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教育资源校本化的研究、实践与未来发展 *

2022-08-15 00:35马小璇
中国电化教育 2022年8期
关键词:教育资源校本教研

李 华,孙 娜,马小璇

(西北师范大学 教育技术学院,甘肃 兰州 730070)

一、问题的提出

乡村教育的痛点在于教育质量不高,其问题的关键是缺少优质的教师资源和数字教育资源。教育部提出的实施基础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加速了利用信息化破解乡村学校师资不足、数字资源匮乏的难题,关键是解决好优质教育资源的供给与充分应用的问题。早在2020年3月,教育部发布《关于加强“三个课堂”应用的指导意见》明确指出“到2022年,实现‘三个课堂’在广大中小学校的常态化按需应用,建立健全利用信息化手段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的有效机制,开不齐、开不足、开不好课的问题得到根本改变,课堂教学质量显著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和信息素养持续优化,学校办学水平普遍提升,区域、城乡、校际差距有效弥合,推动实现教育优质均衡发展”[1]。2021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也进一步提出,“教育部门要征集、开发丰富优质的线上教育教学资源,利用国家和各地教育教学资源平台以及优质学校网络平台,免费向学生提供高质量专题教育资源和覆盖各年级各学科的学习资源,推动教育资源均衡发展,促进教育公平”[2]。2022年教育部提出,实施基础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大力推进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强化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应用,上线了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但是,偏远落后地区的乡村学校、教学点,网络环境受限,数字资源难以落地;师资水平有限,难以胜任数字化教学。双重现实问题一直是乡村学校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应用的难点。在教育改革中,课堂是主阵地,课堂教学是数字化转型的核心,教学内容是数字化应用和服务的根本[3],数字资源是教学内容的重要载体,由此,我们提出了数字资源校本化落地乡村学校的命题,其意在一是能够让优质的数字教育资源落地乡村学校,让教师方便易用资源;二是让教师能够有效地、充分地应用资源在课堂教学中,从而改善乡村教育质量,以此作为破解之策。

二、数字教育资源校本化

我国教育信息化的发展经历了起步、应用、融合、创新的几个阶段,目前正在进行更高阶段的融合创新。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核心路径是数字能力建设,提升学生、教师、管理者及家长等的数字素养及技能[4]。对于乡村学校教育来说,教师是影响学校发展和学生成长最重要的因素,因此,要促进乡村数字化教育的兴起,要让乡村教师从树立数字化意识和数字化思维、培养数字化教学能力和方法做起。由于乡村教师所处的特有的教学环境和条件,特别是薄弱地区乡村教育的境况,该从何处着手来树立培养乡村教师的数字化意识与思维、数字化能力与方法。为此,我们在深度挖掘薄弱地区乡村教育的境况后,提出了数字教育资源校本化的新方法。

(一)校本化

“校本”是指“以学校为本、以学校为基础”[5],从学校的本体、本位出发,挖掘学校的各种潜力,充分利用学校各种资源,各种场景,所组织的培训、开展的活动、设计的方案等[6],以引导全体教师基于学校的工作场景分析、解决学校的各种现实问题,让学校的生命活力得到完全地释放,依靠学校自身的力量,促进学校的发展。“校本化”是对校本的行动过程,实施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课程资源开发、教师培训及学校管理等。“数字资源校本化”是对学校教育教学资源的数字化、校本化开发与利用,运用现代教育思想和理念,用数字化思维的方式,让一切用于教育教学的数字信息资源,与学校的环境条件、师生特点相适应,更加符合于学生学和教师教的过程,也是乡村学校教育教学数字化转型的初步。本文中乡村学校的数字资源校本化是借助国家、省、市县级教育资源平台及互联网平台上的数字教学资源,从学校实际和教学需要出发,对数字资源进行校本化改造,形成更适合当地学校教育教学应用的数字资源。让资源在教师的手上得心应手。在此过程中逐步让乡村教师树立起数字化意识和数字化思维,在资源改造建设应用中形成数字化能力及方法。

(二)数字教育资源为什么要校本化

教育者对教学内容的价值判断和选择是教育活动取得成效的前提[7]。当今网络时代,数字教育资源大多都存在于网络平台上,要变为身边的资源,需要上网、下载获取,要变为可用的资源,需要对获取的资源进行筛选、加工或修订,这一切都需要乡村教师具备一定的数字素养来应对。数字教育资源校本化是面向薄弱地区乡村学校现有条件下的权宜之计,是让乡村教师方便用、经常用、用得好,针对性解决乡村学校数字资源缺乏、乡村教师数字化教学能力不足、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应用不充分、乡村学校课堂教学质量水平不高的问题,同时在数字资源校本化过程中,学校教师的全介入性、学校的自场景性和自组织性,也让乡村学校教育开始走向数字化转型的雏形。

