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瓒避地云间始末及交游考略*

2022-08-12 06:40杨可涵
新美术 2022年3期
关键词:杨维倪瓒松江

杨可涵

自至正十四年(1354)避兵笠泽起,至明洪武七年(1374)秋止,倪瓒棲迹于太湖三泖间,水云乡里,行迹遍及江阴、宜兴、常州、吴江、湖州、松江一带,如是者历二十年。尽管漂泊流离的避地岁月是寂寥的,却对倪瓒一生的书画实践与交游有着深远的影响。本文藉由倪瓒在舟行松泖时所作的书画和诗文,回溯倪瓒晚年避地松江之始末,具体呈现他在扁舟行旅中的生活方式和交游情境。且元末的松江是文人云集的中心地域,曹知白、杨维祯、张经、王逢、陶宗仪、顾禄等皆寓居此地。通过考证倪瓒与他们的关联,得以增补其在松江的行迹,亦能更深入地探索元末松江地域的文人画史。

一 倪瓒晚居云间始末

至正十一年(1351),反元兵初起,方国珍起兵浙东;红巾刘福通、徐寿辉等起兵河北;郭子兴、朱元璋等起兵凤阳;张士诚起兵扬州。1王季迁,〈倪云林生平及诗文〉,载《故宫季刊》卷1期2,1966年,第29—42页。四方俶扰,烽火益迫,人民困苦,倪家自难幸免,处境乃困,故《清閟阁集》中有“输租膏血尽,役官忧病婴。抑郁事污俗,纷攘心独惊。磬折拜胥吏,戴星候公庭”之句。

在此种境遇下,早年居无锡梅里,拥田产,筑清閟阁,藏书会友的倪瓒,“忽尽鬻其家产,得钱尽推与知旧”,开始了扁舟箬笠、漂泊流离的岁月。自至正十三年(1353)举家迁往吴江笠泽起,至明洪武七年(1374)秋止,其棲迹于太湖三泖间,水云乡里,行迹遍及江阴、宜兴、常州、吴江、湖州、松江一带,如是者历二十年。

在这些隐居行迹中,松江是一处重要的避地之所。如明代李东阳(1447—1516)将倪瓒一生的行踪概括为两部分:“松泖昔遁迹,兰陵多胜游。”所谓胜游之处的兰陵,所指是其在至正二年到至正十二年(1342—1352)所往来的常州南部南兰陵,即荆溪(今宜兴)地区。2庄明,〈倪瓒避地离家始末及原因再论〉,载《艺术工作》2018年第4期,第69页。而遁迹之处的松泖,便是倪瓒晚年寓居的松江。

松江府在元代隶属于江浙行省嘉兴路,下辖华亭、上海二县,华亭在南,上海在北(图1)。3谭其骧主编,《中国历史地图集》第七册“元·明时期”,地图出版社,1982年,第27—28页。倪瓒诗文中数次提及的“华亭”“云间”“九峰三泖”等,皆指代松江境内。

图1 元代江浙行省嘉兴路松江府地图

松江及周边的太湖流域为水乡泽国,大湖小荡,星落棋布,长河小川,纵横交错,是以河港相连,江湖通流。4邓愚、邹志一,〈水乡泽国桥文化〉,载吴县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编《吴地文化一万年》,中华书局,1994年,第241—253页。何荣昌,〈太湖水利与吴地的开发〉,载《吴地文化一万年》,第294—303页。因此倪瓒在避地松江期间最主要的出行工具,非舟船莫属。在倪瓒的诗文中,常出现“泖渚”“泖水”“泖西”等水上地名,也屡次提及吴淞江。吴淞江位于“苏州府南,从吴江县流入境,合于庞山湖,转而东入昆山县界”(《方舆纪要》)。此江自大姚分支过淀山湖,东至嘉定青浦,是倪瓒自吴地往来松江的必经之路。在《清閟阁集》中,描写吴淞江景致的诗文不胜枚举,如《三月一日自松陵过华亭》:“竹西莺语太丁宁,斜日山光澹翠屏。春兴繁花俱欲谢,愁如中酒不能醒。鸥明野水孤帆影,鹘没长天远树青。舟楫何堪久留滞,更穷幽赏过华亭。”5[元]倪瓒,〈三月一日自松陵过华亭〉,《清閟阁遗稿》卷七,明万历二十八年八世孙倪珵刊本,叶二十八正。《瓒仲夏尝赋一诗奉寄兹重改以呈求教益也》:“吴淞江上宅,青壁映丹枫。欲觅幽人去,遥怜雅好同。珍图藏顾陆,莲社忆雷宗。闻道秋风夜,清琴写涧松。”6[明]汪砢玉,《珊瑚网》卷十一〈云林诗帖〉,钦定四库全书本,叶二背至三正,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年,第170页。[清]卞永誉,《式古堂书画汇考》卷十九〈倪迂杂诗帖〉,钦定四库全书本,叶二十六正,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年,第一册,第854页。《答邵生》:“好在吴松江水上,青猿啼处有枫林。”《闻竹枝歌因效其声》:“钿山湖影接松江,橘叶青青柿叶黄。要写新诗寄音信,西风断雁不成行。”7[元]倪瓒,〈闻竹枝歌因效其声〉,《清閟阁遗稿》卷八,明万历二十八年八世孙孙倪珵刊本,叶十正。等等。这是倪瓒对舟行生活的生动描绘,其于途中游眺赏景,会友听琴,吟诗作画,而无步履之劳。

当然,舟行生活并不总是愉悦的,诗文中也时常可见“吾生漂泊竟何至”般的咏叹之句。至少在至正末年,这场未有归期的避地之旅终究是倪瓒迫于战乱的无奈之举。至正二十六年丙午(1366),朱元璋围平江,命徐达率兵二十万攻张士诚。吴地岌岌可危,文人多外迁避地。倪瓒的友人永贞便在其中,于是年秋天自吴城返还吴淞之袁部场,倪瓒特为其作《枫落吴江图》:

枫落吴江独咏诗,九峰三泖酒盈卮。

杨梅盐雪调冰碗,夏簟开图慰所思。

至正丙午秋,永贞架阁自吴城复还吴淞之袁部场,因写此图赠别,又为之诗。瓒。

“袁部场”是松江的海盐产场,在华亭县柘林镇(今上海奉贤)。倪瓒在送别友人后不久,亦于此年的十一月十九日避居松江。

倪瓒此次留寓松江的时间约一年光景,期间一直舟行于泖河之上。在至正二十七年丁未(1367)十一月一日,清晨雨后,其曾赋诗寄予南荣尊师:

服食清虚带瘦容,菖蒲花发紫茸茸。涤烦矶上营茆屋,千仞岩悬一个松。8[明]汪砢玉,《珊瑚网》卷十一〈倪元镇诗草遗迹〉,钦定四库全书本,叶五背,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年,第171页。[清]卞永誉,《式古堂书画汇考》卷十九〈倪迂诸绝句并札〉,钦定四库全书本,叶二十九正,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年,第一册,第855页。

南荣尊师生平不详,然可知此诗文作于泖渚之上。泖渚又称为泖湖,分上、中、下三泖,古时属谷水的一部分。《方舆纪要》记其在松江府华亭县西三十五里,即今上海松江县西,横跨金山、青浦县境。倪瓒离开泖渚的时间在丁未年(1367)的十二月十六日,其写《乔柯竹石》,并作《出泖诗》:

丙午十一月十九日避兵泖上,丁未十二月十六日始去,此至陈溪、分湖间矣。因写《乔柯竹石》并题。

泖渚淹留再燠寒,移居何处卜林峦。

可怜产不能恒业,聊复心随所遇安。

船底流澌微淅淅,苇间初日已团团。

故人存没应难访,愁里题诗强自宽。9[元]倪瓒,〈丙午十一月十九日避兵泖上丁未十二月十六日始去此至陈溪分湖间矣因写乔柯竹石并题〉,《清閟阁遗稿》卷七,明万历二十八年八世孙倪珵刊本,叶四十六。

十二月的泖河上寒冰微结,芦苇萧瑟,一片清冷的风光,如同明初江南惶惶不可终日的紧张局势。此时的文人士子小心翼翼,如履薄冰,即便如此,也往往难逃厄运。朱元璋攻下苏州后,几乎所有与张士诚有直接或间接联系的文人都被押解至金陵,后又被发往濠州。曾在张士诚政权任职的徐贲下狱而死,杨基被谗夺官,死于公所。昆山顾瑛只因儿子曾任元官,也被发配濠州,洪武二年(1369)病逝。

松江的情况也同于苏州。至正二十七年(1367)正月,松江府直隶京师,尽归朱元璋。三月还发生了史上极为残酷的“钱鹤皋事件”,此事件发生于明兵即将推翻张士诚政权之际,松江富户钱鹤皋聚众三万余人骤然起义,四月初即被朱元璋的部下剿灭。鉴于松江百姓的“助纣为虐”,明军欲屠城泄愤,幸而华亭知县冯荣极力止之,才保全了松江城。10《明太祖实录》卷二十三〈上海民钱鹤皋起义〉,上海书店,1990年。见崔志伟《元末明初松江文人群体研究》,上海大学出版社,2013年,第54—55页。王逢《梧溪集》卷六有诗描绘此次事件:“三江月黯血波夜,千室烟回阴谷春。试问玄都看花客,几多芳草不归人。”战争的残酷依稀可见,朱元璋的残忍令人发指。

