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环宇
我国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是为新时代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的继任者和可靠的接班人[1]。2019 年,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并特别强调,要挖掘其他课程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实现全员全方位育人,将思想政治教育元素有机地融入到各类专业的教学中,这是当今时代赋予教师的责任和使命[2]。课程思政建设是新时代背景下高等教育培育优秀人才的有效途径。在这样的背景下,信息资源管理课程作为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主干课,其进行课程思政建设改革势在必行。
信息资源管理课程是培养信息管理人才的学位课程,也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结合性非常强的课程。通过课程的学习,既可以让学生掌握信息资源管理(IRM)的相关知识和理论,也能让学生根据企业的特征确定信息资源,分析企业的信息需求和信息流程,利用相关信息技术,对企业的信息组织流程进行优化,达到对企业信息资源有效利用的目的。通过专业知识的学习,能够培养出适应行业发展需求的信息操作人员和管理人员。
为了完成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更好地发挥课程育人的基本功能,就要改变以往教学过程中只关注专业知识的教学内容,忽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只注意学科知识的讲授与拓展,忽略了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情况。将思政元素融入到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充分发挥课堂教学活动主渠道作用[3]。通过课堂教学,既要满足学生对于专业知识的需求,让学生认识到学术的严肃性和严谨性,也要注重学生思想道德品质的培养,要引领学生树立远大目标和崇高理想,具有热爱科学,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精神。因此,将信息资源管理课程的专业理论知识与思政元素相融合是非常必要的。
以往专业课程的培养目标侧重于学生对专业知识和技能的理解和掌握,在一定程度上存在重视学科知识,忽视思想政治教育的现象。在新时代背景下的人才应该是适应社会多元化发展需求,能够深入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爱国主义情怀,有明辨是非的能力和高度的责任感等优秀品质。这样的人才才是适应社会发展,能够肩负起国家未来发展重任的高素质人才。所以,信息资源管理课程的人才培养目标需要进行调整和完善。在对课程内容的思政元素进行挖掘的基础上,我们对原有的课程知识目标进行一定的调整,同时增加了课程的思政教育目标,使思政目标与知识目标相融合,使学生既掌握了专业知识,又提升了政治素养。
1.通过课程学习,帮助学生全面掌握信息资源管理的相关知识和基本方法,形成严谨的信息思维。让学生能够运用信息管理的基本方法和技巧对企业的信息资源进行科学管理和有效利用。
2.培养学生能够根据企业的特征确定信息资源,分析企业的信息需求和信息流程,借助信息技术,能够对企业的信息流程进行优化,实现企业对其信息资源的有效利用。
3.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始终引导学生利用信息检索技术查找课程拓展内容,扩宽知识面。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沟通和表达能力,最终目的是培养能够适应行业信息资源管理活动操作和管理的人员。
1.课程建设理念。要培养学生深入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了解当今复杂多变的国际局势,具有爱国主义情怀,能够自觉维护国家主权和国家利益,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2.课程设置内容。既要体现出课程的专业特性,又要显示出思政教育的内涵,突出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学生了解当下经济社会的发展方向和未来的根本任务。同时,引导学生既要树立远大目标和崇高理想,也要具有优秀的思想道德情操。
表1 专业知识内容融入思政元素一览表
3.课程建设标准。综合运用创新性的教学方式和方法,完善课程建设标准。突出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把握学生的思想脉络。让学生逐步掌握从复杂多变的客观实际中,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方法,使学生具有运用社会主义价值观分析问题和解决的能力。
信息资源管理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结合性非常强的课程,要求学生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广泛搜集和处理企业相关信息,以实现对企业信息流程进行优化,达到对信息资源进行有效利用的目的。这门课程非常适合在教学过程中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围绕本课程的人才培养目标,深入挖掘学科知识中的思政元素,将课程的思政元素和专业知识有机结合起来,并使之贯穿到课堂教学的全过程。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为了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需要采用学生更容易接受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对学生的思想意识进行潜移默化的引导,对学生的行为举止进行正面的激励和影响,只有这样才能以润物细无声方式实现专业知识和思政元素的有效融合。因此我们需要创新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借助先进的信息技术,灵活运用多样化教学方式开展课堂教学活动,具体方法包括:情景模拟教学法、体验式教学方法、翻转课堂教学方式、案例联动教学法、小组分享、头脑风暴等。通过创新性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运用,吸引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和主要参与者,帮助学生在互动与参与的过程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体会,在不知不觉中提升自身的人文素养、团队合作精神、社交能力和思想政治意识。
信息资源管理课程在课程讲授过程中灵活使用雨课堂、慕课、微信群等信息化平台,教师通过平台发布学习任务,上课课件、共享资源和随堂测试等内容,学生既可以在平台上查看学习资源,回答老师的提问,也可以自由的在平台上进行沟通和交流,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通过信息化教学方式的应用,使得教学方式更加灵活,师生之间的互动更充分,反馈更及时。老师可以根据学生预习情况,上课状态和测试完成情况及时发现学生在学习中的问题,合理调整教学内容,这样会大大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和效果。此外,在授课过程中充分利用多种信息化教学工具,例如图片、文字、视频、音频等实现视觉、听觉的情景全覆盖,让学生从各个方面、多维度了解知识的来龙去脉,这样才能对知识点深入的理解和掌握。例如讲解信息的安全性相关知识,先引入大庆油田泄密事件的经典案例,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分析后,再播放敌方间谍搜集我国内地信息的新闻短片,让学生了解如今复杂多变的国际政治形势,让学生意识到祖国的安全和稳定关系到国家的存亡和民族的兴衰。通过案例联动教学,引导学生了解国家战略,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念,增强信息安全意识,自觉维护国家安全。
以往大多数的课堂教学主要通过教师讲授知识,学生聆听教师授课内容来实现,这样的教学方式不能充分调动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学效果有限。为提升教学效果,充分调动学生课堂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信息资源管理课程采用翻转课堂的方式,通过雨课堂和微信群等平台发布预习内容,要求学生在上课之前完成相关知识点的预习,课堂上老师针对学生在预习时存在的问题进行解答,对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进行深入梳理和分析,带领学生通过头脑风暴、情景模拟、小组讨论等方式加深对于知识的理解。通过这种方式,使教师从知识的传授者变成学习的引领者和合作者,学生对于知识的学习从被动接受变成主动探索,课堂教学从原来的以老师为主体变成现在的以学生为中心,极大地增强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如在信息采集方式模块,学生在课前通过查阅互联网和相关书籍搜集到不同国家和企业间进行信息搜集的经典案例,在课堂上分享相关的案例,老师通过学生分享的不同案例,引导学生总结出各类信息采集方式的特点及优劣势。通过这种方式,既锻炼了学生的信息搜集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又能培养了学生辩证唯物主义分析问题的能力,强化了学生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
教育是国之大计,高校担负着为党育人、为国育人的重要使命[4]。课程思政是实现高校立德树人根本目标的必然选择,也是高校课程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5]。在课程思政的视角下,信息资源管理课程完善了人才培养目标,将思政元素有效地融入了课程教学内容中,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组织实施教学,促成了育人目标的实现。在接下来的教学改革实践中,我们将随时观察,深入思考,不断发现新的课程思政元素,做好专业知识和思想政治教育相互渗透,相互融合的工作。同时,也要努力打造具有家国情怀的课程思政案例,不断提高课程思政的建设能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培养高质量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