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课程《旅游统计学》课程思政建设探析

2022-08-08 08:48周健美余仁凤
经济师 2022年8期
关键词:思政旅游统计学

●陈 楠 周健美 任 贺 余仁凤 袁 箐

一、引言

大数据时代背景下,社会中的海量数据成为了各行各业亟待挖掘的潜在财富,业界各领域对统计学方面的专业人才的需求急剧增加,高校也积极培育着一届又一届的统计分析人才。在2016年的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习近平总书记做出要坚持立德树人的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等重要指示。由此,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也从“思政课程”逐渐过渡到“课程思政”这样一种将“思政教育”融入全专业教育教学的过程中,积极构建我国的高等教育事业新格局新发展。在课程思政的背景下,统计学除了方法本身等技术层面的学习,还应该关注学生统计观念、统计思想等综合素质的养成[1]。因此,以《旅游统计学》为例,任课教师如何在该门课程中挖掘思政元素,采用合适的教学模式将其自然而然地融入教学中,以对旅游管理类专业学生的统计观念与思想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是需要进一步探索与完善的重要任务。

二、课程思政在统计学课程中的研究现状

随着我国思政教育工作的改革,课程思政融入各学科领域的探讨逐年增长。就课程思政在统计学课程中的应用而言,经CNKI 可查中文文献知,国内的研究始于王萍萍(2019),其在期刊《教育教学论坛》中发文“马克思主义哲学在统计学课程教学中的实践探讨”,分析了课程思政与马哲思想在我国统计学教学任务中的实践现状,指出我国统计学课程的课程思政仍处于探索阶段,存在诸多不全面的地方,需要更多探索和实践经验积累[2]。随后,众多学者也展开了相应研究。目前已有研究重点关注统计学中的思政元素挖掘、思政融入统计学课程的教学设计与实施两方面内容[3-5]。此外,也有学者对课程思政背景下统计学课程的线上与线下教学问题展开了探讨[6-8]。如张馨文等(2021)对比分析了统计学线上教学和线下教学的优劣势,指出课程思政背景下课程思政教育与统计学课程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对建设统计学混合式金课提出五点建议[6]。周川等(2021)基于“超星学习通”平台与课程思政教学相结合对国民经济统计学进行“智慧课堂+ 课程思政”的教学设计[7]。李瑶等(2022)指出传统统计学课程的教学模式存在诸多局限性,应构建线上学习与线下学习等混合教学模式,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8]。

综上所述,统计学课程与课程思政的融合探索成果多产生于近两年,为统计学课程思政的教学实践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参考。关于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下的统计学课程思政的研究尚不全面,从旅游学视角进行分析的内容有所缺失。在思政教育融入高校专业课程教育教学的改革浪潮中,任何一类学生群体都不应该被忽视,因此,本文试图围绕旅游类专业所学的“统计学”课程进行探讨,完善统计学课程思政的教学体系建设背景。

三、《旅游统计学》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现状

信息化教学改革催生了线上线下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此模式在旅游管理学相关的专业课程中如旅游英语课程和旅游规划课程的应用较多,而在《旅游统计学》的应用较少,存在诸多不全面之处,需要引起重视。

1.线上教学技术的运用不够成熟。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对教师的专业能力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要求较高,同时也对教师选取教学资源、整合教学资源的能力有较高的要求。基于现有的网络教学平台,教师根据课程特点合理设计线上教学课程,与传统线下教学相互融合、优势互补,从而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但是目前多数教师对中国慕课、腾讯课堂、网易公开课、Coursera等网络教学平台的运用熟练度不够,致使线上教学与原有课程内容结合不够深入、应用的形式缺乏多元性。此外,部分学校所拥有的网络教学平台中资源不够丰富,教师对资源的利用以及创新程度较低。因此,《旅游统计学》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还有较大的探索空间。

2.教学内容与模式单一,学生积极性不高。旅游统计学作为一门应用型学科,提高学生的统计分析技能和实践应用能力应是统计教育教学的主要目标。但是目前高校的培养内容以线下课堂理论教学为主,重知识点与公式推导,却很少结合有关统计分析软件解释该知识如何呈现在软件分析中,未能点对点解释运用统计软件分析时的哪一步骤运用到了该公式,使得理论学习背离了统计应用初衷。同时未能将线上和线下混合教学模式的优势完美体现出来,未能有效利用微视频资源及调动学生线下的动手能力和思考能力。总体上,学生缺乏在实践中掌握统计分析原理与应用技巧的渠道,单一的教学方式难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学效率普遍偏低。

