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研究与实践
——以江西财经职业学院为例

2022-08-10 08:56王胜华
老区建设 2022年13期
关键词:国际贸易思政电商

王胜华

[提 要]创新创业教育是当前中国高职院校教育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文章以江西财经职业学院国际贸易专业为案例,简要地分析了高职国际贸易专业在创新创业教育中存在的问题,结合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基于“思政引领、产教融合”的改革思路,提出了“一个引领、两项融合、三大支撑”的国际贸易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分析了高职国际贸易专业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主要实施路径,以期对高职院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提供借鉴。

中国大学的创新创业教育始发于1997年清华大学开设的创业教育课程。教育部于2010年印发的《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教办〔2010〕3号),提出要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创新创业教育始在全国高校开展起来。国务院办公厅于2015年和2021年分别印发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15〕36号)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21〕35号),明确了创新创业教育的9项重点任务,提出要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将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建立以创新创业为导向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由于国务院的积极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在全国高校中得到普及。江西财经职业学院(下文简称“本校”)作为国家“双高计划”建设单位,也在积极探索创新创业教育教学改革。本文以国际贸易专业为例,介绍本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改革路径及成果。

一、高职院校国际贸易专业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

在开展创新创业教育之前,本校国际贸易专业教学团队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和走访兄弟院校的方式,对高职院校国际贸易专业的创新创业教育开展情况进行了调研,归纳出存在的三个问题。

(一)创新创业教育没有融入专业教学体系中

大多数高职院校国际贸易专业并没有形成完整的创新创业教学体系,更没有很好地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专业教育中。创业课程体系与专业课程体系互不融合,基本是两个各自独立的体系,没有很好地与专业教学融合起来,创新创业教育流于形式。

(二)创新创业教育缺乏有效的实践项目载体

有的学校将创新创业教育当作学生就业指导的一部分,创新创业教育上只停留在书本知识讲授,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问题。创新创业教育需要有企业业务项目做载体,在实施项目的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当时,几乎就没有企业参与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培养,更没有校企合作项目作为创新创业教育的载体,导致创新创业教育流于形式,根本无法达到培养或提高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要求。

(三)缺乏具备创新创业能力的师资队伍

由于我国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时间不长,师资准备非常不足。创新创业教育对师资队伍要求非常高,老师不仅要有跨专业的学科知识和技能作支撑,而且要有创新创业的实践经验,从事过相关创新创业工作。而国际贸易专业教师绝大多数是从学校毕业就到学校来工作,他们在学习阶段没有接受过专门的创新创业教育,毕业后又没有经历过企业实践,更没有创业经历和实战经验。教师在创新创业教育理论和实践上的双重欠缺,在教学过程中往往陷入纸上谈兵的尴尬, 教学效果大打折扣,甚至会挫伤学生进行创新创业的积极性。

二、高职国际贸易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主要实施路径

(一)构建基于跨境电商的国际贸易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

本校国际贸易专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探索把思政教育、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效融合,提出并实施了“一个引领、两项融合、三大支撑”的国际贸易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见图1),取得了较好效果。

图1 “一个引领、两项融合、三大支撑”国际贸易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

1.一个引领:以思想政治为引领,以促进就业为导向,按照立德树人要求和跨境电商人才需求,调整人才培养目标,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将专业培养向跨境电商创业型人才转型,对专业课程教学进行优化设计,科学融入思政元素。通过实践,提升了学生的思政素养、使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无缝对接。

2.两项融合:一是产教融合,通过构建并实施了“理实一体的课堂教学、项目跟踪的企业实践、师生协同创新创业、孵化基地的创业实战、贯穿全程的思政与创业文化教育” 为核心内涵的“五位一体”国际贸易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实现了产教有效融合、 校企共同培养。二是思创融合,探索了构建“一主线、双课堂、三层次”的思政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有效融合的路径。“一主线”指以全人教育理念为主线,“双课堂”指思政教育与创业教育两课堂协同融合,“三课堂”指“普通教育、特色教育、专业教育”三层递进,形成思政教育、创业实践教育共同体。

3.三大支撑:形成了“三个模块、四层递进”的创新创业教学体系、“四双型”教学团队、校企融合创新创业实践基地三大支撑,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素养与能力。

一是构建了由创新创业素养课程模块、创新创业技能课程模块、创新创业实践活动模块组成的“三模块”课程体系和由“专业课程教学实训+模拟综合实训+创新创业实践+创新创业实战”组成的“四层递进”实践教学体系,有效地把创业教育融入专业培养全过程。

