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守超,孙菲菲,刘铁,李梅,崔景利
(潍坊市人民医院肛肠外科,山东潍坊 261041)
结直肠癌是普外科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临床多采用开腹手术的方式进行治疗,但该术式对患者机体的创伤性较大,从而延长了其恢复时间。近年来,随着腹腔镜技术的不断完善,其在临床的应用范围也越来越广泛。腹腔镜具有微创的优势,应用于结直肠癌的治疗中可进一步降低对患者的创伤,加快其恢复速度,受到了患者及家属的肯定[1]。快速康复外科通过整合围术期循证医学证据,优化各项干预措施,可有效降低创伤应激、加快器官功能恢复速度,控制并发症发生并缩短住院时间。基于此,本研究选取2021 年6—12 月潍坊市人民医院肛肠外科收治的60 例结直肠癌患者为对象,通过分组对照,探究快速康复外科联合腹腔镜手术在结直肠癌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选择潍坊市人民医院肛肠外科收治的60 例结直肠癌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符合《结直肠癌早期诊断与治疗》[2]中的相关诊断标准;年龄18~80 岁;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I~Ⅱ级,心功能I~Ⅱ级;术前血清白蛋白(ALB)≥30 g/L;均拟于全麻下接受限期结直肠癌手术。排除标准:患有糖尿病、消化道梗阻等疾病者;孕期女性;术前24 h 内服用对胃肠道分泌及排空有影响的药物者;术前行放化疗,肿瘤多发或转移或侵犯其他脏器者。随机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每组30 例。快速康复组中有男性18 例,女性12例;年龄20~80 岁,平均年龄(65.14±6.27)岁;美国癌症联合委员会/国际抗癌联盟结直肠癌TNM 分期:Ⅰ期12 例,Ⅱ期11 例,Ⅲ期7 例;右半结肠切除6 例,左半结肠切除2 例,乙状结肠切除4 例,直肠前切除18 例。传统治疗组中有男性17 例,女性13 例;年龄18~76 岁,平均年龄(62.09±4.22)岁;TNM 分期:Ⅰ期14 例,Ⅱ期8 例,Ⅲ期8 例;右半结肠切除4 例,左半结肠切除3 例,乙状结肠切除6 例,直肠前切除17例。两组患者的各项一般资料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存在可比性。本研究已通过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对本研究知情且签署知情同意书。
传统治疗组采用常规干预。具体如下:术前对患者进行常规教育,说明疾病的情况和治疗方法,嘱其术前流质饮食,提前做好肠道准备。术中常规使用胃管、导尿管,并进行腹腔引流。术后待肠道恢复后移除胃管,给予患者饮食支持,并在术后5 d 移除导尿管。
快速康复组采用快速康复干预。具体如下:(1)术前:①心理支持。医护人员在术前与患者进行交流,说明手术具体内容和护理方案,以改善患者的负面情绪,促使镇痛方案顺利实施,提高患者的手术配合度。②机械性肠道准备会提高术后吻合口漏的发生风险,故在术前应适当减少肠道准备、术前用药及洗肠处理。③嘱患者摄入适量的碳水化合物,以促使机体进入合成代谢状态,从而避免胰岛素抵抗情况的发生,维持机体平衡。(2)术中:①通过使用短效麻醉药、降低阿片类药物使用剂量、硬膜外麻醉及神经阻滞方案等降低患者的术后应激。②微创操作:合理选择手术切口,充分辅助腹腔镜等相关技术,以改善炎症反应,缓解疼痛,降低患者的恢复时间,最大程度减少并发症的发生。③术中保温:利用空气加热器调节手术室温度,并使用加温床垫对手术台进行保暖处理,对于需要输液的患者,需提前对液体进行加温,注意术中需保证患者头部及上肢的温度。选择温度适宜的生理盐水进行腹腔冲洗,最大程度减少手术影响,确保各脏器功能处于正常状态,促进患者术后恢复。④液体治疗:限制补液量在2 500 mL 内,以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维持胃肠道正常功能,缩短恢复时间。在补液过程中,可辅助人工胶体来确保合理范围内的血流动力学,改善微血管血流,维持正常细胞氧气供给。另需注意的是,输血操作可能会提高感染的风险,故在输血方面应当严格限制。(3)术后:①引流管护理。根据患者病情,尽早拔除胃管、尿管及腹腔引流管等,因管道的长期使用会影响肺部、泌尿系统功能,增加并发症发生率,限制患者的活动,不利于早期康复运动。②早期运动。术后尽早指导患者进行床上运动,并根据其恢复情况嘱其尽早下地活动,以避免长时间的卧床造成的肌肉萎缩,降低静脉血栓和感染的风险。③早期进食。结合患者的恢复情况,术后1 d 可口服清流质食物,术后3~4 d 可恢复半流质饮食,之后应尽早恢复正常进食,以纠正胃肠道功能,避免因禁食时间过长导致机体功能紊乱。④术后恶心、呕吐及肠梗阻的防治。对于存在上述症状者,可给予其止吐药进行对症治疗,以降低应激反应,提前进食时间。⑤术后镇痛。患者的疼痛会进一步加重应激反应,使其难以在早期进行康复运动,故术后有效镇痛是加快康复速度的基础。对于疼痛较轻者可使用小剂量阿片类止痛剂,疼痛严重者可采用连续硬膜外镇痛。
(1)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情况,包括首次下床活动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恢复饮食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统计两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包括切口感染、肺部感染、尿路感染、肠粘连等。(2)对比两组患者手术前及手术后(干预1 周后)的应激反应指标,包括白细胞(WBC)、C 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3)对比两组患者手术前及手术后(干预1 周后)的免疫指标,包括CD3+、CD4+、CD4+/CD8+。
