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娟
257300 广饶县中医院,山东东营
脑梗死是指患者局部脑组织出现血液供应缺乏导致的坏死,包括血管、胶质细胞以及神经细胞等,诱发该病的相关因素为供应脑部血液的颅外或颅内动脉中发生闭塞性疾病而未能得到及时、充分的侧支循环,使局部脑组织的代谢需要供不应求。有报告指出,机体动脉粥样硬化是导致脑梗死发生的主要因素,动脉硬化是在多个因素持续性作用下导致的慢性进展性疾病,极易诱发患者出现全身性病变[1]。所以,临床需针对该病进行早期诊断评估,从而抑制疾病的进展,降低以致残率及死亡率,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本研究对我中心的脑梗死患者进行总结分析总结,探讨对脑梗死患者开展颈动脉彩超、经颅多普勒超声(TCD)联合检查的临床价值,现报告如下。
选取2019年11月-2021年1月广饶县中医院收治的37例脑梗死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期选取进行体检的37例健康人员作为对照组。观察组男18例,女19例;年龄59~77岁,平均(68.11±0.22)岁;病程1~12 个月,平均(6.32±0.49)个月;其中合并高血压15 例,高血脂6 例,冠心病3 例,其他疾病13 例。对照组男20 例,女17 例;年龄58~78 岁,平均(68.22±0.43)岁。两组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①肝、肾功能正常者;②签署知情同意书者;③无检查禁忌证者。
排除标准:①精神异常者;②伴有其他疾病者;③无法沟通者。
方法:TCD 应用第二代经颅多普勒诊断仪(德国DWL公司)进行检查,探头为2 MHz脉冲多普勒探头。指导患者保持平卧位,通过颞窗对大脑组织的双侧动脉、大脑后动脉、大脑前动脉以及颈内动脉末端进行检测;随后指导患者保持坐位,通过枕窗对基底动脉、双侧椎动脉进行检测;检测患者的阻力指数、平均血流速度、搏动指数、收缩期血流速度以及舒张期血流速度。颈动脉彩超应用百胜AU5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仪进行,探头频率为7.5 MHz。指导患者去枕平卧,轻度向后仰头,使颈部直接暴露,前期在患者的胸锁乳突肌外缘以及锁骨上开展纵向扫描,随后到达颈部总动脉、颈动脉分叉处、膨大处及颈内动脉起始部上2~3 cm,颈外起始部2~3 cm,随后逆时针进行横向扫描;对患者的颈动脉分叉处、中膜厚度、颈部纵断面进行探测,对颈动脉的最高位置进行观察,并对有无斑块、斑块所在位置、斑块数量、大小等情况进行检测,探测向心性狭窄的内径狭窄百分比,查看血流的充盈状况以及狭窄阻塞位置。
评估标准:(1)颅内血管狭窄的评估标准为闭塞段血流信号消失、涡流伴有杂音、频窗消失、血流频谱紊乱;局限性血流速度加快、血流速度异常。(2)颈动脉斑块、狭窄评估标准:①依据斑块的回声情况可分为非稳定性斑块与稳定性斑块,非稳定性斑块包括回声不均匀的混合型斑块及低回声的脂质型斑块;稳定性斑块包括硬斑块以及纤维型斑块。②依据超声特征将斑块分为回声强弱不均的溃疡性混合型斑块、强回声伴声影的钙化性硬斑、高回声无声影的纤维斑块、低回声的脂质型斑块。③超声评估指标:健康颈动脉INT 指标<0.9 mm,>0.9 mm为内膜粗糙,可见轻度硬化状态;内膜增厚指标为IMT在1.0~1.4 mm,斑块形成指标为IMT>1.4 mm。④狭窄情况评估:狭窄程度(%)=(B-A)×100%,其中A为狭窄处最小内径,B为狭窄处最大内径。<50%为轻度狭窄,50%~69%为中度狭窄,70%~99%为重度狭窄。血管管腔内斑块充填,血管壁结构显示不清,但管腔轮廓可见,血管壁外层结构显示清晰,提示血管闭塞。
