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文月(天津市东丽区金桥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科,天津300300)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冠心病是多种疾病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高血压在冠心病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1],患者血压持续增高,会产生血液动力学变化,激活血小板促使患者发生粥样硬化病变,进而导致心肌缺血或坏死等情况发生,是引起冠心病的高危因素之一。 同时,冠心病合并高血压高发人群为老年人,常见临床表现为心绞痛和心肌梗死,因而老年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患者常出现心绞痛、心肌缺血及胸闷等症状,若在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早期不积极治疗,可促使脑卒中、脑出血及心肌梗死的发生,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及生命健康安全[2]。 目前,临床上对于老年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患者主要采用药物治疗,其中硝酸异山梨酯、硝苯地平及依那普利是常用药物,但对患者单用硝苯地平或依那普利治疗疗效往往有限,仍有大部分患者出现脑缺血及心肌梗死等不良事件,对部分患者的预后改善也不明显[3]。 而有研究指出,对老年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患者使用硝苯地平与依那普利联合用药治疗,效果较好,可以很好地降低血压,改善心功能[4]。本文重点探讨硝苯地平与依那普利联合治疗老年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临床效果。 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0 年1 月至2021 年2 月本院门诊治疗的76 例老年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患者为观察对象,根据采用的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8 例。 对照组采用依那普利药物治疗者,观察组采用硝苯地平缓释片与依那普利联合治疗。 对照组中男21 例、女17 例;年龄61~85(70.43±6.74)岁;冠心病病程1~7(3.74±1.97)年;高血压病程1~10(5.23±2.34)年。 观察组中男20 例、女18 例;年龄62~84(71.03±6.80)岁;冠心病病程1~7(3.23±1.86)年;高血压病程1~11(5.41±2.33)年。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本研究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1.2 纳入标准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与《高龄老年冠心病诊治中国专家共识》[5]、《高血压基层诊疗指南》[6]中的冠心病、高血压诊断标准相符合者;临床资料完善者。排除标准:精神疾病;严重肾脏、肝脏功能不全或损伤;合并严重感染;恶性肿瘤;凝血功能障碍;对硝苯地平、依那普利药物过敏及易过敏体质者。
1.3 方法 对照组给予马来酸依那普利片5~10 mg/次,qd,口服。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硝苯地平缓释片20~30mg/次,bid,口服。 两组均持续治疗2 个月。
1.4 临床观察指标 (1)心功能指标:采用心功能检测仪(CVFD-Ⅱ)分别对两组治疗前后的心率(HR)、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及左心室舒张末期直径(LVEFSD)检测分析。(2)血压指标:采用临床常规血压仪分别对两组治疗前后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测量,共测量2 次,取平均值作为血压的检测值并记录。 (3)临床疗效:根据临床疾病疗效判定标准对两组疗效进行评估,疗效分为无效、有效及显效,总有效率=(有效例数+显效例数)/总例数×100%。显效:心功能Ⅰ、Ⅱ级,LVEF 大于40%,舒张未期压力(LVEDP)小于12 mmHg,收缩压下降20 mmHg 以上,舒张压下降10 mmHg 以上或血压达到正常水平值。有效:心功能Ⅲ级,LVEF30%~40%,LVEDP大于12 mmHg,收缩压下降10~20 mmHg,舒张压下降5~10 mmHg。无效:心功能Ⅳ级,LVEF20%~29%,LVEDP大于12 mmHg,血压值未下降或存在较大波动,或病情出现恶化、加重。(4)不良事件发生率:记录两组脑卒中、脑缺血、心肌梗死的不良事件发生率。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3.0 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 计量资料以(±s)表示,行t 检验,计数资料以例(百分率)表示,行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治疗前后心功能指标比较 治疗前,两组HR、LVEF 及LVEFSD 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HR、LVEFSD 均低于对照组,LVEF 高于对照组(P<0.05)。 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心功能指标比较(±s)
表1 两组治疗前后心功能指标比较(±s)
组别 n HR(次/min) LVEF(%) LVEFSD(mm)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观察组38 38 t P 87.64±7.14 86.98±7.23 0.400 0.690 71.43±5.43 65.77±5.64 4.457<0.01 41.67±3.44 41.58±3.79 0.108 0.914 47.89±4.30 50.54±4.27 2.696 0.09 46.72±3.37 46.59±3.71 0.160 0.873 42.47±3.10 39.89±3.24 3.547 0.01
