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福民 王化秀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 年9 月~2020 年9 月来本院皮肤科就诊并符合诊断标准的70 例老年寻常型银屑病患者为观察对象。纳入标准:年龄≥60 岁;临床诊断明确为寻常型银屑病。排除标准:近2 个月内接受过生物制剂、维A 酸类药物、糖皮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治疗;近1 月内未接受光化学疗法者;光敏及对治疗药物及药物成分过敏者;合并其他严重器质性疾病者;依从性差、不能按照医嘱完成者。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治疗组,每组35 例。对照组:男18 例,女17 例;年龄60~79 岁,平均年龄(69.26±5.16)岁;病程2 个月~12 年,平均病程(4.08±3.25)年。治疗组:男20 例,女15 例;年 龄60~79 岁,平均年龄(68.77±5.02)岁;病程1 个月~15 年,平均病程(3.21±3.14)年。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及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本次临床研究已通过医院伦理委员会同意,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n,)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n,)
注:两组比较,P>0.05
1.2 方法 治疗组采用NB-UVB 光疗治疗,仪器为上海希格玛光疗仪,3 次/周,窄普紫外线首次照射剂量为0.3~0.5 J/cm2,按照患者的皮肤类型不同进行调整。如果照射无红斑反应,按20%比例增加,最大照射剂量≤3.0 J/cm2;如出现照射后红斑、水泡,停止照射待皮损消退后再按原剂量的50%继续照射治疗。外用喜辽妥(德国)2 次/d。对照组单独给予NB-UVB 光疗治疗,方法同治疗组一致。8 周后评价疗效。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1.3.1 临床疗效 根据PASI 评分,以卫生部推荐临床疗效判定标准进行评估:PASI 评分下降指数(%)=(治疗前PASI 评分-治疗后PASI 评分)/治疗前PASI评分×100%。治愈:PASI 评分下降指数≥90%;显效:PASI 评分指数下降60%~89%;好转:PASI 评分下降指数20%~59%;无效:PASI 评分下降指数<20%。总有效率=(治愈+显效)/总例数×100%。
1.3.2 PASI 评分 采用PASI 评分对患者治疗前后的皮损面积及严重度进行评估,总分0~72 分,分数越高说明病变面积大,皮损程度重。
1.3.3 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包括局部皮肤红斑、瘙痒、脱屑等。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 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PASI 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PASI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55,P>0.05)。治疗后,治疗组、对照组PASI 评分均低于本组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9.70、15.57,P<0.05);治疗组PASI 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63,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PASI 评分比较(,分)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PASI 评分比较(,分)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a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bP<0.05
2.2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5.7%,其中治愈7 例(20.0%),显效23 例(65.7%),好转5 例(14.3%),无效0 例。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0.0%,其中治愈2 例(5.7%),显效19 例(54.3%),好转12 例(34.3%),无效2 例(5.7%)。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85,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n(%)]
2.3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治疗组未出现不良反应;对照组出现5 例不良反应,包括局部皮肤红斑、瘙痒、脱屑等,停止照射恢复后按原剂量50%继续照射,未再出现其他不良反应。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0 低于对照组的14.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38,P<0.05)。
