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跨境产教融合的时尚设计教学研究
——以品牌服装设计课程为例

2022-08-11 09:05
山东纺织经济 2022年6期
关键词:市场调研产品设计产教

幸 雪

(宁波大学昂热大学联合学院,浙江 宁波 315211)

1 课程改革概况

1.1 课程基本情况

《品牌服装设计》作为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的必修课,是一门结合服装设计基础、时尚管理理论、时尚商务实践的多学科综合性课程,也是促进学生将创意思维转化为产品经济的实践型课程。课程通过市场调研、品牌定位、产品设计、品牌运作等内容的教学,揭示服装产品设计的本质、原理和规律,使学生对服装企业中的服装产品设计运作有一个正确的了解和认识,培养学生的服装审美能力、服装产品创造能力。长期以来,《品牌服装设计》课程以实训模拟的形式开展,由教师引导学生虚拟品牌,或依据既定品牌完成模拟季度性设计,学生设计作品依旧存在市场价值模糊、绘制规范性不足的问题。

基于海外品牌国际化发展的需求,对于中国消费者的研究与系列产品设计成为众多知名品牌的重要模块。根植于2017 年中法合作办学项目,从海外品牌的发展诉求以及高等院校应用型学科产教融合的建设趋势上出发,《品牌服装设计》课程自2020 年起实施跨境产教融合的教学模式,以具有建构主义特色的教学方法为支撑,通过中外师资在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中的协同探索,注重学生对市场素材的主动收集、整理、思辨、归纳,打造出项目牵引式下的时尚设计课程产教融合范式。

1.2 跨境产教融合下的课程设计思路

结合海外企业开展跨境产教合作的价值需求及《品牌服装设计》课程传统的客观主义授课模式,教学团队改造了课程实施内容,主要有以下三方面(如图1)。

首先,面向海外品牌对中国市场的调研与开发需求,跨文化的产品创新设计成为教学开展的核心,包括跨文化产品的设计方法建构及产品设计实践。合作品牌以“中国节庆系列设计”为纽带展开项目合作,学生需要从国际化的视角解析中国文化,探索跨文化的符号建构方法和创新策略。

其次,基于跨文化产品设计的创新性需求,课程充分注重市场调研环节与系列企划环节,课程结构由产品设计实践的轴心转变为市场调研、系列企划、产品设计相等权重的结构,各占课时数13。课程结构的调整既能一定程度上接近境外企业的合作诉求,也从建构主义的认知式教学模式上激发学生的探索和创新能力。

第三,教学师资多元化发展,除了涵盖中法籍双师资源外,教师团队素质兼具理论研究与企业实践背景,致力于打造设计理论与设计实训的混合式教学。中方教师具有设计学博士学位,法籍教师具有Scotch & Soda 品牌设计背景,教学实训围绕荷兰品牌Scotch & Soda 的中国特殊系列的产品设计项目展开。

图1 《品牌设计》课程结构及教学指导理论改革

2 课程改革措施

2.1 教学要素设计

2.1.1 品牌设计理论更新:设计理论的多元化使用

基于课程教学的三个主要环节,针对课程预期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目标,课堂教学由原本的元素设计论主导转变为多元理论的使用。其中,市场调研环节以市场营销的经典理论——计划行为理论为教学指导,系列企划环节依据扎根理论进行教学指导。

计划行为理论由营销学学者Icek Ajzen 于1991 年提出,后广泛的应用于时尚市场营销研究与实践。计划行为理论将消费决策的形成分为态度、主观规范和感知行为控制三个方面[1]。因此,市场调研的教学部分在品牌Scotch & Soda 的消费者初步定位上,围绕消费者的文化认同、本土流行、消费环境三个模块展开,兼顾影响本土时尚市场的显性、隐性因素。

扎根理论由格拉斯(Glaser)和斯特劳斯(Strauss)1967 年提出。研究没有理论假设,从实际观察入手,在系统收集资料的基础上归纳总结反应社会现象的核心概念[2]。扎根理论的研究方法适用于产品设计系列企划方案的制定,即通过对文化认同、本土流行、消费环境三个模块的数据资料进行总结,并发掘时尚市场的规律,提出富有市场价值的创新方案。

服装设计元素论在《品牌服装设计》的教学中作为核心的设计学理论,已经延续近二十年。服装设计元素论将产品设计拆分为造型元素、色彩元素、面料元素、辅料元素、结构元素、工艺元素等十二个元素,元素之间分级整合构成服装产品设计的体系[3]。设计元素理论作为基础理论,即涵盖了服装产品的构成因子,也为服装产品的数字化设计提供参数化基础,因此,服装设计元素论在《品牌服装设计》的教学改革中结合时尚价值理论继续使用,使元素设计的教学更具有语义倾向,增进服装客观元素与社会价值、形象价值、惊奇价值、愉悦价值等时尚价值[4]的融合,从而推动设计教学与消费心理的结合,减少创意设计与市场需求之间的断层。

