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如鹏
近几年,地处西部内陆的中卫市通过发展云计算产业,走出一条经济转型的创新之路。
日前,《中国新闻周刊》到中卫进行了实地走访,并专访了中卫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何健。他认为,通过产业转型升级,西部地区完全有可能在某些方面追赶东部地区,关键是“一个城市一定要结合自身的优势,去谋划发展的道路,转型才能有实效”。
中国新闻周刊:这几年,中卫一直在大力推动云计算产业的发展,目前现状如何?
何健:云计算产业是宁夏回族自治区的“三号工程”,也是中卫目前最具潜力的产业和实现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的希望所在。
通过这些年的发展,中卫已建成了4个具有领先技术的大型绿色数据中心,完成了24.5万台服务器的布局,其中10.3万台已投入运营;吸引了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阿里巴巴、京东、美团等140余家云制造、云服务、云应用项目落户中卫。
今年,我们还成功地举办了首届云天大会,成立了中卫市云计算产业联盟等4个机构,发布了云计算产业的中卫标准和中卫公式。同时,中卫还被评为“最适合投资数据中心的城市和地区”。我们预计,到今年年底投入运营的服务器数量将达到15万台以上。
中国新闻周刊:亚马逊AWS公司的落户,应该说是中卫发展云计算产业的一个标志性事件。当初,中卫为什么会想到与亚马逊AWS公司合作?
何健:亚马逊AWS公司是世界云计算超级巨头企业,为全世界一百多个国家的数百万企业、政府、科研机构和个人提供多达125项稳定和高效的公有云服务。
世界云计算龙头亚马逊落户到哪里,其他企业都会跟随到哪里,这就是云计算的跟随效应。事实证明,我们当初的选择是正确的。如今,在亚马逊的引领带动下,中卫云计算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吸引奇虎360、美利云、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浪潮、美团等140多家云计算及配套企业落户。
同时,我们也希望通过引进国际领先企业,使中国广大中小企业能在中卫这个平台上与亚马逊合作,学习其先进的数据中心设计、建设理念,消化吸收其云计算、云应用创新模式,在竞争中快速成长。
中国新闻周刊:可以想象,引进亚马逊肯定困难重重。在这方面,中卫都做了哪些工作?
何健:作为世界上知名的大公司,亚马逊甄选合作伙伴的标准可以说是非常苛刻的。比如,在数据中心建设的选址方面,他们有282项标准,包括地震报告、空气影响、地形、土地规划条件等,全部达标才可正式建设。
坦率地讲,除了中卫之外,当时国内还有好几个城市也希望引进亚马逊。我觉得,中卫之所以让亚马逊青睐,主要还是依靠我们的综合成本优势。
现在很多人谈到发展云计算产业,首先想到的就是电价。中卫的电价虽然很便宜,但并不是最低的。据我们了解,有些地方为了引进云计算企业,提供的电价比我们要低得多,甚至还对企业进行补贴。说实话,中卫的实力做不到,宁夏的实力也做不到。我们更强调的是综合成本优势,除了电价之外,还包括建设成本、网络成本、维护成本、服务效率等等。
比如,在我们的争取下,中国联通在中卫开通了符合国际网络标准的云计算信息高速公路,双向四通道,实测中卫到北京网络时延不到8毫秒,到西安、太原不到5毫秒。这意味着,将机房放在中卫,其性能和放在北京、上海等城市几乎没有差别。这极大地增加了我们的竞争优势。
再比如,为了更好地为落户中卫的云计算企业服务,我们专门成立了云计算和大数据发展服务局、电力服务中心等机构。同时,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启动运行“三证合一”登记制度,办证时间由15个工作日缩短到3个工作日,方便企业办事。
何健。摄影/本刊记者董洁旭
所以说,中卫发展云计算产业,更多的是依靠市场机制,就是政府搭建平台,提供最优良的营商环境和服务保障,而不是一味地提供补贴。因为,我们认为只有这样才具有持续性。
中国新闻周刊:接下来,中卫在发展云计算产业方面还有哪些打算?
