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线混融教学”在高校思政课中的运用

2022-08-15 15:33许援竺何周华
高教学刊 2022年23期
关键词:教学资源线下思政

许援竺,何周华

(广西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广西 南宁 530023)

一、“双线混融教学”的提出

2020 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来,教育行政部门提出“停课不停学”“停课不停教”,全国大中小学开展了一场“史无前例”“世无前例”的大规模在线教育实践,大规模推进教师线上教学、学生线上学习,教学方式和知识获取方式、教和学的关系发生了明显变化,这是一次教育理念的大检阅、在线教学的大培训、校际教研的大协同,加快推动了教育理念、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的创新发展,对学习方式、课程形态、评价模式、教育管理等方面产生了显著影响,对中国教育来说意义重大而且影响深远。2020 年4、5 月份随着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各地学校学生开始返校上课,开始线下课堂教学,或者是线上教学与线下课堂教学的混合式教学。当前新冠肺炎疫情不可能马上结束,境外疫情还没有得到有效控制,中国要外防输入,内防零星的爆发,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后疫情时代,线上教学与线下课堂教学并存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将是未来教育教学的新常态。

在“互联网+”的背景下,混合式教学蓬勃兴起。其目的是把传统线下课堂学习的优势与数字化、在线互动的学习优势结合起来,混合式教学焕发出前所未有的生机与活力。但是目前混合式教学面临新挑战,混合式教学存在着“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虽并行却“各行其事”的问题,如何打破线上线下教学存在的彼此分离、割裂的状态,解决线上线下“两张皮”的问题,推动线上线下教学进一步融合,走向“混融共生”,这是新时代线上线下“双线教学”亟需解决的根本问题。华东师范大学李政涛教授率先提出了“双线混融教育”理念。线上线下教学是“双线”,提出了从“混合”向“融合”的转变。融合的重要特征不是“先线下、再线上”或“先线上、再线下”前后的“持续性”过程,而是强调了线上、线下教育的“共融”“共生”的特征。“双线混融教学”在这新背景下应运而生。

二、“双线混融教学”在高校思政课运用的机遇与挑战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思政课作用不可替代,思政课教师队伍责任重大。”“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思政课建设”。高校思政课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机遇与挑战并存。

(一)思政课迎来发展的春天

思政课是增强青年学生对马克思主义尤其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认识和把握,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关键课程,必须“要理直气壮开好思政课,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办好思政课既迎来大好发展机遇又任重道远。

(二)现代信息技术赋能教育信息化迎先机

互联网技术赋能中国高等教育,我们要抓住教育技术变革的先机。线上线下教育教学融合发展是教育信息化的重要内容。当今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日新月异,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数字技术快速发展,网络通信技术的快速进步与硬件设备成本的大幅下降,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加速融合,推动了教育教学技术与方法不断创新,引发了学习方式方法的积极改变。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在线教育的实践经验,为高校思政课的线上线下“双线混融教学”的探索,利用信息技术促进教育理念更新、教育模式创新,创造了良好的基础。

(三)主动求变,于变局中开新局

新冠肺炎疫情使学校传统教育按下“暂停键”,信息化教学全面开启全新实践;教师的惯性教学方式被迫停止,倒逼教学方式变革;学生必须要改变学习方式,学会自主学习、自我管理,成为学习的主人;师生现代信息化素养面临大考验、大发展。思政课教师要积极应变,对于已经开展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对其存在的弊端主动求变。

其弊端主要表现在:一是课程教学缺乏整体系统的设计思考,教学内容没有线上线下完全统一整合;二是教学目标不统一,重难点问题不聚焦,解决问题不对应甚至彼此割裂;三是线上教学与线下课堂在实现实质等效上缺乏有效评估。迎接后疫情时代,深化“互联网+思政”深度融合,改变线上+线下或线下+线上的“加法思维”,以及先线下后线上或先线上后线下的“持续性”,从“加”阶段迈向相“融”阶段,从“我是我、你是你”变成“我中有你、你中有我”,最高境界成为“我就是你、你就是我”,构建“融合思维”和“共时性”的教学模式,在变局中开创高校思政课教学的新局面。

三、“双线混融教学”在高校思政课运用的融合策略

高校思政课线上线下融合教学要以教学整体性原则为总领,融合线上学习与线下学习的优势,结合大学生的认知规律,突破固化的教学结构形态和组织过程,充分发挥互联网信息技术优势,深入融合在线教学、线下教学的教学模式、教学理念、教学资源、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要素。线上线下融合的关键为融为一体、合二为一,达到学生由表层浅显学习到深层深度学习,促进学生个性化全面发展,实现线上线下融合共生,使教学效果最优化。

