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伟
(邹城市中医院针推科,山东邹城 273500)
中风又称脑卒中,指各种原因导致脑部血管破裂或阻塞,造成局灶性脑组织损伤所引起的一组急性脑血管疾病,包括出血性脑卒中和缺血性脑卒中两种,中医认为该病多因气血逆乱使脑脉痹阻或血溢于脑所致[1]。本病可引起严重的神经功能损伤,导致患者发病后遗留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言语不利等症,统称中风后遗症,严重影响患者正常生活,临床治疗以最大限度恢复患者肢体功能、提高生活自理能力为目标[2]。中医治疗中风历史悠久,基于辨证论治原则,根据患者不同病理阶段,灵活采用各种治疗方法,往往能够取得很好的疗效。本研究选取2020 年1 月—2021 年8 月我院收治的气虚血瘀型中风后遗症患者86 例,探讨补阳还五汤加减配合针灸推拿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选取2020 年1 月—2021 年8 月我院收治的气虚血瘀型中风后遗症患者86 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3 例。试验组男25 例,女18 例;年龄36~75 岁,平均(59.42±7.51)岁;缺血性脑卒中35 例,出血性脑卒中8 例;病程2~11 周,平均(4.81±1.57)周;入组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5~17 分,平均(9.72±6.37)分。对照组男24 例,女19 例;年龄38~74 岁,平均(59.16±7.28)岁;缺血性脑卒中34 例,出血性脑卒中9 例;病程2~10 周,平均(4.73±1.46)周;入组时NIHSS 评分5~18 分,平均(9.59±6.41)分。两组各项一般资料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获该院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
纳入标准:(1)西医诊断符合《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8 版)、《中国脑出血诊治指南》(2019 版)中相关诊断标准[3-4];(2)经专科治疗病情平稳,处于中风后恢复期(发病2 周后),后遗症表现为肌力减弱、偏瘫步态、面部麻木、口角歪斜、言语不清等;(3)病程≤3 个月;(4)中医诊断符合气虚血瘀型中风后遗症相关诊断标准,以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言语謇涩或不语为主症,以偏身麻木、四肢软弱、口眼歪斜、气短乏力、面色晄白、自汗、舌歪为次症,舌暗淡苔白腻,脉沉细;(5)对本研究知情同意。
排除标准:(1)存在既往脑神经功能损伤病史或肢体功能障碍史;(2)康复期间脑卒中急性复发;(3)合并严重内科疾病,一般状况差;(4)合并精神疾病,依从性差;(5)存在近期肌松药物治疗史。
两组均接受脑卒中常规康复治疗。个体化应用抗血小板聚集药物、营养神经药物、控糖药物、降压药物、调脂药物,指导患者合理、低盐低脂饮食,日常加强功能锻炼,耐受前提下多进行主动活动。
对照组在此基础上采用针灸推拿治疗。针灸:取穴患侧肩髃、曲池、合谷、外关、手三里、太溪、太冲、环跳、阳陵泉、足三里、解溪、八风、八邪。神智昏蒙加人中、四神聪,言语不利加廉泉,口眼歪斜加阳白、地仓、攒竹、颊车,胸闷加内关。直刺法进针,行平补平泻手法,留针30 min。推拿:对患侧上下肢特别是肘膝关节以下部位实施按、压、点、揉、拿、捏等手法,予以关节被动运动,多挤捏手指、足趾等小关节,每次20 min。同时予以腹部推拿,患者取仰卧位,医者将掌根置于任脉推压5 min,然后分推腹阴阳5 min,再顺次一指轻柔关元和气海、弹拨任脉上腹段、顺时针运腹各5 min。上述治疗每日1 次,8 周为1 个疗程,共治疗1个疗程。
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组方:黄芪60 g,当归40 g,地龙、川芎、赤药各20 g,桃仁10 g。加减方:肢体麻木加茯苓、胆南星、法半夏各9 g,腰膝酸软加枸杞子、桑寄生、怀牛膝各10 g,心悸加五味子、麦冬各9 g,言语不利加石菖蒲、远志、郁金各9 g。每日1 剂,水煎取汁300 mL,分早晚两次温服,8 周为1 个疗程,共治疗1 个疗程。
(1)中医症候积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依据症候有无及严重程度,分为无、轻、中、重四级,主症分别记0、2、4、6 分,次症分别记0、1、2、3分,舌脉象有记3 分,无记0 分,取各项计分之和,得分范围0~45 分,得分越高,症状越重。