2.1.2 设计教学方法更新:从师徒制到探索式

“工作室制”教学模式是国内艺术设计教育的经典范式之一,承袭了中国传统的“师徒制”教育文化,也借鉴了德国包豪斯的“作坊式”教学模式[5]。但自上而下的研习过程一定程度上遏制了学生的创新能力。法国设计学教育更侧重于建构主义的指导,乐于使用引导学生自主搜集材料、探索设计主题,引导学生开展头脑风暴,形成具有语义特色的思维导图。介于中法合作办学的价值诉求,《品牌服装设计》课程教学方法的设计兼容这两种形式,在需要量化研究的市场调研领域采用传统的师徒制,避免市场调研开展的盲目性、无序性,使致结果缺少精准性。但在需要创新性思维的系列细化和产品设计部分采用建构式的教学方法,借助扎根理论的研究方法,培养学生对一手市场流行材料的总结和归纳能力,并在此基础上结合Scotch & Soda 设计风格创新拓展,完成集合主题观念和元素构建的思维导图。

2.1.3 课程依托资源更新:从虚拟设计项目实训

区别于以往《品牌服装设计》课程的虚构性实践,跨境产教合作模式下的课程改革基于品牌Scotch & Soda 的海外市场拓展与深化需求,特别是深度挖掘18-25 岁之间国内一线、二线城市消费群体的时尚消费需求。Scotch & Soda 品牌为课程的合作提供了真实的产品研发过程信息,部分设计数据资料库、品牌视觉系统、品牌文化建设档案副本、系列产品实物等,用于授课地点(品牌企划实验室)的环境氛围建设,让教学实践在沉浸式的环境中开展。此外,教学设置产品设计发布环节,由法籍教师组织线上会谈,由中法双师及企业高管提出意见与建议,优秀作品的版权归属品牌方,予以奖励基金。

2.2 教学流程设计

教学流程共分为五个部分,分别为教学启动、市场调研、系列企划、产品设计、线上会谈(图2)。整个教学流程采用线上与线下的混合式开展,受疫情影响,法方资源暂采用线上的形式。

图2 《品牌服装设计》跨境产教合作流程

2.2.1 课堂教学启动

由于课程的开展以项目的牵引式为主,与讲授式的传统教学模式存在差异,顾课程设置先导环节,由中法授课教师共同参与。其中,法国教师Rodrigue LE PANT-CACERES 兼任Scotch & Soda主设计师,具有系列产品设计的话语权。品牌介绍环节由法籍教师完成,除了传统的品牌发展脉络介绍外,着重介绍Scotch & Soda 的品牌精神文化、产品视觉系统及产品设计基因。学生在品牌企划实验室对照实验室展示的成品、副本进行观察学习。项目诉求环节即任务布置,法籍教师依据品牌战略传达基本诉求。2020 年第二学期课程的项目任务为2022 年中国系列的新春系列研发,要求学生塑造具有中国文化内涵但符合品牌定位,消费者乐于日常穿着的时尚女装。Rodrigue LE PANT-CACERES 分享了历年新春主题设计,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

2.2.2 市场调研环节

市场调研环节由中方教师组织开展,围绕计划行为理论中的态度、主观规范、感知行为控制三个理论构念展开。其中,“态度”构念的调研以本土青年文化内涵的研究为主,“主观规范”以本土青年流行文化和文化政策的研究为代表,“感知行为控制”以分析线上线下的消费环境为主。学生以焦点讨论小组的方法对调研问卷的题项进行设计,建立线下消费者访谈的样本筛选机制,其中线下问卷由开放式问题组成,线上问卷为矩阵量表的形式。在教师的引导下,对应计划行为理论,问卷及访谈提纲的设置围绕时尚态度、文化迭代、时尚价值、流行趋势、跨文化设计、消费习惯六个维度展开。学生在其中细分调研子项目,例如,时尚价值的倾向从内收和外显两个方面又可分为符号价值、情感价值、惊奇价值、品质价值、形象价值等模块的调研;文化迭代可细分传统符号迭代、艺术形式迭代、设计思维迭代等内容的调研;消费习惯分为消费场地、消费频率、消费单品价格等模块的调研。总体而言,市场调研的目的在于更精准的分析品牌在国内市场的消费定位,以及消费群体细分,明确目标消费群体对于目标品牌的消费动机,为后期的系列研发提供可靠依据;另一方面,也让学生充分了解到品牌产品设计与服饰艺术创意设计的区别所在,从设计思路、方法上厘清二者之间的关系。

