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磊峰
[提 要]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江西研究生思政课改革创新中的在地化教学正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思政课重要论述的应有之意。在地化教学依托地方资源开展校地教学,强调学校、个体与地方之间的融合链接,体现了坚持“八个相统一”、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又要因地制宜的要求。通过分析新时代江西研究生思政课改革创新中在地化教学现状,发现研究生思政课教学和新时代研究生的需求之间不够契合。为此,以新时代江西研究生思政课在地化教学为研究对象,并聚焦融通与融合相结合,针对新时代江西研究生思政课改革创新中的在地化教学展开思考。
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指出,“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要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在地化教学(place-based teaching) 作为一种开发课程和实施教学的方法,在江西研究生思政课教学中的应用,契合了新时代背景下坚持统一性与多样性相统一的必然要求,是进一步推动高校思政课程教育及教学改革创新的重要途径。因此,围绕新时代江西研究生思政课改革创新中在地化教学的价值旨归,分析新时代江西研究生思政课改革创新中在地化教学的可行性与困境,并在此基础上探索新时代江西研究生思政课改革创新中的在地化教学路径,从而增强江西研究生思政课教学与社会的互动和联结,进一步提升江西研究生思政课教学质量与帮助新时代研究生个体更好地成长。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在新时代江西研究生思政课教学中存在着研究生对优质教学资源的需要与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在地化教学立足地方资源、充分利用地方资源禀赋打造特色思政课堂。这种教学并不抛弃传统研究生教学模式中对知识与技能等内容的学习,而是在此基础上增加多样性和系统性认识,体现在教学中将老师作为维系国家整合性知识与地方性知识的桥梁,将大学生视为知识的接收者。在地化教学在新时代江西研究生思政课教学中的运用有助于上述矛盾的解决。新时代江西研究生思政课改革创新中在地化教学是构建国家与地方性知识相结合的满足研究生个体需求、加大对乡土教学资源的开发与运用的教学体系。可以促使教师教研转向,凸显地方思政特色;培养学生在地认同,服务地方思政建设;促进地方文化传承,传播思政文化资源,从而助力新时代江西研究生思政课教育及教学质量的发展。理论价值在于:这种教学可以使新时代江西研究生了解当地思政资源,培养其乡土情怀;有利于拉近其与地方文化、情感的距离,增强学校与现实生活之间的联结。实践价值在于:该教学引导新时代江西研究生认知、运用和传承地方性知识,可以提升教学的生动性,有效地提高新时代江西研究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消解学校与现实社会之间的疏离,增强学校与社会的互动,切实提高新时代江西研究生思政课质量和水平,有利于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在党与政府的领导下,新时代江西省研究生思政课教学改革取得的成就包括:大多数研究生增强了对新时代思政课教育教学的获得感;逐步缩小了地区教育教学之间差距;新时代研究生教育教学资源得到较好的优化配置等。但不容置疑的是,新时代思政课改革创新,特别是新时代江西研究生思政课改革创新目前依然存在与社会实践联系不够紧密等问题。为此主要以江西不同地域的代表性高校为例,通过对一些实践案例的调研,分析新时代江西研究生思政课在地化教学的可行性。从教育教学资源层面、学习者层面、教师层面与技术保障层面探讨。同时解决可能遭遇的困境:研究生思政课在地化教学与研究生教育质量之间的矛盾; 教育统一性与在地化教学之间的矛盾;在地化教学个性化与研究生全面发展之间的矛盾。
1.教育教学资源层面:丰富的地方教学资源为研究生思政课在地化教学提供了资源保证
