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健 王晓梅
南京科技职业学院环境工程学院 江苏南京 210048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整个社会已经逐渐迈入信息化的时代,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引入信息化的手段已经成为教育发展中的一个必然的方向,探索信息化教学手段在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运用模式是目前教育教学工作中的一项重要的内容。信息化教学模式是在先进的教育理论指导下,将以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应用到各个学科,整合教学资源,促进教学方式、学习方式的改革,提高学习效率。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在教学中越来越明显,可以使教学由教师单纯的讲解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的方式完成布置的任务,教学过程实现了在学中教、教中学。此模式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成为知识信息的构建者,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此外,这种教学模式不受教育对象限制,知识量大,环境开放性强,有助于促进教师和学生信息能力的发展,成为现代教育发展的方向。[1]各高校在线开放课程、国家开放大学课程建设、国家教学资源库等项目已建成了多学科、多课程的在线教育资源库,为信息化教学提供了强大支持和保障。
职业教育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办人民满意教育为宗旨,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文化育人为境界,以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为核心,培养具有一定的科学文化水平、良好的人文素养、职业道德、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的新时代四有人才。
“职业卫生”是安全技术与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也可作为环境、化工类专业主修课程,本课程应用性强,涉及安全管理、环境、卫生学等多个学科,是涉及专业知识广泛的一门综合性课程,对培养高校学生职业健康及防护意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经济结构、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各类新型企业兴起,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新岗位不断涌现,这对各项职业卫生工作如职业卫生监督、建设项目的职业健康评价、健康监护、职业健康管理等都形成了新的挑战,对安全、健康管理者的业务能力及其职业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
利用在线教学资源,创新教学模式,探索该课程的教学改革,是新时代教学发展的需要,是培养具有新时代技能型人才的职业素养及职业责任意识、提升学生综合能力的迫切需要,探索其信息化教学改革具有非常好的实践意义。
本设计按照信息化教学的理念,运用案例法,以“任务驱动”和“问题解决”作为学习和完成活动的主线,依据典型问题分析完成学习任务来设置课程教学过程和教学模式,使得教学更适合学生自主学习的需要。
课程选用蓝墨云班课教学平台完成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教学实施依托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和学院信息化教学平台的搭建。教学过程中,交叉运用多种教学手段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采用任务驱动、情景带入、启发引导和学习进度实时追踪等方法,推动学生自主探索学习的进程;通过典型案例视频,将真实工作岗位情景带入教学中,提出任务,突出课程重点知识,引导学生完成任务,完成教学内容的学习。经过本课程的在线自主学习,以使教学效果达到课程的教学目标,并且将教学目标分解为三部分:知识目标、能力目标、素质目标。知识目标包括:学生掌握常见行业的职业特点,掌握职业卫生基本知识,掌握常见职业岗位的日常防护知识;能力目标包括:会进行简单易行的应急急救,会使用常见个人防护用品,能进行典型行业企业基本的职业健康评价及管理工作;素质目标包括:培养学生安全生产、健康的责任意识,培养遵守规章制度的敬业爱岗精神,培养团队合作、吃苦耐劳的职业素养。在此过程中,探索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将专业知识与思政有机结合,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教书育人的效果。
本课程教学内容分为八个单元,分别包括:职业卫生及发展、工业化学品的防护技术、生产性粉尘的防治技术、高温的防护方法、噪声振动的防护技术、防辐射技术、个人防护用品、职业健康管理。
围绕每个单元的主要内容进行设计。教学采用“案例法”,采用“任务驱动”的教学方式,按照情景带入、任务实施的思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引导,利用在线课程资源的自主学习,掌握课程知识点,提高学生自学能力,锻炼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以生产性粉尘的防治技术单元为例进行讨论,将单元内容细化为知识点,并列出了可以采用的教学方法,见下表。
生产性粉尘的防治技术教学内容表
教学的实施,以蓝墨云班课线上教学平台为载体,根据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以任务驱动为主线,将粉尘的来源、粉尘的理化性质、粉尘的影响等知识点进行拆分和梳理,设计相应的问题、讨论和作业等活动,以任务单的形式发布至云班课平台上,课前将授课的资源(微课视频、案例视频、课件、教案、图片、活动)上传到蓝墨云班课的资源库。通过教师引导,帮助学生完成任务,课程的学习任务贯穿于课前、课中、课后,并注重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互动;针对线上教学不容易即时了解学生动态的不足,配合签到功能,开启实时定位功能,还可以借助腾讯会议开展直播的形式,增加互动环节,完成检查和督促学生的学习。总之,借助平台资源库,利用多种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完成学习,掌握知识,在任务驱动中提高了自主学习能力,锻炼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课程考核方式主要是过程性考核和终极性考核相结合,改变了以往单一的期末考试的形式,只重知识的记忆,不能体现学生综合能力,因此引入过程性考核。过程性考核为课前预习情况、作业完成情况、资源学习进度、出勤、各种活动参与度及参与积极性等,这样学生的学习态度、分析问题的能力、实际操作能力都纳入记录考核中。终极性考核为期末任务的完成和测试。期末任务也可以包括试卷考试和分析报告的形式,体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评价打分可以分为小组互评、成员互评、教师评价多种模式。最终,课程成绩=过程性考核+终极性考核,综合考查了学生学习课程的理论知识的掌握、学习态度的积极性、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此外,对于课程中涉及的防护用品,还可进行实际操作训练并评价,这样做到了考核更加全面合理。
