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期留甬高校毕业生就业路径研究

2022-08-15 02:09施和俊徐葳
宁波经济(财经视点) 2022年8期
关键词:落实率毕业生疫情

■施和俊 徐葳

就业是最重要的民生,高校毕业生就业既影响千家万户幸福,也关系社会经济发展。宁波市政府近几年相继颁布了大学生就业人才政策指南。宁波市作为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领头羊,需要加大就业政策促进力度以及构建完善就业支撑体系,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

疫情对宁波高校毕业生就业影响分析

(一)毕业生去向落实率下降

从近三年毕业生去向落实率来看,疫情对宁波高校毕业生就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虽说百分比相差不大,但是根据近几年高校毕业生人数上涨的情况来看,未就业人数与疫情前相比翻了近一倍。

图1 2019 届—2021 届高校毕业生就业落实率

由上图可以看出,尤其是本科以上学历的高校毕业生,就业落实率下降明显。虽然专科毕业生的就业落实率有所回升,但远不及本科以上学历毕业生就业落实率的下降幅度,宁波市高校毕业生的就业落实率总体呈现出下降趋势,造成了大量的人才资源的浪费。

(二)毕业生留甬率下降

据统计,在甬高校毕业生留甬就业比例连续3年下降,2019年毕业生留甬率为58.91%,2020年毕业生留甬率为48.87%,2021年毕业生留甬率为48.79%。在2022年年初疫情反弹的影响下,很多高校毕业生由于各地的防疫政策导致出行困难,导致市场人才向宁波流动速度减缓,高校毕业生的留甬率持续下降至47.56% (见图2)。

图2 2019年—2022年5月高校毕业生留甬率

根据调查显示:一名普通毕业生留在宁波工作大约所需生活成本:住宿800 元/月、水电费200 元/月、交通费600元/月、伙食费1500 元/月,合计3100 元/月,而百分之八十以上的留甬应届生的平均月工资约在4000 元左右,薪酬待遇相对比较低,就业质量有待提高。而这对于一个省外留甬就业的毕业生来说在宁波得到较好的发展是比较困难的。

(三)“慢就业”心理增加

受疫情影响,一些毕业生对目前的就业形势存在消极、被动等不同程度的心理。以宁波财经学院为例,在截止2022年6月2日的宁波财经学院2022 届毕业生去向落实率统计中,未就业人数高达2656 人,未就业率为48.88%。其中,未就业的原因有:有的在研究生考试中发挥失常选择再次备考复习一年;有的为了保留应届生身份考公务员和事业编而选择复习备考不就业;而也有部分学生出国留学也受到了搁置;还有少部分学生因家庭条件优越选择在家“啃老”不就业等等。同时随着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不少毕业生产生了“慢就业”的心理,以回避就业的精神压力。

影响留甬高校毕业生就业因素分析

(一)大学生就业机会明显减少

根据宁波市人才中心发布的数据分析,近年来由于疫情的影响,许多企业、个体工商户面临诸多困难和风险,特别是中小型企业,因疫情管控而用工人数减少,面临停工、停产困境,大部分企业调整了招聘用工策略,部分企业缩招甚至裁员。

图3 2019年—2022年5月高校就业市场招聘数据

为促进高校毕业生留甬就业,宁波市人才中心每年举办高校招聘会 (详见图3)。从招聘场次看是逐年递增的,但是从单位数量来看,下降明显,企业用人需求降低。尤其是今年因为疫情反弹、经济下行导致一季度线下招聘会举办场次同比去年减少很多,企业人才需求明显减弱。

(二)就业招聘渠道存在局限性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在疫情防控形势下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宁波市近年来通过开展线上招聘活动拓宽毕业生就业渠道。线上招聘虽然简单易行,但存在一定制约性和局限性:一是大学生参加线上招聘,无法精确了解企业、用人单位整体情况,远远达不到面对面沟通的良好效果;二是大多数毕业生虽然通过多种平台投递简历,但是由于用人单位未及时查阅、回复,双方互动不足、不畅;三是个别平台对企业、用人单位资质、资历以及用人需求等招聘信息把关不严,存在一些虚假信息,毕业生不能有效判断其真实性,使就业工作受到一定的负面影响。这就导致了初步达成就业意向的学生人数也大幅度下滑。

(三)专业知识有限,应变能力不足

大部分毕业生专业知识有限,应变能力不足,他们虽然经过多年的学习和实习实践,但是专业知识水平依然有限,求职经验和社会经验欠缺,知识储备不够丰富,心理承受能力较差。有的学生甚至连一份合格的求职简历都做不好,有的学生在求职过程中存在眼高手低、不愿意到基层一线工作的现象,有的学生对找工作的积极性不高,生活散漫,无明确生活目标,不积极主动参加线上、线下的招聘会、求职会,有的学生不愿到企业去,而积极报考事业单位、公务员,但是又不认真备考,最终陷入“高不成,低不就”的状态。

(四)人才供需的结构性矛盾突出

传统观念中的正规化就业单位福利待遇好、社会保障较为完善、社会地位较高,是大众视野中传统的“体面”工作。这种观念在大学生就业上主要表现为高校毕业生更倾向于考取体制内的工作,在就业过程中家长和毕业生都会优先考虑体制单位就业,其次才会考虑企业就业。体制单位容量有限,而宁波制造业发达,多数就业岗位为企业,这种传统就业观念加剧了宁波市人才供需结构的矛盾。