新时代是一个资源共享的时代,在地化教学可以采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革命文化资源、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资源等教学资源。比如,景德镇有红十军的战斗历史、十大瓷厂历史,有中国陶瓷博物馆、三宝国际瓷谷等资源。学生可以学习红色文化故事和陶瓷工匠精神,提升和培养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同的地方教学资源,需要高校不断对其开发与利用。比如,对“红色陶瓷”文创产品的开发与设计,利用好红色文化资源、弘扬好红色传统、赓续红色基因,让红色文化资源成为研究生入脑、入心与入生活的优秀思政资源。
2.学习者层面:部分研究生对在地化教学的需要为研究生思政课在地化教学提供了主体条件
新时代研究生是研究生思政课教学的对象,也是被教育的主体。近年来,新时代研究生以实现理论学习的实践化,注重深化理论学习与实践相结合,积极参与各种地方实践活动。一是通过暑期实践活动,以红色研学、红色调查等方式,研究生对在地化的思政资源有了更为清晰的认识,较为深刻的理解;二是通过红色走读、理论宣讲、“一线课堂”活动,研究生把所学的地方相关知识通过演、讲、拍的方式传播在地化资源,有力增强思政资源的大众化。同时,推动研究生创新创业的在地化。新时代研究生希望在创新创业中,增强为社会服务的能力,助力乡村振兴的发展,这些有助于提升思政课教学效果,从而满足研究生对在地化教学的要求。
3.教师层面:部分教师对在地化教学的实施为研究生思政课在地化教学提供了主导条件
新时代部分研究生思政课教师不断推进教学改革创新,在教学理论授课中融入地方资源,把实践活动放到社会中开展,为研究生思政课在地化教学奠定了理论需要与现实可行性。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大思政课’我们要善用之”等重要指示精神。部分研究生老师深入挖掘“红色、绿色、古色”(简称“三色”)等地方资源所蕴含的思政元素,并结合地方实际,有效融入新时代研究生思政课程教学体系中,强化“三色”育人设计,注重有针对性的引导。深入推进新时代研究生思政课改革与创新,精心打造了研究生“第一课堂”“第二课堂”“第三课堂”等“立体思政课堂”,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全面构建符合“三全育人”要求的研究生思政课教育教学体系。
4.技术保障层面:网络技术等的运用为研究生思政课在地化教学提供了保障条件
现如今,随着网络技术的快步发展,各大高校逐渐重视VR等技术对思政课教学的创新意义,致力于以新技术、新方法来创新研究生思政课教学机制,以此推动思政课教学与时代同行。一是创新思政课在地化教学知识。通过进入虚拟现实的环境,让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更直观,有利于更好地表现内容场景。二是创新思政课教学方法。信息化是思政课教学创新的重点内容,是开拓高校思政课教学的新途径,有利于思政课实现师生+生生互动教学体系。三是创新思政课网络教学载体。拓展思政课教学载体,重视对网络载体的应用与发展,以新载体凸显学生的个性与主体性,更好地发挥思政课引导研究生成才成长的育人功能,从而最终达到提高研究生思政课教学效力的目的。
1.研究生思政课在地化教学与研究生教育质量之间的矛盾
新时代研究生思政课在地化教学遵循研究生已有思政认知与实践经验基础,将思政教学与地方思政资源联系起来,将地方思政教育资源贯穿于思政教学,鼓励研究生主动式与体验式学习,倡导课堂教学与地方实践的有机衔接。研究生教育质量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2020年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强调,研究生教育应聚焦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与内涵发展,从教学、科研创新与改革创新等方面提出了相应要求。在地化教学作为教学创新中的重要一环,可以有效推动研究生思政课改革创新,为研究生教学的发展注入新资源,但在推动教学高质量发展方面,由于部分高校在地化教学不充分,很难从整体上推进研究生教育深层次变革。
2.教育统一性与在地化教学之间的矛盾
