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阳
天津财经大学,天津 300222
2009年7月,中国人民银行与相关部委联合发布《跨境贸易人民币试点管理办法》,标志着人民币国际化的开启。截至2014年,人民币已成为全球第二大贸易融资货币。随着人民币在国际货币中的地位提升,人民币的支付货币功能不断增强,储备货币的功能也已经出现。但随着美国的单边主义和中美贸易摩擦的升级,全球经济不确定性风险加剧,再加上2020年新冠疫情暴发,扰乱了原有的国际经济体系,人民币国际化的发展受到了阻碍。2020年5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的经济界委员时强调,要逐步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经济发展新格局,同时提出要进一步培育新形势下我国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一个国家在国际领域获得重要地位的表现形式之一就是货币国际化的水平。双循环格局的提出正是基于对疫情造成的冲击和影响,应对国内外经济发展形势的变化,同时也为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起到了有效的推动作用。所以对人民币国际化的研究,是当前经济金融领域的主要课题,对影响因素进行量化分析可以较为准确地评估各变量之间的权重,对人民币国际化程度有一个全方位的测度。
国内关于人民币国际化的研究较为丰富,切入点也不尽相同。彭红枫、谭小玉(2017)通过主成分分析法量化人民币国际化程度,认为现阶段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关键在于完善制度体系和建立完备的金融市场结构。余道先、王云(2015)通过建立实证分析模型,认为促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需要进一步调整我国国际收支顺差结构。李建军、甄峰和崔西强(2013)从跨境贸易结算、金融市场交易和储备货币三个维度评估了人民币国际化程度,通过比较各国的货币在三个维度所占的比例,认为目前人民币国际化程度相比较其他大国仍然处于较低的水平。沙文兵、刘红忠(2014)认为人民币国际化程度提升会引起人民币升值并形成人民币升值预期,人民币升值预期对人民币国际化又存在反作用。沈悦、戴士伟等(2019)利用主成分分析法测算了人民币国际化指数,并建立回归分析了影响人民币国际化的因素,得出人民币国际化总指数较好但相对指数不太理想的结论,认为人民币汇率波动不能显著影响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关于人民币国际化的影响因素,林乐芬,王少楠通过GMM模型分析“一带一路”发展对人民币国际化的影响,并发现经济规模、对外直接投资、贸易规模等因素对人民币国际化有着显著的影响。程贵,张小霞(2020)认为“一带一路”在金融市场的对外开放渠道上对人民币国际化的影响不够显著。徐伟呈等(2019)通过货币锚模型和熵权法探究人民币国际化影响因素。张国建等(2017)利用GARCH模型测度了实际有效汇率对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影响,并发现实际有效汇率的波动对人民币国际化存在抑制作用。何金旗等(2016)分析了人民币国际化与汇率波动、利率改革的关系,研究了汇率与利率之间的联动机制。
人民币国际化的发展道路同时存在着机遇和挑战,在中美贸易摩擦中,美国不断在国际金融领域开展“去中国化”,对中国加征关税,限制核心技术的出口,对中国人民币国际化道路的进展产生了极为不利的影响。虽然中国的人民币国际化水平还不够高,但在国际金融领域,人民币的地位不断提升,跨境结算规模逐步提高,国际储备功能也在不断增强。同时债券市场的开放程度也在不断增强,对人民币国际化起到了良好的推动作用。通过对文献的梳理,发现以往的文献对于人民币国际化的研究是以定性研究为主,定量研究较少,且研究方向主要针对的是国际循环视角,本文将基于“双循环”的研究视角,对人民币国际化的影响因素进行再一次评估,分析不同指标的影响程度。
