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创新创业课程思政教育建设实践路径创新研究

2022-08-08 08:48吴轩辕彭子茂
经济师 2022年8期
关键词:师资思政课程

●吴轩辕 彭子茂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把立德树人作为高校工作的重要内容,要在全过程中开展思政教育,实现大学生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是培育大学生创新素质,锤炼大学生创业能力的重要抓手,也是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创新意识与素质的重要方面。“课程思政”本质是一种育人的理论与思维方式,不是用简单思政课程替代专业课程,也并非用德育来替代创新创业教学,而是要用好双创课程在德育方面的功效,将双创课程中的价值逻辑及知识范式与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有效融合,以更加直观或吸引力的方式来融入到教学过程中。本文将从创新创业课程教学中目标设计、教学内容、师资培养等方面予以推讨思政教育的建设与路径实现,其内在的涵义是要实现在创新创业教育中融合思政教育,根本目的是培养理想道德品质优良、价值观正确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一、创新创业教育中思政教育的价值体现及定位

高职院校的使命在于培养“德、智、体、技”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的接班人。“德”是人才培养过程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德育也是育人的根本之一。随着高等学校教育机制的变革,创新创业教育扮演的角色的份量越来越重,它是推进新一轮高等学校改革发展的重要力量所在,也是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及校企资源对接的重要抓手,促进校内专业体系趋向更加完善的体系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创新创业教育其本质是在培养价值创造的精神、意识与能力等,在于合理利用资源把握时代发展的机遇,其本身富含丰富的思政元素,因此,其二者有着极强的关联度。高校大力推进创新创业教育中,势必要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创新创业教育的教学目标、教学体系、教学过程、教学方法相结合,是促进青年学子健康成长成材的基石。

一方面对大学生正确价值观树立更有深度、更有情怀、更有保障。创新的本质就是对事物的认识更有见解,也是应对不确定性与不连续性的重要思维模式,但是这一切的前提条件是理想和追求必须是正确的,应该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不能缺少,因此,思政教育潜移默化地发挥着重要载体,也是确立目标和方向的保障,因为,在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过程中,要紧紧扣住国家产业发展的需求点与痛点,要关注社会发展的问题,聚焦于解决社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才能将个人价值与社会需要有效的结合起来。另一方向是锤炼当代大学生创业的毅力与决心。创新需要破除旧有思想影响,创业更是一门实践的科学,在实践的过程中,需要广大学子勇于攻克各种难题,要有破除万难的决心和毅力,这种思想境界无疑是思政元素中重要的内容。在现代创业环境中,新的产业形态层出不穷,在为广大创业者提供了无限机会的同时,也提出了新的挑战,更多的风险存在,因此,必须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充分的思想准备,有担当的责任和接受失败的勇气,才能实现创业成功。

二、“课程思政”在创新创业教育开展中遇到的问题分析

首先,高校在全面推进全过程、全员育人的过程中,创新创业教育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功能与作用并未深度渗透,导致其带来的属性变革力度有限,思想政治教育虽从政策层面予以充分的保障,但在以技能培养与训练为核心的高职教育中,更加重视技能训练的现状依然存在。

其次,创新创业教育与“思政课程”两者隶属于不同的行政部门,思想政治教育一般归属于马克思主义学院,创新创业教育大部分罗列在创新创业学院,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师对于创新创业教育的内容并不熟悉,对于整个创业学的发展历程其内涵并不清晰,而从事创新创业教育的教师对于思政课理论了解不深,因此,两者之间如何有效协同、共建发展值得探究。其不良后果便是无法正确认识在创新创业的过程中,存在大学生缺乏企业家精神,创新能力及创造能力不够,尤其是部分创业者不诚信、造假等现象,把追求经济利益作为终极目标,从根本上丧失了行为底线,重要的原因是“育德”能力与“育德”方式的欠缺。

最后,高校推进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思政的力度有限。一方面体现在如何在创新创业教育的课程体系当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相关元素。深究其为融入元素建设的标准是什么?在各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中如何融入?专业课程标准的建设当中、教师实际的授课过程中、课程结业标准与教学实效的评价当中,在创新创业的实践过程中如何有效的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元素,缺少清晰的思路,折射的是创新创业教育教研教改能力的不足,导致立德树人的精神品质与知识、职业能技方面形成差距。另外,相关教研部门牵头组织课程思政教改力度不够,导致推进过程步履维艰。

综上问题,高职院校在创新型人才培养建设与发展过程中,创新创业课程教学如果没有“思政”教育功能,课程体系就会在进程中迷失正确的方向,从而带来高校的创新引领变革、创业素质训练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无法有效统一。

三、高职院校开展创新创业课程思政教育建设实践路径

我们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人才培养体系,需要在创新创业教育中将思想政治工作的理念与内容融入当中,把对于人的思想政治建设贯穿于创新创业课程中。充分坚持以学生为学习与教育的中心,推进理念的革新,在创新创业课程教学目标等方面充分融入思政教育的元素,在创新创业教育过程中的课程教学、实践训练、创业比赛等环节中,突出思政教育的要点,进一步提升创新创业教育的育人作用。