二是打造了一支“双语、双师、双轨、双创”型(“四双型”)国际贸易专业创新创业教学团队,有效地提高了教师指导创业实践的能力。

三是与相关企业深度合作,共建校企融合跨境电商创业实践基地,使创新创业教育有了真实项目做载体。

(二)产教融合,“五位一体”培养跨境电商创业人才

本校国际贸易专业在推进专业建设过程中,结合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要求,对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重构,实施了“理实一体的课堂教学、项目跟踪的企业实践、师生协同创新创业、孵化基地的创业实战、贯穿全程的思政与创业文化教育”为核心内涵的“五位一体”国际贸易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见图2)。

图2 “五位一体”国际贸易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

“五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内涵及实施:

1.理实一体的课堂教学

理实一体的课堂教学是指在实训室或专业教室围绕特定商务项目开展理论讲授与技能训练相结合、语言应用与商务操作相结合、素质养成与能力培养相结合的教学活动,实现“教、学、做、评”一体化,让学生在实施商务项目的过程中主动获取专业知识与技能,增强创新意识,提高综合素质与能力。

理实一体的课堂教学是以国际贸易专业主要就业岗位技能训练为依托,让学生深刻体会相关职业的性质与要求,突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与独立思考的能力,注重增强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强化学生对创新创业的认知,有效实现了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

2.项目跟踪的企业实践

项目跟踪的企业实践是指学生在具备一定的知识与技能积累后,选派学生参与到学校与合作企业共同选定的、由企业人员牵头的实践项目中进行“真枪实弹”的跨境电子商务业务操作训练,同时学校与企业共同对学生进行指导、监督与考核,实现对学生参与企业实践项目的全程跟踪。

项目跟踪的企业实践是以企业项目为载体的创业模拟实践,旨在让学生一方面在真实的职业环境中巩固专业知识与技能,另一方面熟悉创业过程,了解创业任务及方法,从而增强职场竞争力,提高创业成功指数。

3.师生协同创新创业

与企业合作成立了“经贸英语研究与服务协同创新中心”,组建以省级教学名师、省级中青年骨干教师为组长的协同创新中心研究团队,带领优秀学生开展经贸英语研究与翻译服务工作。三年来,承接并完成了企业委托的翻译服务项目8项和企业委托的横向课题2项,与浙江午阳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义乌森叶宠物用品有限公司开展了跨境电商培训和实操实训。通过合作研究、培训和实训,极大地提高了师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

4.孵化基地的创业实战

孵化基地的创业实战是指以创业项目为依托,鼓励学生将具有创新性和良好市场前景的项目带入创业孵化基地,在学校支持与创业导师指导下,进行市场化经营与管理,自负盈亏。

5.贯穿全程的思政与创业文化教育活动

一是在国际贸易专业中开展“英语点亮人生”系列活动,把思政教育与第二课堂活动有机融合。活动项目包括:时政英语翻译竞赛、用英语讲中国故事比赛、中国日报网“Xi's Moment”专栏与新华网“Xi's Time”专栏学习月活动、英语口语大赛、英语电影模仿秀大赛、国际商务谈判模拟大赛等。这些活动紧扣时代旋律,把思政教育融入到各项英语活动中去,使学生既在各种英语活动中提高英语技能,又提升了思想政治素养。

二是传播优秀的江西特色商文化——赣商文化。与优秀赣商企业合作,把赣商文化引进校园,实施三年一贯的赣商文化教育。以赣商文化和赣商精神为核心,开展创新创业文化建设,使学生从大一开始就接受赣商文化浸润和熏陶,一直到大学毕业。每一个学习阶段安排不同的学习内容和学习形式。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教育活动,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

三是开展素质拓展活动。以大学生创业试验班为载体, 通过赣商文化建设、 团队协作、“爱我江西”演讲比赛等素质拓展活动,把创新创业精神融入到学生日常教育中,以培养学生创业所必须的领导决策能力、组织协调能力、挫折承受能力、管理沟通能力等。通过创业技能比赛、创业之星评比活动、优秀赣商创业讲座等校园文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创业热情。