(2)CNDS 评分、FMA 评分与BI 评分:基于中国脑卒中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量表(CNDS)评价两组神经功能改善情况,量表从意识刺激反应、水平凝视、面瘫、言语、上/下肢肌力、手肌力、步行能力8个维度进行评价,得分范围0~45 分,得分越低,神经功能恢复越好。根据Fugl-Meyer 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评价两组患侧肢体运动功能,量表分为上肢(33 项)和下肢(17 项)两部分,每项最高分2 分,得分范围0~100 分,得分越高,肢体运动功能越好。根据Barthel 指数评定量表(BI)评价两组日常生活能力,量表选取吃饭、穿衣、如厕等10 项日常行为进行评价,得分范围0~100 分,得分越高,依赖性越强,日常生活能力越差。
(3)临床效果:具体评价标准:治疗后中医症候积分较治疗前降低≥90%为基本恢复,降低70%~89%为显效,降低40%~69%为有效,降低不足40%、不变或增加为无效。总有效率=(基本恢复+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采用SPSS 21.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两组治疗前中医症候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中医症候积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中医症候积分比较[(),分]
表1 两组治疗前后中医症候积分比较[(),分]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
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两组治疗前CNDS 评分、FMA 评分与BI 评分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CNDS 评分低于治疗前,FMA 评分与BI 评分均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治疗后CNDS 评分低于对照组,FMA 评分与BI 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前后CNDS 评分、FMA 评分与BI 评分比较[(),分]
表3 两组治疗前后CNDS 评分、FMA 评分与BI 评分比较[(),分]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
中风后遗症是脑卒中急性发病后遗留的一组病症,临床表现多样,是导致脑卒中患者残疾的重要原因,而肢体偏瘫、半身不遂对患者的生活产生不利影响,故改善患者肢体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自理能力成为临床治疗本病的主要目标。中风后偏瘫归属中医“偏枯”范畴,中医认为头乃诸阳之会,脏腑之气皆注于头,脑卒中发病后,患者久卧于床,正气不足,肾气亏虚,气血凝滞,导致阴阳失调,脏腑不和,使经脉痹阻,脑失所养,神机受损,故而发病,因此中医治疗本病应以益气活血、祛瘀通络为法[5]。
针灸和推拿是中医传统内病外治方法,在现代中医临床中也广泛应用。其中,针灸以金属针针刺特定穴位并通过搓捻等手法得气,可以达到扶正祛邪、调和阴阳、疏通经络的目的。本研究基于经络所属脏腑和循行部位取穴,可以进一步发挥补中益气、理气活血、通经活络之功效。现代药理学研究证实,针刺可以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改善肢体偏瘫症状[6]。推拿是基于经络和穴位,通过一定手法和力道进行疾病治疗的方法,本研究以此治疗中风后偏瘫,可以通过按、摩、揉、捏等手法推行气血、调和阴阳、疏经通络,改善患肢气滞血瘀症状,使气血周流,保持阴阳平衡,促进偏瘫侧功能恢复。现代研究证实,推拿能够将机械能转化为热能,提高局部组织温度,改善血液和淋巴循环,改善患肢营养状况,促进功能损伤修复[7]。另外,推拿可以通过被动运动预防患肢肌肉萎缩和痉挛,促进功能康复。
补阳还五汤出自《医林改错》,为理血剂,可以补气,活血,通络,适用于治疗多种气虚血瘀证患者。方中黄芪补益元气,气旺则血行,可以发挥祛瘀、疏经、通络的功效,为君药。当归补血活血、调经止痛,可以活血通络,改善血瘀且不伤血,为臣药。另佐以地龙、川芎、赤芍,以药行力共奏活血祛瘀、通经活络之效[8]。现代药理学研究证实,方中药物活性成分可以改善中风后遗症患者血液凝滞状态,促进脑局部血流灌注,营养神经,改善神经受损症状[9]。本研究中,试验组治疗后中医症候积分低于对照组,CNDS 评分低于对照组,FMA 评分与BI 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补阳还五汤加减配合针灸推拿治疗气虚血瘀型中风后遗症的有效性与可行性。与朱树波[10]研究结果一致。
综上所述,补阳还五汤加减配合针灸推拿治疗气虚血瘀型中风后遗症效果确切,可以有效改善临床症状,促进患者神经功能与肢体运动功能恢复,提高日常活动能力,值得临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