观察指标:总结TCD检测情况,分析患者病变状况占比,包括颅外段病变、血管完全闭塞或部分闭塞及血管狭窄。依据颈动脉超声对所有患者的狭窄情况、斑块形成、血管闭塞及内膜增厚指标进行分析。
统计学方法:数据均用SPSS 20.0 统计学软件予以处理;计数资料以[n(%)]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两组TCD 指标比较:观察组TCD 检测颅外段病变、血管完全或部分闭塞及血管狭窄检出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TCD指标比较[n(%)]
两组颈动脉彩超指标比较:观察组内膜增厚、斑块、血管狭窄及血管闭塞检出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颈动脉彩超指标比较[n(%)]
脑梗死是临床上发病率、复发率、致残率及致死率高的脑血管疾病,该病的早期评估及诊断具有重要意义,且需要进行持续性的观察随访。脑血管造影检测是该病诊疗评估的金标准,但该种检测方式属于有创操作,价格较高,不可多次反复进行,且在基层医院广泛应用效果较差[2]。颈动脉彩超以及TCD 属于操作便捷、无创、可反复操作及准确率高的辅助诊断方式,对于脑梗死病变具有较高的检测敏感度[3]。相关报告指出,单独应用一种检测方式效果较差,数据存在一定阴性比例,极易出现漏诊、误诊现象[4]。所以,开展联合检查评估具有积极作用。
动脉粥样硬化涉及机体全身的大中动脉血管内膜和中层,疾病进展期间,早期内膜中层不断增厚,逐渐形成斑块[5]。颈动脉是人体距离大动脉血管最近的部分,高频超声可充分显示血管壁的具体状况,对颈动脉中膜厚度、内膜厚度进行探测可有效评估动脉硬化的发病情况。相关报告指出,颈动脉IMT 增厚程度可充分显示动脉粥样硬化的病变情况[6]。所以,颈动脉彩超的应用可作为脑梗死疾病诊疗期间的重要评估手段,且具有安全性与准确率高的优势。
TCD 属于无创性检测颅内大动脉血流动力信号的诊疗技术,可对机体颅内动脉的音频、频谱形态、血流方向、血流速度进行探测,并及时反映出脑动脉弹性状态以及是否伴有痉挛症状、是否存在缺血、狭窄等病理现象[7]。TCD 检查对颅内动脉血流信号的显示具有较高的分辨率,临床应用效果显著。
此外,TCD、颈动脉彩超联合应用进行检测可显示颅外血管的形态以及血流信号,并对颅内的血流情况进行分析,从而提升脑梗死疾病的检出率,具有较高的准确度,患者接受度较高,可作为临床医师制定诊疗方案的有力依据[8]。有学者研究表明,对照组单独开展TCD 检测,干预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颈动脉彩超检测,结果显示,检出准确率以干预组较高,病变位置、具体情况、内膜厚度及斑块形成检出率均高于对照组,与本研究结果具有一致性[9]。此外,TCD 可经无灰阶图像定位患者的脑部血管,可以观察到脑部动态信号、血流速度、频谱等综合信息,明确患者的脑部狭窄程度和狭窄位置,但无法探测到血管走形异常患者的血流信号,增加临床误诊情况,影响诊断准确率。联合颈动脉彩超诊断,可有效弥补单纯使用TCD 诊断的不足,从而保证脑梗死患者的诊断敏感度、准确度。
综上所述,对脑梗死患者开展颈动脉彩超、TCD联合检查的临床价值较高,充分保障了疾病的诊断效果,安全性较高,且具有准确率、敏感度、特异性高的优势,临床医师可依据实际检出结果为患者制定针对性的治疗方案,从而提升疾病的诊疗效果,保障患者的预后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