(三)校企共研,构建三大模块创业教育课程体系

1.课程体系重构思路

2)链路质量评估.由于发送节点发送的数据包远大于信标数据包,所以给出一种利用基于视频传输的模型,利用节点接收的包错误率来评估节点间的链路质量.每个节点接收到的信号的能量为: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根据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充分调研跨境电商企业的创新创业基本要求和流程,分析国际贸易专业学生在创新创业中所必需的基本素养、专业知识和相关技能,并与跨境电商职业岗位所需知识和技能相融合,在此基础上构建基于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国际贸易专业教学体系。在课程设置时,既要考虑学生未来就业所需的职业岗位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又要考虑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重构专业主干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在专业课程的教学中融入思政元素和创新创业的知识和技能,使专业课程教学与思政教育、创新创业教育无缝融合。把学生的思政素养、专业能力、职业能力、职业素养、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同步培养,解决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相脱节的问题。

2.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重构

召开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培养研讨会,邀请行业企业专家、企业负责人、创新创业教育专家等行家里手参加。共同研讨并构建了由创新创业素养课程、专业技能课程、实践活动课程三模块组成的国际贸易专业的课程体系。

(1)创新创业素养课程模块:大学英语、计算机应用、商务礼仪、公共关系、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大学生创业基础、汉语读写说能力训练、形势与政策、大学体育、经济法、思想政治教育系列课程等。该模块课程主要培养学生从事创业活动所必须具备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以及创业意识和企业家精神等。如《大学英语》除了培养学生的英语听、说、读、写、译等语言技能外,还把创新创业教育融入进去。该课程在教学素质选取方面我们增补了创新创业方面的素材。如选一些成功企业家和发明家的介绍、大型企业的创业史、企业经营管理等方面的素材作为大学英语的教学内容,让学生了解创业的过程与艰辛,学习前人创业的成功经验。

(2)创新创业专业技能课程模块:国际商法、国际商务函电、创业法律实务国际贸易操作实务、国际商务谈判、跨境电商实务、跨文化商务交流、跨境电商物流、跨境电商美工、跨境电商营销、跨境电商数据化管理、跨境电商客服等课程。该模块的课程以企业工作流程为导向,实施理实一体化的教学,主要传授学生在创办企业和企业的经营管理过程所需的知识和技能,把创新创业教育直接与专业教育融为一体,使学生可以把所学的专业知识用于创新创业实践。

(3)创新创业实践活动课程模块:社团创业活动、创业大赛、拓展训练、企业实践、行业专家与企业家讲座、孵化基地的创业项目实战。该课程模块主要是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兴趣,大力提升学生创新创业的综合能力。

(四)创新思路,探索思政创新创业有效融合路径

坚持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原则,把立德育人和实践育人贯穿始终,以“一主线”全面育人理念为核心、以“双课堂”协同融合效应为载体、以“三层次”全程一体化模式为重点,将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全面根植于国际贸易专业的创业实践教育中,以实践教学、实践活动、创业实务为落脚点,逐步构建“一主线、双课堂、三层次”应用型创业人才培养体系,形成思想政治教育与创业实践教育共同体,以提升两者的协同效力(见图3)。

图3 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大学生创业实践教育的路径

(五)师生协同,实施四层递进创业教育实践体系

(六)数措并举,打造“四双”国际贸易创业教学团队

“四双型”教学团队中的“四双”是指“双语、双师、双轨、双创”。“四双型”国际贸易教学团队建设的路径主要有以下3条。

1.多方式开展培训,提高老师的国际视野和专业技能

(1)开展校本培训。一是“一对一”指导,专业课老师“一对一”地指导英语老师学习商务专业知识。二是自主学习,学院每年向国际贸易老师推荐2~3部商务专业方面的书籍,要求国际贸易老师自主学习,并要求他们撰写读书报告或学术论文。三是跟班学习,国际贸易老师随班学习商务类专业课程,使其掌握跨境电商行业的理论知识和业务操作技能,然后运用于专业课程的教学中。

(2)开展国内培训。一是积极组织老师参加教育部、省教育厅组织的培训项目。近年来,为了提高职业院校教师的教学能力,教育部建设了许多职业院校师资培训基地,每年都举办各种培训项目。通过参加这些培训项目,国际贸易老师的专业理论水平和实践操作技能得到较大提升。二是派出国际贸易老师到其他本科高校进行访学,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项目研究和社会实践,提高其创新能力。三是派出国际贸易老师参加有关的学术讲座、研讨会等,使其了解本行业发展的最新动态和方向。