目前,中国出版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等研究生通用思政教材。这些通用化(统一性)教材,虽然理论呈现前沿性、案例具有经典性与时代性的统一,对建构新时代研究生的思政知识体系,特别是开拓研究生的思政学术视野,具有重要作用,但新时代研究生思政课通用化(统一性)教材难以充分体现地方性,一定程度存在着与地方思政资源脱离的实际情况。部分研究生教师在讲授通用思政教材的理论知识内容时,没有很好地处理理论与实践的距离问题。同时在授课中地方思政资源与案例等方面的缺失,致使部分研究生因缺乏相对熟悉的思政资源,无法学深悟透所学相关思政知识,造成部分研究生难以有效地从事思政实践活动,较难实现理想的教学育人效果。
3.在地化教学个性化与研究生全面发展之间的矛盾
“95后”已成为新时代研究生思政课受教育的主体,这批学生一定程度上展现出自信自强的独立个性。在地化教学要求新时代研究生思政课教学要充分考虑“95后”研究生的特征,帮助他们把所学理论知识与地方社会服务相结合,在为地方发展中实现自身价值。习近平总书记对研究生教育工作作出重要指示,“适应党和国家事业发展需要,培养造就大批德才兼备的高层次人才”。其中就有培养研究生全面发展之意。为此,紧紧围绕地方思政资源与生态禀赋等,在研究生思政课教学中注重多样化与个性化。同时注意培养研究生的社会责任与爱国情怀,处理好学生的个性化与国家需要研究生全面发展的关系,助力他们成长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对研究生教育工作作出的重要指示精神,在理论探究与可行性分析的基础上,分析在地化教学的实施要求:营造当地的教学文化、拓展教学的资源空间、鼓励学生的主动参与。在此基础上进行整合再设计,以融通与融合相结合构架新时代江西研究生思政课在地化教学的路径:重构研究生思政课程内容体系,有机统合课程目标;转变师生角色关系,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创设思政课在地教学基地(平台),完善研究生学习体验;延伸思政课教学活动空间,推动学科跨界融通。在积极实施校城融合校地合作中有力推进新时代江西研究生思政课教学高水平、高质量发展。
为解决教师教学标准化和学生对在地化教学需求之间的矛盾。在地化教学需要教学思维转向,构建教师引导,学生参与的双向教学格局。高校在教学上要主动营造新型教学空间、鼓励学生的主动参与,将在地化教学落实落细,从而增强学生的参与度、 学生生活与学校教育有效衔接、学生对在地化教学的认同。
1.营造当地的教学文化
用地方特色文化拓展新时代江西研究生思政课教学。在地化教学是深化新时代研究生思政课教学的需要,推进在地化教学需要学校的整体设计及体制建设,要处理好地方文化塑造与外部标准化培养要求的双重难题。实施在地化教学不是要“另起一行”,而是帮助学生更好地成长。在地化教学要获得可持续发展,不仅要进行有效的教学设计和实践,还要扎根当地的教学文化,帮助学生生成有意义的经验,而且要使之契合标准化教育要求。
2.立足地方文化资源打造新时代研究生思政教学
在地化教学不局限于校内场域,还需开发和联络校外思政资源。一是积极发掘与当地的社区、政府部门、企业机构等校外力量合作的机会,并在实践过程中总结出争取校外力量参与在地化教学。从而实现教学在空间上与现实世界的平行关系。二是鼓励教学走出学校、走向地方文化场所,提倡在“一线课堂”中建构知识,帮助学生准确把握相关思政知识的理论逻辑、现实逻辑、历史逻辑等的有机统一,切实做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三是邀请地方政府人员、企业人员等各阶层人员前来参加在地化教学交流与研讨,使其了解在地化教学的宗旨、目的。同时借助相关的媒体或网络平台报道,扩大在地化教学实践宣传力度,从而增加在地化教学实践的群众基础,为在地化教学拓展更为宽广的思政育人空间。
3.增强学生“我要学”的主动性
在地化教学基于当地的、相对完整的真实场景,引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主动地参与、体验及劳动实践,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场景中系统地建构相关思政知识。教师需要结合国家统一的教学要求和社会的发展相结合,聚焦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依照学生个体实际选取当地相关思政资源并对其进行引导。同时要将学生参与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充分激发,师生共同将具体的教学活动融于情境之中。一是教师可以通过生动的讲授,也可以运用VR技术向学生展示当地的真实情境;二是可以与学生一起实地调研、组织学生置身于当地情境获取现场感知,引导他们在其间主动地实地探究、参观学习、讲解演示。通过积极地参与情景体验、问题研讨和社会实践等过程,在其中主动地思考和研讨,有效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认知水平,助推在地化教学效力。