目前大学生企业就业的过程中存在许多尚待规范的问题,特别是民办高校毕业生就业过程中问题更多。譬如:无法受到合理的对待,面临职业发展的困境和晋升机会的障碍;就业者易受到人身歧视、权益侵害;就业者维权渠道狭窄且代价大,相应的法律法规体系不健全等。

高校毕业生就业路径研究

(一)政府层面:加强引导,进一步完善大学生就业支持政策

一是进一步加大毕业生就业政策扶持和补贴力度,对于家庭困难 (低保、建档立卡、孤残、特困家庭)留甬工作的毕业生和在偏远制造业企业就业的毕业生给予更高的求职补贴。其次,对于生活安居补贴发放,参照按月平均发放,取消一次性发放,可使毕业生长期享受留甬补贴,增强留甬就业学生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二是出台便利措施,保障高校毕业生就业。可推行报到证电子化、简化就业手续、实行网上签约快速办理、离校未就业学生实名登记帮扶、拓宽求职登记服务渠道、开发就业指导一站式平台等等措施帮助毕业生就业。

三是加大青年驿站的开发与使用,为毕业生提供限价廉租房,降低留甬生活成本,提升省外学生留甬率,吸引更多人才参与宁波市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

四是持续开展“十城百校,千企万岗”高校毕业生集中巡回招聘宣讲系列活动,了解毕业生需求,扩大职业培训规模,拓展新职业培训,提供一批高质量培训项目,为毕业生实现就业打好基础。

五是建立“以政府主导、以民间组织为辅”的就业对接机制,形成高校与企业联合办学的教育模式,构建高校毕业生就业与企业人才需求对接机制,以促进社会需求和就业良性互动,提升人才素质,形成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实现高校毕业生就业和企业人才需求良好对接。

(二)高校层面:服务到位,加强精准对接充分挖掘人才需求

一要主动适应后疫情时代新的就业工作模式,加强“线下”“线上”联动,拓宽就业渠道,利用高校网络新媒体平台直播带岗,增强网上服务能力,提升就业指导工作水平。高校要主动出击为毕业生寻找工作岗位、收集招聘信息,加强校企合作,搭建实践平台,创造实习实践机会,千方百计提高毕业生就业能力,为毕业生创造就业机会。积极拓展校企合作实践基地,建立就业“绿色通道”,加强对毕业生就业的灵活培训和帮扶,为毕业生提供就业补贴,鼓励毕业生在高校周边创办服务型小微企业,促进创业带动就业。

二要不断提升就业指导服务的专业性和针对性。帮助毕业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择业观,提升毕业生尽快适应社会的能力,将就业指导课贯穿大学学习全过程。高校要更加精准地提供指导服务,要全面掌握毕业生就业状态、就业心理、就业意向,摸清底数,建立就业动态台账。加强特殊群体精准帮扶,全面掌握家庭经济困难、身体残疾、就业困难等毕业生情况,实行分类帮扶和“一生一策”动态管理就业台账,抓好就业信息员队伍,有针对性地提供岗位信息、求职技巧培训和心理辅导,确保有就业愿望的困难学生就业,做好未就业毕业生的一对一帮扶工作。

三是充分挖掘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就业机会,支持毕业生实现多渠道就业。建设好高校就业信息服务网,充分利用国家244365 大学生就业服务平台、浙江省网上就业市场、宁波人才网等网站;发挥就业服务平台微信公众号等网络资源作用,开展企业招聘活动、政策指导、手续办理等就业相关工作的信息服务。实行毕业生就业情况动态监测,利用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管理系统,及时做好毕业生就业反馈跟踪,提升毕业生就业积极性;做好各院系毕业生辅导员的协议审核、系统录入等培训工作。

(三)学生层面:积极主动,提高自身就业优势

作为大学生要调整心态,积极参与“线上”学习、面试等活动。良好的心态是成功就业的关键,毕业生应多看正能量的书籍、文章、短视频,增强自身内涵,提升自信心,发挥自己的特长优势。遇到困难的时候主动向老师、家人、朋友寻求帮助,一起渡过困境。毕业生要有自知之明,量力而行,确立就业定位,寻找最适合自己的工作岗位。

大学生要充分利用各种信息、平台渠道,主动争取就业机会,树立先就业再择业的观念。大学生在学校期间要全面发展自己,多参加社会实践、社团活动、职业生涯规划大赛等校园文化活动,全面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提高沟通能力,考取专业相关证书,为下一步抓住就业机会、开启职业生涯做好充分准备。

综上所述,在疫情防控大背景下,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大学生应该认清就业形势,提升内功,全面发展,提高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个人的就业竞争力。高校、政府有关部门和企事业单位,要深入学习贯彻党中央关于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的部署,坚持把毕业生的就业作为与经济发展、民生改善和社会稳定有关的重大问题来抓,积极应对疫情给就业工作带来的种种困难和挑战,拓宽渠道、增加岗位、优化服务,努力做好疫情下高校毕业生就业落实工作。

猜你喜欢
落实率毕业生疫情
战疫情
伤心的毕业生
抗疫情 显担当
疫情中的我
你根本不知道,这届毕业生有多难
品管圈活动在提高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绳梯穿刺落实率中的应用
疫情期在家带娃日常……
品管圈在提高多重耐药菌患者防控措施落实率中的应用效果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
精神科利用品管圈提高责任制护理的落实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