此后,心存芥蒂的朱元璋对松江地区的官员、文人和富户大加责罚,如曾任元代“缙绅士大夫”的松江人黄仲瑱,于明初“谪居临淮”。11[明]郑真,〈东园庄集〉,《荥阳外史集》卷九,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松江文人邵亨贞次子邵克淳被谪往濠州。松江的巨室富户亦获罪流放,如清人杨复吉在《梦阑琐笔》中所言:“岂独(华亭)路氏,就松属若曹、瞿、吕、陶、金、倪诸家,非有叛逆凡乱谋也,徒以拥厚资而罹极祸,覆宗湛族,三世不宥。”12[清]杨复吉,《梦阑琐笔》,《昭代丛书》卷三十四癸集。松江拥有雄厚资产的家族,在明初皆遭受了来自明廷的惩罚,如朱孟闻在洪武初“徙居濠梁”,谢伯理“徙临淮之东园”。大量浙东、西地区文人富户的没落,对江南文化无疑是一次灾难性的打击。

始终不涉政坛的倪瓒在元末纷繁复杂的政局中无疑是智慧的,其坚不出仕,散尽家产,“屏虑释累,黄冠野服,浮游湖山间,以遂肥遁”13[元]周南老,〈元处士云林先生墓志铭〉,载朱仲岳编《倪瓒作品编年》,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91年,第11—12页。,正是因其远离仕途而免遭牵连。然而,在此种境遇下,倪瓒也不得不离开松江,另觅避地之所。离开泖湖的倪瓒实则并未远行,而是移居于陈溪和分湖一带。此二地皆在苏州府与松江府间。陈溪又名沉湖,在苏州府东南三十五里,湖广十八里,为吴江境内的大湖,据《吴郡甫里志》载:

陈湖,相传旧本陈州。沉为湖,迄今湖水清浅。时底有街井,上马石等物,舟人往往见之在镇南境上。形如曲尺,南北阔二十余里,东西长四十余里,左通澱山湖,右通吴淞江,一名沉湖。湖州诸港汇于莺脰湖,溢出亦趋于陈湖,太湖潴天目之水,陈湖潴太湖之水,东南濡于白蚬江、澱山湖,趋于三泖归于黄浦,泄于海。14《光绪吴郡甫里志》卷三〈都图〉,《中国地方志集成·乡镇志专辑六》,江苏古籍出版社,2013年。

陈湖也是倪瓒亲家陆德原家宅所在地,其宅原名竹堂寺,宋时为杨和王别墅。15《光绪吴郡甫里志》卷六〈人物〉,《中国地方志集成·乡镇志专辑六》,江苏古籍出版社,2013年。见庄明〈倪瓒在元末至正年间的活动研究〉,中国美术学院硕士论文,2016年,第35页。陆德原字静远,倪瓒有诗《寄陆静远》言:“每怀笠泽从渔钓,更似沧浪听棹歌。”16[元]倪瓒,〈寄陆静远〉,《清閟阁遗稿》卷七,明万历二十八年八世孙倪珵刊本,叶十八。

分湖又名汾湖,在苏州府吴江县东南六十里,北与莺脰湖相连,东合诸湖荡通三泖入华亭,南与嘉兴县相接。虞堪有诗《成都使君王季野席上次韵奉承橹巢、初菴、云林、元素、子素诸公》,其中首句便是“隐者分湖住,高士云林栖”17[元]虞堪,〈成都使君王季野席上次韵奉承橹巢、初菴、云林、元素、子素诸公〉,《希澹园诗集》卷一,四库全书本,叶十七。,可知分湖也是倪瓒在流徙之际常至之所。

倪瓒在陈溪和分湖留寓约三个月,之后便返回笠泽。笠泽是倪瓒蜗牛庐所在之地,正是在西承太湖、东开松江,浅滩与河网密布的地区。此区域既靠近倪瓒的故乡,也距离松江不远,便于其会见一些四散的亲友,这其中便有与倪瓒世代友善的金坛张氏家族。倪瓒与此家族中的张经、张纬兄弟甚为交好。张经字德常,其于至正十六年(1356)担任张士诚属下的吴县丞,十九年(1359)升县尹,二十年(1360)冬调嘉定州同知,18郑元祐〈送张同知之官嘉定〉:“……张君德常係金坛文献故家,蚤以才器知名江表,奉其严尊避地来吴,未几徒步起家为县丞。县遭邻境失守,民心恟恟不安。君虽丞,其所以抚恤之者逾于尹,声蜚实章,遄升县尹,使为尹承。平时犹斤斤不易,况军旅残破之后乎。德常之尊已老,白首移孝以为政于一邑,其惠及民者,真所谓息黥而补劓,生死而肉骨,无愧于古之人,於是民氣稍稍复完。今茲五阅寒暑,政誉洋溢,用年勞升,授嘉定州同知……”[元]郑元祐,〈送张同知之官嘉定〉,《侨吴集》卷八,中国国家图书馆藏清抄本,叶十八。除郑元祐外,还有成廷珪、陈秀民等二十六位文人分赋吴中旧迹送之,诗文见[明]朱存理撰、赵琦美编《赵氏铁网珊瑚》卷八〈送张吴县之官嘉定分题诗序〉,钦定四库全书本,叶二十七背至三十七正,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年,第494—499页。二十二年(1362)九月升松江府判官。19杨基〈送张府判诗序〉:“……德常时为吴县丞,三年以考绩上陟县尹,又明年除同知嘉定州事,壬寅秋,调松江府判官。”[明]杨基,〈送张府判诗序〉,载钱谦益《国初群雄事略》,清抄本,中国国家图书馆藏。除杨基外,还有饶介、余诠、成廷珪、袁章、何恒、徐士茂、马庸赋诗,诗文见[明]朱存理撰、赵琦美编《赵氏铁网珊瑚》卷八〈送张府判诗序〉,钦定四库全书本,叶三十七背至四十,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年,第499—501页。在担任松江府判之职后便携全家由吴县迁到了吴江与松江交界处的姚城。倪瓒在返回笠泽后便常至姚城,留寓于张家,如戊申(1368)十月七日为张经之子以中画《疏竹图》轴,是年十月十八日夜又宿张家环绿轩中,作《霜筠图》见赠张经之子玄度。20“戊申十月十八日夜,环绿轩中借榻眠。舞影霜筠风细细,萦窗素练月娟娟。此生寄迹雁遵渚,何处穷源渔剌船。染笔题诗更秉烛,语深香冷一凄然。夜漏午刻写竹赠元度。瓒。”[明]汪砢玉,《珊瑚网》卷三十四〈霜筠图〉,钦定四库全书本,叶三十四,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年,第651页。

这一年,倪瓒还作《竹石图》轴21《竹石图》轴,明代前期经吴门李应祯收藏,清代时或在张纯修府中。近代时为上海孙邦瑞旧藏,因此其上又有吴湖帆的题识:“江左人家清浊有无东海先生,一笔二笔修竹悠然空谷传声。次云林翁笠泽秋声图,题原韵已卯四月吴湖帆。”此图的另一名称《笠泽秋声》便来源于吴湖帆的题跋。(图2)以赠玄晖都司。此图绘坡陀乱石中,新篁丛生,笔法清灵有致,神意明朗,其上有倪瓒款识:

图2 [元]倪瓒,《竹石图》轴纸本墨笔,纵77.1厘米,横32.3厘米上海博物馆(左)

黄陵庙前雨过,邯郸谷口风生。爱煞山人清致,纵横澹写秋声。戊申岁三月,余避地云间,始还笠泽,玄晖都司以此纸索画并赋。瓒。22《竹石图》轴著录于《珊瑚网》《式古堂书画汇考》,倪瓒款识大致与墨迹相同,惟“索画”下有“竹石”二字,无吴跋而有钱惟善诗云:“去年溪上泊轻舟,笑弄苍波押海沤。云去楼空无此客,寒林留得数竿秋。曲江居士题。”钱惟善为元代诗人,字思复,号心白道人、武夷山樵者,与杨维祯、陆居仁合称“三高士”。著录记载的这首钱诗未见于《竹石图》轴,而见于上海博物馆藏倪瓒《竹石霜柯图》轴,未审是何缘故,尚待考证。[明]汪砢玉,《珊瑚网》卷三十四〈云林竹石〉,钦定四库全书本,叶三十三背至三十四正,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年,第650—651页。[清]卞永誉,《式古堂书画汇考》卷五十〈云林竹石图并题〉,钦定四库全书本,叶四十一背,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年,第三册,第179页。

