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路与后路减压融合术治疗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的临床效果对比研究

2022-08-11 06:47高晓强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22年3期
关键词:骨化前路椎体

高晓强

(临朐县人民医院脊柱骨科,山东潍坊 262600)

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OPLL)属于脊髓型颈椎疾病,在我国发病率为1.6%~1.8%,临床中关于其发病原因尚未得出统一结论,但有研究表明,OPLL 具有遗传倾向,且发病率具有地域特征,东亚地区的发病率较高[1]。由于OPLL 早期临床症状缺乏特异性,且与颈椎病症状相似,易造成漏诊、误诊,导致患者无法接受及时有效的治疗,造成病情延误。目前,临床对症状较为严重的OPLL 患者多采取减压融合术治疗,通过外科手术解除骨化韧带对神经组织的压迫,亦是唯一可根治该病的方法[2]。根据手术路径不同,减压融合术可分为前路减压融合术与后路减压融合术,但是目前关于这两种路径减压融合术的临床疗效及预后影响仍存在较大的争议[3]。基于此,该研究选取该院2019年8 月—2021 年4 月收治的150 例OPLL 患者为对象,通过分组对照,对比前路与后路减压融合术的临床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收治的150 例OPLL 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符合《骨科疾病诊断标准》[4]中OPLL 诊断标准,且经影像学检查确诊者;经保守治疗无效者;有明确的手术指征及治疗需求者。排除标准:合并心、肺、肾等重要脏器功能障碍者;存在血液系统疾病者;既往有脑卒中病史且存在影响肢体功能的后遗症者;合并其他脊髓疾病者;既往存在颈部治疗史者;患者或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已对本项研究进行讨论、审核,并予以批准。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75 例。对照组男45 例,女30 例;平均年龄(62.46±7.68)岁。观察组男46 例,女29 例;平均年龄(62.35±7.45)岁。两组基础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采用后路减压融合术。患者取俯卧位,充分暴露颈部背侧,全身麻醉后于颈部后正中做切口,将棘突及两侧椎板分离,在目标椎体的椎板两侧置入螺钉并固定,借助咬骨钳对椎板进行减压,于椎体头尾两端切断后纵韧带,于椎板处开槽,打开椎管后螺钉固定钛板,止血并检查后留置引流管,关闭手术切口。术后予以抗炎、营养神经、补液处理,佩戴头颈胸支具固定3 个月。

1.2.2 观察组

采用前路减压融合术。患者取俯卧位,充分暴露颈部背侧,全身麻醉,于颈部前右侧做横切口,并逐层分离至目标椎前间隙,将深层颈深筋膜剥离后,使用刮匙及咬骨钳处理椎体前中部,再用磨钻去除椎体后部及椎间盘,同时磨削后纵韧带前方,操作时注意保留薄层椎体后缘皮质,借助尖刀、剥离钩及枪钳分离及切除病变后纵韧带,在撑开器辅助下恢复颈椎前凸,安装钛板及钛网,止血并检查后留置引流管,关闭手术切口。术后予以抗炎、营养神经、补液处理,佩戴头颈胸支具固定3 个月。

1.3 观察指标

(1)围术期指标:记录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长、住院时间。

(2)疼痛程度、椎体功能:于术前、术后15、30 d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于术前、术后3 个月采用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评分(JOA)量表颈椎部分进行评估。VAS 量表总分10 分,得分与患者疼痛程度成正比;JOA 量表颈椎部分总分17 分,得分与患者颈椎功能呈正比。

(3)住院期间,比较两组患者呼吸困难、发声困难、硬脊膜破裂、C5麻痹、感染等并发症发生情况。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2.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如围术期指标等,用()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如并发症发生情况等,以[n(%)]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围术期指标组间比较

观察组的手术时长长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围术期指标比较()

表1 两组围术期指标比较()

2.2 疼痛程度、椎体功能组间比较

术前,两组的VAS 评分、颈椎JOA 评分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5、30 d,观察组的VAS 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术后3 个月,观察组的颈椎JOA 评分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手术前后VAS、颈椎JOA 评分比较[(),分]

表2 两组手术前后VAS、颈椎JOA 评分比较[(),分]

