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朱文杰
南马道巷位于西安城墙西南角至西门城楼处的这段城墙下。马道泛指城墙内的马行之路,是过去登城巡游和快速反应部队相互支援的通道。因为紧挨城墙且顺城而修,南马道巷也叫顺城巷。现在这一段不足500米的巷子被划入西梆子市街,而西梆子市街也是为呼应东梆子市街由原大油巷改名的。大油巷和这里南北两条油巷,组成了西安供应食用油的集散地。
关于大油巷有一种说法是:油不能喊卖叫买,因为油和有、友同音,把“有”卖咧,自己就没“有”了;卖“友”是出卖朋友,寓意更不好。于是卖油的就只敲梆子不吆喝,响亮而清脆的梆子声成了卖油的招牌。而买油的则说:给我撘油。撘是提量油的量具,也叫油撘子。因为动词的“撘”与吉祥的“大”同音,撘油巷就叫成了大油巷。
南马道巷中,登城的马道离西南城角不远,可能这里与南门和西门的城门楼有一段距离,是防御的薄弱点,设一条马道便于援兵迅速登城吧。这条马道是全西安城最大的马道,而西南城角的城墙上有一座三层的八角型角楼,曾经也是高大巍峨,雕梁画栋,这从如今遗留的地基还能看出来。这角楼,修在城墙四个拐角,作用是辅助城门,观察和防御四面外来之敌。
我们小时候经常爬上城墙和被拆毁得只剩下木架子的西南城角的角楼玩耍。这角楼在城墙下还有一层,我们曾钻下去玩过,周围空间不小,和一般塔底的地宫有点相似。上世纪五十年代,驻这里的军区某部队经常爬城墙练兵,除了传统正步走、拼刺刀、投木头手榴弹等,还有双手单手举城砖练臂力。我们四知村的小伙伴学解放军也上城练举城砖,把城砖一边刻出个小豁口洞来,手抓着当石锁举。大概是1962年,一场下了快两个月的连阴雨,把西门城楼南边约2百米处一段城墙浸泡得塌下一豁子,使我们有了更近更方便的登城之处。靠城住的人家,夏天晚饭时经常有小伙子们端一老碗粘面上城,边谝闲传边咥面。
这南马道巷和东边紧挨的大油巷(今西梆子市街)出过两位姓杨的大人物,一个是杨明轩,任过民盟中央委员会主席,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次年任陕西国民政府的教育厅长。西安事变时任西北各界抗日救国会交际部长、总负责人。1948年任陕甘宁边区政府副主席。另一个叫杨晓初,原名东升,字振铎。1923年北京大学毕业,1928年参加渭华起义,任经济委员会主任。1934年初到上海,以教书为掩护,与西安的乡党杨明轩合编《初中代数》《高中三角学》等教材,是当时全国中学普遍采用的课本。1936年夏,经杨明轩推荐,杨晓初任赵寿山第17师军需处处长。1946年夏秋之交,李先念、王震率中原突围部队入陕后,王震又率部北返陕甘宁边区,途中遭胡宗南大军围堵。杨通过第一战区副司令长官高桂滋得到了其作战计划与兵力部署,及时与蒙定军报告中共中央,对中原突围部队北返起了重要作用。
1954年11月至1964年10月,杨晓初任西安市副市长兼西安市计委主任。其间,杨市长就住在南马道巷4号。我就住在离此不远的四知村。杨晓初的后门和车库就朝着四知村。那时上小学的我们经常从杨市长后门过,每当见到他的那辆华沙牌小卧车,都禁不住拿手去摸,每摸一次都让麻电打一下,杨市长的司机就看着我们笑。
南马道巷西南城角处,是一大片低洼地,曾有一大片菜园和水涝池,连接着火药局、四知村,改造低洼地时,曾规划在这里建一个风光旖旎的小湖,可怕水泡坏了城墙地基而放弃了。2005年在此建成一座命名为无极的古玩城,现又改成无极公园,建成了这一带老百姓休闲娱乐的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