戊申(1368)实为明代建元洪武之岁,而倪瓒惟书甲子,不落新朝纪年。就此,明代文人吴宽在题跋中有相关论述,以为其效法东晋陶渊明之志:“倪云林当元末不与陈敬初辈食张氏之禄,避地云间,以全其身。盖鸿飞冥冥,不丽于渔网者也。此《竹石图》作于乱定之后,题曰戊申三月,则国朝建元洪武之岁,而云林惟书甲子,其意欲效陶靖节耶?然不知云林与靖节出处亦同否。范斋先生俾予题识,因以质之。弘治四年七月廿五日,延陵吴宽书。”23此段吴跋见于《匏翁家藏集》,仅字句略异。[明]吴宽,〈题倪云林画〉,《匏翁家藏集》卷五十三,吳奭明正德三年刻本,中国国家图书馆藏,叶一。

此图的受画者“玄晖都司”实名刘元晖。称其“玄晖”,一则为避前朝国讳,故将“元”改为“玄”,与张经二子玄度、玄实情况相同。二则将元晖比作是南朝齐诗人谢朓(玄晖),

以谓其才华。刘元晖所任都司之职,据元欧阳玄《中书省左司题名记》载:“余忝馆阁三十年,当时与余同官而为都司者,予见其进坐庙堂,共秉大政者多矣。”又:“唐贞观初,复置左右司……其事任甚重,二十四曹呼为都公,犹近代号都司也。”(载《析津志辑佚》页一二)24龚延明,《中国历代职官别名大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2006年,第577页。知为元代官职。关于刘元晖的生平史籍记载较少,只知其为山阴人,有室名曰快雪斋。25[元]萨都拉,《雁门集/诗余/倡和录/別录》卷十二,清嘉庆十二年刻本,叶十三至十四。倪瓒曾于己酉(1369)八月十四日寓甫里野人店之际,受刘元晖之邀酌酒于其快雪斋中。此夜还对月理咏,赋诗遣兴:“卷帘见月形神清,疑是山阴夜雪明。长歌欲觅剡溪戴,怅然停杯远恨生。尓营茅斋名快雪,邀我吹笙弄明月。明星如银浮翳消,垂露成帷桂花发。酒波荡漾天河倾,笙声袅袅秋风咽。古人与我不并世,鹤思鸥情迥愁绝。”“凉月纷纷疑积雪,凝晖散彩白于银。此时独酌开轩坐,便欲剡溪寻隐沦。尔营茅斋名快雪,我醉行吟踏秋月。河汉无声风露寒,心境泠然同一洁。”26[元]倪瓒,〈刘君元晖八月十四日邀余玩月快雪斋中对月理咏因赋长句〉,《清閟阁遗稿》卷六,明万历二十八年八世孙倪珵刊本,叶二。饮酒赋诗,对月敞怀,若非知己,应不会在气氛紧迫的明初有如此遣兴之句。

除却《竹石图》轴,绘于洪武二年己酉(1369)的《丛篁古木图》轴(图3)也是倪瓒为刘元晖所作。其上款识云:

图3 [元]倪瓒,《丛篁古木图》轴纸本墨笔,纵102.9厘米,横43.9厘米南京博物院(右)

云林生为元晖都司写

玄晖五字为君休,今日元晖却姓刘。

解道眼前无味句,丛篁古木思悠悠。

己酉五月十二日,元晖君在良常高士家雅集。午过矣,坐客饥甚,元晖为沽红酒一罂,面筋二个;良常为具水饭,酱蒜苦荬,倘佯遂以永日,如享天厨醍醐也。复以余旧画《竹树》索诗,因赋。王元举明仲、张德机咸在焉。瓒。

洪武二年正乱离初定之时,二三故人偶然萍聚,雅集于良常高士张经家中,同集者还有张经之弟张纬和王元举。刘元晖在雅集上请倪瓒为其旧画《竹树》赋诗题跋,故有今日所见之作。此时张经一家已迁移至松陵之甫里田舍,松陵在松江上,比江颇高,有若丘陵,故名松陵,为古松江的源头。27《乾隆吴江县志》,载《中国地方志集成》第十九册《江苏府县志辑》,江苏古籍出版社。倪瓒有诗写松陵:“松陵原上望长洲,绿玉平铺江水流,好取釀为千日酒,大瓢酌月散烦忧。”《清閟阁遗稿》卷八〈松陵〉,明万历二十八年八世孙倪珵刊本,叶十二至十三。实际上,倪瓒在此年的四月也已至此处,因天气炎热,遂度留夏:

今年四月十九日,余自华亭过松陵之甫里田舍,天气骤热,因度留夏。邻有张君德常、德机贤伯仲,伯子多蓄名迹而希会面,名迹亦罕以示人,幽居默默如潜逃而已。乃子元度亦不肯相过,招邀数次不过,黾勉一来。六月十六日,旱久而雨,一雨浃旬,茅屋上漏下湿,独坐唯有悲叹,因寄二君诗曰:“积雨不为休,漂摇使人愁。哀吟四壁静,病卧百虫秋。何人肯相念,载酒一销忧。幸有雨张叟,清诗远见酬。”余六月末病,臂创足痛呻吟几及旬故云。七月四日雨止风静,云翳开朗,泥寥尚没足,忽叔子来访,元度踵武亦至,携荣禄此卷及其子赵雍遗墨以怡悦老眼,濯瓮牖之凉,飔临碧江之激湍,相与玩咏不已,因自念老景侵寻,亲朋沦落殆尽,虽近在跬步,如张君伯仲父子,尚不得数数晨夕,况二赵星宿光芒昭回,霄汉梦寐,亦所不睹,安得不见其遗迹而为喜抃哉,遂记其后,以写余之愦愦者焉。岁次己酉倪瓒。28诗后改四句:“开门望原野,江湖漭瀁流。谁能载美酒,相从以销忧。”以上字皆旁注。[明]汪砢玉,《珊瑚网》卷八〈赵文敏公小楷麻姑坛子仲穆书读书城南又司马温公劝学三帖卷〉,钦定四库全书本,叶六背至七,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年,第117页。

“幽居默默如潜逃”,这是倪瓒对张氏一家入明后生活的写照。这种境遇亦使漂泊流离的倪瓒倍感忧伤,友人凋零殆尽,即便仍在者亦不得数数晨夕。因此,偶然的雅集才会如此令人珍惜,即便是水饭酱蒜苦荬,亦如享天厨。

当然,倪瓒并没有在松陵停留很久,舟行使其来去自如,“随风东西,与云朝暮”,这使其在明初紧张的氛围中获得了一些逍遥和自由。洪武二年(1369)八月廿六日,倪瓒便再次泛舟前往华亭泖渚一带,访游旧时行径之迹,并为友人文举作《泖山图》并题:

华亭西畔路,来访旧时踪。月浸半江水,莲开九朵峰。

酒杯时可把,林叟或相从。兴尽泠然去,云涛起壑松。29[元]倪瓒,〈为文举画泖山图因题〉,《清閟阁遗稿》卷三,明万历二十八年八世孙倪珵刊本,叶十三。

文举为元代山水画家沈铉。沈铉为松江人,字文举,号野亭,隐居于泖滨之斋馆。擅画山水,笔墨似子久,有《平林远山图》卷传世。30沈铉《平林远山图》,与张观《山林清趣图》、刘堪《疏林远山图》、赵衷《隔岸望山图》《云山清趣图》、吴瓘《古木竹石图》《江山雪霁图》《林塘晓色图》合为《元人集绘》卷,藏于故宫博物院。赵衷题《平林远山图》卷:“沈铉平生学大痴,诡毫怪墨写幽奇。何须纸上求形似,到处云山是我师。”赖良《大雅集》卷六载其《赵松雪故宅》诗。其与倪瓒、宋克、杨维祯交往密切,杨维祯《东维子集》卷十六有《野亭记》即为沈铉而作,倪瓒也有《赠沈文举》一诗:“波光浮草阁,苔色上春衣。杨柳莺啼邃,樱桃鸟啄稀。荣名非所慕,登览意忘归。泖水宜修禊,重来坐钓矶。”31[元]倪瓒,〈赠沈文举〉,《倪云林先生诗集》卷三,明天顺四年蹇曦编,中国国家图书馆藏明抄本,叶八至九。又李日华《六砚斋笔记》中记载至正乙巳(1365)三月沈、宋同赴倪瓒笠泽东渚之蜗牛庐中,并相从过王明宅煮茶留坐之事。32[明]李日华,《六砚斋笔记》卷七,明崇祯刻本,中国国家图书馆藏,叶十一。同年,沈铉作《放歌赠宋君仲温》诗赠宋克,署“云间沈铉”。33[清]卞永誉,《式古堂书画汇考》卷二十二〈放歌赠宋君仲温〉,钦定四库全书本,叶六十五至六十六正,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年,第一册,第999—1000页。洪武三年(1370)九月,宋克还于松江客楼为沈铉写《筼筜图》:“野亭君当示云林高士,同一赏识也。”34[清]吴升,《大观录》卷十九〈宋仲温筼筜图小卷〉,民国九年武进李氏圣译廔铅印本,叶四。