2.3 并发症发生情况组间比较

住院期间,观察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3 讨论

颈椎自身体积小、灵活度高,而在日常生活、工作中所受压力较大,因此其生理结构十分脆弱,且颈椎部位神经丰富,如运动神经、感觉神经、部分自主神经等,颈椎发生病变后,可使患者产生强烈疼痛感,对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OPLL 病情进展缓慢,病变累及至椎管并且伴有神经压迫时,患者才会表现出相应的症状,但此时骨化程度较高,患者需接受减压融合手术治疗。前路减压融合术是从颈椎前右侧入路取出产生压迫的骨化后纵韧带,具有直接减压的作用[5];后路减压融合术将颈椎后正中作为手术操作入路,通过“弓弦原理”实现减压目的,具有操作相对简单、减压范围大等优势[6]。

颈部组织结构较为复杂,前入路手术操作时需要通过气管、食管及周围神经、血管等,因此手术难度较大,手术时间长;而后入路的手术路径为骨化后韧带相邻结构,多为毛细血管,血供丰富,止血操作更复杂,因此术中出血量较多[7]。OPLL 的神经症状主要由韧带骨化压迫导致,无论何种入路术式都能解除压迫,促进患者恢复。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的手术时长长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提示前路减压融合术能够有效减少OPLL 患者术中出血量。前入路手术在取出椎间盘的同时进行固定,能够防止脊椎后突,进而改善颈椎功能。通过解除颈椎的压迫,改善患者颈椎功能,提高其生活能力是减压手术治疗的核心,使用颈椎JOA 评分能够直观反映患者的颈椎功能。本研究结果显示,术后3 个月,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颈椎JOA 评分更高,提示前路减压融合术能够有效促进OPLL 患者颈椎功能恢复。

相较于后路减压融合术,前路手术可在脊椎前缘取出产生压迫的骨化后纵韧带及骨赘,进行完成彻底减压,手术效果较明显;同时采用高强度钛板作为手术耗材对颈椎前缘进行固定,能够增强正常生理组织的结构强度,可恢复颈椎生理曲度及正常生理间隙,减轻因神经受压造成的机体疼痛[8]。随着OPLL 病情进展,骨化韧带会逐渐对神经根产生压迫,患者可感到颈椎轴性疼痛,且压迫越严重疼痛越明显,因此,对患者疼痛程度进行评估,能够间接评价压迫解除程度。本研究结果显示,术后15、30 d,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VAS 评分更低,提示前路减压融合术能够有效缓解OPLL 患者的疼痛程度。

本研究结果还显示,住院期间,患者主要的并发症为硬脊膜破裂、C5麻痹、呼吸困难、发声困难、感染,分析原因可能为前路减压融合术在操作时,不可避免地会伤及喉返神经、气管及迷走神经,使患者出现呼吸困难或发声困难等症状,同时气管插管、术后喉头局部水肿、痉挛也会导致声音嘶哑;在剥离骨化的后纵韧带时,由于其与硬脊膜连接紧密,时常会出现误伤硬脊膜致其破裂的情况,且前路减压融合术在切除病变韧带时更易使硬脑膜受力,进而造成脑脊液漏;脊髓减压后,颈椎与脊髓的相对位置出现变化,对神经根造成牵拉,进而会导致C5麻痹[9];感染是较为常见的围术期并发症,术后引流不充分、护理不到位、抗感染治疗无效均会导致感染发生。但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无明显差异,提示前路减压融合术不会增加并发症的发生率。

综上所述,前路与后路减压融合术治疗OPLL 均有显著疗效,前路减压融合术可减少患者术中出血量,减轻机体疼痛程度,提高颈椎功能,后路减压融合术手术时间短,临床中可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选择适宜的术式。但本研究样本量较少,后续还应扩大样本量进行深入研究。

猜你喜欢
骨化前路椎体
两种微创手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疗效比较
苏州工业园区朝前路实验学校 博雅教育 奠基人生
前路
帕立骨化醇对血液透析患者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治疗的研究进展
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脊柱压缩骨折
前路漫长,但值得期待
经皮穿刺椎体后凸成形术与保守疗法治疗骨质疏松性多节段椎体压缩骨折的价值研究
梅花鹿茸快速生长及骨化期相关差异表达蛋白分析
尖吻鲈仔鱼骨骼发育观察
后路单开门结合侧块螺钉治疗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疗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