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乡村景观改造设计的途径与方法思考

2022-08-15 00:45刘旭
佛山陶瓷 2022年12期
关键词:农田乡土景观

刘旭

(沈阳城市建设学院,沈阳 110167)

1 前言

自从改革开放政策实施后,城市化发展迅速,但乡村发展步伐始终滞后。近年来,国家提出“美丽乡村”建设号召,进一步加强农村生态建设意识,开展综合整治工作,一大批特色小镇正在快速蓬勃发展。承德作为河北省的地级市,地处山区之中,以农业发展为主,在省内经济发展排名靠后,下辖乡村经济发展更为落后。在农村旅游业快速发展下,承德开始从自然环境、人文环境等方面着手,加强乡村景观改造设计,为区域经济发展开拓了新的道路。

2 美丽乡村景观改造的意义

2.1 有助于乡村环境优化

乡村景观涉及范围较广,经过景观改造可使乡村整体环境得到优化和提升,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方面,通过景观改造可使当地乡村环境更加规范,整体协调性更强,在现有设施与区域基础上,将生态景观元素、绿色基础设施等融入进来,使景观服务功能得以完善;另一方面,有利于当地景观资源的优化配置。在乡村规划完毕后,将部分自然景观放大进行设计改造,可节约部分资源,减少成本。例如,乡土材料整合运用,将无需二次加工的带有地域色彩的乡土植物运送到景点,作为乡村元素用于景观改造,不但可营造特色村景,还可节约部分支出,也不会造成环境破坏[1]。

2.2 有助于乡村文化保护

自古以来,村庄始终是传统文化的发源地,但在城市化背景下,许多地方风俗与传统文化被取缔,使乡村文化变得岌岌可危,急需保护和发扬。在乡村景观设计中,通过景观规划设计,对特定景观文化进行保护和创新,深挖具有当地特色的乡土文化,不但可以保留传统文化,还可将地域风俗展现出来,使村民重新找到归属感,发现故乡的美,还可吸引外地游客前来参观,亲自感受田园风光、红色文化等。例如,杭州桐庐县荻浦村在景观改造中,将40 幢古民居与古迹保留下来,使传统生活与现代生活有机结合,依靠先进工业技术进行村内闲置房屋改造,在保留地域原始肌理与乡村文化的同时,对房屋使用功能进行升级,提高了村民的居住质量,取得了文化与经济双赢效果。

3 美丽乡村景观改造设计案例

3.1 基本情况

在美丽乡村建设背景下,河北省提出全面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在燕山与太行山一带打造优质农产品旅游产业区,推动“四美五改”乡村景观建设。以承德高新区管辖的板城镇为例,与市中心相距5 km,区域内有高速公路、铁路穿过,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捷,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在乡村改造中重点在于当地的山地景观,该村位于华北平原,为丹霞地貌,拥有低山丘陵山地景观,山地面积占总面积的76%。近年来,承德高新区对科技创新给予高度重视,并大力推进山地美丽乡村建设,其下辖的板城镇成为景观改造的核心区域之一,应结合区域实际情况,从农田林地、人居景观、人文景观等方面着手,探究切实可行的景观改造新路径、新方法[2]。

3.2 景观现状

以承德下辖的板城镇为调研对象,坚持全面性、地域性原则进行景观调研,调研范围涵盖整个乡村,重点探究当地特色地理人文,如山地景观、乡土民俗、庙会等,由此了解当地实际景观现状。

3.2.1 农田林地

当地农田景观内容较多,以农业为主,药材种植、培育经济林、旅游业为辅。该区域林地范围较广,生产用地相对较少,多分布在乡村聚落一侧,农田林地景观色彩单一,种植物缺乏多样性,景观游览体验类项目缺失,游客流量较少,很难带动第三产业发展。在农业经济方面,受地势海拔高度的影响,山地耕地许多处于荒废状态,或者承包出去,村民整体收入水平较低,尚无特色经济产业作为支柱,加上城市化影响,单一化农业生产难以满足生活需求,许多农村劳动力进城务工,村内逐渐呈现出老龄化、空心化现象,极大的阻碍了农产品经济发展。