关于人民币国际化程度的计算方法,本文选取渣打银行编制的人民币环球指数(RGI),将其余变量划分为代表国内大循环的GDP和居民消费价格涨幅,代表国际大循环的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和外汇储备,变量如表1所示。选取2012年1月至2020年9月的月度数据,由于GDP公布的是季度数据,用eviews 10的频率转换法将GDP的季度数据转换为月度数据。实证用到的所有数据序列均为月度数据,月度数据可以较为准确地描述变量之间的动态关系,同时基于数据的可获得性,本文的样本时间为2012年1月至2020年9月。实证分析由eviews10完成,所使用数据来源于中国人民银行官网、国泰安数据库、WIND数据库。
表1 变量说明
1.单位根检验
用ADF单位根检验对变量进行平稳性检验,结果表2所示。由表2可知,RGI、REER、LNGDP、FER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不能拒绝原假设,也就是这几个时间序列存在单位根。RCPI和经过一阶差分之后的RGI、REER、LNGDP、FER在 5% 的显著性水平下拒绝存在单位根的原假设,是平稳的序列。
表2 单位根检验结果
2.最优滞后阶数的确定
为保证VAR模型的自由度,本文选取的最大滞后阶数为5,eviews的分析结果如表3,通过FPE、AIC和SC的认定法则,故本文选取最优滞后阶数为4。
表3 VAR模型的最优滞后阶数
3.Johansen协整检验
表4的协整检验结果表明,在5%的显著水平下,原假设“最多有四个”的P值为0.0172,拒绝原假设,说明各个变量之间存在着长期的协整关系。
表4 Johansen协整检验结果
4.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
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结果如表5所示,在5%的显著水平下,国内生产总值、实际有效汇率和外汇储备均是引起人民币环球指数变化的格兰杰原因,在10%的显著水平下,居民消费价格涨幅也拒绝原假设,因此也可认为是引起人民币环球指数变化的格兰杰原因。同时在10%的显著水平下,人民币环球指数也是国内生产总值和外汇储备的格兰杰原因,存在着双向因果关系。
表5 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结果
5.稳定性检验
图1为VAR模型的AR根检验结果,每个变量的特征根均落在了单位圆内部,所以VAR模型系统稳定,分析结果是可靠的,可以进行脉冲响应函数分析和方差分解。
图1 VAR模型的系统稳定性检验结果
6.脉冲响应函数分析
对变量REER、LNGDP、FER、RCPI给予一个单位的正向冲击,横轴表示20个月的滞后期间数,纵轴表示RGI对这四个解释变量的响应大小。由图2可知,受到REER的正向冲击后,人民币国际化程度在第2期出现最大正效应4.822101,随后第3期出现最大负效应为-6.264046,之后逐步收敛,这表明汇率的波动在短期会加快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在长期来看这种影响会逐渐减弱。受到LNGDP正向的冲击后,人民币国际化程度在第二期表现出最大负效应为-8.719956,随后转为正效应,在第三期出现最大正效应为9.283935,且正效应持续时间较长,这表明国内经济的增速初期出现了阻碍人民币国际化发展的情况,但长期是有利于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受到FER正向冲击后,人民币国际化程度在第4期出现最大正效应20.91544,随后逐步趋于收敛,这表明外汇储备的增加有利于人民币国际化的推进,特别是在前几期的影响最强烈。受到RCPI正向冲击后,人民币国际化程度在第2期出现最大负效应-6.895230,随后转为正效应,在第7期出现正效应最大值5.259997,这表明CPI的波动短期内对人民币国际化产生了负向作用,但长期来看影响是正向的,而且作用影响周期较长。
图2 脉冲响应冲击结果
7.方差分解
方差分解描述了内生变量的冲击对人民币国际化程度的影响,结果如表6所示,人民币国际化程度第1期只受自身的影响,从第2期开始各变量的贡献逐步增加。10期之后趋于稳定,人民币国际化程度除了受自身的主要影响,国内经济发展水平和外汇储备也对人民币国际化的影响起到了主要作用,同时实际有效汇率和居民价格涨幅也起到了一定的影响。
表6 方差分解表
