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璇瑄,黄文韬
(广东技术师范大学 管理学院,广东 广州 510665)
2018年3月,为彰显文化自信,统筹文化事业,促进文化产业发展和可持续开发旅游资源,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成立,标志着文旅融合已经成为国家重点发展事业,文旅融合发展进入新阶段.早在2009年,《关于促进文化与旅游结合发展的指导意见》文件中就明确说明文化和旅游的关系是“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重要载体”,二者相结合既是对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又是促进旅游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1].2020年,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进一步明确文化和旅游融合的内在要求,为文旅融合接来下的发展指明了方向.自201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并贯彻落实后,粤港澳大湾区经过初步探索与融合发展,已经逐步在政策链、物流链、资金链、产业链、人才链、创新链等方面相互链接.202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指出,要加强粤港澳产学研协同发展等一系列工作的相互贯通,进一步推动粤港澳大湾区的融合发展.
在文旅融合的发展背景下,粤港澳大湾区文化旅游产业蓬勃发展,迅速成为湾区重要产业之一.早在2017年,粤港澳大湾区“9+2”城市群的旅游总收入就达1.1万亿元,在全国旅游总收入5.4万亿中占比20.4%.可见湾区旅游产业发展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程度以及对人才的需求量.职业教育作为与产业发展息息相关的教育,一直把产业的发展当做教学的风向标,在文旅产业迅速发展的粤港澳大湾区,更加需要高职院校为文旅产业发展注入新鲜活力,在提供知识和培养人才方面补给产业发展,填补粤港澳大湾区对高职旅游人才的需求.
旅游资源、旅游设施、旅游服务是旅游业生存和发展的三大要素.旅游资源是经营旅游业的吸引能力;旅游设施是旅游业发展的硬件条件;旅游服务,包括各种劳务和管理行为的结合,体现经营旅游业的接待能力.文旅融合对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都提出了新的要求,而文旅产业的发展需求又进一步推动高职院校培养新型融合类旅游人才.新型旅游资源的开发与运用,旅游设施的操作与维护,旅游服务的接待管理能力都需要高职院校培养下的新型旅游人才填补空缺.在产业转型升级深化发展、5G技术、智能型产品不断应用推广和国际交流合作日益加深的背景下,粤港澳大湾区所需要的新型高职旅游人才应具有如下特征.
复合型人才是指高职院校培养的新型旅游专业人才不仅需要熟练掌握旅游管理专业相关知识和实际操作能力,而且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文化审美与文化内涵,拥有丰厚的文化基础[2].正如文件中所说“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重要载体”,在文化和旅游结合的大背景下,高职旅游专业人才需要修炼新形势下旅游产业发展的灵魂—文化.文化作为旅游资源本身就是旅游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它不仅是对传统文化的延续,而且是旅游者进行观光、体验、学习及创新的源动力[3].高职院校培养出的新兴旅游专业人才应始终秉持文旅融合的理念,将文化赋予旅游的载体之上,在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之上培厚人文魅力,充分发挥和挖掘粤港澳大湾区著名旅游城市深厚的文化内涵,例如粤北地区历史丰富的传统文化、传统习俗和当地少数民族风俗习惯,香港澳门地区的发展历史等.结合自身的旅游专业知识,在旅途过程中将文化深入浅出地传达给游客,使深厚的文化底蕴无形渗透,使我国和粤港澳大湾区内城市、风土人情以及历史等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与新时代发展的精神文明、旅游产业融合,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在增强文化自信的同时,以文化带动旅游产业,以旅游繁荣文化产业.
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发展进步,5G技术的普及等,人工智能已经在教育、医疗、交通、通讯、传播等产业发展方面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旅游业也逐渐融入和吸收了众多新兴技术促进产业发展,在交通设施、住宿设施、餐饮设施、游乐设施等硬件方面融入新科技.目前旅游产业与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智能技术结合的经典案例有很多,例如景区大数据可以实时监控人流量,预估项目排队时间等.除了在预定门票、显示人数以及排队等候时间等偏重于旅游产业领域为旅客提供方便之外,智能系统也同样能与文化相结合,运用高科技为游客带来全新体验.在博物馆等历史文化气息浓厚的旅游景点内,将高新科技与传统文化相结合,运用3D打印、全息投影、体感技术等一系列高科技与文化内容相结合,带领游客们再现历史或亲临现场体验.因此,在高新科技深入旅游业并且日渐成为推动旅游产业发展的重要工具的同时,高职院校在培养旅游专业人才的过程中需要结合实际需要,适当加入高新技术智能设备的操作与学习,实操课程与时俱进,使新培养出的旅游人才掌握专业智能设备的运用操作等技术[4].