3.理论学习与应用能力培养不相协调。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与大众化普及,使得专业化的统计软件在现实社会中的统计分析应用趋向于普遍化,这也促使对高校应用型统计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水平的要求。但就目前而言,高校旅游统计学教学通常以任课教师的课堂知识讲解为主,而关于相关软件的运用只是结合某案例粗略的演示一遍,线上选取的课程微视频讲解或者案例较为简单,很多学生还未完全理解吸收该授课环节就结束了,线上互动较少,对学生的能力挖掘不足。同时所选案例往往陈旧,难以充分挖掘所属专业领域内的新兴实践经验,导致课程教学落后于现实社会对于统计人才的专业需求。教学方式方法的滞后性使得其培养出来的学生通常只懂得统计理论知识却看不懂统计软件的主界面,或是只知如何操作统计分析软件却不明其应用原理,造成学生理论知识与软件应用能力不相匹配、理论学习难以运用于实践的现状。

四、《旅游统计学》教学融入课程思政的策略

1.教师素质与观念的提升。在教育教学的长期实践过程中,思政教师和辅导员往往承担着学生的思政教育工作,而专业课教师则以专业课程的传道授业解惑为主,课程思政教学意识较为淡薄、课程思政职责逐渐弱化。因此,在《旅游统计学》的课程思政教育中,首要任务则是增强教师的育德意识、育德能力,提高教师对课程思政的认同度。第一,将专业课程思政教育的课程内容融入“课程纲要”,列为任课教师教堂教学的行动指南,要求其加强思政理论知识学习,树立积极、正确的意识形态,贯彻落实课程思政的目标和任务。第二,邀请校内外课程思政名师进行专题讲座,积极组织思政教师和旅游统计学任课教师的交流合作,提升专业课教师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下的专业课课程思政教学能力和创新意识,实现“思政教育”和“知识传授”的育人目标。

2.课程思政元素的挖掘。教师要充分发挥专业课程育人的协同作用,在分析旅游统计学课程内容特点、教学目标的基础上,从课程简介、数据整理分析等层面系统挖掘思政元素,对学生进行适当的思想政治教育和社会道德教育,实现知识传授和价值引领的同向同行。其一,将课程简介融入课程思政。通过梳理旅游统计的产生与发展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明白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和旅游统计在现代化管理和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并通过旅游统计在中国的应用来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与道路自信。其二,旅游统计过程包括统计调查、统计整理和统计分析三个基本环节,这其中渗透着社会道德和法律法制意识的约束,可以将其应用到课程思政教学设计中。例如,告诫学生在数据搜集过程中,应秉持实事求是的工作态度来获取与实际情况相符的数据,禁止学生因利益驱使做出有违道德和法律的行为。

3.案例教学的选取。在软件教学案例的选择上应结合社会热点内容,在教学背景与政策环境下紧扣产业升级、高质量发展、文旅融合、乡村振兴等热门主题,能帮助学生了解行业发展动态、形成专业直觉,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从而达到在熟练软件操作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例如,在讲解时间序列分析相关章节中,以每日公开的新增确诊病例人数统计数据为媒介,以图形、图表为载体,直观、生动地向学生展示新冠病炎疫情爆发后的相关数据呈现结果,帮助学生理解客观现象随着时间推移发展变化的过程和规律,切身感受大数据分析和数据可视化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兼具理论学习与实践应用的能力。同时,通过对我国疫情发生背景与未来趋势的讲解,拓宽学生对国家疫情防控政策的了解,让学生看到中国速度、坚信中国政府严防死守管控政策的正确领导与决策,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怀。

五、《旅游统计学》课程思政的教学设计

1.课程思政的维度。在设计和实施旅游统计学课程思政教育教学的过程中,要高度重视课程思政的定位认知、体系机制、考核评估这三个维度,其中定位认知是重要基础,体系体制是发展关键,考核评估是检验手段。首先,要厘清“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的概念与关系:在教育理念上二者相互促进、相辅相成,共同承担着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任务;在功能与分工上两者存在一定的不同,要明确思政课程是进行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的主渠道,而课程思政起到协同其发挥价值引领的作用。其次,课程思政建设是一个长期性、系统性的工程。高校党委要高度重视课程思政体系构建,积极落实组织架构和工作格局,着力形成“立德树人”共同体,全方位、全过程地建立健全“课程思政育人”的组织保障机制,形成多学科协同促进思政教育的格局。最后,对课程思政的教学实施效果进行定性与定量的综合考评。一方面,考核学生是否形成了良好的道德品行和高尚的家国情怀;另一方面,考核教师是否提高了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以及是否在课堂过程中有效落实了“德育”和“智育”的融合。