这首倪瓒为沈文举所作的《泖山图》诗,描述的就是松江的山川风物。诗中的“莲开九朵峰”指的是松江境内的九峰三泖。所谓“九峰”,实则有大小山峰共十余座,蜿蜒起伏,清秀袅娜。元末杨维祯在《干山志》中云:“上海地岸海,多平原大川,其山联络于三泖之阴者十有三,名于海内者九。”又《古今图书集成·山川考》载:“上海之山,九峰最著,而三泖映乎其北,支脉所及,或林麓相连,而溪壑相间。”钱惟善亦有写泖山的诗:“西望沧茫浴远天,芙蓉九点秀娟娟。势翻震泽蛟龙窟,气浸高寒牛斗躔。支遁每招过野寺,龟蒙曾约种湖田。倚栏不尽登临兴,更驾长风万里船。”

另一次倪瓒泛舟泖溪的记录,是在洪武三年庚戌(1370)冬天,其夜宿蘧庐,写《竹石小幅》赠仲端友契:

野处翁居泖水西,风梢露叶思凄迷。

它时再鼓春波绿,花落轩窗野鸟嗁。

“仲端友契”或为强仲端。强仲端为倪瓒、顾瑛友人,倪瓒曾题画予仲端:“日暮移舟何处泊,强家亭子水西头。惠山只在缃帘外,雨后幽泉想乱流。”35[元]倪瓒,〈题画与强仲端〉,《倪云林先生诗集》卷六,景秀水沈氏藏明天顺刊本,叶十八。顾瑛亦有诗答强仲端:“花落红云岛,风生白玉堤。真人不出户,芳树自成蹊。扫地雨初歇,卷帘莺正啼。此时不一见,春思转凄迷。”36[元]倪瓒,〈次韵答强仲端〉,《草堂雅集》卷十二,明末抄本,叶三十五。

次年,即洪武四年辛亥(1371),是倪瓒自至正二十七年出泖后往来松江最频繁的一年。二月二十九日,其造访友人潘以仁,并居于其府邸中。潘以仁为松江人,倪瓒曾有诗《吴松山色》相赠:“吴淞春水绿,摇荡半江云。岚翠窗前落,松声渚际闻。潘郎狂嗜古,容我醉书裙。鼓柁他年去,相从远俗氛。”37[元]倪瓒,〈吴淞山色图〉,《清閟阁遗稿》卷二,明万历二十八年八世孙倪珵刊本,叶三十二正。在潘家,倪瓒回忆起去年此日与心远在余不溪开玄仙馆的经历,于是作《溪山仙馆图》38《溪山仙馆图》为香港燕笙波旧藏。王季迁,〈倪云林之画〉,载《故宫季刊》1965年1卷3期,第26页。又经姜二石旧藏,1989年在纽约佳士得拍卖。陈葆真,〈从陆治的《溪山仙馆》看吴派画家摹仿倪瓒的模式〉,载《美术史研究集刊》1994年第1期,第65页。,并赋诗云:

辛亥二月廿九日,留华亭南里潘君以仁宅,因怀去年此日与心远同在余不溪开玄仙馆,乃作诗曰:

萧萧风竹和幽吟,二月江村春雨深。

东去山中此时节,隔溪梅李正阴阴。39[元]倪瓒,〈辛亥二月廿九日留华亭南里潘君以仁宅因怀去年此日与心远同在余不溪开玄仙馆〉,《清閟阁遗稿》卷八,明万历二十八年八世孙倪珵刊本,叶五十四正。[明]汪砢玉,《珊瑚网》卷三十四〈溪山仙馆图〉,钦定四库全书本,叶三背,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年,第635页。[清]卞永誉,《式古堂书画汇考》卷五十〈迂翁溪山仙馆图并题〉,钦定四库全书本,叶三背至四正,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年,第三册,第160—161页。瓒。又题:云林生写溪山仙馆图。

此年春天,倪瓒又作《云松图》赠华亭郭里的陈德嘉高士:

华亭郭里陈高士,三泖九峰时一游。

欲结松亭看云气,更招鸣鹤友浮丘。40[元]倪瓒,〈辛亥春写松亭图并诗赠德嘉高士〉,《清閟阁遗稿》卷八,明万历二十八年八世孙倪珵刊本,叶五十三正。

三月,还为马远《商山四皓图》卷题跋。商山四皓的典故最早见于司马迁《史记·留侯世家》,描绘的是四位秦朝博士在商山隐居之事。汉唐以来,四皓的形象始终被视为贤臣、高士、隐士的典范,代表着士大夫在隐逸与出仕之间的完美状态。41杜玉俭,〈唐代文学中的商山四皓题材〉,载《唐代文学研究》,2006年,第163—188页。见庄明〈倪瓒交游新考——宜兴王氏与金坛张氏家族〉,载《美术史与观念史》XXIV,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9年,第568—588页。卷后有多位流寓松江的文人杨维祯、倪瓒、王逢、钱惟善、张守中、陆居仁、袁凯、朱经、朱芾等作题,他们将典故隐射到自身的时代,探讨身处相似境况的元末士人是否应该出仕。此时已是明朝初年,倪瓒的态度很明确,其追和杨维祯韵作跋:“白发商山老,清风扇八垠。能安汉基业,赖此秦遗民。好爵非爱慕,长松相主宾。亦有种桃者,武陵溪水滨。”表达了自身不慕荣华、不愿出仕的态度。

八月四日,倪瓒受李恒之邀赴壶月轩,作《壶月轩图》卷(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李恒为元末儒生,字守道,江阴人。因庐燬于兵,避地上海之渔庄,以耕钓为业。诗人王逢曾为之作《许由还山图》,以示其“不肯苟仕进为乾没计”的志向。42[元]王逢,〈许由还山图为李生守道题〉,《梧溪集》,清抄本,中国国家图书馆藏。杨维祯亦时常路过其家,“过必觞余于轩,繙校典籍,辨书画”,观书品画之所便是李恒所筑草堂“壶月轩”。此轩在黄龙浦上,因杨维祯《壶月轩记》云:“余放舟黄龙浦达口海,必道过其门。”黄龙浦是宋元时期的名称,明代时改称黄浦江。此处将青浦、昆山交界处的淀山湖水引导向东,再折向北,汇入吴淞江,至吴淞口入海。又《壶月轩图》卷后题跋中钱凝诗句“渔庄人住浦西村,知是延平老裔孙。”知壶月轩所在的渔庄,在黄龙浦的西岸,即今上海浦西一带。

倪瓒从上海县浦西的壶月轩离开后,预往西南前往泖湖,拜谒友人谢伯理。谢伯理是松江的名门望族,号履斋,先世为陈留人,后徙淞。在张士诚管辖松江后,其于至正十六年(1356)出任松江通判,于至正十九年任松江别驾。43据赵雍跋《三世人马图》卷:“至正十九年己亥秋八月,余寓武林。一日,韩介石过余,道松江同知谢伯理雅意,俾介石持所藏先平章所画人马见示,求予于卷尾亦作人马以继之。拜观之余,悲喜交集,不能去手。余虽未识伯理,嘉其高致,故慨然为作,以授介石归之伯理云。赵雍书。”[清]卞永誉,《式古堂书画汇考》卷四十六〈第二幅仲穆画并书〉,钦定四库全书本,叶一百二背,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年,第三册,第52页。然年未五十,便挂冠归隐,以疾谢辞。

伯理致仕后,常邀文人雅士至其所筑“春草堂”“光禄亭”中诗酒唱和。嘉庆《松江府志》卷七《名迹志》云:“春草堂,在泖上,别驾谢礼所居。又有光淥亭。杨维祯晚年常居礼家,聶大年题廉夫集所云‘白发草元(玄)杨子宅,红妆檀板谢家湖’是也。维桢有记。”44孙小力,《杨维祯年谱》,复旦大学出版社,1997年,第248—249页。杨维祯还为春草堂撰写堂记:“淞之谢伯理氏于其正庐左个为謻轩一所,命曰“春草”,本灵运语也。请予为之记。”45[元]杨维祯,〈春草轩记〉,《东维子文集》卷十五,四部丛刊影印清抄本,中国国家博物馆藏,叶六至七。

明代藏书家郎瑛《七修类稿》亦载:“元人谢伯理居淞之泖湖,富而好礼,构光淥亭为宴乐之所。”46[明]郎瑛,《七修类稿》卷三十,上海书店出版社,2009年,第319页。此书卷三十《诗文类》之“诗能叙实”条还言“杨维祯晚年避乱淞江之泖湖谢伯理家,蓄四妾,名草枝、柳枝、桃枝、杏花,皆善音乐。每乘画舫,恣意所之,豪门巨室,竞相迎致。”谢伯理的盛情款待,加之文坛巨擘杨维祯的倾力加盟,吸引了大量文人雅士的钦慕,纷纷慕名而来。想必倪瓒在舟行泖上时也常赴谢伯理的宅邸,与之宴饮雅集。

然而因洪武初年“大姓谢伯理氏,繇云间徙临淮之东园”47[元]贝琼,《清江文集》卷二十五,四部丛刊本,上海书店,1986年。,作为松江富户的谢伯理在明初被迫徙居,倪瓒此次泖湖之行并未得见,故其作《谢伯理东还访之不遇走笔奉寄》(图4)以示惋惜之情。此诗墨迹收录于台北故宫博物院藏《自书诗稿册》中:

