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爱春 | 江苏省南通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如今,我国基础教育已经进入学科核心素养时代。就美术教育教学而言,一方面需要继续加强对课改的整体性、系统性、细节性、创新性的研究与实施,另一方面,要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力量,运用一切可以运用的方法,推广以高效课堂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模式和教学方法,在创新中谋发展、求进步,实现学科核心素养的稳步提升,使美术教育从常态化教学聚焦于以审美感知、艺术表现、创意实践、文化理解为基石的艺术实践体验方式。
在当前的美术教育教学改革中,创新就是原动力。人民艺术家齐白石曾说过:“学我者生,似我者死。”他不断告诫后学者要善学、善变,这里的“学”与“变”的过程,就是创新的过程。美术教育工作者应如何在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中,采取适合的方式方法,加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并提升其创造能力呢?
应培养教师的创新思维,提高教师的创新能力,更重要的是通过激发教师强烈的创新意识,去感染、带动和指导学生,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这意味着既要指导学生学好美术学科的专门知识与技能,还要引导学生在审美体验与美术表现、创意实践中不断思考、勇于创新。因此,美术教师要积极创设活跃的课堂氛围,营造良好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热烈讨论、踊跃展示自我,让他们充分体验参与的快乐和成功的喜悦。如在教授人物写意画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欣赏古今中外名家的作品,再去分析、讨论这些画中各自运用的表现技法和表达方式。然后,让学生为某个未完成的作品进行添画、改画练习,鼓励他们采取各种表现技法去尝试改造人物、添加辅景。最后,采取命题作画的方式,指导学生进行创作,巩固、强化所学绘画技能,并讨论能否用新的方法来表现主题。在展出、观摩作品时,采取多元评议、多范围交流去促进学生对人物写意画的传承与创新。
疑问往往使人产生好奇,而好奇则容易转化为强烈的求知欲望。在美术实践体验中,动手做、用嘴议,更容易让学生发现和理解许多表现技法的作用与特点,也更容易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与创新意识。这样的教学,也更容易达到不教而教的境界,既解放了教师,又挖掘了学生的潜能,培养了他们的创新能力。
笔者认为,教育是由外铄走向内生,由纯粹外在决定论走向内在主体决定论。学生学习的过程,不仅仅需要理性,更需要情感和个性。
在美术教育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思维和能力。首先,应善于保护学生的独特个性,并给予他们个性自由发挥的机会与平台。异口同声、千人一面的教学不仅压制了学生的个性,更是创新能力培养的大忌,我们应该鼓励学生在个性自由的基础上大胆表现。
其次,要把激发学生的美术创新意识和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紧密联系起来。只有在教学中不断探索与实践,创新意识才能得以培育,美术创新教学才能成功。在“后课改”时代,我们要帮助学生改变原有的填鸭式、单向接受式的学习方式和唯学习结果论的应试学习思维、学习模式、学习方法,积极鼓励、引领学生自主参与美术学习综合实践活动,在亲身体验中,让他们逐步形成面对美术学习和解决社会、生活问题时,努力求知、善于质疑、乐于探究的心理倾向,获得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以及解决学习、生活问题的综合能力。具体的实施方法为:让学生在美术教学任务发布后,大胆想象、大胆质疑,先自由发现、提出问题,再锻炼他们整理、分析、论证资料和提出问题解决方案的能力。这样不仅能激活学生原本的知识储备,还能让他们在尝试相关学科知识的综合运用与融合中触类旁通,产生新思想、新创意,形成不断追求、积极进取、严谨探索的科学态度,拥有克服困难、勇于创新的品质。这些措施,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个性发展和实践能力都将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同时也将推动美术学习方式的跨越式转变。
过去,大家习惯于把教材奉为圭臬,要求教师的教学必须严格遵循教材,不能越雷池一步,照本宣科是基本操作。如今,一套相对静止的教材早已无法承载当前不断变化的需求,教材只是学生认识世界的众多媒介之一,是连接师生教与学的桥梁之一。
20世纪末,我国开始了教材的一纲多本改革,教材的权威性有所下降,大家也初步明确,教材只是引导师生围绕一些主题去进行沟通、探索,从而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结论与方法的媒介。现行的各版本美术教材都有各自的地域特点或内容特色,设置了众多美术学习主题或学习任务。而对于每个主题、每个任务,我们不能只是点状、线性地考虑,更应该着力于面上的泛化、拓展及外延,以达到立体化、多元式、开放性使用教材的目的。
诚然,众多版本的美术教材丰富了教师的教学选择,但要为学生的探究性、创新性学习提供足够的开放空间,教师还必须改变灌输教材碎片化知识的局面,具体可以采取如课题式、探究式、研究式或单元式教学的模式,深挖教材、分解教学内容、重新组合。例如教学《实用又美观的日用品》时,教材给教师留出了充分发挥的空间,教师可以让学生到市场和超市进行考察,回到课堂上表达自己的认知。从收集的资料和学生的表述中,学生初步感受了生活中各种日用品的形态、色彩、工艺等信息,进一步引发出对文化心理、产品造型、产品设计、日用品的功能的分析,使学生的认识和理解超出了美术课堂的范畴。
在本轮课程改革中,不难发现,课程不再局限于课堂教学,还可以延伸到教室之外,包括网络等虚拟空间。因此,教学空间也成为一种崭新的课程资源。
但事实上,美术活动空间大多停留在普通教室,白墙、黑板、桌椅,条件稍好的学校虽有专用的美术教室,但那也只是比普通教室多了实物投影仪和一些橱柜、器材。这对于实现多姿多彩的美术教学来说,显得过于单调、狭窄了,应尝试开拓、创新、延伸教学空间。
具体可以这样实施:开发乡土及校内校外课程资源,如利用图书馆资源,用好各类美术教育理论书籍、美术杂志、美术作品集等;开发美术展示的场所,如充分利用学校建筑中的走廊、教室、门厅等;用好现有的美术教学设施与器材、设备及校内外的各种资源,如美术馆、图书馆、博物馆、青少年宫等;拓展网络虚拟空间,建设校园美术学习、展示网站,建设美术专门学习App、微信公众号等,形成网络学习空间,让学生、教师、家长、社会都能参与到美术学习中来,实现教学空间的最大化、最优化、立体化、集成化。
新时代的美术教学,无论是由上而下的教育实验,还是一线教师的自发尝试,思想、理念、品味及教学方法、教学模式都已产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其中,创新依然是美术教育教学永恒的原动力,只有创新、不断创新,才能真正实现美术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提升学生的美术学科核心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