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山西·白英
提起66 号公路,大家脑海中无一例外想到的是美国66号公路的场景,在这样的公路上驰骋也成了很多人心中的梦想。其实,在我国大西北的宁夏中卫,黄河与腾格里沙漠的交汇处,也藏着一条这样的秘境公路,手牵黄河背倚大漠,一路风光一路美景,被称为“中卫66号公路”。
进入中卫地界,眼前豁然开朗。戈壁滩、公路和天空所构成的画面令人惊奇,上面是蔚蓝的天,左右两边是戈壁,而中间就是我们所行驶的公路,色块与线条交错,仿佛大地创作的行为艺术,简洁又纯粹。行到著名的沙坡头,更让人眼界大开,这真是黄土高原的一道奇观,河流、戈壁、荒漠、绿洲、原野,多种水火不容却丰富多样的地形地貌融为一体,依傍黄河穿越沙漠,不愧是被中外旅游专家誉为的“世界垄断性旅游资源”。
一路畅行到古村
九九归一 66号公路
宁夏中卫“66 号公路”起点就在沙坡头,这是一条中卫通往北长滩古村落的普通乡村公路,因为要通过起伏的山谷,在黄河边穿行,因而拥有着中国大西北的独特风貌,随着被越来越多的游人发现,渐渐在网上走红,成了著名的“网红打卡地”。进入沙坡头,就打开了“66号公路”的大门,绵延千里的腾格里大漠以其不可遏制的凶蛮滚滚南下,被波涛汹涌的黄河拦住去路,陡然隆起了200米左右的高大沙山,成就了闻名遐迩的“沙坡头”。一面是腾格里沙漠的入口,一面又依靠着中华文明发源地的黄河,沙坡头既有波澜壮阔的气势,也有宁静祥和的怡然。沙丘起伏,茫茫无际的奇景,九曲十八弯的滔滔黄河和人造绿色长城集于一地,南岸的香山山峦叠嶂,险峻挺拔,万里长城蜿蜒山间,若隐若现,无论平静还是喧闹,都成了游人眼中最绚丽的一景,正如唐朝大诗人王维的千古名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中描绘的景象,景观奇特而意境悠远!
沙坡头景区段的道路是双向8车道的柏油马路,两边的路灯、绿化和设施非常气派。然而驶出沙坡头,到孟家湾岔路口拐上乡间公路后,却是另一番景象。路上喷绘有大大的“66号”路标,公路从山间开出,先是穿越黄河沿岸的黑山峡,与黄河并行,之后通过起伏的丘陵,笔直的道路向天边延伸,一眼看不到尽头,和美国西部著名的66号公路真有几分相似。公路延伸进了山间,时而弯曲,时而直行,时而上坡,时而下坡,满眼望去是无尽的黄土地以及一望无际的戈壁。这是一条令人心旷神怡的线路,驾着车,行驶在这条蜿蜒曲折的道路上,心情立马好了起来。不一会儿,车沿着山路冲上了山顶,简直太美了,因为一段U形的上下坡让路面极具视觉冲击力,苍茫的山体、油画般的山脊和高角度倾斜的公路格外般配。山顶建有观景平台,沿着木栈道漫步,可以看到66号公路两旁暗红色的山体,远处的金色沙漠,有一种粗犷的荒凉之美。伫立山间,会觉得天地辽阔,而自己是如此的渺小,细微如一粒黄沙。
“中卫66 号公路”的尽头,就是幽静的北长滩古村。北长滩古村坐落于崇山峻岭中的黄河峡谷北岸,因黄河冲积形成的滩涂地而得名。小村背倚大山,面朝黄河,依山而建的房屋高低错落,富有立体感,步入其间犹如走进了历史中的西北农村,一户户人家古朴原始,目之所及皆为土黄,仿佛是呼应滔滔流过的黄河。房屋院墙多用石块堆砌而成,院落布局和房屋结构,仍保留了明清时代当地传统的“四梁八柱式”建筑风格。如果不是有新式材料修成的村委会大院和不同色块小屋组成的汽车自驾营地,真以为穿越到了过去。人去楼空的院落、路边伫立的清代商铺遗址、转动不止的老水车,北长滩村每一处都是一段历史,无言地诉说着古老的黄河文化。
北长滩村分为黄石漩、榆树台、下滩村和上滩村4个自然村,曾有50多户人家。曾经的北长滩人祖祖辈辈生活在这大山里,路沿上河滩边,种庄稼的老农、拾掇院子的老妇依然按着自己的方式生活,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日子就像这黄河水,从白天流到夜晚,从春夏流到秋冬,一天天一年年,种田养殖,放羊砍柴,怡然自得。黄河两岸连绵大山的长期阻隔,小村成了深闺秘境,直到2006年年底,这里的人才结束了点煤油灯的历史。自从通了路,村里的年轻人陆续外出,或打工或做生意或上学,常住人家已不足30户。留在村中的都是故土难离的老人,他们守护着这一片土地,延续世代的静谧。
羊皮筏子
黄河大水车
北岸长约四十里宽约三四十米的狭长地带是村民们世代赖以生存的土地,黄河边上,还有一架古老的水车在日夜不停地转动,虽然提水灌溉的功能早就被现代化的水泵替代,但它似乎早已经与黄河融为一体,诉说着这里的古老和曾经的故事。
一路抵天际,两畔连黄土。中卫66号公路连接沙坡头与北长滩村,穿梭在祁连山余脉之中,细长的公路将西北的粗犷和壮美相连,豪放中包含着自然的原始之美。修筑这条公路,原本旨在解决沿途村落与外界交流不便的问题,然而,没想到的是,时至今日,它因其粗犷原始的西部公路风景而受到游客的青睐,成为了“网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