1.让乡村教师方便用数字资源

乡村学校教育的痛点在于教育质量不高,关键核心因素在教师[8]。用信息化促进乡村教育质量提升是大家公认的有效方法,但目前偏远地区乡村教师的数字素养水平普遍不高,在获取信息时,就面临着不小的困难;在处理信息时,软件操作更是一道门槛。除此之外,乡村学校网络不畅、卡壳打转,严重影响着数字教育资源的获得,以及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因此,数字教育资源校本化首要解决好资源落地的问题,落地在本地电脑上才能达到方便用的目的。随着教师数字化能力水平的提升和教育专网的开通应用,校本化的资源可以直接应用在学校、教师的网络空间中,真正实现资源的校本化、数字化、网络化应用。

2.让乡村教师充分用数字资源

对于乡村学校来说,教师数字教育资源应用不充分的原因,除了教师信息技术能力不足外,还在于数字教育资源的适用性不够,表现在教材内容更新与资源更新不同步,教材的内容资源不配套,适用性差。在调研访谈中教师们也提到,很难找到合适的、跟课程匹配的数字教育资源。大多的资源与当地教学实际、新课标要求不太吻合。这些因素都影响了数字资源的有效性应用,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教师使用数字资源的积极性。所以,数字教育资源校本化还要解决不好用的问题,即教师得到的资源,拿来便能在上课时用,与课程内容贴切、紧密相关。

3.让乡村教师课堂教学质量提升

数字化资源建设是撬动课堂教学数字化转型、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的基础[9],数字教育资源校本化的最终目的是用好资源,资源用得好,才能优化课堂教学,才能提升课堂教学效果。但乡村教师数字化教学技能的短板阻碍着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应用效果的发挥,大多的乡村教师资源应用还停留在传统的演播应用层面。所以,我们提出了“培训+教研+实践”的数字教育资源校本化建设路线,在建设校本化资源的过程中,教师要增强角色转变的自觉意识,由知识学习的垄断者向学习资源的创造者、管理者角色转变[10]。树立起数字化意识和数字化思维,逐步培养教师的数字化教学技能,实现教师数字化教学应用常态化。因此,数字教育资源校本化更是要解决用得好的问题,即教师能够得心应手、娴熟的在课堂上驾驭应用新媒介及资源,优化课堂教学,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三)数字资源如何校本化

乡村学校数字资源校本化的目的是让乡村教师增能、课堂提质,实现教育教学的数字化华丽转型,数字资源校本化的过程始终围绕这一目的而展开,实现数字资源的校本化。

1.发挥中心校的龙头作用

建设乡村学校校本化资源,要发挥好乡镇学区中心校的龙头作用,通过学区内各学校的协同教研来建设学区的校本化资源,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推进整个学区或整个学校的校本化资源建设与成果共享[11]。在数字资源校本化的过程中,以中心校为龙头,学区各村校一盘棋、一条心,共同努力、有力推进,全体教师作为共同责任主体,共建共享校本化资源。同一学科教研小组组成学科教研组,再向下形成骨干教师一带多的校本教研小组,由学科教研组组长安排整个学科的资源建设进度、分工与督导检查,开展数字教育资源校本化建设。培育乡村教师核心竞争力,提高乡村学校教学质量。从中可以充分利用和发挥网络空间的优势,开展资源建设及教学研讨活动。

2.善用资源大平台

用好面向各级各类教育的公共服务平台,是推进教育数字化的重要抓手[12]。因此,乡村学校要善用资源大平台。数字资源校本化的前提是要有可利用的数字教育资源,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提供有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国家基础教育资源网、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资源、“一师一优课 一课一名师”资源平台等多个公共服务平台的数字资源,是乡村学校资源校本化建设中重要的数字资源来源渠道,其特点是包含有各学科的各类型资源、教材版本齐全、内容丰富全面;再如人民教育出版社网站的同步教学资源,也可免费下载等。