图4 [元]倪瓒,《谢伯理东还访之不遇次韵因赋》,收录于《自书诗稿册》,台北故宫博物院

谢朓宅前山黛浓,山云飞堕墨池中。携家又作它乡梦,归棹还随落叶风。鹤入暝烟愁浩渺,鸥浮远水思清空。寻君不遇成惆怅,江草青青岸蓼红。48[元]倪瓒,〈谢伯理东还访之不遇走笔奉寄〉,《清閟阁遗稿》卷七,明万历二十八年八世孙倪珵刊本,叶二十一背。

“江草青青岸蓼红”,红蓼花繁,黄芦叶乱,夜深玉露初零,此时已是微凉的初秋时节。泛舟湖上的倪瓒,看着昔日繁盛的文人雅集之所逐渐消歇,友人流散飘零,更添一分寂寥之感。

在传世倪瓒晚年法书作品中,还有一件藏于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的《自书编年诗钞》(图5),诗文内容亦关涉倪瓒寓居松江之事:

图5 [元]倪瓒,行书诗札之六《致叶诚孙照诗札》,纸本墨笔纵29.0厘米,横50.0厘米,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

叶诚、孙照二子不见岁余,十一月廿日解后泖渚作此赠叶。知尔归心似旆悬,语离悒悒叹华颠。夕阳墟落鸟飞处,江路烟涛思眇然。八咏楼边寻旧宅,三高祠下踏渔舡。入林更洗尘喧耳,好汲青溪一斛泉。

又和赠。弭节相过雨溜悬,採芝期我碧山颠。掀髯一笑非徒尔,隔世重逢岂偶然。沙渚鱼盐趁墟客,晚潮樯櫓下江舡。向余一话艰虞意,双泪潺湲似迸泉。

三和赠孙。廿一日晚至廿二日早,同叶去华亭。廿五日又与谢彦珪共载来孺章家,同二韩等饮,是夜去。廿六日,叶又同刘伯庸来,因出不见,明早去。孙郎危苦话难宣,醉舞酣歌似旧颠。语别忽如千载隔,情欢犹复一潸然。山川鸿鹄犹呼侣,奴婢渔樵更转舡。还忆娟娟剑池月,旧时照我酌山泉。

次韵答谢士英,廿九日。旅汛沿洄私自怜,诗囊酒榼度年年。夜深风雨孤村梦,波上琴书万里舡。岂谓洁身从避世,未应非智苦忧天。长林幽谷饶芝术,去饵灵苗饮壑泉。

泖渚人有遗余石酒巵者,十二月九日陆子华。小巵纯古称窪尊,尚带荒烟溜雨痕。对饮不妨呼野老,捧持犹得倩山猿。

留别曹元博,十日为画横卷。开轩清旷俯云溪,门巷翛然桃李蹊。闲咏欢然袭春服,谄笑彼哉同夏畦。著论空斋闻鼠啮,望烟归棹欲鸡棲。客行忽忽岁期矣,思子幽情泖渚西。

趋热一首,十一日。忘生趋热赴灯蛾,眼底纷纷奈尔何。独有玄真无造请,冷烟寒雨一渔簑。

是幅所录诗共七首,前三首为致叶诚、孙照的诗文,在蹇本《倪云林先生诗集》卷四49[元]倪瓒,〈送叶道士东归分得悬字韵〉、〈送叶道士再用悬字韵二首〉,《倪云林先生诗集》卷四,明天顺四年蹇曦编,中国国家图书馆藏明抄本,叶五十三正、叶五十六。在蹇本《倪云林先生诗集》中,“忆尔心如旌斾悬”诗次序在第一首。、倪本《清閟阁遗稿》卷七、毛本《倪云林先生诗集》卷四、曹本《清閟阁全集》卷六50[元]倪瓒,〈送叶道士东归分得悬字用韵三首〉,《清閟阁遗稿》卷七,明万历二十八年八世孙倪珵刊本,叶四十背至四十一。〈送叶道士东归分得悬字韵〉、〈送叶道士再用悬字韵二首〉,《倪云林先生诗集》卷之四,明崇祯十一年毛氏汲古阁刻本清代增补本,中国国家图书馆藏,叶四十一至四十二、叶四十九。〈送叶道士东归分得悬字用韵三首〉,《清閟阁全集》卷六,清康熙五十二年曹氏城书室刻本,中国国家图书馆藏,叶五正。中记为《送叶道士东归分得悬字韵》,然而除却同用悬字韵,诗文内容上却相差甚远,应为同韵异诗:

愁心点对夕阳悬,忽见高标喜欲颠。似与人民千岁隔,更询耆旧一凄然。青灯绿酒看成醉,秘篋珍图自满船。归去还临剑池月,定应歌此酌山泉。

忆尔心如旌斾悬,相逢泖渚欲华颠。穷冬风景吾衰矣,落日烟涛思渺然。入咏楼前思旧宅,三高祠下觅归船。棲幽定洗尘喧耳,剩吸东阳一斛泉。

君到茅簷雨溜悬,采芝期我碧山颠。掀髯一笑非徒尔,隔世重逢岂偶然。沙渚屐声归泖客,晚潮帆影下江船。为子一话艰危际,双泪沾衣似迸泉。

其余四首,倪瓒各本诗集均不记载,为倪氏佚诗。《穰梨馆过眼续录》亦刊刻此诗钞,然误字颇多。51[清]陆心源,《穰梨馆过眼续录》卷三,清光绪十七年吴兴陆氏家塾刻本,叶二至三。

倪瓒在诗钞中提及的友人,史籍载之者较少,然大多有留寓松江的经历。其中,叶诚为道士,墨迹中有“十一月廿日解后泖渚作此赠叶”“相逢泖渚欲华颠”“不见岁余”“隔世重逢岂偶然”等语,可知倪瓒与之为故交。其时叶诚将从松江归返,诸友人相送,倪瓒分得悬字韵,故而赋此数诗。刘伯庸为宋代尚书右仆射刘挚52刘挚(1030—1098),字莘老,宋代永静东光(今河北东光县)人。嘉祐四年(1059)中进士甲科,能力出众,政绩卓越。官至侍御史、右仆射。元祐年间与吕大防等同时执政,废弃新法。哲宗朝被贬官至新州,逝于此地,谥忠肃。有《忠肃集》存世。后人,能琴。倪瓒有诗赠之:“前朝丞相刘忠肃,尚有云仍能鼓琴。听者三沐以三釁,善哉如玉复如金。久淫郑卫乱吾耳,忽复古初之雅音。我思古人禁忿欲,用此养正而钩深。”53[元]倪瓒,〈赠刘伯庸〉,《倪云林先生诗集》卷四,明天顺四年蹇曦编,中国国家图书馆藏明抄本,叶四十至四十一。

谢士英为谢俊,生平不详,现藏于故宫博物院的《东园隐居十三咏》卷上有其题咏。同题者曹绍、马琬、陶宗仪、谢复、倪枢、邵焕、冯以默、郭亨、钱惟善、卫毅等人,多为松江文人,且受教于杨维祯门下,从此卷中看出谢士英与松江文人群体的紧密关联。此外,谢士英与避地松江的邵亨贞54邵亨贞(1309—1401),字复孺,以贞溪(清溪)自号,元末自睦州(今桐庐)徙居松江横泖之上,娶华亭望族曹泽之女,入明后任松江府学训导。其博通经史,擅于文词,且工篆隶,著有《野处集》《蚁术诗选》等。、陶宗仪及邓雅亦有交往,邵亨贞有《红林檎近冬雨晚晴次谢士英韵》一词,55[元]邵亨贞,〈红林檎近冬雨晚晴次谢士英韵〉,《蚁术词选》,宛委別藏清抄本。陶宗仪有《次谢士英韵》一诗,56[元]陶宗仪,〈次谢士英韵〉,《南村诗集》卷三,四库全书本,叶四。邓雅有《沧浪图为谢士英题》诗。57[元]邓雅,〈沧浪舟图为谢士英题〉,《玉笥集》卷七,四库全书本,叶二。

陆子华为松江人,倪瓒曾与其相遇于泖西,有诗云:“为爱泖西春水绿,三年不来今乃复。如来不三宿桑下,子华留我经旬宿。东邻唯有沈休文,文字诗篇与讨论。时时亦复具鸡黍,未能厌饫嘉盘飱。为君吐出无味句,叹尔网鱼共濡煦。不作卑卑儿女情,仰天大笑飘然去。”58[元]倪瓒,〈赠陆子华〉,《清閟阁遗稿》卷六,明万历二十八年八世孙倪珵刊本,叶九。

