川瓦猫制作最突出特点是:瓦猫身躯与四肢均是在一个长方体泥块上,用钢丝弓或者是小刀削制成型。只有头部及尾部由手捏制、粘接出。所以,无论是土猫还是虎,与其说是“捏制”,还不如说是“削制”。

石榴村中的廖坤师傅(1952年出生),从事瓦猫捏制40多年。他曾是一位砖瓦匠人。大致从20岁起,他便在村生产队的砖瓦窑上帮人制砖瓦。他亦是一位出色的掌火师傅,精于观火添煤。在制砖瓦的过程中,如有人前来让其帮忙捏制土猫或虎,他便根据老辈人所捏的瓦猫造型,又凭着自己的记忆与想象,制作出瓦猫。久而久之,他便成了一位专门捏制虎与土猫的手艺人。笔者仔细观看了廖师傅制作土猫的全过程,具体步骤与细节如下:

首先,准备捏制瓦猫所需的泥料。捏制瓦猫所需的泥料,通常由烧制与销售瓦猫的砖瓦窑老板提供。或者,即使是不提供,也可以以购买的方式向砖瓦窑老板购买。已炼制好的瓦泥,用编织袋装好,拉到捏制处(家里),而后倒出,踩压后,堆放在阴凉处,再用塑料薄膜盖住。需要使用的时候,再用弓割取。廖师傅先取了一块瓦泥,在临时制泥处揉捏与打压泥块,制作出一块类似于长方体样大小的泥块。土猫的整个造型就要在这块泥料的基础上制作出。

图1 宾川瓦猫(猫)

图2 宾川瓦猫(虎)

接着,开始捏制土猫头部。廖师傅将泥块放置在木制转盘上,用小刀削下长方体泥块上端左右两个角(呈三角锥状),再将削下的两只角放在与之相对的长方体泥团两端,作为土猫耳朵(这部分稍后还要修整)。接着,再将削下泥块的那一面作为土猫尖状且较为突出的脸部。脸部由逐渐增加泥料压、抿、添而成。值得注意的是,整个猫脸捏制工艺过程,全靠一双手来挖、填、按、抿泥巴,没有固定的机械套路,比较随意。如此一来,注定了匠人师傅们所捏制的瓦猫并没有固定的、相同的模样,而是凭着自己的想象、各自手感制作出,所以造型各异。土猫脸部的瓦泥添加差不多的时候,再塑形土猫的鼻子。鼻子塑形完了之后,便是塑形较突出的眼睛(眼眶与眼珠)及制作嘴与分割上下嘴壳。如果,土猫头部的泥料较软,廖师傅便会用木制支柱撑住土猫头部,防止在眼、鼻塑形过程中,瓦猫头部发生变形。

当脸部大致成型后,廖师傅便开始对斜坡状身子与头部进行塑形。其实,在安放了两只耳朵之后,师傅便已顺带着用铁弓将土猫斜坡状身躯的背部,即整个躯干削出。他动作异常熟练,几刀下去,形状便出来了。接着,廖师傅用小刀在斜坡状背部底端旋出一个圆形深孔,将旋出的泥团随即捏成长条圆柱状,安放在圆形深孔中,作为土猫的尾巴。为了防止尾部断裂,尾巴中部需向里弯曲后,一部分粘接在土猫背上。待尾巴制作完毕后,师傅便用瓦泥反复抿接土猫的头部与身躯连接处。

土猫身躯大致成型后,师傅便开始处理土猫头部的五官细节。瓦猫的两颗眼珠是用笔筒状的塑料管嵌入突出的眼珠泥料处制成。当塑料管插入泥中时,师傅便用小刀在管旁边泥坯处划出一道一道的深痕,作为土猫的眼皮与睫毛,划完后,再扯出塑料管,眼睛与眼皮便制作出。然后再用一个小型(比较细)的空心管,点在眼珠的中心处,顺带着,师傅会用这一空心管插在鼻尖两端,扎出两个鼻孔。随后,师傅再用刀划出土猫的耳道与耳蜗,然后,再用一块薄木片划出土猫上、下嘴壳的分界线,再沿着分界线捏制与抿接出土猫的上嘴壳与下嘴壳。接着,再用圆珠笔的空心笔头点出胡须根部小孔及划出胡须花纹。

