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易 琼 潘万勇
教育要改革,教师要先行。相应地,加强五育融合的师资建设将成为教育实践的重要议题。在此方面,基于五育融合的“标杆班主任”培养是区域教育发展的一种可能路径。“标杆班主任”培养是成都市武侯区完善立德树人体制机制、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提升教师五育融合能力的重要抓手。“标杆班主任”培养始于2018年3月,每三年一届。到2021年1月,首批38位中小学“标杆班主任”培训已顺利结业。五年来,区域“标杆班主任”的培养经历了课程与资源的新困境、内涵与价值的新定位、培育与融合实践的新发展三个历程。
班主任既要在自己的学科领域融合育人,也要利用各育资源,促进班级整体的学习兴趣、学习方法、学习能力与学习习惯的培养。因此,需要融合教研,提升班主任的五育融合能力;开发培训课程,提升班主任的五育融合智慧;激发引领意愿,发挥一批优秀班主任示范五育融合实践的积极性。然而,在行动之初,我区班主任培养困难重重。
要想办法通过班级实现融合育人,各班级遇到的棘手问题有差异,班主任的育人瓶颈也多不同。经调查,在本区域有84.6%的班主任需要提升班级突发事件处理能力,74.4%的班主任需要提升家校共育能力。另外,一个区县上千个班主任,仅有一位教研员提供指导,有限的“对症下药”难解“众渴”。在针对班主任的培训中,参加培训的班主任如走马灯似的换人,培训效果常常是“船底下放炮仗——闷声不响”,难以推动区域内优质班主任师资均衡发展。
目前,有关指导班级实施五育融合的理论建构少,相应的培训课程也少。班主任对五育融合的诸多问题亟须指导。现有的课程内容常缺乏内在一致性,缺乏班主任工作理论、信念及实践转化力的培训。培训多以讲授或讲座为主,限于笼统了解,缺乏班主任在真实世界的带班实践应用,难以通过短期培训达成提升知行合一的实践能力的目的,难以解决五育融合的实践操作等难题。校本培训总体比较零散,课程结构不够优化,“请进来”“走出去”的培训缺乏系统性和针对性。
教师最好的学习范式是向成功案例学习,“怎样培养为班主任提供范例的教师”是一个重要问题。本区域89.4%的校本教研是面向全体班主任做通识性培训,对优秀班主任的培养力度不足,更缺少针对优秀班主任团队的培养。绝大部分优秀班主任主动引领的意识还比较缺乏。从五育失衡,到落实五育,再到融合五育,较多的班主任苦干多于巧干,有的想主动引领和帮助其他教师,但助不得法。要实现融合育人,就需要发挥优秀班主任的示范引领作用。
为了更好地解决班主任工作中五育融合的问题,实现更加精准的培训,武侯区逐步确定了“标杆班主任”培养课程的内涵与价值定位。
武侯区“标杆班主任”课程以培养区域标杆为目标。“标杆班主任”是一个示范、引领的个体,是指班主任成为五育融合实践中的一面旗帜,愿做以德育德的示范,能做班主任工作排头兵,能从“道”“学”“术”等多角度,为新任教师提供理论与实践指导,为骨干教师成长为名师搭建“最近发展区”,为名师成长为工作室领衔人铺上一块“垫脚石”,为教师学习提供可模仿、可视、可交流的鲜活案例。
“标杆班主任”是一个“兼济天下”的学习共同体,能将“学习是个人福利”的意识转变为带动教师从个人到学校、从学校到区域整体质量提升的意识,并将教学资源及形成的学习成果转化为区本、校本的课程资源。
班主任工作是一项需要实践智慧的工作,聚焦班主任在育人实践中的核心项目,专注核心反思,发展核心品质,能增强教师的五育融合能力。
班主任培养重在输出。武侯区以专业理论为指导,坚定教师信念,以可视化的实践为合作学习内容,以学习标准化为结果导向,为教师提供不同的场景和情境,使教师能够将所学的理论和带班实际结合起来,从而实现知识的内化、迁移和应用,实现学以致用的目的,达到知行合一的要求。另外,我们不仅要培养优秀的班主任个体,更要培养一批优秀的具有示范引领情意和能力的班主任团队,以此影响教师队伍的精神世界,产生更大的价值。
为培养“标杆班主任”,班主任培养课程的设计与实施需不断完善,班主任的融合实践输出也不断取得新发展。
“标杆班主任”培养制定了课程纲要,设计了课程体系,出版了《〈论语〉中的带班智慧》《德育有力量——教师理性育德新突破》《四面春风十里桃花——一间整洁教室的打造之旅》等著作,准备了“道”“学”“术”的课程内容,遵循理性育人、核心技术、动力需求原则,切实保障培训适切、适需、适度。
一是激发团体动力,共谋五育之道。“标杆班主任”培养课程设计以激发团队动力为第一要务,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宝库为修身课程资源,着重澄清“师道”价值。关注教师精神,在“我身边的榜样”“我的自画像”“我的理想”等课程中,引导教师反思自己的感受、信念、榜样、自我意识、成长路径等,教师将发现自己可以被同事、被学校、被国家需要,进一步激发起克服困难的勇气,获得奋斗的乐趣,自觉担当时代大任。