2.2 两组治疗前后血压水平比较 治疗前,两组SBP、DBP 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SBP、DBP均低于对照组(P<0.05)。 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血压水平比较(±s)
表2 两组治疗前后血压水平比较(±s)
组别 n SBP(mmHg) DBP(mmHg)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观察组38 38 t P 153.24±8.13 152.89±8.09 0.188 0.851 137.35±7.59 124.86±7.36 7.282<0.001 112.97±5.47 113.15±5.37 0.145 0.885 94.56±6.44 82.76±6.79 7.773<0.01
2.3 两组疗效比较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37%,高于对照组的84.21%(P<0.05)。 见表3。
表3 两组疗效比较[n(%)]
2.4 两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不良事件总发生率为5.26%,低于对照组的21.05%(P<0.05)。见表4。
表4 两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n(%)]
冠心病、高血压是临床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其中高血压可以激活血小板促使粥样硬化病变,是引起冠心病的高危因素之一。 冠心病合并高血压的高发人群为老年人,常见临床病症为心绞痛和心肌梗死,加之老年人群伴随着多种疾病,机体功能逐渐衰退,抵抗能力减弱,当两种疾病出现合并时,若不及时治疗,会引起脑卒中、脑出血及心肌梗死等情况发生[7]。同时,因大部分老年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波动大,对药物的吸收能力低,便会长期处于一个高压状态,极易造成颅脑、脏器等器官损伤,进而促使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产生严重病变,造成无法挽救的局面,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命健康安全[8]。目前,临床治疗冠心病合并高血压的常规方式是药物治疗,但单用某种药物治疗往往治疗效果有限,达不到理想的治疗效果,因而需要寻找更好的治疗方法。
对于老年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患者而言,积极稳定自身血压和改善心肌功能,对治疗和延长生命周期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本研究中,治疗后观察组HR、LVEFSD、SBP 及DBP 均低于对照组,LVEF 高于对照组(P<0.05),表明对患者应用硝苯地平与依那普利联合治疗,可积极改善心功能,稳定血压。 主要原因为:依那普利可以抑制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剂,能在快速时间内稳定患者血压的同时还能有效调节体内血液运动,从而改善心肌功能。 同时,依那普利吸收利用率较高,进入人体后,可水解为依那普利钠,能有效扩张血管,增加心搏量,进而改善机体氧化应激状态,起到降低血压的作用[9]。 硝苯地平缓释片属于一种钙离子抑制剂,可以有效抑制Ca2+流入平滑肌、心肌细胞中,减少心肌能量和氧气的消耗,进而保护心肌细胞,还可快速扩张血管,促使心肌收缩力降低,进而稳定心率、血压,达到降压和治疗的目的[10]。 因而两种药物联用,可很好地发挥协同作用,稳定或降低患者血压,保护心肌功能,促使病情得到改善。
临床研究显示,在对硝苯地平控释片、依那普利两种药物的有效性与安全性分析中,两者联用能稳定患者血压、有效改善患者心功能,对于提升临床治疗效果有着十分积极的作用,同时硝苯地平控释片、依那普利安全性良好,患者药物反应在可耐受范围内[11]。 在本研究中,观察组治疗效果高于对照组,且不良事件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表明对老年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患者应用硝苯地平控释片联合依那普利治疗,能取得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安全性较高。 主要原因为:硝苯地平控释片与依那普利的联用,可以很好地对患者血管进行扩张,在提升患者血运的同时,还可以稳定患者的血压和改善患者心功能,进而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同时,硝苯地平控释片利用率较高,在进入患者体内后,能在24 h 之内稳定血药浓度,进而减少患者血管的收缩反应和肾小管对钠的吸收,起到保护肾脏、血管功能的作用,有效减少患者脑血管破裂等不良事件发生,因而安全性能较好。 另外,硝苯地平控释片对钙离子有特异性,在药物发挥功效时,并不会影响患者的交感神经,因此也不会增加患者脑卒中、脑缺血及心肌梗死等不良事件发生的概率。 本研究结果与季美汐等[12]研究相似,进一步证实对老年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患者应用硝苯地平控释片联合依那普利治疗,可以有效地抑制患者体内钙离子及交感神经的兴奋性,还可减少患者心肌过渡收缩,进而稳定患者血压,改善心功能,发挥双重降压效果,对临床治疗效果提升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
综上所述,对老年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患者应用硝苯地平与依那普利联合治疗,可积极改善患者心功能,稳定患者血压,进而减少脑缺血、心肌梗死等不良事件,具有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