2.《旅游统计学》课程性质。旅游统计学是一门通过大量观察法、统计分组法、综合指标法、模型推断法等对旅游发展现象进行研究并指导实际旅游活动的应用型科学,主要面向旅游管理学、旅游经济学、文化产业管理等专业开设的核心基础课程。在课程设置上包含理论基础部分和操作应用部分,力求理论知识学习与实际操作技术的统一:学习旅游统计学的基本概念与基础知识,系统全面地让学生了解旅游统计学的学科背景和学科体系;帮助学生在整体应用上掌握量化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操作技术,为学生学习其他相关专业知识奠定基础;借助研究案例教学,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为学生职业发展打下基础。

3.《旅游统计学》课程思政的目标。在课程思政改革的背景下,《旅游统计学》课程思政的目标应是提升教师的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水平与培养学生的优秀品质和个人能力并重。其一,学校应结合旅游统计学的课程内容重点与立德树人的思政任务,重新制定相应的教学培养目标和方案,引导教师积极提升自身课程思政教学素养,不断改进和更新线上线下结合的课程思政教学模式。其二,教师要秉持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旅游统计学教学内容,实现知识学习、技术培养和育人育德三位一体的教学目标为最终目的。主要表现为,在统计数据搜集、处理的教学环节中增强法律法制意识,逐渐提升学生的自我修养;在社会实践教学环节中调动学生对热点问题的关注度,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爱国主义精神;在数据分析教学环节中引导学生对输出结果进行深度反思,培养学生敢于质疑和勇于探究的科学精神。最终实现学生专业理论知识学习、技术操作能力掌握以及正确人生观塑造的统计学课程培养目标。

4.《旅游统计学》课程思政的实施。《旅游统计学》课程思政建设要以定位认知维度、体系机制维度和考核评估维度为重要抓手,将思政元素与理念有机融合到专业教学的各个环节。在认知定位上,教师是课程思政体系建设的核心因素,高校要加强教师对课程思政的认同与支持。发挥党员同志的引领和示范工作,培育专业课程协同育人的“大思政观”。在体系机制上,高校层面要统筹安排好思政培训工作,重塑旅游统计学任课教师的教育理念,安排课程研发小组,适当修订和调整以前的课程内容和授课方式,以适应课程思政改革建设。提供课程网络教学平台,培养教师通过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挖掘课程思政元素的意识和线上教学技术应用的能力。在考核评估上,结合旅游统计学课程特点,归纳总结课程思政元素的挖掘标准和主要指标,构建包含政治认同、文化素养、爱国精神、法律意识、道德修养、职业能力的维度体系,科学考量课程思政的实施效果。考核过程按照线上开放课程学习与线下师生互动学习相结合,增加课堂练习和案例分析使学生对课程有更深入的认识。对线上的学习内容通过提出问题后让学生在学习平台练习、讨论的形式考核;线下学习的内容突出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学生的课堂讨论和案例分析,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时刻注意启发学生思维和调动学生积极性,并在课下布置作业对课堂内容进行检验,作业上传至网络教学平台,评价反馈由教师评价、学生互评、学生自评三种形式结合。

六、结语

旅游统计学课程思政对旅游管理学、旅游经济学等旅游类学科方向专业学生在系统学习统计学专业知识、以及运用统计学原理与技术,从事相关实践工作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为其运用唯物辩证法的思维去解决统计问题、以实事求是的精神态度面对分析结果等多方面提供了很好的思想指引。因此,任课教师也需要不断提高其专业教学素养,始终坚持将旅游统计学思想政治元素的挖掘与传授作为教育教学生涯中的重要任务,利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模式突显出《旅游统计学》思政育人的作用与特点,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统计学理论学习与实践观念,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应用型统计专业人才。

猜你喜欢
思政旅游统计学
关于投稿的统计学要求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统计学符号使用的说明
统计学符号使用的说明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本刊对来稿中统计学处理的有关要求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
户外旅游十件贴身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