(一)遵循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的原则,实现思政课教学模式知行合一的融合

思政课是实现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新时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保障;思政课教师要坚持做到“坚持理论性和实践性的统一”。这个要求既体现了对思想政治教育基本规律的科学把握,也是思政课改革创新的重要遵循。

构建高校思政课理论教学(线上+线下)+实践教学(线上+线下)的“双线混融教学”模式(图1),不断更新教育理念、重构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模式和优化教学组织,有序推进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深度融合。

图1 “双线混融教学”模式——理论教学+实践教学

1.理论教学(线上+线下)(图2)

图2 理论教学(线上+线下)

第一,课前自主学习(线上+线下)。自主学习是指借助智慧教学平台,如学习通、雨课堂、职教云等,利用网络信息资源、教材书本和工具,围绕特定的学习目标和任务,学习者通过自我计划、自我管理和自我调节等策略,自定步调、在线上+线下独立实施的学习活动。

自主学习具有自主性、开放性,学习方式不受时空限制、灵活方便,有利于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和自学能力,学生可以同步或异步自定步调完成学习任务,适应面较广。

操作注意事项:教师要提供优质的学习资源和工具,对学生有明确自主学习目标和任务要求,要为学生提供指导和帮助,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自我管理的能力。

第二,课中互动协作学习(线上+线下)。互动协作学习是指学习者为了完成共同的学习目标或任务,利用智慧教学平台、网络资源、书本等组成学习共同体,并通过线上+线下课堂互动协作完成学习任务,从而实现知识共进与能力增长,共同成长进步。

互动协作学习要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强调合作学习;线上线下进行互动,具有灵活性、多样性与持续性;实现线上线下、师生、生生优势互补与知识能力建构。

操作注意事项:教师教学设计要注重创设交互情境,激发学生思考,提高教学效果;学习共同体要有明确的目标、合理的分工,同时发挥个体的特长优势、激发积极性;选择合适的在线交流讨论互动与协同的工具平台支持,实现有效互动;教师依据反馈及时干预和调整;思政课教学给予学生的不只是一些抽象的概念、基本理论观点,更应该是观察认识社会现实问题的立场、观点、方法。在学习方式上,教师更侧重在问题引导下自主参与,在独立思考、反思质疑中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提高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三,课后拓展学习(线上+线下)。课后拓展学习是教师在实施有效教学、追求教学高效的过程中的“拓展与延伸”,是教学的最后一个动作、是不可或缺的部分。有效的课后拓展设计,可以开阔学生的学习空间和视野,既实现教学高效又为课堂增效,使学生有更多的获得感。

操作注意事项:教师要多元设计课后拓展,一是拓展内容多元化,对于课堂教学中涉及的主要“问题”、学生认为的疑难性“问题”和可拓展性“问题”等进行拓展,除了理论知识的拓展,还要有实践活动的拓展,做到知行合一;二是拓展方式多元性,在了解学生实际水平的基础上,进行有目的的分层设计,使所有的学生得到发展,教师要选择多种途径和手段,给学生提供宽阔的拓展平台;三是通过拓展使学生进一步实现转变学习方式,通过课后拓展,使学生真正实现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基于智慧教学平台的混融教学模式设计,达到了整个教学过程课前、课中和课后的闭环良性循环,实现了三个环节的有效衔接,将传统的教学模式改变为老师和学生的双向互动、线上线下融合教学模式。

2.实践教学(线上+线下)(图3)

图3 实践教学(线上+线下)

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的特有品质,也是坚持贯彻“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的要求,坚持思政课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有机统一,是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坚持的重要原则。思政课实践教学作为理论教学的延伸拓展,旨在帮助学生巩固理论知识的学习内化,深化对理论的运用,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在实践中增长才干。

在实践教学过程中,通过线上+线下,以问题为导向、任务为驱动,基于项目的学习,以学生为中心,倡导组成实践活动小组,通过学生合作探究、合作学习、情景体验、亲身实践,开展红色经典体验、我心目中的思政课微视频、大学生讲思政课、青年志愿服务活动等实践活动,最后形成视听作品成果,在课堂、线上展示交流和互评,发挥实践育人功能,用学思践悟、知行合一锤炼意志品质,加深学生对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开放历史和伟大成就的认同,增强“四个自信”。