(3)出国培训与考察。近年来,本校派出了20多位老师到美国、澳大利亚、英国等国家接受语言培训和企业锻炼,其中有两位老师在美国企业锻炼了一年。 通过国外培训和顶岗实践,使得本校的老师双语教学能力显著提高。

(4)开展企业顶岗实践。老师在企业顶岗期间,安排企业的行家里手对其进行实践指导。老师至少要亲自完成一笔外贸业务操作,走完从市场分析、寻找客户、业务磋商、达成交易、组织货源、办理装运及保险、收回货款、出口退税等整个外贸业务流程。通过实践锻炼,老师零距离体验了外贸业务操作,对国际贸易专业有更深的理解和领悟。老师的业务操作能力和综合素质也得到极大的提高。

2.创新体制机制,建设校企共享的“双轨型”教学团队

通过创新体制机制,打破了学校与企业的人事管理界限,建设了一支校企共享的“双轨型”国际贸易教学团队。

团队成员由学校和企业共同聘用,同时承担着学校的教学岗和企业的业务岗的职责。由学校和企业根据协议共同给予团队成员报酬,由学校和企业共同对其工作质量和业绩进行考核,形成“双聘、双岗、双责、双薪、双考核”的用人机制。团队成员必须接受学校和企业的双重领导,同时对学校和企业负责。如果团队成员没有正确履行其职责造成不良后果的,由学校和企业共同对其问责。

3.鼓励国际贸易老师进行科研和社会服务,提高老师的创新创业能力

针对目前高职国际贸易教育存在许多问题,我们鼓励老师不断去探索、去研究,为提高国际贸易的教学质量打下坚实的基础。

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鼓励老师积极提供社会服务。“一带一路”建设背景下,高职院校的教师要积极主动地提高社会服务意识,将社会服务作为自身专业发展的一种常态化工作内容。在社会服务过程中,老师们还能发现教科书上发现不了的实际问题。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探究、解决,既提高了老师的创新创业能力,同时也为教学提供了丰富的案例,从而从根本上改变纸上谈兵的教学状态,培养出企业真正需求的人才。

(七)多方协作,建设产学研创一体创业实践基地

1.引进阿里巴巴“百城千校 百万英才”跨境电商人才培养项目,与杭州赛群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开展“灯塔”创业培训项目,共建跨境电商产教融合创业实践基地。

2.引进浙江午阳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以阿里巴巴国际站运营平台为依托,校企深度合作。开展跨境电商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的合作,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开发课程、组建教学团队、建设跨境电商产教融合创业实践基地、对人才培养质量进行评价。举办创业讲座和论坛,开展创业竞赛与拓展活动,实现了“人才培养与就业创业一体化”。

3.与江西格雷格教育咨询有限公司合作,成立了产学研基地——“经贸英语研究与服务协同创新中心”,组建以省级教学名师、省级中青年骨干教师王胜华教授为组长的协同创新中心研究团队,带领优秀师生开展经贸英语研究与翻译服务工作。三年来,承接并完成了企业委托的翻译服务项目8项和中国外语教材与教法研究中心科研项目2项,与浙江午阳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义乌森野宠物用品有限公司开展了跨境电商英语培训。通过合作研究、培训和实训,极大地提高了师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

三、结语

通过实施“一个引领、两项融合、三大支撑”人才培养体系,学生的思政素养、就业能力和创新意识、创业能力得到较大提升。教学团队整体素养得到提高,教学科研能力明显提升,创新能力大为增强,形成了一批教学成果,并获得省级教学成果二等奖。国际贸易专业的社会服务能力得到较大增强,国际贸易专业以“经贸英语研究与服务协同中心”为平台,师生共同为社会提供外贸谈判、外贸合同起草、外贸单证制作、外贸业务咨询及企业管理咨询等服务,既提升了自身的综合能力,又为社会做出了积极贡献。同时,教学团队的影响力也在增强。一位老师被江西省教育厅遴选为“江西省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专家库”专家,一位老师被聘为教育部外语类专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

猜你喜欢
国际贸易思政电商
评价赋能:思政课一体化教学的必然向度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新电商 潮涌风劲向未来
商务书屋你应该知道的国际贸易
你应该知道的国际贸易
借力大数据分析 创新“三位一体”思政课教学模式
对中国国际贸易中“贫困化增长”的思考
对中国国际贸易中“贫困化增长”的思考
年底前我国将实现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全国口岸全覆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