市场调研环节相对于原先课程大幅度提高了该模块权重,由于该模块需要应用多学科融合的知识,采用定性与定量结合的方法收集素材,生成调研报告,对于艺术设计类学生而言存在难度,主要问题存在于概念理解不清、调研术语表达欠精准、实际调研方法片面化。因此,指导老师对六大调研维度的由来介绍至关重要,在此基础上强化焦点讨论在问卷设计中的重要性,由此培养学生开展市场调研的规范性、客观性、创新性。

2.2.3 系列企划环节

系列企划由法方教师组织开展,首先学生对调研材料进行定性和定量的分析,在扎根理论的指导下总结设计要素。这一部分内容要求学生建立理性分析与感性联想之间的思维互动,采用的方法便是小组在全开的白纸上书写市场调研环节提炼出的关键词,关键词不限词性、内容、长短,结合2022 年Scotch & Soda 的中国新春系列设计主题展开设计要素与调研结果的对应架构。全开白纸上呈现小组的交流过程、归纳思路,体现实际现象到核心设计要素之间的转译过程。这种探索式的设计研发方法也被称为“Mind Map”(思维导图),“Mind Map”的教学方法也是海外设计学科最具特色的教学方法之一,具有建构主义教学特色,因此在《品牌服装设计》的跨境教学中采纳。“Mind Map”实质上是一个思维的自然表达过程,以图式的方式呈现非可视化的思维结构和路径,内容利用关键词、图形、线条等要素来绘制知识的网络结构图,其中,消费群体关键词、流行趋势关键词、品牌基因关键词代表思维导图的主题或核心内容,连线表示各主题之间的关系,从而促进知识的整合,最终形成清晰的时尚产品设计研发机理[6]。在此基础上,学生根据思维导图讨论结果拟定系列设计的主题,设计主题故事、系列色彩、系列品类、核心设计元素、辅助设计元素,最终生成系列企划报告。

经过市场调研、思维导图的训练,相对以往的虚拟设计,更有助于促进学生对品牌产品设计方法的深度了解,培养学生理性与设计思维的有机融合。

2.2.4 产品设计环节

产品设计环节由中法双方教师共同完成,这一部分实际上是对系列企划报告的执行工作,重点在于学生对款式设计市场成熟度、美观性的把握,以及产品工艺单的撰写学习。首先,由法籍教师进一步强化介绍Scotch & Soda 品牌设计的基因元素,在此基础上,中方教师辅导学生完成系列产品的演化,把握系列产品的差异性、统一性、美观性、符号性。设计过程分为符号草图、符号正稿、符号延伸、产品应用,合作小组分工完成款式设计、图样色彩设计、工艺设计三个部分,最终的设计图稿以设计报告的形式呈现。相对于以往的成衣设计教学,本课程的产品设计尊重手绘图稿的形式,手绘图稿在海外时尚企业中也经常使用,具有和电子设计稿相同的地位。产品图稿绘制结束后,由中方教师教授完成工艺单的撰写,这一部分内容要求学生在设计过程中不仅考虑款式外观,也考虑实施工艺,确保产品制作的可行性,厘清产品的所有面辅料、图案实现工艺、产品规格尺寸、细节设计尺寸。由于学生对产品尺寸规格设计缺少经验,因此规格设计采用“参照法”,即学生搜集相似版型的服饰,在此基础上结合自己的设计进行规格修改。

最终,学生提交调研报告、设计报告(主题企划+产品设计+产品工艺单),作为结课材料,并由合作企业Scotch & Soda 进行评选。

3 总结与反思

跨境产教合作的实施依赖于双方建立具有共同价值利益的纽带。课程建立以跨文化设计方法与实践研究为主题的合作模式,满足跨境产教课程融入的同时,协助境外企业深化中国市场的系列产品。课程从教学内容、师资配比、指导理论、教学方法皆做出了调整,相对原课程设置更注重设计创意与市场的结合,强化了建构主义教学方法的融入,协助学生建立对市场调研方法及规范性的认知,突出思维导图在产品设计方法中的重要作用,从实际项目、教学方法双方面进行了中外融合。但此次课程的开展也反应出了跨境产教合作在线上沟通的效率问题,新冠肺炎疫情的背景下,如何优化线上线下混合式跨境产教合作是值得进一步探讨的议题。

猜你喜欢
市场调研产品设计产教
共享经济背景下基于市场调研的玩具租赁研究
智能产品设计
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彭大将军”文化创意产品设计
产教融合 商以富国
《冷·暖》
《教堂之夜》
基于产教结合下的中职电子教学研究
产教融合:时尚产业的蜕变之路
校园电商平台的设计与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