曹元博为松江名士曹绍59曹绍(1286—1361),名曹庆孙,字继善,号安雅。本处州(今浙江丽水)教授邵桂子之子,邵氏娶曹泽之孙女,以庆孙继舅氏后。以荐为吴县学教谕,徙淳安,后居松之蒸溪。关于曹绍生平,可见[元]邵亨贞,《野处集》卷三〈元故建德路淳安县儒学教谕曹公行状〉,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的长子,名宗儒,松江小蒸人,洪武初年任华亭教谕,60[明]王圻,《万历青浦县志》卷之五,明万历刊本。纂辑《贞溪编》《春秋序事本末》《逸传》《左氏辨》。61[清]张廷玉,《明史》卷九十六,中华书局,2005年,第1522页。杨维祯曾为其《左氏本末》作序。62[元]杨维桢,《东维子集》卷六〈曹元博左氏本末序〉,钦定四库全书本,叶十一至十二正。洪武四年(1371)三月,倪瓒与曹元博参加了以杨维祯为首的松江雅集,为马远《商山四皓图》卷赋诗和题(图6、图7),同题者还有姜渐、高原、吴哲、邾经、钱惟善、王逢、朱芾、袁凯、范公亮等。

图6 [元]倪瓒,跋马远《商山四皓图》卷辛辛那提艺术博物馆

图7 [元]曹元博,跋马远《商山四皓图》卷辛辛那提艺术博物馆

如此,此作涉及人物皆与松江有所关联,叶诚、孙照游寓泖上;谢士英与避地松江的文人往来密切,或为杨维祯门生;陆子华、曹元博为松江籍。且此札中出现“泖渚”“华亭”“思子幽情泖渚西”“晚潮樯櫓下江船”“波上琴书万里船”等涉及松江及水上行旅的诗文,应为倪瓒于洪武初年赠予松江友人的重要书迹。

又观此诗钞墨迹书风,极为精致,古而媚,疏而密,是倪瓒晚年旷逸多姿的书法风格。用笔峭利,收笔时顿笔稳重,圭角突出,在行笔与气韵方面皆与作于洪武壬子(1372)的题张雨《自书诗五十五首册》(图8)、题周文英《诗志传》(图9)、题赵孟頫为盛逸民书《洛神赋》近似,推断此幅约作于洪武辛亥、壬子间(1371—1372)。

图8 [元]倪瓒题张雨《自书诗五十五首册》吉林省博物院(左)

图9 [元]倪瓒题周文英《诗志传》辽宁博物馆(右)

归纳起来,倪瓒在往来五湖三泖间的二十余年里,留寓松江的岁月主要集中于其晚年。从至正二十六年丙午(1366)苏州城兵乱,是年十一月十九日出发,至次年(1367)十二月十六日出泖,倪瓒在松江度过了完整的一年。尽管此后倪瓒回到了松陵、笠泽、甫里、震泽等水网更为密布,且距故乡更近的区域,但还是时常泛舟至松江,如洪武二年己酉(1369)八月、洪武三年庚戌(1370)冬、洪武四年辛亥(1371)春至夏末秋初。

二 倪瓒与云间书画家的交往

至正年间,倪瓒避地云间绝非个体行为,“乱离”是元末社会生活中极为重要的内容。与他同时代的大量文人亦因战乱而集聚于松江一带,遂成元末东南文化盛事。

何以松江会成为文人偏安避地的桃花源?因元季战乱,各方呈现割据之势,与兵家必争之地苏州、常州、杭州等城市不同,太湖流域以东如松江、青浦、嘉定、金山、嘉兴等区域一时略无兵火之虞。加之松江依靠海运便利,在宋之后取代了江阴漕运大港的地位,故避地在野者得以雄赀而乐志。

明人何良俊在其《四友斋丛说》中记载了元末文人避兵松江的情形:

吾松文物之盛亦有自也。盖由苏州为张士诚所据。浙东诸郡皆为战场。而吾松稍僻。峰泖之间以及海上皆可避兵。故四方名流荟萃于此。熏陶渐染之功为多也。

又如文徵明《寿梅集序》言:

松江在元季时,鸿儒硕彦多避地于此。自铁崖杨公而下,若钱惟善思复,若孙作大雅,若陶宗仪九成,若邵亨贞复孺,皆杰然天下士;而土著之士,则有陆宅之、董良史、卫山斋诸人,又皆才隽,喜文雅,游相翼。虽更俶扰,无忘问学,唱酬吟讽,不以时废,风流文雅,照暎一时。63天津博物馆编,《天津博物馆藏书法》,文物出版社,1999年,第82—85页。

松江凭藉其特殊的时势政局、人文因素,成为了文人云集的中心地区。其中既有富户如吕辅之、曹知白、杨竹西、夏庭芝,当地士人如陆居仁、谢伯理等。还有诸多由江浙迁居仕宦或避乱者,如被称为文坛领袖的杨维祯在至正九年(1349)来到松江;贡师泰在张士诚占领平江后就隐居云间,尝寓静安寺;64《崇祯松江府志》(上册)卷四十四,叶十四,日本藏中国罕见地方志丛刊本,书目文献出版社,1991年,第1161页。陶宗仪避方国珍之乱而离开浙东,入赘松江漕运大户费雄之家;王逢于至正十七年(1357)寓居松江,等等。倪瓒与这些寓居松江的文人关系颇为密切,其中尤以曹知白、杨维祯等人为主。兹将他们的交游情景分述如次:

(一)曹知白

明代松江人何良俊《四友斋丛说》记载:

吾松不但文物之盛可与苏州并称,虽富繁亦不减于苏。胜国时,在青龙则有任水监家,小贞有曹云西家,下沙有瞿霆发家,张堰有杨竹西家,陶宅有陶与权家,吕巷有吕璜溪家,祥泽有张家,干巷又有一侯家。65[明]何良俊,《四友斋丛说》卷十六〈史十二〉,中华书局,1959年,第136页。

文中所说的八家皆是元末松江豪门。其中所谓小贞曹云西家,便是指元代云间文人画家中,集官宦、文艺于一身,既富且贵,拥有“亭园八十余所,广袤数十里”的曹知白家族。

曹知白(1272—1355),字贞素,号云西,松江长谷人。至元三十一年(1294)在开凿吴淞江中功绩卓著,大德八年(1304)复提出填淤成堤之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曾任昆山教谕,后辞官隐居,终身不复出仕。虞集《道园学古录》称“知白能琴书,尚气义,友名胜,乐闲退,绝迹权要之门,又能辟池馆,艺松菊,戏弄翰墨吟咏。”又牟瓛曰:“知白志尚清,素有司马子长之风。”66《崇祯松江府志》卷四十二,叶十一,日本藏中国罕见地方志丛刊本,书目文献出版社,1991年,上册,第1110页。据文献记载,曹知白风流雅尚,好饰园池。其园筑于华亭小蒸(今上海青浦),处九峰三泖之间,风景秀美,至崇祯年间花石尤存。67《崇祯松江府志》卷三,叶十二,日本藏中国罕见地方志丛刊本,书目文献出版社,1991年,上册,第64页。据元人长谷真逸言:

有轩花木水石间,曰“洼盈”,曰“洁芳”。小楼曰“听春雨”。有亭竹树阴森中,曰“息影”。梅间曰“索笑”。近水梅轩曰“清浅”。橘中曰“楚颂”。花木间有亭曰“遂生”。花竹间有桥曰“蹑虹”,曰“霞川”,曰“月窦”,曰“爱莲”。命名皆清标不凡。68[元]长谷真逸,《农田余话》卷上,丛书集成新编本,新文丰出版社,1985年。

除园亭秀美繁华,曹知白亦好读书、攻翰墨、交海内名流。其常“招邀文人胜士,终逍遥于嘉花美木清泉翠石间,论文赋诗,挥麈谈玄,援琴雅歌,觞咏无算,风流文采,不减古人。”69[元]邵亨贞,〈题钱素庵所藏曹云翁手书《龙眠述古图》序文〉,《野处集》卷二,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可谓峥嵘鼎峙,远近慕悦,如此雅集的盛景,堪比至正初年的顾瑛玉山雅集、倪瓒清閟阁雅集和徐达左耕渔轩雅集。黄公望、王蒙、王冕、虞集、张雨、孙华、张经、张翥、王逢、杨维祯等皆为曹家雅集的常客。

同具猗卓之资与风流才藻的倪瓒亦常拜谒曹知白,《松江府志》载其“往来五湖,寓松在曹知白家最久”70《嘉庆松江府志》卷六十二,清嘉庆松江府学刻本。。至正十二年(1352)正月,倪瓒与句曲张雨会于曹知白的贞松白雪轩,其地林石奇胜,窗牖明洁。曹知白作《贞松白雪轩图》,友人各赋诗以赠,倪瓒遂题《曹知白贞松白雪轩图》(图10):

境静凝虚閟馆深,轩窗幽寂扃无尘。云西画手堪惊绝,为写双龙落翠阴。倪瓒。

另一次关于贞松白雪轩的记载见《清閟阁集》:

至正二十三年正月廿日,余与诸友集于贞松白云轩,其地林石奇胜,窗牖明洁,且主人好文尚古,有文武材,款坐设肴醴,相与咏啸,以“小谢云中辨江树”分韵各赋,瓒得辨字。

境静尘虑消,雨余山光变。池馆閟虚闲,琴酌申缱绻。蔚哉春木荣,憇我飞翮倦。石间有题字,苔蚀已难辨。71[元]倪瓒,《清閟阁遗稿》卷二,明万历二十八年八世孙倪珵刊本,叶十四正。