3.2.2 人居环境

在村内建筑布局方面,受山区地形地貌影响,许多村落依山而建,带状分布,多朝向山地向阳面。村民多根据自身经济实力进行住宅改造,造成一定的土地资源浪费,不利于乡村建筑风貌整齐划一,在建筑风格、用材等方面与山地环境不协调,还存在坍塌危险;在绿化方面,当地人居绿化缺乏特色,树种以产业种植树为主,没有将街道与庭院绿化整合起来,农田景观分散在村建筑的周围,虽然设置一些健身、游乐设施,但缺乏大型公共广场、绿地等;在乡村道路方面,村内道路硬化不足,各住户间的道路联通不畅,未满足“硬化到户”的硬指标,道路普遍根据地形地势修建,存在曲折蜿蜒、狭窄等缺陷;在环卫设施方面,该区域缺乏垃圾处理机制,大量垃圾在乡村角落堆积,使乡村环境与景观风貌受到不良影响;除乡村公共服务中心外,村内尚未配置环卫设施,如垃圾站、公厕等[3]。

3.2.3 人文景观

该村位于山区中,受地理位置影响,在长期发展中形成悠久的宗祠文化,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如名人轶事、民间传说、地域风情等。人文要素普遍源于乡村民俗,各村在历史变迁与发展中都会保留独特的乡土风情,如庙会、剪纸、红色文化等。但山地村庄的占地范围较大,人口较少,公共活动空间狭窄,在生产生活方式改变后,一些民俗文化被取消,与村民越来越远。在物质文化方面,乡村物质文化反映出以往的生产生活历史,具有传承和保护价值,如标志性地域建筑、石磨、水井等,但在调研中发现当地物质文化并未得到充分利用,许多建筑处于荒废状态,还有些古老房屋材料需要修缮,保护不到位。

4 美丽乡村景观改造设计的措施

根据景观调研结果可知,当地在景观建设中仍存在些许问题,主要体现在乡土文化传承、自然景观保护、人居环境营造等方面。在景观改造中应从农田林地、人居和人文三个层面着手,坚持生态保护、经济发展、人文历史相结合的原则,基于乡村地域特色,通过景观改造与设计优化,促进多功能产业发展,实现经济效益提升、乡村美化双重目标。

4.1 农田林地景观改造

长期以来,山地居民逐渐总结自然规律,使生产活动与自然环境相适应,营造出独特的农田林地景观。站在景观经济学角度上看,乡村产业发展应做到因地制宜,在保护乡村环境的同时,达到增产增收的目标,当地农田林地景观改造可采取以下措施:一是打造农业复合型景观。针对该村种植特色,建造农业复合型景观,例如在山地农田中合理配置农田作物,如底层种植低矮农作物,如小麦、红薯等;中层种植经济作物,如玉米、葡萄等;顶层为林区,整体景观错落有致,还富有色彩变化。在树种选择上也要更加丰富,优先选用菜叶树种、乡土树种等,如连翘、刺槐、紫花地衣等,将灌木与草场植物配置农田景观廊道,使农田林网的色彩更加丰富,景观更加多样,营造出“三季有花、四季常绿”的观赏景观[4];二是创建乡村生态观光果园。基于现有乡村土质,借助生态农业技术,创建生态观光果园,增加无公害果品的种植量,并开展丰富多彩的生态体验项目,如果产品促销、采摘、农博会等,由此提高果园经济效益;三是加强花卉种植。该村可增加花卉种植量,注重新品花卉的研发,并与旅游观光结合起来,根据花色、季节、形状等排列成亮丽的图案,打造缤纷花海,如“欢庆图”等,还可专门开辟一处花海作为婚纱摄影基地,与婚纱企业合作,在增加经济效益的同时,还起到宣传作用;发展花卉深加工等产业链,将花卉应用到食品、精油、SPA 等行业中,吸引更多消费者购买。