“双线混融教学”模式,对于“互联网原住民”的00 后大学生,更具有吸引力。线下课堂通过师生、生生之间面对面、心贴心的交互方式进行交流,更利于以情感人、以理服人,增进了情感交流,达到了教学相长;线上教学大大拓宽了教学的时间,“教”和“学”不限于同一时间同一空间,大大提高了教育效果,优化了教学流程,培养和增强了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与能力。智慧教学平台能够实现教学学习过程全留痕,提供数据对线上教学进行客观评价。同时,借助大数据实现学情监控、预警和干预的管理闭环。因此,思政课线上线下高度融合,既是扬长避短、优势互补的必然要求,也是体现教育双主体的正确选择。

(二)遵循教学内容的互补性原则,实现线上与线下教学内容的融合

“双线混融教学”在思政课运用,教师在教学内容的设计中,要遵循教学内容的互补性原则,依据思政课课程教学规律和原则,根据00 后大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接受特点,通过对教学内容的组织整合,提升对教学内容整体的把控能力,实现内容之间有机衔接,实现理论教学内容与实践教学内容的延伸融合,线上学习与线下课堂的教学内容有效融合,使教学内容的融合形成一个整体。

思政课教材都是国家统编教材,体现了国家意志,具有高度的政治性、思想性、理论性,怎样把大一统、共性的教材体系,转变为教师上课的具有个性和针对性的教学体系,需要根据教学互补性原则,实现线上线下、课内课外和师生之间的互补,思政课“双线混融教学”内容体系从三个维度设计。

1.线上教学内容以教材为本

突出学生应知应会的理论基础知识,通过问题导向和故事案例,将故事融入教材内容,寓思想理论于小故事之中,形成线上教学专题,增强内容感染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自主性。

2.实践教学内容突出实践性、时事性、趣味性

紧扣国家重大纪念日、重大事件,以学生为本,让学生自主选择感兴趣的主题,以任务驱动开展项目化的小组合作实践活动,激发、激活学生的创造性和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3.线下课堂教学内容以现实生活为本

贴近学生生活,兼顾学科内容。选取课程重点难点问题,解决学生的思想困惑,设置系列专题,引导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社会热点、焦点问题,明辨是非,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形成理论思维的习惯,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线下教学要将线上的知识点嵌入到线下内容中,整合线上线下教学内容,形成有效的系统化教学结构,帮助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知识建构。

(三)遵循教学方法的有效性原则,推进信息技术与思政课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

当前很多高校在思政课教学上积极采用案例教学法,利用探究式、体验式、分众式、交互式等学习方式,运用AI、VR、MR 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建设智慧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根据习近平总书记“八个相统一”的原则,为新时代思政课建设提供了方法论指导,思政课要因地制宜、因生制宜、因材施教,不断探索有效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最大限度提升思政课教学的实效性,提高学生的获得感。

教学方法手段的选择与取舍归根到底要服务于课程的培养人才的目标。立德树人是思政课的根本目标,决定了思政课的教学方式要在知识传授的基础上,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人格感召等为主导,决定了线下课堂教学是思政课的主体和本位。移动互联网正深刻改变着学生的生活学习方式,思政课要顺应时代发展变化要求,思政课教师要主动研究主流新媒体平台,推进新媒体与思政课的教育教学有机融合,实现人人皆学、时时能学、处处可学的智慧教育教学空间。

1.构建教材与网络、现实与虚拟、师生一体化的整体性教学格局

以00 后大学生高频使用的微信、微博、抖音、哔哩哔哩等新媒体平台为对象,利用各自不同的优势和特点,创新思政课教学的话语方式和课本知识呈现方式,用好抖音快手“算法推送”优势,提升思政理论课吸引力。

2.用好新媒体平台,活化思政课知识点、转化话语表达方式

思政课教师要主动学习,不断研究掌握媒体融合的规律和理念,用好新媒体平台,教师不仅可以自己拍摄微课,学生也可以制作各种主题微视频,这是调动学生参与和融入思政课教学活动的有效途径,以此激活理论知识点的多元化和深度解读,转变教学语言表达方式,形成内容的集约效果,通过学生的点赞、转发等,提高优质内容的出现频率,让思政课活起来、火起来,极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形成一个线上线下融合的新生态。

3.遵循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双主体原则,实现师生互动、教学相长的融合

“双线混融教学”没有固定的模式,但在很大意义上是对传统课堂的重构,改变了过去教学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学习主动性与参与性不高等固有弊病,发挥了线上线下各自的优势,遵循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双主体原则,实现师生互动、教学相长的融合。

