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静(平顶山市第二人民医院,河南 平顶山467000)
当髋臼和股骨头发生病变或功能障碍时,则需行髋关节置换,全髋关节置换术是选用人工髋臼及人工股骨头对患者髋关节进行置换,重建破损关节,可减轻患者疼痛,恢复关节功能,多用于老年人群[1,2]。但由于手术创伤或术后抗菌药物使用不合理等因素常导致关节出现炎症或发生深静脉血栓,引发患者关节疼痛,不利于术后髋关节恢复,术后康复训练是促进关节功能恢复的重要阶段[3]。个性化功能锻炼是针对患者术后具体情况制定的康复训练,可深入术后康复的各个环节,促进髋关节恢复,减少并发症发生[4,5]。 本研究选取我院收治的300 例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分析个性化功能锻炼对全髋关节置换术术后康复效果的影响。 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7 年1 月至2020 年12 月收治的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300 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50 例。 对照组中男82 例、女68 例;年龄48~81(59.25±4.12)岁;其中闭合性股骨颈骨折59 例、节闭合髋臼骨折35 例、闭合性股骨头骨折56 例。观察组中男78 例、女72 例;年龄48~79(58.13±3.96)岁;其中闭合性股骨颈骨折52 例、节闭合髋臼骨折41 例、闭合性股骨头骨折57 例。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1)纳入标准:①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②无同侧髋关节手术病史;③无功能锻炼禁忌。(2)排除标准:①中风型肢体关节障碍;②伴髋关节感染病史;③神经肌肉性疾病患者。
1.3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术后康复护理。 观察患者生命体征,指导患者进行高蛋白质饮食、补充维生素,遵医嘱进行功能锻炼,包括踝泵运动、肌肉收缩训练、抬臀运动、高抬腿、屈膝训练、髋关节外展训练等。观察组采用个性化功能锻炼,具体如下:(1)成立个性化功能训练小组。 小组成员由1 名医生,2 名护士长,5 名护士组成。 由护士长针对不同患者制定个性化功能锻炼计划,并交由护士进行实施。 (2)术后1 d,对患者进行髋关节被动屈伸,指导其进行股二头肌、股四头肌、膝肠肌、腓肠肌等肌肉训练,保持肌肉呈收缩状态,每个动作每日练习5 组,6~10 s/组。(2)术后2~3 d,行髋外展功能锻炼,患者取站立位,双臂自然下垂,保持身体一侧与床尾呈90°垂直,单侧扶住物体,加强臀肌力度,患肢作向外移动并伸展大约45°,保持3~5 s,并缓慢收回患肢,稍作放松,重复训练5 组,15 次/组。(3)术后3~7 d,在护士指导下进行双手撑床坐起训练,重复训练5 组,5 次/组,在床边进行坐起动作,健肢先足跟着地,患肢于前方触地,做屈髋屈膝、伸髋伸膝训练,重复训练5 组,5 次/组,在护士及家属协助下,进行站起动作,完成高抬腿、外展、侧伸动作,重复训练5 组,5 次/组,借助拐杖支撑进行步行运动,每组30~50 步,5 组/d,之后做上下楼梯训练。 (4)院外个性化功能锻炼指导。 出院时由小组成员根据患者情况制定院外个性化功能锻炼计划,并在康复训练方面给予全面细致的指导,发放术后功能锻炼表,记录患者院外功能锻炼情况。由护士每月定期通过电话进行随访,了解患者关节活动情况,并针对患者家庭、环境、病情程度、性格等因素,给予个性化功能锻炼指导,不断调整功能锻炼计划,并给予心理指导,认真解答患者问题和疑惑,嘱咐患者每日填写功能锻炼表,并于患者复诊时收回。
1.4 临床观察指标 (1)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采用Harris 量表对患者关节情况进行评分,关节疼痛0~44 分,关节活动0~5 分,关节功能0~47 分,关节畸形0~4 分,分数越高,关节功能恢复越好。(2)生活自理能力(ADL)评分,依据日常生活能力评分表对患者生活能力评分,总分0~100 分,分数越高,日常生活能力越强。 (3)疼痛(VAS)评分,依据视觉模拟评分法对患者疼痛情况进行评估,总分0~10 分,分数越高,疼痛严重。 (4)并发症发生率。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2.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行t 检验,计数资料以例(百分率)表示,行χ2检验。 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Harris 评分比较 观察组关节疼痛、关节活动、关节功能、关节畸形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 均<0.05)。 见表1。
表1 两组Harris 评分比较(±s,分)
表1 两组Harris 评分比较(±s,分)
组别 n 关节疼痛 关节活动 关节功能 关节畸形观察组对照组150 150 t P 39.21±4.23 30.59±2.98 20.403<0.01 4.63±0.67 2.54±0.29 35.061<0.01 32.56±3.98 21.51±2.46 28.925<0.01 3.81±0.28 2.54±0.17 47.484<0.01