现代旅游业是一种跨地区、跨国界的广泛的人际交往活动,具有明显的外向性或涉外性.粤港澳大湾区与世界其他三大湾区相比,组成部分更加丰富,地理位置更加优越,不断发展的产业和丰富的旅游资源等先天优势条件吸引着众多国际游客,因此国际型旅游专业人才的缺口也逐渐增加.旅游产业除了推动本国经济发展以外,出国旅游人口的流动和消费同样可以为国家和地区增加旅游产业收入.在未受到疫情打击的2019年,据世界旅游组织报告显示:国际旅游人数和收入的增长继续超过世界经济,新兴和发达经济体都受益于旅游收入的增长;旅游出口增长连续第七年快于商品出口,减少了许多国家的贸易逆差.据中国旅游报告显示:2019年全年中国公民出境旅游人数1.55亿人次,比2018年同期增长3.3%.粤港澳大湾区做为世界级湾区,需秉持接纳包容的态度发展文化与旅游产业,因此粤港澳大湾区旅游业的发展更需要高职院校培养出具有国际视野、国际眼光、文化自信、包容欣赏等一系列品质的国际型旅游专业人才[5].同时在语言方面也需要进行一定的训练,可以与世界各地游客顺利沟通交流,在推动湾区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同时进一步促进文化的交流与传播.
通过整理广东统计局2018—2019年发布的粤港澳大湾区旅游总收入统计表可以看出(见图1),旅游产业收入已经占据总收入以及第三产业收入的重要比重.旅游业总收入在2018年占广东省第三产业总收入比重约24.8%,2019年占广东省第三产业总收入比重约25.3%.广东省旅游产业蓬勃发展,旅客人数也居高不下,除去受到疫情影响的2020年,2018—2019年近两年广东省接待的旅客人数一直保持在2700—2800万之间(见图2).数量庞大的旅客人数既为粤港澳大湾区创造了收入,在刺激整体经济活力的同时又为新型旅游业的发展带来一定的挑战.尤其是在文旅结合的大背景和粤港澳大湾区成为世界级湾区的发展背景下,旅游产业的发展需要更多旅游专业的人才带动产业发展,迎接产业挑战.据广东统计年鉴数据显示,旅行社从业人员2017—2019年分别为66522万人、66369万人以及66507万人[6].面对日渐庞大的游客队伍,旅行社从业人员数量明显不足.
图1 2018—2019粤港澳大湾区各市旅游收入(亿元)
图2 2017—2019年旅行社接待人数(万人)
据统计,截至2020年,广东省共有38所学校开设旅游管理专业,经过整理后,从统计数据来看(见表1),目前粤港澳大湾区内开设旅游专业相关的高职院校共有22所.这22所开设与旅游产业相关的专业2017—2019年近三年招生人数维持在六百到七百人之间.面对飞速发展的旅游业和日益增加的游客数量,高职旅游人才呈现短缺的现状.
表1 2017—2019年粤港澳大湾区高职院校旅游专业招生人数一览
(1)旅游专业高质量高职院校数量少
随着“双高计划”的颁布,一批高职院校和高职专业进入“双高计划”建设名单.“双高计划”旨在建设一批高水平的高职院校和高水平的专业群,对其他专业群起到引领示范的带头作用,进而提高职业教育的质量.入选“双高计划”建设名单的学校和专业,需符合一定的评判标准,并且名单是流动的,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专业部门根据院校在规定时间内取得的建设成果进行评判是否符合标准.在第一批“双高计划”的名单中,入选的高职院校共56所,其中粤港澳大湾区内入选高水平院校A档1所,B档5所共6所院校中,并没有与旅游产业有关的专业;在144个高水平专业群中,粤港澳大湾区内共有8所高职学校入选,也并无与旅游产业相关的专业(见表2).整个大湾区内高职院校对旅游专业的关注度还不够高,旅游专业未被列入重点发展专业行列中,所以相对于目前文旅融合产业发展所需要的高级技能型人才,人才培养质量方面还有一定差距.