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程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3]这是对课程思政的科学概括,为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加强高校学生思想教育指明了方向。
在校大学生接受新生事物和学习能力强,处于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课堂上应加强更新教学理念,深入探索,将教学与育人巧妙结合,潜心思考挖掘课程蕴含的德育、思政元素。“职业卫生”课程的教学过程中,结合教学单元,恰当融入德育元素,培养具有敬业爱岗、遵守法律、遵守职业道德、乐于奉献的专业人才,将教书育人贯穿在课堂教学和专业能力培养的每一个环节,实现知识传授与道德育人有机结合,发挥专业课和思政协同作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通过视频资料以及影视资料,结合“最美逆行者”消防战士的英勇奉献精神,让学生感悟到在本职岗位上敢于奉献、直面危险的高尚品质,激发学生树立做好本职工作乐于奉献的意识,增强敢于担当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热爱工作,热爱生命,在校期间努力学习过硬本领,在岗发扬奉献精神,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充分领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其与日常学习、工作相融合,不断提升思想境界,培养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在人类社会发展的进程中,生存与创造财富和美好生活共生共存,由于社会分工的不同而形成不同职业,为人类创造了丰富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但美好生活的基石是生命健康,因此维护职业安全,是保证劳动者的安全、健康的生产生活和社会发展的保障。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陆续制定和颁布了一系列劳动保护和安全法律、法规、规章和标准,保障了职业安全的顺利进行。[4]
采用案例分析法,进入“生产性粉尘的防治”内容的教学。以江浙地区美丽乡村建设为例,感受引发学生思考和讨论,认识到生态环境的改善带来的经济发展、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培养环保意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已深入人心。结合安全、环境等相关法律的颁布、实施,分析了我国职业卫生工作的现状,面对法律,知法懂法,遵守安全和职业健康管理规定,珍视生命,执行防护措施,保护劳动者健康安全。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和法律意识,工作中遵守法律,为维护良好的生态环境从我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
结合当今形式下对人才培养的要求,除了掌握专业基础知识和技能,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思想,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这就需要有科学的思维方式的培养。而辩证的马克思唯物主义哲学思想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可以提供思维框架,是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的方式以及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方法论。职业卫生是研究劳动条件与劳动者健康之间关系的科学,符合哲学中的辩证统一规律。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规律,其内涵是任何事物以及事物之间都包含矛盾性,矛盾双方是统一由斗争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5]
在工作环境中,始终保持客观严谨,积极向上,运用对立统一的哲学思想,指导学生建立科学的世界观,正确理解职业健康,扎实学习知识,掌握技能,不断提高自身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走向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信息化时代的大背景下,高职院校在线开放课程的建设与应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各种教学平台建设日益完善,教学资源丰富,在线开放课程与实际教学需求还需要加强结合,以扩大在线开放课程的应用范围,真正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对此,需要严格按照课程目标的标准做好学生课前自学的在线活动设计,通过师生、生生有效互动开展线上教学活动,并强化课后复习,提升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6]
作为信息化教学的执行者,注重提升和强化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不容小觑。提倡教师参加信息化教学能力大赛,有助于教师理解信息化能力的提高,改变传统教学观念,勇于实践,真正做到熟练运用信息化手段完成教学。教师可以参加有针对性的培训,学习教学改革的成功案例,把案例分析法与任务驱动法有效地运用到教学设计中,利用信息化资源,增加课程内容的生动性,提升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动性,加强引导,改变传统教学方法,充分理解“学中做”。通过多种方法,教师根据自己专业学科的特点,开发合适的教学方法,顺应“互联网+”时代的发展趋势,参与专业课的教学改革,只有广大教师身体力行,才能提升院校整体信息化教学水平。
“职业卫生”作为安全技术与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探索该课程的信息化教学改革具有实践意义。通过引进多媒体技术、信息化教学等手段,把传统教学内容通过信息技术直观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增加了教学资源的多样性和生动性。通过合理的教学设计,利用在线开放课程的丰富资源,信息化教学取得很大的效果,为培养更加专业的新时代四有人才提供了更有利的条件,尤其针对比较晦涩难懂的知识点,将其实验、操作的过程通过拍摄视频、录制音频等方式来向学生进行展示,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促进人才培养的完成。该课程教学过程中将教书、育人贯穿其中,挖掘专业知识中的课程思政要素,依照教学目标,将新时代人才培养目标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入课程教学,对推动信息化教学改革在新时代专业人才培养中的应用具有重要实践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