4.2 人居景观改造

4.2.1 优化建筑布局

村内民用建筑风格应尽量协调统一,根据宅基地位置、面积以及居民需求灵活布局,要求院落功能完善,包括浴室、厕所、停车位、杂物间等,便于居民使用;在风格上融入民俗、传统历史文化,带有区域特色符号,使民居得到创新设计,展现出质朴明快的特点,并与周围环境相协调;屋顶改造应结合当地建筑风格,推荐使用坡屋顶,材料以小青瓦、陶瓦为、石板瓦为主,墙面最好是青砖,可展现出浓厚的古朴色彩;围墙改造应与民居整体风格相统一,可用本土材料制作,如土墙、山石墙等;大门设计应精细,借鉴传统门楼造型、比例与材质等,并注重楹联、门槛等细节部位的设计,充分展现乡土特色[5]。

4.2.2 增加绿化面积

针对该村现存的绿化面积不足问题,应积极响应习总书记的号召,加快水源涵养功能区建设,在景观改造中加强植树造林工作开展,明确重点区域,快速补齐短板,增加对水源涵养区的建设力度。在荒山绿化工作中,要针对荒地较为严重的区域植树造林,因地制宜选择树种,如生命力较强的松树、柏树等,提高荒山地区的绿化面积,依靠不断增加的植树面积使更多植被得到水土涵养,缓解水土流失,改善村内环境,助力美丽乡村建设。在民居区域内,根据承德土质、气候与温度等各方面条件,可在居民房前屋后种植柳树、杏树、石榴等适宜粗放型管理、生命力顽强的树种,上述树种不但具有绿化功能,还可在丰收季节带来一定经济效益[6]。

4.2.3 改善村内道路与配套设施

“要想富,先修路”,道路是乡村通往外界的必要通道,可根据服务需求修建相应等级的道路,如乡道、村道、宅间道路等,使村民生产生活需求得到满足。在道路材质选择上,多采用透水性材料,即乡土石材,路宽在2 m~3 m 之间,生产道路需要设置在林地、农田与村内主干道之间,日常车流量较大,对道路硬化程度要求较高,因此道路宽度可拓展到4m 左右。根据村内常住人口数量、乡村整体规模,合理设置垃圾中转站、垃圾箱,并在源头进行垃圾分类,垃圾箱景观改造可融入乡土元素,以水缸、木桩等原型进行设计[7]。

4.3 人文景观改造

美丽乡村景观改造不但包含有形物质,还注重当地地域特色文化的挖掘,以文化振兴为目标,促进生态文明发展。该村拥有浓厚的文化气息,在景观改造中应走特色山村的“文化+”改造道路,实施“文化+旅游”模式,如打造文化长廊、重造公共广场等,提升村容村貌,使其具备休闲旅游、乡村体验、观光等功能。与农产品相结合打造文化园区,田园变庄园,不定期开展多主题农产品节目策划活动,营造带有浓郁乡土气息的街市景观。该村在文化景观挖掘中,充分利用现有的文化景观,如古建筑、古树木、建筑窗花等,将此类景观元素挖掘和提取出来,整合优化达到“古为今用”的目标。在文化景观传承中,传统民俗作为山地聚落景观的内涵所在,可通过增加景观小品将文化魅力充分展现出来,依靠现代造景技术结合传统文化,使该村的文化精髓得以传承。在文化资源开发利用中,可利用现代视角看待乡村景观,采用乡土景观再生法,对景观元素整合开发,打造全新空间格局,吸引各地游客前来参观体验。

5 结论

综上所述,在美丽乡村建设背景下,以承德板城镇景观改造为样本,遵循因地制宜原则,结合乡村现有景观与特色文化,促进乡村资源的优化配置,探寻更为恰当、高效的景观改造途径,促进产业体系融合发展。通过实际景观调研,针对农田林地、人居环境与人文景观中存在的缺陷,采取相应的整改措施,保证乡村振兴的可持续性,切实打造带有现代社会特色的乡村田园文化,为魅力乡村建设赋予更为深层的内涵。

猜你喜欢
农田乡土景观
达尔顿老伯的农田
景观别墅
火山塑造景观
乡土人才选好更要用好
沙子的景观
包罗万象的室内景观
乡土中国
农田创意秀
农田搞养殖需办哪些证
芬芳乡土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