土猫脸部整形结束后,师傅用刀子在斜坡状身子处划出与抠出土猫的四肢,然后再用抠出的泥巴粘接出土猫的四个脚掌,并且用刀刻出花纹,显现出五个脚趾。最后,师傅再用瓦泥抿接瓦猫的头部、身躯与四肢,使之衔接处更加自然与细腻。最后,在土猫背部与脸部,用细小木棍或薄木片划出花纹。

已捏制好的土猫坯体,需放于阴凉处自然晾干。彻底阴干之后,便可以放入烧砖瓦的土窑中烧制。土猫生坯一般被放置在窑内部的四分之三股处,这里的火力与温度合适瓦猫烧制,不会因为离火太近,在升温过程中,烧裂、烧炸,也不会因为温度过低,导致烧不透。土猫一般平放于竖着的瓦片堆上。如果是零星几个土猫坯体,一般放置于离窑门口最近的那列砖瓦生坯顶部处烧制。如此一来,开窑时便可以在第一时间内取出。

因为瓦窑装、出砖瓦数量比较多(在11万到12万片之间),故烧窑周期比较长,一般为二到三个月之间,因此,烧制瓦猫的时间也就为这二到三个月之间。烧制砖瓦的燃料原来为煤炭,2021年4月30日之后,宾川实施“煤改气”工程,烧窑燃料改为天然气。瓦猫的成色比原来煤烧得更浅一些,呈灰白色,但并不影响瓦猫的使用及功能发挥。

图3 长方体泥块

图4 用刀削三角形耳朵

图5 粘贴耳朵与初制背部

图6 捏制瓦猫的脸部

图7 用弓削制瓦猫背部

图8 旋出粘接尾巴的圆孔

图9 粘接尾巴

图10 捏制五官

图11 制眼珠与划眼纹

图12 制上下嘴壳

图13 用刀削出四肢

图14 四肢成型

图15 塑形四肢与躯干

图16 瓦猫坯体成型

5.宾川瓦猫的使用及安放

各地安放(使用)瓦猫的方式方法有一定的差异。这主要由支撑安放及使用背后的观念所致。当笔者询问政通营村与石榴村中相关报告人,为什么要安猫、安虎?得到的回答是:这个猫与虎,不是说想安就安的,一般,当家中出事,家里面的人“不好”的时候,便请“先生”(当地的风水师)来看,由“先生”来定,是否要安猫或是安虎。至于具体安放什么,是虎还是猫,依然要由“先生”来定断。

在报告人的回答中,有两个非常因人而异的词汇:“出事”与“不好”。笔者接着问道:什么是“出事”?什么是“不好”?“不好”究竟是指什么?报告人这样说:出事,比如说家里人不平安,比如说家里人出车祸,或者总是生病,或者孩子整夜哭闹,或者夫妻间经常吵架等,这些就是“出事”。他们所说的“出事”也就是“不好”。此外,“不好”还有一些个人的微妙感觉,并不能明显察觉到。例如,一位报告人告诉笔者,有一段时间,他感到运气不太好,而且总是魂不守舍的。这也是一种“不好”的表现,它更多的是突出为个人心理的一些体验与感受。由此可知,在宾川,猫与虎的安放具有较强的封建迷信的色彩,是要针对“出事”与“不好”来安放。

图17 砖瓦窑

图18 装窑

据调查所获,具体有以下三种情况要安猫或安虎:

其一,当某家住屋的稍角头对着另外一家的大门或是正屋时,被对着的那家就要安放土猫。因为尖尖的稍角头类似于一把剑直插在他家的房屋前,这就是犯煞了,更具体为犯了“刀剑煞”。“煞”在中国传统观念中是指当人所做的事情与时空秩序不一致、不协调、不搭配时,出现的种种“不好”(不吉利)之现象。为了化“煞”——驱除“不好”的,那个被“戗”到的人家便会请“先生”前来观察,看看是否能以安放猫的方式解决问题。