二是探索理性育人,共研五育之学。班主任整合班级五育资源,理性预设育人内容和方式,是一项专业的工作。班主任培养课程以提升班主任课程领导力为主线,架构专业理论、专业实践、专业情感三个课程模块,促进教师对学生认知、情感、行动的变化过程有基本的科学认识,坚持五育并举的质量观,形成五育融合的哲学观,做设计与实施五育班本课程的标杆。
三是聚焦核心技术,共练五育之术。带班育人是一项复杂的教育实践,班主任要面对诸多不确定性,掌握较多的专业技术。为达成班主任五育融合实践的创造性目标、学以致用的过程目标、三年立竿见影的效果目标,“标杆班主任”培养课程专注于培养教师在课程、教室、课堂方面的核心实践技术,掌握有关理论、策略、步骤、工具和行动,并坚持结果导向,指导教师进行“立标—对标—达标—创标”的实践。
一方面,班主任以五育融合的价值观为指导,建设培育完整人的标杆教室,努力推动班级的课程融合、教室融合、课堂融合。
五育融合的课程建设。班主任要做课程建设的主力军,做优所教学科课程,兼顾各育在班级育人的作用,实现综合育人价值。根据班情,可做阶段性、项目性、主题性的班本课程设计。班主任以问题为导向,能从某一育切入,在一育中发现五育、渗透五育,也将五育全面渗透至一育中,达成五育的贯通融合。在课程设计上,指向培育完整的人,在实施中融合五育元素。
五育融合的教室建设。在五育融合背景下,教室是具身学习的快乐天地,是“做中学”的最佳场所,是合作学习的最佳空间。一是学会关心,建设五育融合的“有情教室”。班主任和学生是最亲的五育融合共同体,要以修己安人的带班之道,对学生予以科学的教育;要在志于学、悦于教中,以专业的师爱情感,反思育人活动是否有恰当的关心,是否培养了学会关心的学生;要善做“倾听者”,去了解学生的需求;慧做“啦啦队”,给学生以真诚的鼓励;擅做“镜子”,发现学生的每一个闪光点。二是学会生活,建设五育融合的“有洁教室”。教育增强了人们创造美好生活的能力,班主任要研究班级融合目标,丰富班级融合路径,完善班级融合机制,让学生在教室中能体验学习的美好。三是学会学习,建设五育融合的“有序教室”。全体学生要朝着成为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同向前行,教室应该是有序的。班主任要改变“轻德、弱体、少美、缺劳”的现状,就要研究学生特点,细化育人策略,引导学生理解“做完整的人”的内涵,自主制定学习目标,实现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有序统一。
五育融合的课堂建设。课堂是五育融合的主阵地。班主任要在班级活动及学科课堂中,发掘各育要素,在教学过程中整合资源实施五育。例如,在“我们的理想”班会课中,教师带领学生走进川大智胜公司,探访企业家的理想;走进武侯祠,考察丞相的理想;深访退休教师,领悟教师的理想;研究五育融合与国家安全的关系,探索生涯规划的路径;等等。
另一方面,班主任积极开展“立标—创标”的融合实践,建立教研培养机制,带动区域和学校的班主任梯队协同发展。
一是培养了一批能为班主任提供范例的优秀教师。作为“种子教师”的“标杆班主任”,先后上展示课153节,论文获奖155 篇,做讲座 400 余次,指导教师获奖达80余人次,提供了35个课程范例和百万字的课程资源包。笔者走访了各学校,了解“标杆班主任”的效应是什么?课程设计与实施的影响力有哪些?有哪些新需求?学校认为,“标杆班主任”培养致力从思想上解决教师成长的问题,激发了教师更主动地去学习并带好队伍。已毕业的“标杆班主任”认为,“标杆班主任”课程最吸引人的是团队能量,尽管已毕业,面对新难题,大家仍能自觉地开展团队合作。
二是搭建了“立标—对标—达标—创标”的平台。班主任培养有成果落地平台。班主任登上区域展台,是一次“立标”的实践;经过对标努力,在各级教研活动上崭露头角,是一次“达标”的足迹;在年会展示带班艺术,再创新标。班主任的“立标—创标”实践促进了教研循环机制的建立,完善了教师梯队培养机制,增强了学校、班级育人的有效性。
三是持续培养了班主任排头兵。班主任培养塑造出五育融通的学习样板,成为榜样,其他教师对照榜样作差距分析,探索超越榜样的方法与途径,再创新标,从而建立了各育教师的融合机制。不同教师之间互相包容,互为榜样,融为一体。
现在,学校对区域培养“标杆班主任”的数量和结构提出了新要求,希望进一步开展精准培训,更快地给学校培养出更多的“标杆”,以此发挥更多班主任的排头兵作用。未来,武侯区还将继续响应教育现代化和建成教育强国的要求,为学校和区域培养造就数以十万计的卓越教师、数以万计的教育家型教师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