本文对人民币国际化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类,通过选取代表国内大循环和国际大循环的有效指标来建立VAR模型,通过实证分析可得出结论:脉冲响应函数结果表明短时期内过快的经济增速和居民消费价格涨幅会减缓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也就是国内大循环发展的短期提速会对人民币国际化有反向作用,而有效汇率的波动和外汇储备的增加则会加快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从长期来看,经济发展水平、有效汇率的波动、外汇储备和稳定的居民消费价格指数都会对人民币国际化起到促进作用,因为国家经济发展的好坏也就决定了其国际地位的高低。进入新常态以来,中国的经济增速放缓,稳中求进是中国经济一直以来所遵循的发展理念,这也是适应当前经济发展新格局的正确调整。汇率的稳定是伴随着外汇市场不断发展而形成的,可通过减少对人民币在外汇市场的干预来增加人民币汇率的弹性,进而稳定人民币汇率体系。而当前人民币国际化发展处于初级阶段的情况就决定了人民币的外汇储备需要以更多样化的形式存在,为人民币的国际间流动提供更多的保障,并建立合理的储备机制,将外汇储备控制在合理的范围之内。而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过高则会引发通货膨胀,造成国民经济的不稳定,进而影响人民币国际化,稳定的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有利于市场的经济活动,对国内经济大循环的畅通起着重要的作用。方差分解结果表明代表国内大循环的经济增速和代表国际大循环的实际有效汇率是影响人民币国际化的主要因素,居民消费价格涨幅和外汇储备也起到了一定的影响作用。
1.落实内需拉动
中国以往的经济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外需拉动,贸易顺差也在不断加大。但面对新冠疫情的冲击,各个国家的进出口大大受限,再加上中国人口基数之大,党中央提出的畅通国内大循环的根本之意就是要落实内需拉动型经济发展模式,中国拥有庞大的内需市场,但这个体系还不够完善,要打通国内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个环节,确保国内大循环的畅通,打破要素区域流通的壁垒,将国内的生产要素合理配置,实现要素的升级和产业结构的优化。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并不是一味发展外需拉动型经济,在畅通国内大循环的基础上建立稳定的内需体系,进而发挥人民币在国际领域的作用,在完善内需体系的前提下发展人民币国际化才是正确的道路。
2.发挥“一带一路”的有利条件
中国的发展进入了新常态阶段,“一带一路”正是推动经济发展的新型开放型战略。资源要素在国际间流动,化解国内过剩的产能,同时形成了资本的国际流动。中国已经是世界上第一大贸易出口国,在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贸易往来中实现真正的互利互惠,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比较薄弱的基础项目加大投资规模,进一步扩大对外投资的规模,提高人民币在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的地位,实现国际社会产业结构的升级。在与“一带一路”沿线各国的贸易中鼓励使用人民币进行跨境结算,同时提供更多的金融渠道作为保障,降低人民币国际流动的风险,增强人民币跨境流动的活跃程度,提高其他国家对于人民币的认可程度。同时也要不断增强国内经济实力,为对外投资提供良好的基础保障,内外共同发展,形成人民币流动的良性循环,进而扩大人民币的国际影响力。
3.探索人民币国际化新途径
我国当前的综合国力和对外贸易实力决定了人民币国际化的程度,面对复杂的国际形势,推进人民币国际化需继续开辟新路径,完善人民币离岸体系。当前的离岸市场缺乏流动性,交易的地区很多但实际交易量不足,大规模的交易主要集中在几个临近的国家和地区,需要进一步开拓交易市场,增强人民币在国际领域的流动性。我国正在努力建立数字货币的国际结算体系,数字货币可以打破固有的国际货币使用格局,减弱其使用的惯性。当前的跨境支付主要依赖于SWIFT系统,中间环节众多,交易效率较低,数字货币利用点对点的交易可以避免很多中间环节,利用互联网作为交易的保障可进一步提升交易的安全系数。在金融领域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同时加快数字金融改革,建设更加完备的人民币离岸市场,稳定人民币汇率,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