其二,当某家人的房子或是围墙的顶部高于对面那家大门或围墙时候,对面那家人为了不让自己的“地势”变矮,不让对面人家“太强”,从而“压到”自家,一般也是以安放一只土猫来解决问题。在“先生”看来,此两种情况均会导致主人家多灾多难、运势不佳。需要注意的是,这种泛化的、不太明确的“高”,一般用安猫来化解,但是,如果已明确了“高”的方位为住屋的右面,那就要通过安虎来化解。在中国传统观念中,空间分为四域,每一域中居有一神兽,分别是青龙(左)、白虎(右)、朱雀(南)、玄武(北),当某家住屋右边有过高的房屋或右边动土修建的时候,便会导致住屋家犯“白虎煞”。传说若犯此煞,住屋人家丧亡、多病、破财,化解此煞的方法一般为安放五帝白玉、麒麟、宝葫芦等物,而在宾川,则为安虎。

其三,如果今年所建新屋的朝向,或者新屋大门朝向与屋主人的出生年月、生肖属相相冲犯的时候,便需要安虎。生肖属相相冲犯,例如蛇龙相冲(克)、虎猴相冲(克)、猪犬相冲(克)等,按民间的说法,将会导致人犯“白虎星”。《人元秘枢经》中说:白虎者,岁中凶神也,常居岁后四辰。所居之地,犯之,主有丧服之灾。在当地人及“先生”的观念中,犯白虎星为大凶,一定要用安虎来破解。曾姓“先生”这样说:“犯白虎星,就要安一只虎,让两只虎自己去斗,白虎就没有时间及精力来害人了。”在“先生”的观念中,辟邪、化煞之功能,虎更胜于猫,更为厉害,所以,犯白虎星时,用安虎而非安猫来化解。

由后两种情况可知,在宾川,猫与虎有一定的区别,一则表现在造型上的不同,二则是表现于所发挥功能的不同上。需指出的是,有化白虎煞功能的瓦猫(虎),其底部不一定是筒瓦底座,此方便安放于合适的位置上。

图19 安放于大门中间的瓦猫(虎)

如何安放这些用以辟邪、化煞的土猫或虎?行动倒是简单明了,只要将土猫或虎放置于已选定的屋顶、围墙或大门上,用水泥抿接土猫与虎的底部与屋脊瓦片的交界处,使之牢固即可。此一般由“先生”亲自操作,或是指挥泥水匠与屋主人完成。但是,在整个安放过程中,有一个最为关键的环节,缺少了这个环节,瓦猫便毫无功能性可言,这就是“开光”。无论是猫还是虎,在安放前均要进行开光。此须由“先生”操作。曾姓“先生”告诉笔者,未开光的瓦猫就是个泥巴坨坨,没有任何灵性,更起不了任何的作用。只有开了光,请虎星(神)入位(泥胎),瓦猫才具有灵气。那么,如何开光,曾姓“先生”有一套方法。首先,在开光前,口念咒语。念完后,用事前已准备好的一块未使用过的白毛巾,将土猫或虎外表的煤灰、尘土擦拭干净。然后,再用事前已准备好的一只新毛笔粘上红色朱砂,将朱砂点在土猫或虎的额头、眼睛、鼻子、嘴、身躯(前胸、后背)、四肢上。

最后,曾姓“先生”还需用手电筒光照射一下整个土猫,并口念咒语。待开完光后,再将土猫放置于选好的位置,用水泥抿接固定即可。土猫或虎一旦安放在屋脊或大门门脊正中后,除非房屋拆迁等外因,一般不再移动。