银屑病是一种遗传与环境共同作用诱发的免疫介导的慢性、复发性、炎症性、系统性疾病。典型的临床表现为鳞屑性红斑或斑块,局部或广泛分布,多数患者冬重夏轻。发病原因及机制尚未清楚,目前认为是多遗传背景下T 淋巴细胞介导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有研究表明多种细胞因子及免疫细胞参与了银屑病的发病[1]。根据银屑病的临床特征分为寻常型、关节病型、脓疱型及红皮病型,其中寻常型占90%以上。随着老年人群比例的增高,老年银屑病患者逐年增多,由于老年人特殊的生理特点,皮肤容易出现表皮变薄、脆性增加、免疫功能下降、修复能力差及对外界的抵抗力降低等病理现象,因此与其他年龄段相比皮疹分布及表现有自己的特点。国外[2]有调查显示,银屑病是波兰老年人最常见的皮肤病之一。在一项[3]60 岁以上老年人银屑病的研究中发现,在新发银屑病患者中,约13%的患者发生在60~69 岁,且随着人口老龄化呈上升趋势。在治疗方面尚缺乏特效的治疗药物,目前主要有生物制剂、维A 酸类、免疫抑制剂、糖皮质激素等,部分药物疗效好但其副作用大。由于老年人的特殊体质,合并基础性疾病较普遍,一些主要药物对于老年患者不适宜长期应用或不能使用,导致患者依从性不高或无药可用,而生物制剂一般价格昂贵且具有潜在感染的可能性,因此大多数患者在经济和体质上无法接受。由于老年人各种生理机能的减退,尤其是肾脏排泄能力下降,一般首选不建议系统给药,外用药是治疗老年银屑病的一线疗法[4]。在外用药方面,糖皮质激素是目前较常用的药物,但长期及大面积应用将引起局部及全身的不良反应。维生素D 类似物如卡泊三醇软膏[5]与糖皮质激素联合应用治疗银屑病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如果使用面积超过体表面积的30%会增加发生高钙血症的风险。维A 酸类药物他扎罗汀[6]在治疗银屑病方面取得明显效果,既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与糖皮质激素合用,但是其对皮肤有较强的刺激性,可引起干燥,瘙痒、灼热等自觉症状明显,导致老年患者用药的依从性降低。具有润肤作用的外用药既可以减少药物不良反应,也可以达到控制银屑病的目的[7],尤其对于老年患者更适用。喜辽妥又名多磺酸粘多糖乳膏,其活性成分为5~15 KD 的低分子肝素,具有保湿、抗炎、修复皮肤屏障等多种作用。在皮肤科[8,9]可用于湿疹、特应性皮炎、激素依赖性皮炎、银屑病等的治疗,尤其在老年慢性湿疹、老年性瘙痒症等特殊人群的治疗方面取得较好疗效[10,11]。有研究[12]显示喜辽妥能明显减轻咪喹莫特诱导的银屑病样皮炎,其机制可能与抑制白细胞介素-17A(IL-17A)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表达有关。另外在一项治疗小儿湿疹的研究[13]中发现喜辽妥可能促进 γ 干扰素(IFN-γ)合成和分泌,降低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10(IL-10)等细胞因子水平,减轻炎症反应,提高免疫功能。喜辽妥不仅有润肤作用,而且具有抗炎、免疫调节等作用,因此喜辽妥是治疗老年寻常型银屑病的理想外用药物之一。
虽然外用药物为老年银屑病患者的一线治疗方法,但其单独应用治疗效果往往不理想,光疗尤其是NBUVB,对于那些不能通过单独外用药物改善的老年银屑病患者可能是一种安全的治疗方法[14]。近年来NBUVB 应用于治疗银屑病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波长为311 nm 左右的窄谱中波紫外线穿透性强,能有效地诱导真皮中的T 淋巴细胞凋亡、抑制表皮细胞增殖、有效调节银屑病患者Th1/Th2 表达失衡,进而减轻患者皮损程度。有研究[15]显示NB-UVB 治疗可使皮损持续改善和显著减少,大约75%患者减少了糖皮质激素及系统疗法的使用,这相当于为这些患者节省大量的系统及局部用药成本[16]。虽然很多临床研究未将>60 岁的老年人纳入观察样本,但是Martin 等[17]指出,NB-UVB 光疗对老年人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与在非老年人群中观察到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相似。小群体患者的临床经验也证实了NB-UVB 光疗至少在短期内对老年患者是安全有效的[18]。另外老年患者频繁的与医疗和护理专业人员的人际接触,有利于提高老年人抵抗疾病的信心,对于疾病的恢复也是有益的。因此对于老年银屑病患者的治疗,NB-UVB 光疗可以作为首选方案[19]。但是皮肤干燥是老年患者的最常见问题,过度干燥导致屏障功能衰退,降低对皮肤的保护能力,造成表皮细胞更替加快及原发皮损扩散。张玉杰等[20]的一项NB-UVB 治疗老年银屑病的的临床研究中发现95 例患者在照射2~3 次后均出现皮肤干燥,89 例患者出现红斑,认为联合使用具有润肤作用的外用药十分必要。本次临床研究发现两者联合应用不仅有效率高,而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可能于以下几个方面有关:首先NB-UVB 与喜辽妥在抗炎、免疫调节等方面具有相同作用,可能在抑制银屑病发病机制环节中具有协同作用;另外喜辽妥的保湿作用可以减轻NB-UVB 照射引起的干燥、瘙痒等不适,避免光疗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了老年患者的依从性。
综上所述,采用NB-UVB 与喜辽妥联合应用治疗老年寻常型银屑病有效率高,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