采用SPSS 21.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住院时间、肛门首次通气时间等计量资料用()表示,采用t 检验;性别、并发症发生率等计数资料用[n(%)]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快速康复组的首次下床活动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恢复饮食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均短于传统治疗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术后恢复情况比较()
表1 两组患者的术后恢复情况比较()
快速康复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传统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n(%)]
术前,两组的WBC、CRP、IL-6 水平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快速康复组的WBC、CRP、IL-6 水平均低于传统治疗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的应激反应指标水平比较()
表3 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的应激反应指标水平比较()
术前及术后,两组的CD3+、CD4+、CD4+/CD8+水平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的免疫指标水平比较()
表4 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的免疫指标水平比较()
快速康复外科作为一种新型的围术期干预方式,对术前宣教较为重视,并强调使用微创和先进的麻醉技术,结合患者具体情况,为其制定全面的恢复计划,加快术后恢复速度。快速康复外科的涉及面较广,其中包含了多个学科的相关知识,要求多学科协同合作,并带动患者和家属参与到其中[3]。
传统的围术期干预缺乏对患者应激水平的重视,从而延长了胃肠功能恢复时间。而快速康复外科旨在降低应激反应,可确保患者内环境稳定,从生理、心理及社会医学等多个角度促进患者的术后恢复。快速康复外科能够有效控制应激反应,并加快体液免疫功能恢复,可降低术后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加快胃肠道功能的恢复速度,缩短住院时间。腹腔镜手术作为微创手术的一种,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对患者的创伤,配合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干预,可进一步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和恢复时间。本研究中,快速康复组患者在腹腔镜微创治疗的基础上采用快速康复干预,改变了传统围术期干预的理念,无需等待术后4~5 d 肠道通气或排泄恢复正常后才恢复饮食,而是建议在术后1 d 即可开始口服清流质食物,术后3~4 d 即可恢复半流质饮食,以减少静脉输液量。和传统治疗方案对比,快速康复干预缩短了手术中导管的拔除时间,能有效减少患者所承受的痛苦,提高其舒适度[4-5]。快速康复干预特别强调在术中全身麻醉的同时加用硬膜外麻醉,并留置硬膜外导管在术后48 h 内进行持续给药止痛,应用中胸段硬膜外神经阻滞麻醉,可阻断交感神经兴奋,减轻创伤应激反应[6]。患者在充分止痛的情况下,术后第1 天即可离床活动,早期下床活动不仅能促进机体合成代谢,还有利于患者的体力恢复及营养补充,尽量避免吗啡等阿片类止痛药的应用,减少术后肠麻痹的发生[7]。此外,快速康复外科还包含多项干预措施,涵盖术前、术中及术后。术前思想准备的落实能提高患者的认知水平,有助于减轻其心理压力,而减少不必要的肠道准备及术前用药,术前应用碳水化合物能够减轻胰岛素抵抗情况,改善蛋白质代谢,促使机体维持正常功能;术中做好保温并采用微创操作,可最大程度减少应激反应对患者所造成的影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术后积极进行引流管管理,并指导患者早期下床活动,可加快机体功能的恢复,早期进食可促进胃肠功能恢复,合理的术后镇痛措施能进一步减少应激反应和肌肉痉挛[8-9]。上述措施的应用,可加快患者的术后恢复,减少并发症,调节应激反应水平,改善机体炎症因子表达[10]。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快速康复组的各项术后恢复时间均短于传统治疗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传统治疗组,各项应激反应指标水平均低于传统治疗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中采用快速康复外科干预,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加快患者的恢复速度,并减少应激反应的发生,值得研究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