6.结论

宾川瓦猫是滇西北片区的另一代表,其造型特点是:由一块长方体的瓦泥块削制与捏制而成。其头部、脸部、躯干、四肢均为实心体。整体的瓦猫造型,追求与真猫及真虎相似的形貌,具有较强写实性。宾川瓦猫的制作(含削制与烧制)依托于当地历史悠久的砖瓦业,捏制师傅要么是老一代的砖瓦工,要么是掌火师傅。宾川瓦猫并不作为一种屋顶屋脊处必要的建筑构件,或者说装饰构件,它的使用与封建迷信思想有直接关系,就是所谓的“辟邪”“化煞”,体现出当地民众的传统观念。当前,宾川瓦猫的捏制者与使用者均在减少,安放仪式亦趋于随意化,宾川瓦猫的工艺文化尚需深入研究。

注释:

[1]钱芳:《云南瓦猫的造型艺术研究》,硕士学位论文,昆明理工大学, 2009年。

[2]笔者已经对滇西北片区的鹤庆瓦猫做了详细而较为深入的个案研究。参见马佳:《北班榜村的瓦猫——一种物质文化的研究》,硕士学位论文,云南大学,2010年;马佳:《北班榜村的瓦猫》,昆明:云南美术出版社,2018年。

[3]宾川县志编纂委员会:《宾川县志》,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97年,第57页。

[4]李永松等:《宾川传统手工烧结砖瓦窑退出历史舞台》,http://www.bc.gov.cn/dlsbcx/c102087/201912/120edc1141774a9aa7c526232a3735a7.shtml,宾川县人民政府网,2019年12月20日。

[5]据县志记载:1985年全县有砖瓦窑731个,从业人员有4230人,到1986年,全县的砖瓦窑发展为850个,到1989年末,全县的砖瓦制造业793个,从业人员4290人,有砖瓦窑851个(集体29个,私人822个),分布在太和的有586个,占全县的68.86%。参见宾川县志编纂委员会编纂:《宾川县志》,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97年,第196页。

[6]此数据由金牛镇仁和村村委会提供,2021年8月27日。

[7]此数据由金牛镇仁和村村委会提供,2021年8月27日。

[8]当笔者询问老人安放瓦猫的事宜时,刚开始他们是听不懂的,因为在他们的观念中并没有这种称呼及相对应的概念,最后,当他们知道所表达的是什么意思后,告之笔者,他们这里不喊“瓦猫”,而是喊“猫”,喊“虎”。

[9]据笔者的调查,笔者认为“瓦猫”更多为滇中片区,以昆明、玉溪为主,对“瓦猫”的统称。

[10]这样的发问是为了让报告人表达自己的观点,用自己的概念来回答。

[11]与笔者调查研究的鹤庆瓦猫相比,此点尤为突出,鹤庆瓦猫有作为单纯的装饰性建筑构件的一面。

[12]这里的地势不仅指地理位置,而更多的是心理层面感受到的“气势”。

[13]曾姓“先生”告诉笔者,瓦猫开光的程式与佛像、神像开光一样,步骤相似,均用白毛巾擦外表、点朱砂于各部位、电筒光照射整体,只是给佛像、神像点朱砂的部位与所念的内容不同。

猜你喜欢
宾川砖瓦师傅
陶瓷砖瓦亮城乡
壹读(2022年12期)2022-03-24 06:47:00
师傅开快点儿/你笑起来真好看
花火彩版A(2021年3期)2021-09-10 07:22:44
欢迎订阅2020年《砖瓦》杂志——烧结砖瓦、砌块、墙板、砼彩瓦、路砖
上海建材(2020年5期)2020-01-04 20:29:28
欢迎订阅2020年《砖瓦》杂志——烧结砖瓦、砌块、墙板、砼彩瓦、路砖
上海建材(2019年5期)2019-02-15 03:04:15
关于加快烧结砖瓦行业转型发展的若干意见
江西建材(2018年4期)2018-04-10 12:36:46
宾川行(三首)
散文诗世界(2017年7期)2017-07-25 09:27:16
宾川行(四章)
散文诗世界(2017年7期)2017-07-25 09:27:16
宾川,我們在詩行上相遇
散文诗世界(2017年7期)2017-07-25 09:27:16
只会一种
三月三(2017年6期)2017-07-01 08:13:42
只会一种
三月三(2017年6期)2017-07-01 07:25: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