此诗亦见《耕霞溪馆法帖》卷四《诗稿十九首》,然而至正二十三年(1363)正月廿日时曹知白已故,加之倪瓒以辨字韵所赋之诗全同至正十二年《贞松白雪轩图》上的张雨题诗,故应是文集记载错讹。

此外,倪瓒对曹知白的画艺非常欣赏,至正二年(1342)在杨维祯处观赏曹知白《溪山无尽图》卷时,倪瓒便感慨“曹君笔力能扛鼎,用意何止让郑虔”。而后还屡次为曹知白题画赋诗,如洪武五年(1372)题《溪山泛艇图》轴(图11):

图11 [元]倪瓒题曹知白《溪山泛艇图》轴上海博物馆

萧萧图画自天开,下有蛟龙亦壮哉。云气四时多似雨,涛声八月大如雷。直看槎沂天潢去,莫遣舟乘雪夜回。拟待他年具兰楫,中流小试济川才。壬子八月懒瓒题。

又如《题曹云西画松石》:“云西老人子曹子,画手远师韦与李。衡门昼掩春长闲,彩毫动处雄风起。叶藏戈法枝如籀,苍石庚庚横玉理。庭前落月满长松,影落吴松半江水。”72[元]倪瓒,〈题曹云西画松石〉,《清閟阁遗稿》卷六,明万历二十八年八世孙倪珵刊本,叶十四正。曹知白为元季学李郭画派的大家,倪瓒存世作品中却罕有学李郭者,惟《珊瑚网》载其作《仿李成笔意》,董其昌谓“偏头关万金吾持李营丘真迹至长安,萧疏淡宕,政如是笔意,乃知云林不独师北苑。”盖云林亦能绘李郭画风,也许与他同曹知白的交往是有所关联的。

(二)杨维祯

杨维祯(1296—1370),字廉夫,号铁崖、东维子,诸暨(今浙江绍兴)人。泰定四年(1327)进士,其先于至正九年(1349)三月前往松江璜溪书院授学,后于天台尹、钱清盐场司令、杭州四务提举等任上为官十七年。至正十九年(1359)冬,因元末兵乱,其自杭州徙居松江。作为元末诗坛领袖、书法巨匠,杨维祯对同时期书画、诗文、戏曲等诸多领域文人有很大的影响力。在其移居松江后,他的许多学生如陶振、王璲、贝琼、夏庭芝、卫仁近、马琬、宋僖等,也就先后来到了松江。书画家如黄公望、张渥、王蒙、张雨、倪瓒、柯九思、周砥、任仁发、张中、邓文原、陆居仁、钱惟善等,文友如顾瑛、袁凯、袁华、陈基、姚广孝、杨瑀、王逢、张翥、张昱等,也都因仰慕其在文坛的声誉而常聚于松江,致使此地诸种文人雅集、艺事不胜枚举,可谓鼎盛一时。73凌利中,〈海上千年书画与文人画史的关系初探〉,载《万年长春:上海历代书画艺术特集》,上海书画出版社,2021年,第20页。

倪瓒与杨维祯相识于至正二年(1342)春三月,曾一起观赏曹知白《溪山无尽图》卷,又同赋《竹枝词》74“会稽杨廉夫邀余同赋《西湖竹枝歌》。余尝暮春登濒湖诸山而眺览,见其浦溆沿洄,云气出没,慨然有感于中。欲托之音调以声其悲叹,久未能成章也。因睹斯作,为之心动言宣。词凡八首,皆道眼前,不求工也。”[元]倪瓒,《清閟阁遗稿》卷八,明万历二十八年八世孙倪珵刊本,叶一背至二。。乔寓吴门期间,二人多次同游虎丘。至正八年(1348)三月,杨维祯携顾瑛、倪瓒、张简游玩虎丘,各赋诗句。倪瓒赠以筝,杨维祯赋诗答谢。75《铁崖先生诗集》乙集〈游虎丘偕倪元镇、张仲简、顾仲瑛赋〉、丙集〈锦筝曲谢倪元镇所惠古制筝〉,载孙小力《杨维祯年谱》,复旦大学出版社,1997年,第135—136页。是年秋,杨维祯又与倪瓒、张雨、顾瑛、郯韶、郑元祐、陈谦等人同游灵岩山、虎丘,追和东坡留题石壁诗韵。76顾工,〈杨维祯与张雨、倪瓒的交游——兼论三人的道教渊源〉,载《中国书法》2016年15期,第152—159页。

至正中晚期,倪瓒与杨维祯的往来主要在松江。至正二十三年癸卯(1363)二月,倪瓒与杨维祯同往松江名士杨谦的不碍云山楼。杨谦,号平山,又号竹西居士,清溪道士,世居赤松溪上,为松江之南六七十里张堰镇(今上海金山)的大户。其曾一度出仕为官,后隐居乡里,陶冶于园池亭榭之中,在家中筑小楼,可以远眺海中大、小金山,因此将此楼名为“不碍云山楼”。王绎《杨竹西小像图》卷(图12),以杨谦为主角绘制,是元代著名的人物肖像画。倪瓒在不碍云山楼中为此卷补作松石,并题:“杨竹西高士小像,严陵王绎写,句吴倪瓒补作松石。癸卯二月。”卷后有杨维祯、郑元祐、苏大年、马琬、高淳、钱鼒、王逢、茅毅等人的题跋,赞杨谦的隐士之风。此作可看作是元明之际松江文人交游的明证之一。

图12 [元]倪瓒补王绎《杨竹西小像》松石故宫博物院

至正二十四年甲辰(1364),倪瓒又至松江。十一月十七日归去之际,杨维祯等人在吴淞学宫南池之宾兴堂为其践行。此次会面记载于倪瓒《墨竹图》题识:

酒侠诗狂一世豪,淡然如见古陶匏。

珍羞直欲奴呼酪,险语真能仆命骚。

夜话挑灯君独赏,朝飱把酒我遍遭。

异乡又遇同乡客,留宿寒厅饮老饕。

至正甲辰(1364)十一月十七日,在吴淞学宫南池之宾兴堂,将与仁伯广文谢别,复为乡友何君置酒留宿,因写竹枝,并走笔赋此留别广文云。是日同集则杨太史同陈包三助教也。倪瓒。77[清]吴升,《大观录》卷十七〈倪高士墨君图〉,民国九年武进李氏圣译廔铅印本,叶六十八。

文中的杨太史即杨维祯,其亦有诗唱和:

何郎汤饼亦人豪,况有糜郎吹凤匏。但觉高歌惊野老,不须痛饮读《离骚》。铁枝钩锁无双价,画鹢遨游定几遭。为问故人髯博士,能分廩稍养吾饕。杨维祯次韵。78孙小力,《杨维祯年谱》,复旦大学出版社,1997年,第276页。

此外,在至正二十六年冬倪瓒避兵松江后,二人应还有见面,藏于上海博物馆的《竹石霜柯图》轴(图13)或可为证。此图上有倪瓒款识:

图13 [元]倪瓒,《竹石霜柯图》轴纸本墨笔,纵73.8厘米,横34.7厘米上海博物馆

十一月一日灯下戏写竹石霜柯并题五言:久客令人厌,为生只自怜。每书空咄咄,聊偃腹便便。野竹寒烟外,霜柯夕照边。五湖风月逈,好在转渔船。云林子。

另有杨维祯题诗:“懒瓒先生懒下楼,先生避俗避如仇。自言写此三株树,清閟阁中笔已投。老铁在素轩醉笔。”还有钱惟善题诗:“去年溪上泊轻舟,笑弄苍波押海沤。云去楼空无此客,寒林留得数竿秋。曲江居士题。”此画应是在松江所作,只是不知具体年份。杨维祯卒于洪武三年(1370),故作画时间应早于该年。加之钱惟善于癸丑年(1373)有诗题倪瓒《莲涇隐居图》云:“三年不见云林面,应向烟波狎钓徒。忽到刘郎旧游处,桃花无地觅玄都。”可知三年前钱惟善曾与倪瓒相见,《竹石霜柯图》或作于此顷。

杨维祯与倪瓒的家世不同,性情亦不同,但却是一生知己,惺惺相惜。杨维祯评倪瓒为“旷世逸才,超然生贵”,还说自己“与永嘉李孝光、茅山张伯雨、西山倪元镇、昆阳顾瑛为诗文友”79[元]杨维祯,〈铁笛道人自传〉,《全元文》,四十二册,第199页。,可见对倪瓒诗文的高度赞誉。倪瓒对杨维祯诗文书法亦有很高的评价,在《虞相古剑歌》杨维祯的题跋后,倪瓒题诗云:“雍公子孙气甚清,示我杨颠古剑行。剑锋诗律两奇绝,秋莲光彩玉庚庚。杨颠健笔老纵横,是亦铁中之铮铮。”80[明]朱存理,《珊瑚木难》卷二〈虞相古剑歌〉,钦定四库全书本,叶十七背,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年,第43页。亦在与张绅、顾安合作的《古木竹石图》轴(图14)中云:“铁厓健笔老纵横,万卷当胸随所取。”杨维祯诗宗李贺,风韵独具,书法静穆古雅、矫健如龙,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倪瓒深谙其才学性情,故有“健笔老纵横”之评。