3.利用网络学习空间共建共享资源

网络学习空间是师生专属的虚拟空间,师生可以在空间内制作、分享数字学习资源,进行课程管理,也可以通过空间与同伴或教师进行同步交流[13]。乡村学校数字资源校本化是一项大工程,并非一蹴而就,一校之力短期内能完成,而是一项长期的、可持续完善的项目。它的建设需要在集群体力量与智慧,共建共享。因此,学区教研共同体组织可以利用网络学习空间来促进数字资源的共建共享,充分发挥教研共同体组织的作用,在网络学习空间的支持下,为了同一个目标,群策群力建设共享数字教育资源,既可以避免资源的重复建设,还可以在资源校本化的过程中让教师提高对数字资源的认识和应用能力,在不断地对数字资源进行课堂应用、反馈和修改的过程中,促进资源的落地、完善与校本化。

4.充分利用好每一个教师的智慧

工作即学习,优质的数字资源经过教师之手会对其产生启发和影响,会潜移默化的改变教师对资源的心态和对教学的要求。教师对资源的认识理解也不尽相同,教师接触的优质资源越多,对自己的帮助也会越大,甄别资源、改造资源变得容易,在资源评价和改造的过程中,会贡献出自己的智慧,由此,充分利用好每一个教师的智慧与同伴分享,这对共同建设好校本化的数字教育资源是很重要的。

5.对教师的数字素养水平作必要的培训

数字教育资源校本化需要经过对资源进行查找筛选、评价、修改、应用、完善等一系列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对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有一定的要求,尤其是数字素养薄弱的乡村教师必须要接受这方面的培训,方才能胜任此项工作。因此,对教师的培训是重要的环节和工作内容。信息时代,为教师的数字素养养成提供了无尽的信息基础[14],在培训中强化教师的数字意识、数字思维、信息意识、资源理念、信息加工、信息辨识等数字素养的养成,换句话说,要求教师在培训学习中获得能够敏锐感知、正确识别和搜集整理以及借鉴运用那些分散于众多资源中的必要的数字资源的能力素养[15]。

三、数字教育资源校本化实践框架

数字教育资源校本化建设中,我们按照“需求牵引、应用为王、质量至上”的原则汇聚优质数字资源,具体采用了做中学、以培训+教研+实践的工作思路,以专家团队+学区中心校+村小学校的组织架构,充分调动并发挥专家团队、学区中心校、村小学校教学点的优势力量,共同打造。在项目实施的过程中,专家团队着重发挥思想理念的引领、方案的规划制定、方案实施操作的技术指导及建议。培训工作采取了“现场+线上”的方式,专家根据项目学校反馈的问题及需求,以需求为牵引,及时组织远程在线培训交流活动,不定期到现场去指导,起到引领助跑的作用。坚持应用为王,始终把应用好资源作为最重要的目标,学区中心校着重发挥龙头带动作用,组织方案实施,督促各村小学校教学点完成规划任务,其重要抓手就是开展教研活动,组建各学科或多学科的混合教研团队,形成教研共同体,将资源校本化纳入教研活动当中,及时研讨解决实践中发现的各种问题。坚持质量至上,汇聚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并使教研组织活动向走深走实发展,不再是花架子,有形无实。村小和教学点在中心校的带领下,积极参与各项活动,落实优质资源进课堂实践活动,及时反馈应用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应用上的困难,从而及时得到专家的帮助指引。通过对资源校本化过程中关键组织主体、关键任务活动及其各环节的关联关系的分析,形成了数字教育资源落地乡村学校的实践框架(如图1所示)。

图1 数字教育资源校本化实践框架

在数字教育资源校本化实践框架中,高校专家的智力和资源是牵引力,乡村中心校的带领、示范与支持为助推力,各村小学校教学点的实践落地为执行力。将专家所倡导的理念方法变为自己的教学特点与优势,让其专业能力以及数字化教学能力得以增强,学科教学质量得以提升,从而提升乡村学校的教育质量。

四、数字教育资源校本化的实践与验证

(一)数字教育资源校本化实践

项目自2018年9月起开始实施,经过三年坚持不懈的实践探索。研究走访了甘肃临夏州、宁夏隆德、四川广元等3省区6地市20个县的乡村学校近百所。确定了以人为本,以解决师资能力水平问题为出发点,研制了“以建带培、以建带研、以建带用”的“数字教育资源校本化建设方案”。以和政县台子街学校为项目校开展实践研究,针对项目校教师备课方式大多仍然用传统手写教案的现状,从教案数字化作为工作开展的起点,同时,利用“乡村教师在线学习平台”“未来教师成长”微信公众号为乡村教师提供理论上的学习与技术上的支持。具体的实践过程经历了教案数字化、数字教育资源本地化、校本资源结构化三个阶段:

1.教案数字化

对乡村教师来说,教案数字化是对传统备课方式的挑战,习惯于手写教案的乡村教师观念上的改变。数字教案作为一种数字化的备课手段,不只是为了教师如何教,更是要解决学生如何学,是对传统教案的颠覆性变革,是教的方案与学的方案的集合,学生在学的方案的引导下会大大提升学习效率,增强自主学习的动力。更重要的是促使乡村教师在教案数字化实践的过程中其数字素养得到发展,让乡村教师养成用数字化工具备课的习惯,打破传统的课堂教学思维模式,让数字教育资源进课堂成为必然。教案数字化的工作,以语文学科为例,先组织了一批语文骨干教师,由项目组协同,动员学区各校语文教师参与,按年级分组开展本学期课程用数字化工具备课,每个参与教师只承担部分课时的教案数字化,将原先的手写教案录入数字设备(如计算机、平板),成为数字化的电子文本教案。对不常用数字媒体的乡村教师来说,其教案录入修改的过程也是对数字媒体更加熟练操作的过程,也是数字媒体应用能力提升的过程。小组内大家完成的任务会聚后就形成了语文课程本学期的全部课程内容的数字教案,经后期的应用、改进、集体教研完善形成可供大家共享的数字教案资源。

2.数字教育资源本地化

实现数字教育资源的校本化,以解决资源找寻难、下载难、且质量难以保证,最终是让资源好用进课堂的问题。联合学区学校教师集体的力量对数字资源进行搜集和筛选,通过校本教研,用集体的智慧和力量对所筛选出的数字资源进行自适应改造,以满足当地学情、教情,让优质数字教育资源落地,完成数字教育资源本地化。从语文学科做起,2018年秋,专家团队通过国家基础教育资源平台下载了部分适合乡村学校1—6年级语文下学期的数字教育资源,其中包括:教学设计(数字教案)、PPT课件、视音频辅助资源、拓展资源等内容的数字资源。以此数字教育资源为靶向,引导乡村教师展开资源应用,借此指导乡村学校教师进一步筛选、改造、补充完善没有涉及的课的资源,指导教师在使用前、使用后结合实际需求对数字资源进行优化以适合自己的教学,新改进的资源去替换先前的资源,由拿来用到改造后再用,让改造出的、最适合的哪一款落地,这就是数字资源校本化的过程。

3.校本资源结构化

校本资源结构化,是为了教师方便用,设计了按照年级、学科、单元、课程、资源的层次结构化组织资源的思路,建构了校本化的数字教育资源存放架构,如图2所示。

图2 校本化资源存放框架

其中,校本化资源模块是按照预先设计好的数字资源结构布局,从年级—学科—单元—课程—资源层层布置,在初建期方便教师填充完善资源,汇聚广大参与建设资源教师的智慧,形成最终的校本化数字教学资源包,供全体教师共享。个人空间模块用于后期教师的个性化资源的收藏及后期教师独立创新的课程资源的上传分享。友情链接模块是方便教师上网下载资源。总之,资源的结构化布局,顺应了乡村教师找寻资源的习惯,结构清晰明了,教师很方便的就能找到所需的资源。将结构化后的资源文件布局在班级电脑上或校园网上或国家的网络空间平台上,通过多种供给方式,满足乡村学校不同环境条件下资源的充分应用。

(二)数字教育资源校本化的实践结果及效果验证

1.实现了数字教育资源在乡村学校落地

为促使数字教育资源尽快校本化,专家团队前期为项目校提供了部分可用的学科教学资源及建构模板,引导乡村教师开展共建共享校本化资源的建设行动,专家团队协同项目学校百余名教师合力建设校本化资源,充分利用国家级、省级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上现有的优质数字化教育资源,让其落地并校本化。截止2021年底,项目校已建成语文、数学两学科1—6年级优质教案+课件(语文468份、数学516份)和英语学科3—6年级的教案+课件(528份),下载积累的专递课堂、空中课堂资源200GB,上述资源已布局在学区内6所村小学教学点的班级电脑上共享应用。让部分开不出的课开出了,教师应用资源的积极性普遍增高,并在课堂教学中广泛应用。