1.将立德树人的价值理念融入到创新创业教育的课程目标中。课程目标是保障课程有效实施的重要方面,引领着教学内容的设计与教学方法的采用,也是整个高等院校人才培养目标实现的关键。因此,在现代背景下的创新创业教育活动,需要高举立德树人的价值导向,其目的是既要确保方向的正确性,又引导师生能开阔视野,将个人的发展与民族的振兴与希望相结合,始终保持创新创业教育与国际社会的发展动态相结合,切实理清创新创业教育的时代背景性,现实需要性,摒弃个人的功利主义、享乐主义等一些错误的价值取向,才能使得创新创业教育中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合理性与有效性,才能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创业意识我、创业能力的“三创“人才。因此,在课程目标中的情感态度目标需要明确思政教育的元素,到各章节中的内容设计中必须要加入思政教育的元素,比如,在“创业精神与人生发展“模块中就应该突出立德树人的要素。对于创新精神,体现的思政元素有实事求是,知行合一,守正创业,同时融合新时代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针对创业意识,引导大学生了解中国实际情况,基于国家发展、民生需求相结合,着重解决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具体问题,从而突出社会责任感和艰苦创业品质的创业青年;对于创业能力,突出广大学生的职业道德规范,用法治思维、爱岗敬业、团结共创经营与发展创业项目。

2.将党史教育、优秀企业家成长知识与创新创业的教育内容相结合。首先,中国共产党历经百年风雨征程,其本质就是党领导人民的艰苦创业史,是党领导人民在复杂的国际环境中,救中国人民于水火当中,战胜帝国主义列强,克服落后的生产力状况,解放旧中国的过程,也给中国人民带来了宝贵的精神财富,比如“红军长征精神”“井岗山革命精神”等,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敢闯、会闯、能闯”精神的充分体现,必须要在创新创业教育的内容中予以体现,无论是狭义的创新创业教育的内容,还是广义的创新创业教育的内容,都是创新创业教育重要的组成部分。其次,优秀企业家的案例学习,也是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营造企业家健康成长环境弘扬优秀企业家精神更好发挥企业家作用的意见》就强调:要弘扬优秀企业家精神。在优秀企业家身上学习的不仅是创业成功的方法与把握机会的能力,不仅是面对历史机遇时的果断选择,接受时代的洗礼最终成功的成长历程,是开展创业教育的宝贵资料,帮助学生拓宽世界眼光、发展战略思维、增加创新意识等。创业教育过往在选择创业案例时,喜欢采用乔布思、马斯克等国外创业成功的案例,我们鼓励本土成长起来的企业家,比如华为公司任正非、福耀玻璃曹德旺等创业故事,尤其曹德旺《心若菩提》讲述了个人发展历程,当中艰辛创业、诚信为本、天道酬勤、铁肩道义再到走向世界,发展过程中呈现出来的创新魄力、攻艰克难、责任担当、民族大义与气概值得大学生认真学习与感悟。

3.将国家发展的重大战略与创新创业教育有效结合起来。国家发展战略是紧扣时代发展需求的体现,是根据阶段性国民经济发展需要制定的,它会引领着产业经济发展的方向,会以产业政策的方式体现出来,而产业政策集中体现在产业结构政策与产业组织政策,所有政策背后都有事物发展的目标性,目标性细分为经济性目标和社会性目标,其中细分有经济增长、技术进步、就业数量、国际收支平衡等,这些体现在创新创业教育层面需要学习者具体更加广阔的视野,站在民族发展振兴的角度,产业发展的视角来挖掘创业项目,培育创业项目,会更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比如,国家在精准扶贫工作取得阶段性胜利后,全面开启乡村振兴时代,而在乡村振兴的过程中,广大的农村需要大学生同学们去奋斗与努力,将伟大的民族复兴梦与现代化乡村振兴结合起来,也给予了很多的机会,比如,乡村医疗服务体系建设,乡村公路网络、水利水电设施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发展,乡村旅游与研学,乡村教育与非遗文化传承与创新等。

4.对于创新创业师资要强化课程思政能力。翻开高等学校创新创业的教育发展历程,其师资来源渠道有,从事学生工作的辅导员,就业工作老师,部分专业教师及行政工作人员转岗,对于教学能力的提升基于学校组织的相关培训,自身经验化知识体系组织运用,经过一段时间的高校师资能力的提升,在知识体系与技能方面的完善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创新创业师资能力进入到了另外一个层级,思政方面的素质能力修炼不能缺少。毕竟创新创业的课程思政是一个系统化、细致化、长期化的工程,是一个逐步推进完善的过程。课程思政不是简单地把创新创业课程思想政治化,也不是简单改变课程教学的本质,而是在充分挖掘创新创业课程中的“思政元素“,从而有效发挥课堂的育人功能,真正做到润物细无声。因此,提高创新创业师资的课程思政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第一,从方法层面来分析,内训与外训相结合的方式,外训方面,创新创业教研室可以定期邀请校外专家对校内创新创业师资进行专业化视角开拓,保持知识体系的完整性与前沿性。内训方面,校内定期开展创新创业师资的培训交流活动,以集体教研教改的方式研讨和听课制度,开展课程内容或课程设计方法的深入交流,让教师能充分理解和应用思政的要素。第二,从培养方式可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线上可以借鉴互联网教育资源,比如教育部网络培训中心双创类培训、中国创业培训SIYB 项目、团中央的KAB 培训项目,丰富创业教育师资的专业技能。线下引入北森生涯创业师资EET 培训,英国国家创新创业教育中心NCEE 师资培训,对创新创业师资进行轮训的方式,逐步提高创业教育师资的能力与水平。同时,组织创业教育的师资开展红色党史研学活动,充分体验革命战争年代的发展历程,让创业教育与红色党史教育有机结合。引入企业资源,搭建起产学研的平台,从而形成教学、科研、产业化的互动机制,从源头上提升创业教育师资的思政能力。

总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是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课程思政就如同发展的方向和目标,创新创业教育的课程思政要素的提炼,不仅能深入完善课程的结构与内容,促进思政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更有深度、更有宽度、更有广度的融合,更能充分发挥创新创业教育课堂的育人功能,从而培养出高素质、高技能、有理想、有责任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猜你喜欢
师资思政课程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无机化学》课程教学改革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中国和主要发达国家学前教育师资职前培养体系比较
幼教师资培训班在京开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