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派”在大学仪器分析教学中的应用与评价

2022-08-10 02:23杨华玲
科技视界 2022年16期
关键词:仪器课件作业

杨华玲 刘 泉

(南通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江苏 南通 226019)

1 问题的提出

在互联网科技高速发展的新时代,手机终端推出的各种网络平台层出不穷,网络不仅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学习方式,也给教育理念和教育思想带来一次全新的革命。 如何将现代化的网络技术与传统教学相融合, 是目前高校课程与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之一,也是建立多元化的人才培养机制的重要体现。 随着科技信息的发展, 各种智慧教学工具被引入大学课堂,教学的多样化与灵活化是高校教师适应信息化教学的主要发展方向,而在课堂教学中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则是教师在信息化教学中应当主要思考的问题。 换言之,如何充分发挥信息化教学,最终实现培养学生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信息化教学应当追求的方向。

“课堂派” 是一款依托于网站或微信移动端的智慧教学平台,正是基于动态学习数据分析和“云+端”运用的智慧课堂,与传统课堂相比,在技术和教学应用上具有重要的特色和创新价值。 课堂派可分为教师端和学生端, 教师通过该平台可实现课件发布、问题单选、填空多选、发起投票、随机提问、个人抢答、考勤点名、发送弹幕等功能,以此记录学生的课堂表现,后台可完成作业提交、成绩汇总等功能。 因此,课堂派作为众多智慧教学软件的“佼佼者”,受到教育工作者的青睐。

在当下的高校专业课教学中,往往存在课程内容多、教学任务重、但课时数量偏少的问题。 若采用传统的授课模式, 大部分学生对课堂知识吸收程度有限,教学效果不佳。 笔者所从教的仪器分析课程在大形势的影响下,课时数量也被一定程度的缩减。 仪器分析作为化学专业学生的一门专业基础课,课程内容主要涵盖多种现代化学仪器的原理和使用,其中渗透的知识与技能对于学生未来成为化学领域的从业者至关重要。 但是,该课程的教学内容中往往包含较多抽象性概念和复杂的仪器原理,学生对这些内容通常难以理解,不能很好地掌握。 因此,该课程亟须探寻新的教学模式,改善教学方法和策略,达到提升该课程教学质量和成效的目的。 “课堂派”教学软件的引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上述问题。 本文结合自身教学实践经历,以仪器分析课程为例,介绍“课堂派”应用于该课程教学的情况, 并设计问卷对使用成效进行调研,试图对“课堂派”在仪器分析教学中的应用进行系统的评价和反思,并为同行的教学提供参考与借鉴。

2 “课堂派”应用于仪器分析教学的实践

“课堂派” 对仪器分析课程教学的融入主要体现在教学前、教学中、教学后三个环节,下面将对这三个环节融入的设计与实施进行相应的介绍。

2.1 教学前——督促有效预习

教师在“课堂派”平台创建课程的基础上,在每次上课之前,可将相应课程章节的教学课件上传至操作平台,并在课件上设置相应的预习问题,供学生在预习的时候完成。 学生可以提前加入教师建立好的线上课堂,从“课堂派”学生端完成相应的预习任务,从而对将要学习的重点内容有一个总体的认知。 此外,学生可以对相应的预习课件进行提问留言或者通过“课堂派”的私信功能在线向教师提问;教师可通过“课堂派”的教师端准确地监控到有哪些同学已经进行了提前预习,完成到什么程度,从而为下一步教学的重难点进行调整,高效地完成教学任务。 例如,在课程开始前,教师已经将下节课将要开始的学习内容“气相色谱分析”的相关课件和视频上传至“互动课件”和“资料”区,并在课堂派中发布相应的预习“公告”,但是第一次参与提前预习的学生较少, 于是调整教学设计,将课前预习添加成期末成绩考察的一项重要指标。 并且根据课堂派中的提供后台数据,准确的显示出提前预习的学生的名单,课堂派的“学生表现”栏目下通过“奖励星星”进行鼓励,为教师期末评定成绩提供相应的数据支持。 学生也因为教师的这一举措增加了预习的热情,从第三次课开始,学生提前预习实现了全员参与,并一直保持到课程结束。