2.以课堂质量提升为核心的校本教研活动形成常态化

在校本化资源建设中,建立起来的校本研修体制机制,得到了教师的认可并被贯彻落实。从中教师体验到了实惠和益处。像教师课堂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实际问题,都会生成教研话题,通过教研活动的探讨分享得以解决,同时,像教师在数字资源修改、制作、应用等方面的经验得以分享。每次教研活动的开展均遵循以下流程:资源应用→问题研析→协同研讨→组织观摩→反思小结。教研活动采用面对面教研与网络教研相结合的混合式教研形式,由此建立了稳定的、面向教学实际问题的教师协同教研形态。后期这一形式布局应用在网络空间上将会极大的增强上述活动的有效开展与教师间的协同交流。

3.数字教育资源校本化效果验证

为进一步验证数字教育资源校本化项目的实施效果,本研究通过问卷、访谈、课堂观察等方式,对项目学校和应用实践学校的数字教育资源应用效果及应用水平验证检测,多维度进行考量。向项目校和应用实践校共7所学校的参与实践活动的47名教师进行了问卷调查,对部分教师进行了访谈。对回收的问卷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分析,信度系数为0.981,信度较高,可作为衡量乡村学校校本化数字教育资源应用结果的依据。

(1)教师课堂应用资源实现了常态化

在调研访谈中,在资源校本化之后,有98%的教师在用校本化资源上课,利用资源上课的频率较以往提高了5倍,受访教师表示,80%的课上都在使用资源,达到了能用尽用,甚至有教师表示,现在上课已离不开数字资源了,教师在课堂上的资源应用已成常态。对城市学校来说司空见惯的事情,在乡村学校则成了创举性的、飞跃式的变化,改变了乡村教师传统的教学思维模式和乡村学生传统的学习思维定势,课堂带来了生气,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加浓厚。

(2)教师对数字教育资源应用的认知得到了加深

数字教育资源校本化的过程,让乡村教师充分认识了数字资源。通过对教师数字教育资源校本化认知与态度的四个选项的得分来看,平均分都在 3 分以上,且总平均分为 3.27分,说明教师在数字教育资源校本化认知与态度方面表现良好。专递课堂、名师课堂等资源在乡村学校的“三开”问题上,96%的教师表示,其作用意义显著。受访教师也表示,优质数字资源优化课堂提高教学质量的作用很明显。由此可见,若要让数字教育资源得到充分应用,教师的接受认同观念很重要,要让教师在思想上接受、意识上认同、行动上践行,才能让数字教育资源进入课堂;只有当教师在教学中获得好的效果、有了成就感,才会让教师应用资源从被动走向主动,并积极主动地坚持下去。教师对数字教育资源深度认知和使用资源的“好感”与自信,调动起了新老教师的活力和主动性,激发起了教师教育理念、意识和行动方法上的转变,激发了教师的专业发展自觉。

(3)教师数字教育资源应用水平显著提升

实践活动开展之初,项目组对参与数字教育资源校本化的教师进行了前期和后期的数字素养及资源应用水平的测试,对数字教育资源甄别、数字教育资源整合、数字教育资源改造、数字教育资源应用效果四个方面数据进行了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见表1所示。

表1 各维度配对样本t检验

乡村教师数字素养方面,从表中可以看出,在前测中,数字教育资源甄别维度的均值为 14.02,低于平均水平 15,后测均值为 15.26,比前测高出1.234,达到了平均水平,且p 值为 0.019<0.05,表明教师在数字教育资源甄别方面的水平有了明显的提升。说明在资源校本化的过程中,教师通过对数字资源筛选、获取的实践体验,以及针对性地校本培训,对促进教师的资源获取能力、软件操作技能、优质资源的甄别水平的提高,以及教师数字素养的提升都有正向积极的作用。

乡村教师数字教育资源整合应用水平方面,数字教育资源整合维度后测均值为 12.13,相比前测提升了 0.787,p 值为 0.039<0.05,表明教师的数字教育资源整合应用方面有了较为明显的变化。在数字教育资源校本化过程中,通过对教师的专业引领及校本教研活动的开展,教师根据学科、学生、教学内容来选择整合资源内容及应用能力水平得到了明显的增强。同时,在前测和后测中,数字教育资源整合维度的均值均为四维度中最低的,分别为11.34和12.13,未达到平均值15,反映出对教师的数字教育资源整合应用方面还有待加强。在对教师的课堂观察及访谈过程中也证实了这一点,乡村教师应用资源开展教学,目前还处在初级阶段,距离高级整合和更高级的融合创新还需要一个过程。