习近平总书记在谈到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时曾强调坚持统一性和多样性相统一,又秉承因地制宜、因时制宜与因材施教的要求。为此,要在课程内容融通、师生关系融合、教学平台融合、学科跨界融通上下功夫,做到融通契合,共同推动新时代江西研究生思政课教学效力。
1.重构研究生思政课程内容体系,有机整合课程目标
教师要明晰自己的教学目标,要精心设计教学内容,熟悉所要讲授的专题内容。比如,部分高校按照问题式专题化教学改革要求编写教案和制作课件,以教材为根据但又不仅仅局限于教材。教案所有章节目都必须问题化,大问题带出小问题,形成问题链,应有精当的案例和内容恰当的短视频(建议时长不超过3分),有问题设置和师生互动环节。课件界面应当简洁美丽,内容图文影音齐全,地方元素丰富,设计丰富多样的教学环节和教学方法,便于开展在地化教学,从而达到更好的课程内容育人目标。
2.转变师生角色关系,鼓励学生主动参与
师生之间要多换位思考,教师由知识的讲解者转变为问题的设计者、学生体验的帮助者与学生研讨的引导者。教师要钻研、跳出与拓展教材,合理地整合思政资源,创造性地使用在地化资源,让教材里的思政知识成为学生“三观”形成的根基。教师不仅仅是学生成长的激励者、引领者,更是其合作者,帮助学生建构主动的学习机制。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主动参与场景体验、问题探究等在地化教学活动,实现教学内容的不断增量。学生主动参与是研究生思政课在地化教学发挥效用的首要条件。 教师合理组织课堂环节,不断打磨思政课堂,做到每一节思政课都有创新,让学生每一节课都有收获。
3.创设思政课在地教学基地(平台),完善研究生学习体验
大思政课要善用多方资源,研究生思政课要按照国家课程的教学要求,坚持思政小课堂与思政大课堂相结合。基于当地的思政资源,与地方相关单位共建思政课在地教学基地,为了完善研究生学习体验,教师需要从中撷选与教学内容相契合的地方元素知识点,把这些元素应用到在地化教学情境,从而引导学生在在地化基地教学情境当中分析与探究。比如,可尝试运用当地乡土资源,引导学生积极加入乡村振兴的社会实践中,在奋斗的过程中,丰富相应的思政知识。创新教学资源并非易事,校地要为思政教师与学生提供在地教学基地;教师要收集和整理优秀的在地化教学成果,坚持新媒体技术与思政课深度结合,构建网上教学资源库;学生要积极参与开发当地思政素材,在充实的在地教学情境中完善自我。
4.延伸思政课教学活动空间,推动学科跨界融通
在地化教学将思政课教学活动空间拓展至第一课堂(教室)之外,延伸到第二课堂(实践基地)现实场景当中,实现思政教学与现实生活的融合,让学生在在地化教学中突破学科界线建构知识,锻炼应用知识的能力。延伸思政教学活动空间,让思政教学在实践基地中发生,有利于保证教学情境的真实性,有益于学生在实地体验中综合运用各种知识,并锻炼其能力。比如,引导学生不仅要把思政知识与乡土文化相结合,还要把思政知识与现代技术结合起来,与其他多种地方社会资源相融合,在多学科结合中拓宽自己的眼界并提高认知,从而通过在地化教学不断提高学生的兴趣和自我效能感,培养学生的系统思维,帮助学生融会贯通各种学科知识,在学以致用中实现自身价值。
地方与高校互动、融合发展成果是研究生思政课教学的重要源泉。新时代研究生思政课人才培养要与社会发展的需求相契合,要把培养融通型的研究生作为目标,要在加强校地合作的力度中开展丰富的在地化教学,并及时将研究生思政课教育教学中涌现出的新问题进行理论研究和实践研讨。高校也要及时将教学研究成果反哺于地方的发展上,从而“努力把办学思路真正转到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上来,转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上来,转到增强大学生就业创业能力上来”。为国家培养出更多的时代新人,更好地推进中国校地合作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