旅游专业除了未受“双高计划”青睐之外,在粤港澳大湾区内,也没有开设专门的旅游类的职业院校,旅游专业都是附属于管理学院或其他学院,与其他专业并列组成一个学院的专业.而在很多旅游城市或省份,都有单独的旅游专业高职院校,例如浙江旅游职业学院、青岛酒店管理职业技术学院、长沙贸易旅游职业技术学院、南京旅游职业学院等将近50所专门的旅游职业院校.粤港澳大湾区作为旅游产业发展迅速的世界级湾区,应该增设旅游专业相关职业院校,更加专注旅游相关专业建设,提高旅游专业培养人才质量来满足符合粤港澳大湾区特色旅游产业的需求.
(2)旅游大类专业相关度与薪酬整体偏低
根据广东省教育厅公布的广东省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内容,选取2018—2020年的整体就业数据作为参考,高职专业相关度调查结果显示,旅游大类专业连续三年专业相关度排名倒数.其中2019年旅游大类的专业相关度位于十九个专业大类中最后一位,远远低于当年专科生专业相关度平均水平73.52(见图3).
旅游类专业相关度低的现象表明高职旅游专业的学生毕业后很大一部分数量的学生没有从事与本专业相关的工作,产生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当前文旅融合下的新兴旅游市场对于人才的需求已经不满足于吸纳传统模式下培养的传统型旅游专业人才,高职院校旅游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亟需改善.而另一份毕业生薪酬数据显示,2020年高职旅游大类专业月平均薪酬为3455元,排行仅高于最后一位的农林牧渔大类3165元,低于专科平均月薪3672元,并且旅游大类专业连续三年薪酬排行在末位.虽然旅游市场发展逐渐火爆,相关人才紧缺,但旅游大类专业的高职毕业生薪酬满意度却较低.这表明当前高职院校培养的旅游专业人才不符合旅游市场发展的需求,还需要继续改善专业人才的质量和水平,匹配文旅融合新型旅游市场的发展.
(1)培养目标与文旅产业发展需求错位
选取湾区九市内开设旅游管理专业排名前五十的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进行研究发现,首先,关于旅游类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存在与文旅产业发展需求错位的问题.例如A高职旅游管理类的人才培养目标为“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职业道德,掌握旅游企业运营管理基本知识,熟悉我国旅游业的发展政策方针,了解旅游业的发展动态,具备旅游企业运营与服务、旅行社产品策划和旅游产品销售、旅游信息收集、较强的沟通和组织计划协调能力,从事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基层服务与管理、旅游企业运营管理、旅游产品策划与销售等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部分的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缺乏更新,还是沿用往届的培养标准,没有跟随市场需求进行研究和调整,所以呈现出人才培养目标与当前文旅市场需求发展不符的问题.其次,很多高职院校都将人才培养目标落脚点定位在“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上,更加注重专业技能而忽视人文精神和人文素养的培养.然而文旅融合发展背景下旅游市场对人才的需求更多偏向复合型人才,近些年随着旅客素质的不断提高,对旅游从业人员的要求也逐渐变为既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技能,又要有一定的人文素养.
(2)课程设置与文旅产业发展需求脱节
当前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课程模式存在与旅游产业发展错位的问题.例如A院校旅游管理专业的主干课程为:旅游学概论、导游业务、中国旅游地理、旅游政策与法规、旅游经济学等.从整个课程内容和课程体系的设置来看,还是以传统的旅游专业基础课程为主,并没有适应文旅融合产业发展对复合型、智能型、国际化的新型旅游人才需求的变化.尤其外语课程设置和增设与国际接轨的旅游类专业课程并没有过多凸显,未见有国际旅游通则、国际文化通识、国际实践等课程.在实践与交流合作的部分,高职院校的旅游相关专业缺少与海外以及港澳高校旅游专业合作的机会,缺乏沟通桥梁.粤港澳大湾区力图打造成为一个世界级整体湾区,必然需要湾区内部的九市加港澳地区打破交流合作的障碍,互相联结成为紧密整体.交通方面已经建立了海陆空全方位立体格局来促经济贸易的交流与发展,而在教育交流尤其是职业教育沟通协作方面,九市与港澳地区之间的联合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各高职院校不应固步自封,要互相学习借鉴旅游专业培养人才的先进经验.