2.2 教学中——实现即时反馈

在课堂教学中,每节课的初始阶段,教师可通过“课堂派”的数字或者二维码进行自动考勤,在很短的时间内便能完成考勤工作,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课堂时间的利用率。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通过平台的“互动”功能把随堂问题显示在屏幕上,学生在手机端便能即时收到消息提醒,让学生的注意力保持在课堂之中,也让那些平时不愿意发言的同学通过手机端参与到课堂活动中。 其次,“课堂派”还有“抢答”功能,教师在提问之后可以设置抢答名额,让学生在竞争的模式下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教师可通过奖励设置及时地鼓励表现积极的同学,“课堂派”中的“学情分析”也会记录下表现积极的学生名单,作为教师考核学生平时成绩的一个重要依据。 此外,在授课过程中学生可通过手机端“课堂派”的“弹幕”功能及时把课堂中的疑问传递给教师,教师则依据学生的弹幕反馈,可以针对相应的内容进行更加详细地讲解。 例如,在仪器分析课程中讲述“气相色谱分析”的塔板理论时,学生可通过“弹幕”功能发出“听不懂……”反馈信号,这时可以通过调用“资料”区的Flash 视频辅助讲解,利用动态动画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概念。 不仅如此,“课堂派”的资料共享、分组问题讨论、录屏等功能也都是非常有效的课堂辅助教学手段。

2.3 教学后——倡导深度互动

在课堂教学后,学生通过“课堂派”提交作业,不但可以实现无纸化办公,而且节约成本、绿色环保。 对于学生作业,平台具有一键查重的功能,能有效地降低学生抄袭的现象; 教师也可以即时在线批阅作业,将作业中的问题随时反馈给学生,帮助学生复习课堂的内容。 例如,在利用“课堂派”批改作业时,可设置提交作业的最后截止日期,督促学生在学习后对相应的知识进行复习,在截止期前还可对未交作业的学生进行“催交”操作提醒,对于没有认真完成作业的学生通过“打回作业”操作,提醒其认真完成课堂作业,并且对作业相应错误的地方进行“批注”,能够及时地对相应的学习内容进行修改完善, 巩固相应的知识点,并给出相应的作业成绩,为教师期末评出成绩提供相应的数据支持。

3 “课堂派”应用仪器分析教学的评价

本教学实践于2020 年3~6 月在环境工程专业的两个班(63 名学生)开展,共上传互动课件4 个,辅助资料34 个Flash 视频,设置课堂互动问题35 个,布置课后作业15 次,在线答疑21 次。 为客观地评价本教学实践的效果,在课程结束后,笔者编制了调查问卷,通过“问卷星”发布,进行教学效果评价。 调查问卷采用五点式态度量表,从“有用性” “易用性”和“使用意愿”三个维度设计了11 个问题。 其中“有用性”指“课堂派”对教学效果的促进作用;“易用性”指“课堂派”使用的便利性;“使用意愿”指学生对“课堂派”及相关教学方式的接受程度。 问题均为正面表述,选项从“完全不同意”至“完全同意”分别赋分1~5 分。 各维度和量表的Cronbach α 值均在0.80 以上, 说明量表具有良好的信度。 63 名学生全部参与了本次调查。

笔者统计了每个问题中“同意”(选择4 或5 分)、“中立”(选择3 分)、“不同意”(选择1 或2 分)的人数百分比,并计算了每个问题的平均分以及每个维度的平均分,分析结果如表1 所示。

由表1 可知, 三个维度的平均分均在4 分以上,该评价结果可视为 “满意”, 说明学生总体持正面评价。 将三个维度进行横向比较,“使用意愿”均分最高,“易用性”其次,“有用性”均分较低。 通过进一步分析具体问题发现,学生对于“课堂派”的便利性十分认可,问题(8)的同意度为98.41%;主动使用“课堂派”的意愿强烈,问题(9)的同意度为95.24%;在完成仪器分析课程教学的过程中,“课堂派”确实起到了重要的辅助作用,问题(1)的同意度为92.06%;但是“课堂派”的辅助功能相对单一,对于长远性的目标,如提高学习兴趣、 拉近师生关系等方面的作用比较有限, 问题(2)、(4)持中立态度的比例较高。 同时,在“课堂派”资料的归档、页面的清晰设计等方面也有较大的改进空间,问题(7)的不同意度为14.29%。

表1 学生对“课堂派”应用教学的评价

4 结语

随着当下信息化的高速发展,利用互联网或手机终端来辅助教学,提高教学效率是未来教育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 本研究将“课堂派”平台引入大学仪器分析课程,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结合,从而优化了教学方式。 从问卷调查的结果可知,学生对于“课堂派”平台的有效性和便利性十分认可, 教学形态从传统的“灌输知识”变为“互动学习”,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中学生的参与程度也有很明显地提升。 此外,“课堂派” 平台提供的数据分析能让授课教师有效地掌握学生前期预习和后期复习的进度,为教师对学生开展表现性评价提供了有力的数据支持,从而实现仪器分析课程教学信息化的发展。

猜你喜欢
仪器课件作业
我国古代的天文仪器
用Lingo编写Director课件屏幕自适应播放器
作业
从“广用”到“省用”——谈音乐教学中课件使用的“度”
提高高中数学多媒体课件质量的几点思考
应用多媒体教学课件的取与舍
我想要自由
星敏感器用仪器星等的确定
三十六计第七计:无中生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