乡村教师改造资源、灵活应用资源的能力方面,从数据均值15.19 相比前测提升了1.17,p 值为 0.016<0.05,表明在数字教育资源校本化的过程中,教师对数字资源或多或少都有加工改造的痕迹,也进一步表明,乡村教师对数字教育资源持有自己鲜明的态度,并非照搬,而是结合了学生、教材内容以及自己的理解、改造后的灵活应用,这从另一个侧面反映出,资源应用并非盲从,而是有目的、有设计的在用。

数字教育资源使用效果方面,数字资源使用效果维度均值为15.72,相比前测提升了 1.468,p 值为 0.004<0.05。表明数字教育资源在课堂教学中应用之后,学生对教师使用数字资源上课的兴趣、注意力、理解力等均有了较为明显的变化。这也从课堂观察中得到印证,学生对教师应用课件资源兴趣浓厚,踊跃发言;听课精力集中、目不转睛,注意力增强了;回答问题到位,语言组织连贯、逻辑思维敏捷,课堂作业完成率高,这些都表明了数字资源优化课堂带来的明显效果。同时,此维度也是四个维度中均值提升最多的、增加最显著的维度,说明校本化数字资源的应用对提升乡村学校课堂教学效果有很大的正向影响。

校本化的数字教育资源应用实践表明,乡村教师课堂应用资源实现了常态化,达到了经常用资源的目的,教师对数字教育资源应用的认知得到了加深,对数字资源的获取能力、软件操作技能、优质资源的甄别水平等教师数字素养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教师有目的的改造资源、灵活应用资源的能力得到了显著提升。但同时也发现,乡村教师在数字教育资源整合应用方面还处在初级阶段,距离融合创新还需要一个过程。

五、教育数字化战略背景下数字教育资源校本化未来图景

数字教育资源校本化的实践价值意义在于,“三开”落实、教师增能、课堂提质。“三开”落实,让乡村学校方便地开出、开齐、开好国家规定课程;教师增能,乡村教师在数字教育资源校本化实践过程中,教师将所学的专业知识转化成了专业能力,实践动手操作的各项技能升华成了信息技术能力和数字素养;课堂提质,在资源的校本化过程中,教师对资源的筛选加工,是对资源的一次消化吸收,是与教材内容融合为一个整体的一次实践,是对教材内容重难点的一次把握,是与先进教育思想、技术应用等接轨的过程,吃透了教材与资源的教师,在课堂中资源的应用恰到好处,教与学相得益彰、和谐共生,以此良性运行中,结出课堂教学质量高的效果;数字教育资源校本化后,教师用资源上课成了常态,学生感觉信息的来源不再局限于教师、课本,更吸引学生的是丰富多彩的数字资源,在不断地激发学生的兴奋细胞,让学生对学习变得更加的有兴趣。教师以高效地、有选择地应用资源辅助课堂教学,增加课堂活力,学生学习的高效投入,课堂知识点当堂消化吸收,教师重复讲的少了,课堂上节省出的时间,让学生完成了作业。课堂走向了高效化,学生课后作业也减轻了,达到师生双减双赢的效果。

教育数字化战略背景下,教育正在进行数字化的转型,反思本研究的成果,会有人认为或是其作法过时了或是与当前的时代不相适应,对发达地区、城市学校的确如此,但面向中国教育的短板乡村教育,这里的教育土壤还处在数字化的稚嫩期,远远落后于发达地区数字化的成长期,因此需要用适应稚嫩期发展的方式来培育乡村教育的数字化发展,从这个角度看本研究的意义价值还是值得肯定的,虽然它仅适用于小众的薄弱地区的乡村学校,但它所精准解决的是短板中的短板的薄弱乡村学校的高质量快速发展,培育着乡村教育的数字化转型发展。未来数字化的校本资源,借助教育专网布局在网络空间平台上,与城市、发达地区学校共融互通,共享优质资源,让乡村教育驶入国道,与城市学校并驾齐驱发展。

猜你喜欢
教育资源校本教研
物理教材中STSE教育资源在教学设计中的应用
研学农谷 产教研学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闽江环境保护校本开发为例
整合校外教育资源 做好青少年道德教育
建构基于校本的听评课新文化
赋能:教研转型中教研员的应然追求
《红楼梦》(新校本)
《红楼梦》(新校本)
教师到底需要怎么样的教研主题
利用乡土教育资源进行爱国主义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