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春雨 余小蝶
党的十八大做出了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部署,这也是“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核心组成部分。高校作为党员发展的重要场所,肩负着为祖国培养优秀人才的重任。高校思政工作的主要内容是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对大学生的高标准、严要求,既是对其成长负责,更是履行“真管真严、敢管敢严、长管长严”的12 字从严治党方针。由于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当前信息传播的速度较快,一些不良的网络文化长期侵占着大学生的思想,不利于其成长和发展[1]。这就要求通过切实可行的办法,以从严治党为契机,增强高校的党内凝聚力,将党建和思政工作融为一体,为引导大学生正确价值观增添一份力量。
首先,高校党建与思政工作的目标是一致的,都是以立德树人作为根本出发点,帮助广大青年学生实现全方位的成长。一来可以利用思政工作作为播撒信仰的种子,二来可以将高校党建纳入到思政工作之中,增强思政工作的质量,提升高校从严治党的能力。其次,高校党建对于思政工作而言,可以起到很好的引领作用,对巩固学生的思想意识阵地和规范学生的言行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同时以思政课为主的高校思政工作也能反向推动党建工作的开展。思政工作的重要内容就是向学生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中华传统优秀思想,这与高校党建工作的理论根基相同。思政工作的传播有利于全面加强党的领导、有利于解决育人的根本问题、有利于学生掌握党的基本理论、还有利于拓展党建的维度和覆盖面。高校党建和思政工作的合二为一是大势所向,利于二者各自的发展。
当前高校从事思政工作的老师都具备教师和党员的双重身份,他们既是思政工作的中坚力量,也是高校党组织从严治党的对象。据2015—2020 年的统计数据显示,高校的专职思政教师人数五年内翻了一番,可见高校对于思政工作的重视程度和要求。由于专职思政队伍的日益庞大,对于其要求越来越多,高校党建与思政工作融合发展的过程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
现今多数高校仍然把思政教学岗和党政管理岗位进行明确的划分,不少教职工认为党建工作与其他工作不同,是单独割裂的一部分。另外,思政工作不是单一的思政教学,还融合了其他很多内容,需要党政岗位的人员共同努力。由于岗位职责的划分清晰,导致思政工作处于两类岗位共同的范围内,使得部分思政教师只是照本宣科,讲好自己课程以内的知识,不会将党建知识融入到课堂中,这样令融合的效果大打折扣。党政管理人员则只负责党建与相关知识的传递,忽略了思政工作的全过程参与,让思政工作同样未能达到最佳状态[2]。
不少思政课教师把上课当成一种任务,对于高校党建和思政工作的共同点把握不到位,大局意识薄弱,思想意识不到位,只想做好自己范围内的事情。很多思政教师认为教学和科研才是其本职工作,而党建工作应由专职的党建人员处理,这也造成了高校的高水平师资队伍对于党建工作的参与力度不够。一些思政教师的意识淡薄,无法准确把握党建与思政工作融合发展的要点,造成高校党建与思政工作的融合效果不佳。
多数高校的党建和思政工作者依然是按部就班地开展工作,对于学生党建和思政意识的培养方法较为单一,基本以单项输出的填鸭教学模式进行,效果不佳。党建工作主要围绕上级党组织布置的重点、任务和目标开展工作,而思政工作则多数按照教学计划进行,较少与学生互动,不能及时听取学生的心声,在方式、方法上创新意识不强,导致学生难以理解党的先进理念,也难以对思政教学的内容提起兴趣。
高校党建与思政工作的融合要打破常规,让党务工作者和思政教师破除彼此之间的界限,要有思想创新的意识,找到融合发展的创新方法,担负起一岗双责的职责,提高党建和思政工作的实效性,在校园内创造良好的党建和思政工作融合发展的环境,最终实现二者的融合、协同发展。
依据各高校的实际情况,高校的党建与思政工作者必须积极转变自身观念,将融合发展的理念坚决执行,统一思想,分工协作,率先达到各类人员意识上的融合。高校的专职党务工作者应该制定党建工作计划,邀请思政教师、学生共同参与到计划执行的过程中,让他们在实践中充分体验党的工作作风和方法,进一步提高对党的认识。思政教师则需要将课程和党建工作结合在一起,不仅充当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宣讲员,更是党的重要方针、政策的第一传播者,在教学过程中尽可能地将党建知识与育人教育的目标结合起来,让学生切身体会高校党建与思政工作的融合发展。同时,要以全局的高度将高校党建与思政工作融合在一起,优化原有的高校思政工作体系,将党员发展、党员教育等工作与思政工作的考评体系结合起来,通过制度和考核,加快教师和学生思想上党建和思政工作融合的速度,明确责任,形成新的高校思政工作体系,以满足工作发展的要求。
高校党建与思政工作融合发展必须将高校的各部门之间联动起来,为党建和思政工作的融合发展提高指导建议,还能明确各部门之间的分工,形成完整的高校党建与思政育人体系。加强高校部门间的联动有利于各部门发挥自己的专长,有利于形成长效的融合机制,更有利于将创新实践策略的快速落地。各部门间的联动可以让高校党务工作者充分了解高校思政课程的课程标准与教材,共同分析教材的内容,并结合高校党建工作的要点,将党建要点融合至思政课程的教学活动中。思政教师需与党务工作者一起,明确每堂思政课的内容。思政课教师可以定期将教学方案的设计与党务工作者一起探讨,并结合课程的教学安排,适时将党建内容进行穿插。党务工作者可以定期在思政课堂举办一些交流活动,了解学生们对党建工作的诉求。对于党务工作者和教师的考核要求应该转变,需将思政课程的实效性纳入到考核体系中。
高校思政课堂是学生接受红色教育的主要场所,红色经典文化均是高校文化建设的主要素材来源,思政教师务必用好这些素材,将党建知识有计划地融入其中,潜移默化地增加学生对于红色文化和精神的记忆。红色文化在高校的弘扬和传播,必然离不开党务工作者和思政教师的引导,高校思政课堂要起到抛砖引玉的效果,让学生愿意在课堂之外投入更多的时间到深入挖掘红色文化资源中,做到自主学习。同时高校党务工作者和思政教师也要运用好互联网时代的新媒体工具,通过微信公众号、短视频、微博等形式,引导学生利用碎片化的时间学习红色文化,为其提供红色文化的互动场所[3]。校园社团亦是传播红色文化的有利场所,要利用好社团活动,通过讲座、报告会等形式,让红色文化在高校校园内得到高质量的传播。
高校学生众多,为了营造有序化的思政工作环境,需要利用学生辅导员等人员对党建和思政工作进行网格化的管理,提高工作的执行效率。辅导员与学生相处的时间较多,实行网格化的管理模式有利于实时向学生传达党的知识,同时快速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还能在网格范围内开展小规模的党建活动,有利于后期党员的发展与基层党组织的建立。当然思政教师、党务工作者可与网格结对子,与辅导员一起营造有序化的思政工作环境。
高校党建与思政工作的融合发展,既要持之以恒地借鉴历史经验,又要与时俱进地创新实践、总结新经验、探寻新规律、处理新情况,在守正与创新相统一中谱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