2.2 两组ADL 评分比较 术后1 d、3 d、7 d,观察组ADL 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 均<0.05)。 见表2。
表2 两组ADL 评分比较(±s,分)
表2 两组ADL 评分比较(±s,分)
组别 n 术后1 d 术后3 d 术后7 d观察组对照组150 150 t P 52.03±8.96 36.24±6.05 17.888<0.01 61.14±9.57 52.16±8.99 8.376<0.01 69.35±9.86 50.23±8.21 18.251<0.01
2.3 两组VAS 评分比较 术前,两组VAS 评分对比无显著差异;术后3 d、7 d 观察组VAS 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 均<0.05)。 见表3。
表3 两组VAS 评分比较(±s,分)
表3 两组VAS 评分比较(±s,分)
组别 n 术后1 d 术后3 d 术后7 d观察组对照组150 150 t P 5.63±0.58 5.59±0.56 0.608 0.544 7.05±0.79 8.21±0.36 16.365<0.01 6.24±0.62 7.93±0.78 20.773<0.01
2.4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4.67%)低于对照组(15.33%)(P<0.05)。 见表4。
表4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n(%)]
全髋关节置换术是对髋关节受损患者进行人工置换接近正常生理功能的髋关节,可促进畸形纠正,缓解疼痛,恢复髋关节功能[6-8]。 但在手术过程中会对患者血管壁及内皮细胞功能产生一定损伤和病理性变化,并导致部分抗凝因子大量减少,此外,术后患者需长时间卧床休养,极大程度上限制机体肢体活动,造成血流减慢,术后发生深静脉血栓的风险进一步增加,不利患者术后恢复[9-11]。因此,术后需进行积极的康复训练,避免肺部感染、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发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12-14]。 常规康复护理难以有效改善患者疼痛症状,预后效果较差。
个性化功能锻炼是医护人员针对患者病情及多种因素全面分析制定的康复功能锻炼,注重循序渐进式锻炼,逐渐增加运动量,以促进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 本研究针对全髋关节置换术术后康复患者采用个性化功能锻炼,结果显示,观察组关节疼痛、关节活动、关节功能、关节畸形评分均较对照组高(P均<0.05),可见该康复方案能有效促进髋关节功能恢复。 个性化功能锻炼计划是由护士及医师根据患者实际情况、不断评估和调整共同制定出来的,具有渐进性和全面性,针对术后不同时期,采取不同锻炼方式,前期锻炼量较小,随康复进程逐渐加大锻炼力度,并在患者出院后定期进行电话随访给予针对性指导,填写相关功能锻炼表,有效监督患者个性化功能锻炼计划的实施,保证锻炼效果,促进髋关节功能恢复。 经进一步研究发现,术后1 d、3 d、7 d,观察组ADL 评分均较对照组高(P<0.05),提示该康复锻炼方案可提高患者生活自理能力。 个性化功能锻炼注重患肢功能运动,通过髋关节被动屈伸及股二头肌、股四头肌、腓肠肌训练、屈髋屈膝、伸髋伸膝训练等改善肢体功能,根据患者锻炼耐受底线不断调整锻炼频率和强度,最大程度恢复患者关节功能,提高其生活自理能力。在进行个性化功能锻炼时,采取的主要原则是个性化、循序渐进原则,即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在不同时期选择不同训练方式,并逐步增加训练强度,前期可进行髋关节被动屈伸,后期逐步加强训练强度提升训练效果,可显著提升患者生活自理能力[15-16]。
研究显示,术后3 d、7 d 观察组VAS 评分均较对照组低(P<0.05),充分佐证该锻炼方式有利于缓解术后疼痛症状。 在训练过程中不断了解患者关节活动情况,并针对患者家庭、环境、病情程度、性格等因素,给予个性化功能锻炼指导,不断调整功能锻炼计划,有利于随时了解患者术后疼痛情况,并给予针对性指导训练,有效改善疼痛,促进关节功能恢复。 研究结果还显示,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充分说明个性化功能锻炼可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避免长期卧床发生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个性化功能锻炼可在很大程度上加快髋关节周围组织功能恢复,使人工关节置换部位稳固性提高,有利于关节功能恢复与此同时,通过个性化功能锻炼能防止长期卧床,改善静脉血回流,避免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生发生[17]。需要注意的是,在进行功能锻炼时也要时刻关注患者心理状态变化,对存在不良情绪的患者及时进行心理疏导,提升其康复信心,使其治疗配合度进一步提升,有利于加快康复。
综上所述,个性化功能锻炼应用于全髋关节置换术术后康复中,可促进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提高其生活自理能力,并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