(1)根据文旅市场需求合理调控旅游专业人才培养数量
由于旅游市场的转型升级和文旅产业的融合,粤港澳大湾区内拥有多个旅游热门城市,因此当前文旅产业的发展十分需要更多的旅游专业人才涌入市场.加之目前疫情得到有效控制,旅游产业逐渐转向复苏,旅游行业各方面都需有一定的旅游专业人才填补空缺.针对粤港澳大湾区内高职院校旅游相关专业人才短缺的问题,有关部门应进一步加强关注,结合文旅产业的市场需求进行调研,将研究结果反馈给高职院校进行参考,使高职院校对每年招收和培养旅游专业人才的数量有一定了解,从而制定符合市场发展需求的招生计划,规划调控专业人才数量.高职院校自身也需要积极主动了解当前旅游市场形势,结合政府有关部门数据反馈及时调整旅游专业招生人数,使高职院校培养的旅游专业人才满足市场需求,缓解粤港澳大湾区文旅产业市场人才短缺的现状.
(2)结合文旅产业发展提高旅游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随着产业转型升级并进一步深化以及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愈加紧密的结合趋势,文旅融合产业也对高职旅游专业人才提出了新的标准和要求.当前的旅游人才已经暂时无法满足新兴文旅相结合的产业发展需求,需要高职院校依据市场发展现状制定符合产业发展需要的专业人才培养计划.高职院校针对旅游相关专业的人才培养应跟进旅游产业的需要,抓住旅游产业动态.在满足文旅产业所需要人才数量的同时,进一步提升人才培养的质量,为未来的文旅产业提供复合型、智能型以及国际型专业人才,提供满足旅游资源、旅游设施、旅游服务三大支柱方面亟需的新型人才.在专业课程设置方面剔除传统课程中已经被产业发展逐渐淘汰的实训课程以及理论知识,增加目前旅游行业最新最需要的实操技术与能力,并且注重培养职业人才的综合能力,运用人才的力量创新文旅产业以及产品推广平台,进而带动文旅产业的发展.
(1)探索复合型智能型的人才培养目标与课程体系
当前高职院校旅游专业原有的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体系存在陈旧、与产业发展脱节的现象.在文旅融合的旅游业发展背景下,需要的是新型旅游人才,可贯穿旅游业全产业链的复合型人才,在技能熟练和拥有人文素养的基础上能及时适应文旅产业链全过程的各个岗位.因此人才培养目标应及时跟随产业发展做出相应调整.在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基础上增加人文精神和综合素质的培养目标,使今后的旅游从业人员能更多满足游客个性化的消费需求,提供精品服务.在课程体系的设置方面,对一些与时代发展和产业发展需求脱节的陈旧课程进行更新换代,使其更加贴合现在学生的发展需求和产业对于专业人才的新要求.同时对教学进行信息化改革,在学校确保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在学生课程培养体系中加入旅游专业相关信息技术培训.旅游专业高校可以通过信息技术共建专业精品课程学习平台,为同学们提供更多优质课程资源和交流合作的机会.
(2)搭建产教融合国际化交流平台
旅游产业与其他产业相比,流动性较强,尤其在与文化产业相结合后,随着旅游产业的不断发展反过来促进相关文化的传播,对传统文化以及特色民族文化起到很好的宣传作用,增强文化自信,实现中国特色文化体系的传承与创新.粤港澳大湾区内有关政府部门应积极行动,通过政府引导为粤港澳大湾区内各地甚至海外高职院校组织交流平台,搭建合作机会的桥梁.广东省内的高职院校自身应积极丰富国际合作内涵,不断提升对外交流水平,打造粤港澳大湾区职业教育交流平台,建立国际合作长效机制,服务“一带一路”倡议,助力粤港澳大湾区优质产能走出去,实现教学标准和优质资源输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