何健:我觉得,接下来中卫还是要把云计算作为一个产业来打造。产业的发展就需要聚集,我们的长远目标是逐步形成一个服务器规模达100万台、年产值400亿元、从业人员数万的较完整的云计算产业链。
过去我们因为没有人才优势,采取了“前店后厂”的模式,目的也是为了先聚集产业。应该说,中卫的云計算产业发展已经走过了最艰难的时期,现在产业的聚集效应已经初步显现。
但是,搞云计算如果光建数据中心,对地方的发展其实是没什么意义的,更重要的还是要靠云的应用。下一步我们在这方面还要下大功夫。另一方面,随着服务器聚集到一定程度,上游的一些产业,比如服务器的制造、装配等也会慢慢向这里聚集。目前,这两方面我们都在做,而且也有了一些成效。
今年,中卫成功举办了首届云天大会,会议一个重要的成果是成立了中卫市云计算产业联盟。我们成立这个联盟的目的,就是想搭建一个平台,把云计算上下游产业全部串起来。在我看来,这比引进了多少项目、吸引了多少投资更重要,更有意义。
我相信,随着这个平台的建立,以及聚集效应的显现,中卫的云计算产业会在不久的将来迎来一个井喷式的发展。
中国新闻周刊:产业的发展离不开人才,尤其是像云计算这样的高科技产业。未来在吸引人才方面,中卫有什么考虑?
何健:发展云计算产业,需要一大批高精尖人才。中卫对这类人才一直是求贤若渴。但坦率地讲,现阶段中卫还没有发展到这一步。为什么这么讲呢?因为现在不仅是中卫,甚至整个宁夏、整个西部地区,靠政府大规模引进人才,是做不到的。
在这方面,我们的看法还是要更多地依靠市场、依靠企业。首先,在人才的衡量上,企业要比政府更有发言权,因为真正使用这些人才的是企业,而不是政府。其次,政府也拿不出那么多钱来引进人才,承担不起这笔费用,但企业就不一样。
我给你举个例子。中化国际是一家总部位于上海的上市公司,去年它在中卫投资了好几个项目,项目所需的人才都是由这家公司在上海招聘,再分配到中卫来的。我们政府要做的,就是做好服务,让这些人在中卫生活得舒心。对于人才,我们常讲的一句话是“不求所有,但求所用”。
我相信,将来随着产业聚集到一定的程度,人才也会逐步聚集过来。因为人是跟着产业走的,这是一个普遍的规律。
中国新闻周刊:这些年,发展云计算产业给中卫带来了哪些变化?
何健:中卫这几年通过发展云计算产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逐渐显现。2013年至2017年,中卫每年财政收入以近2亿元递增,由17.08亿元上升至24亿元。去年,云计算产业带动中卫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软件业增加值增长45.1%,对GDP的贡献率达到12%。
可以说,中卫通过发展云计算产业,开辟了一条脱贫的新路径。据测算,大数据中心每投资100亿元,按10%利润计算,可解决5万多人就业、带动20万人脱贫致富,相当于全市人口的六分之一。通过发展云计算产业,中卫由传统“输煤”“输电”为主向“输信息”为主的转变,实现了脱贫致富,增强了老百姓的幸福感和自信心。
同时,在发展云计算产业的过程中,中卫创新了政府服务环境。比如,通过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我们把审批事项由229项合并压减为80项,减幅达65%,推行“先照后证”,做到“一站受理、并联审批、限时办结”,取消所有市本级行政审批收费,实行“零收费”。
最重要的是,在这个过程中城市变得更加和谐。中卫围绕宁夏回族自治区8朵云顶层设计,加快政务、医疗、旅游、环卫、环保、交通等行业云应用项目建设。全市建成了北京同仁医院眼病筛查医疗云系统,依托大数据免费为全市50岁以上老人开展眼部疾病筛查7426例,发现白内障患者1349例,并全部治疗。另外,我們还建成环卫云,以克论净,实现了“人在干、天在看、云在算”,进一步美化了人居环境。
中国新闻周刊:通过发展云计算产业,中卫对欠发达地区的发展有了哪些新的认识和体会?
何健:西部城市的发展是世界性难题,沙漠城市的发展也是世界性难题。对中卫这样一个两者兼具的年轻城市来说,要想弯道超车更是难上加难。
现在大家都在讲转型,但客观地说,产业转型是要有一定基础的。你比如说,我们中卫之前也尝试引进过一些化工企业,希望从传统的煤炭行业向化工行业转型,但一直没有起色。这里面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中卫缺乏发展化工产业的优势,没法形成产业聚集。
随着亚马逊等企业落户中卫,在自治区党委、政府的全力支持下,在历届市委、政府的持续努力下,中卫云计算产业正在聚集。我常说,中卫发展云计算不是弯道超车,而是换道超车。云计算作为一个新兴的产业,从某种程度上说,我们和东部地区处在同一起跑线上。通过布局云计算,中卫实现了从跟着东部走向与东部一起走、从承接东部产业转移向与东部同时创新起步的转变。
通过这些年的发展,我们一个体会就是一个城市一定要结合自身的优势,去谋划发展的道路,不能空喊转型,脱离自身实际的转型,事实上这样的转型也转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