构建各类线上学习社群,增加师生沟通与交流的机会和空间。教师积极探索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增强师生在各级平台互动交流、智能答疑和个性化学习、资源推送功能。如将微信群、小打卡、小小签到、班级群、电话、视频、面对面交流等开展师生互动交流融入混合式教学互动环节中,鼓励学生通过班级群、学习小组、学伴结对等方式,进行同学间交流讨论、合作学习、互帮互助,增加了学生相互监督、问题探究、成果分享的机会,学生还可以通过学习社群获得教师及时的回应和鼓励,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体验师生交往互动的正向情感。提高互动交流的针对性、有效性,实现教师主导活动和学生主体参与的互动融合。

(四)遵循教学资源多样性、科学性原则,实现不同教学资源的融合,体现富媒体和适切性

线上教学带有跨越时空、互动性高、开放性强、资源丰富、共享性强、传播快速等特点,适应现代大学生学习认知心理特点,因便捷程度高而受到学生的广泛接受和喜欢。要实现这些优势特点,必须加快线上教育教学资源建设与应用,线上教育教学资源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提升质量的有效途径。

思政课教学资源建设要遵循思想政治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遵循线上学习规律,为课堂服务,提高教学实效性。以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升,服务学生的成长,创建更加适宜学生全面发展、满足学生多样化需求的学习环境和教育教学资源,做到整体谋划、线上线下衔接,体现课程改革创新理念,注重运用先进教学方式,系统化、体系化协同推进课程教学资源建设[4]。

思政课教学资源可以以资源包和专题教育教学资源的方式呈现。资源包包括微课、视频、音频、在线学习任务单、习题库、动画、课件、教案、网络资源链接等灵活多样的学习资源。

专题教育教学资源包括爱国主义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和“习近平‘金句’、习近平讲故事”以及宪法法治教育、品德教育、劳动教育、生命与安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生态文明教育、马列经典阅读、研学实践、影视教育等,专题教育教学资源要确保专业性、权威性、时效性,体现立德树人导向,注重运用多种呈现方式。

思政课课程资源建设,最终发挥作用要落到应用上,各学校要从实际出发,开放共享机制,建立课程资源应用激励制度,将课程线上资源应用纳入教学管理基本要求,将对教师教学能力评价和绩效考核作为重要内容,切实鼓励教师利用线上教学资源,实施教学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五)遵循考核评价的形成性、多元性原则,形成线上线下的各个教学活动、教学环节的融合

考核评价是思政课线下课堂教学与线上教学相融合的一个重要的场域。思政课考核评价包括平时成绩+理论考+实践考,引入学生自评、生生互评、师评的多元评价系统,从而构建良好的教学评价生态。

平时成绩考核要科学合理地使用智慧教学平台(如学堂云、职教云、学习通等)的学习数据,包括学习视频、课件、补充材料等学习数据、签到数据、作业数据、测试成绩、讨论互动数据等;以上数据按比例算出平时成绩,全面考核在线教学课前、课中、课后时段学生的学习行为和学习效果。

理论评价由线下+线上组成。学生的理论分析问题能力、知识运用能力,理论联系实际能力等,比较适合线下课堂考核;基本理论知识点适合线上教学平台检测考核。

实践教学的考核,可以在线下课堂和线上教学平台上进行。很显然,简单的线下或线上考核评价,已不适应新时代的思政课多元评价的要求,要实现思政课的育人属性,达到线上线下1+1>2 的效果,必须使线上线下各得其所,扬长避短。

(六)遵循教学相长的原则,促进师生混融教学能力和学习能力的融合

1.增强教师的信息素养,提高“双线混融教学”胜任力

把提高信息素养作为思政课教师培养的重要目标,进一步加大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应用培训力度,积极开展线上线下混融教育教学方法、学习规律的研究与交流,充分发挥名师工作室示范指导作用,大力推广应用先进的线上线下混融教育教学方法,全面提升教师线上线下混融教学能力。

2.提升学生信息素养,促进混融学习能力提升

将信息素养培育有机融入思政课教育教学中,培养学生信息检索、选择能力和信息安全意识,注重提高学生数字化学习能力,以及利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升大学生信息素养。加强学生线上自主学习指导,帮助学生制订线上学习计划,学会有效利用平台学习资源,合理选择其他线上资源,科学安排课后学习时间,主动做好预习复习、开展探究式学习和项目式学习等,促进学生养成自主学习习惯,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猜你喜欢
教学资源线下思政
“线上+线下”混合式体操教学的应用研究
线下疫情亏损,线上虚假繁荣,中国手机行业已“寒气逼人”
评价赋能:思政课一体化教学的必然向度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开发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线上与线下混合模式下的教学改革探讨
借力大数据分析 创新“三位一体”思政课教学模式
新型教学资源在综合课程中的应用
新型教学资源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