图14 [元]倪瓒、顾安《古木竹石图》轴,纸本墨笔纵93.5厘米,横52.3厘米台北故宫博物院

(三)与其他松江文士之交游

陶宗仪,至正元年(1341)随父陶煜(1286—1358)游松江,娶费雄之女元珍,始居上海。初寓小蒸,至正十五年因避兵迁华亭泗泾。此地有凤凰山,东枕通波,西连玉屏,清朝嘉庆《松江府志》载有山泉二处:“一曰凤凰,一曰陆宝。”陶宗仪诗“丹泉陆宝秘精灵”,即指此处。陶宗仪在泗泾筑“南村”,开馆授课,著书一百余卷,其《南村辍耕录》《书史会要》等书亦作于此地。倪瓒曾赴南村草堂,作诗描写陶宗仪的闲情逸致:“云溶溶兮覆渚,波剡剡兮侵扉。观鱼泳而自乐,狎鸥驯以不飞。”81[元]倪瓒,〈南邨草堂〉,《清閟阁遗稿》卷五,明万历二十八年八世孙倪珵刊本,叶二背。还曾于至正二十四年甲辰(1364)的雪后过南村草堂,并写《南村隐居图》:“陶令卜宅南村里,快雪初晴思一游。树辨微茫来独鹤,橹摇欹侧散轻鸥。墨池绕留春水满,尘榻繙书夕照收。相见惘然如有失,掉头吟咏出林丘。雪后过子贞隐居,写此并诗以赠。甲辰正月十二日。云林瓒。”82[明]汪砢玉,《珊瑚网》卷三十四〈南村隐居图〉,钦定四库全书本,叶十六至十七正,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年,第642页。[清]卞永誉,《式古堂书画汇考》卷五十〈云林子南邨隐居图并题〉,钦定四库全书本,叶二十二背至二十三正,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年,第三册,第170页。

王逢,元至正十七年(1357)避乱于淞之青龙江,筑梧溪精舍于江畔青龙镇(今上海青浦)。至正二十四年(1364)迁居横泖。至正二十六年(1366)三月,移居乌泥泾(今上海徐汇)贤里,栖隐之所名为“最闲园”,自号“最闲园丁”,其室名“闲闲草堂”。王逢《梧溪集》载《寄倪元镇》:“笠泽雨晴烟雾除,放船适逢倪隐居。黄河泰华意气若,金薤琳琅书画如。露浮箬叶熟春酒,水落桃花炊鳜鱼。莫嫌忘形礼法外,难得合并忧患除。”83[元]王逢,〈寄倪元镇〉,《梧溪集》,清抄本,中国国家图书馆藏。至正二十三年癸卯(1363)二月,王逢参与杨谦不碍云山楼中的雅集,跋王绎、倪瓒作《杨竹西小像》卷。倪瓒谢世后,王逢两次作题其画。一次为洪武十三年(1380)题倪瓒《竹村图》轴,跋中有言“云林同我采吴莼,回首仙游隔几尘。画里题诗报新雁,银筝小院暗移春。”另一次为洪武十六年(1383),王逢在谢病归乡的途中,在王仲冕家见《倪云林仿高房山山水》,回忆先友,情谊不绝:“余谢病将归小陇,道谒梁侍郎顾先生祠,就宿宝云禅舍。是夕王仲冕相与论心,久之而去。明日过冕见先友倪幼霞所画,且独观王容溪、张贞居二公诗词。还冕徵赋苽村,亦为长短句一阕。衰惫之余,一时清兴,殊洒然也。簷耸数株松子,村绕一湾苽米。鸥外廻闻鸡,望望云山烟水。多此多此,酒进玉盘双鲤。梧溪老人王逢时年六十有五。”84[明]朱存理撰、赵琦美编,《赵氏铁网珊瑚》卷十四〈倪云林仿高房山山水〉,钦定四库全书本,叶三十七,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年,第733页。

张中,家居松江城东,读书学古,山水师黄公望,与王渊并称为元代水墨花鸟画家之典范。倪瓒为张中《吴淞春水图》轴作题(图15):“吴淞春水绿,摇荡半江云。岚翠窗前落,松声渚际闻。张君狂嗜古,容我醉书裙。鼓柂他年去,相从远俗氛。”

图15 [元]倪瓒题张中《吴淞春水图》轴上海博物馆

顾禄,字谨中,华亭人,自少力学,能诗善书。存世书迹可见《元人词翰册》之中的《隶书五言诗帖页》、题南宋马远《商山四皓图》卷及题元代张中《桃花幽鸟图》轴。其为倪瓒题《南渚图》《雨后空林图》“萧散倪迂士,诗工画亦清。吟情何浩荡,笔势更纵横。乡里推高谊,江湖足令名。近传骑鹤去,想即在蓬瀛”、《园石荒筠图》《疏木新篁图》“疏树翠雨欲滴,幽篁清思常飘。独坐高斋秋净,相思词客天遥”等,赞誉倪瓒书法“宗欧阳询,特为精妙”。

袁凯,字景文,自号海叟,华亭人。《海叟集》卷二有《赋得泰㑑庙送倪元镇》85[明]袁凯,〈赋得泰㑑庙送倪元镇〉,《海叟诗集》卷二,曹炳曾城书室清康熙六十一年刻本,中国国家图书馆藏,叶十八。、卷三《与倪元镇饮得江上雨》:“霂飘无际,凭栏千里阴。芳田霑泥泥,清波望沉沉。楚客帆已重,吴宫树转深。归鸿无肃羽,别渚有哀吟。君知此时意,宁识故园心。”86[明]袁凯,〈与倪元镇饮得江上雨〉,《海叟诗集》卷三,曹炳曾城书室清康熙六十一年刻本,中国国家图书馆藏,叶十四。

一庵大士,释寿宁,号一庵,永嘉人,元末住持上海静安寺,至正年间作《静安八咏》诗。倪瓒与一庵大士早年便相识,然未深,而后相知于庚子(1360)二月十四日。此顷倪瓒复访大士于寿明寺中,留三宿,挹其风标,听其言论,始知其为古德师也。然倪瓒恐其慈忍拯溺之心过甚,未即深僻幽闲之地,以写《竹梢图》并赋以撼之:“寿明寺里连宵话,震泽汀前永日留。雨叶风梢愁寂寂,陶泓毛颖思悠悠。蓬莱莫道仙人远,兠率还同大士游。乞子玉窗清凤尾,能从归扫白云不。”87[元]倪瓒,《清閟阁遗稿》卷七,明万历二十八年八世孙倪珵刊本,叶五十四背至五十五正。

三 结语

元末失政,天下大乱,四方俶扰,烽火益迫。倪瓒不得已棲迹于太湖三泖间,水云乡里,漂泊流离。在二十余年的避地生涯中,松江是倪瓒晚年常至之所,这段经历对其诗文书画的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从《竹石图》轴、《丛篁古木图》轴、跋马远《商山四皓图》卷、《自书诗稿册》《致叶诚孙照诗札》等存世作品及文献,勾勒出倪瓒晚年舟行松泖的行迹:从至正二十六年丙午(1366)十一月十九日出发,至次年(1367)十二月十六日出泖,倪瓒在松江度过了完整的一年。即便入明后倪瓒返回笠泽、甫里等距离故乡更近的水乡泽域,亦时常泛舟沿泖溪至松江访友,如洪武二年己酉(1369)八月、洪武三年庚戌(1370)冬、洪武四年辛亥(1371)春至夏末秋初,其时或宿于舟中或蘧庐,或寓于友人宅中。这时期倪瓒所作诗文书画包含了其复杂微妙的情感,有对故园的思念,对知己的珍惜,对生世沉浮的感慨,对逍遥隐逸的追寻。这不仅体现了倪瓒晚年的心境,亦反映了元明之际江南文人的总体境遇。此外,本文也回溯了元末松江地域的文化盛况,因太湖流域以东的松江略无兵火之虞,故而此地成为鸿儒硕彦的避地之所,风流雅宴,盛极一时。倪瓒也是元末松江文人群体中的重要一员,与寓居此地的书画家,如曹知白、杨维祯、沈铉、宋克、谢伯理、陶宗仪、王逢、杨谦、静安寺住持释寿宁等人皆有往来,参与了贞松白雪轩、不碍云山楼等多场松江文士的雅集。考察倪瓒与这些松江书画家的交往,不仅得以增补其生平行迹,亦能更深入地从文献、实物、图像等多重层面探索元末松江的艺术与文化。

猜你喜欢
杨维倪瓒松江
松江区人大代表摄影作品选登
且有“蜗居”,梦不荒芜
“天桥”(环球360°)
倪瓒,洁癖患者画极简主义
杨维骏:“赞赏我的人多 却没看到效仿”
图说书法(155)
元末画家:洁癖是—种生活方式
赋役故事
An Exploration of Self—Concept, Parent Education, Parent and Student Attitudes Towards School, Study Habits and Achievement of Students
An Exploration of Self—Concept, Parent Education, Parent and Student Attitudes Towards School, Study Habits and Achievement of Stud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