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 艳,何长生,刘 华,王 维,朱良强
(安徽省动物疫病预防与控制中心,安徽合肥 230091)
禽类独特的解剖、生理和免疫学特点,导致其呼吸系统疾病多发,其中以病毒诱发的危害最为严重[1]。在我国流行的烈性传染性禽类呼吸道病毒中,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AIV-H5/AIV-H7)为一类动物疫病病原,新城疫病毒(NDV)为二类动物疫病病原,禽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和禽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ILTV)为三类动物疫病病原,它们均具有传播快、发病急、死亡率高的特征。禽偏肺病毒(aMPV)虽然致死率不高,但同样具有极高的传染性,若伴有其他病原混合或继发感染,会加重病情,增加死亡率。上述病原通常以单独或者混合感染形式流行于禽群中,家禽感染后通常会产生相似的呼吸道症状,仅通过临床诊断难以区分。
安徽省地处华东腹地,连接长江三角洲,是我国重要的家禽生产基地[2-3]。家禽业是安徽省农村经济的重要产业,成为精准扶贫的“短平快”产业。规模化和集约化养殖是家禽养殖的发展趋势所在。屠宰企业处于疫病传播的关键节点,是禽产品从养殖场流向消费者餐桌的必经途径,因此对屠宰和流通环节进行病原检测,既能了解禽群病原感染情况,又能评估疫病传播风险,对养禽业生产以及公共安全卫生意义重大。本研究对2021 年3—11 月在安徽省不同地区17 家家禽屠宰点和1 家农贸市场采集的472 份鸡鸭喉头气管组织样品,进行AIV-H5、AIV-H7、NDV、IBV、ILTV、aMPV 病原检测,通过分析比较不同季节、不同区域、不同禽种的样本阳性率差异,了解这几种家禽呼吸道病毒在安徽省禽群中的感染情况,以期为本地区家禽病毒性呼吸道疾病防控提供依据。
472 份鸡鸭喉头气管组织样品分别于2021 年3 月(春季)、6 月(夏季)和11 月(秋季)采自皖北(颍上县、砀山县、利辛县、霍邱县)、皖中(肥西县、和县、鸠江区、三山区)、皖南(宁国市、广德市、泾县、旌德县)12 个县(市、区)的17家屠宰企业和1家农贸市场,共采集27批次(表1)。
表1 2021 年27 批次的采样信息
AIV-H5/H7 亚型双重实时荧光RT-PCR 检测试剂盒(批号20210426P)、ILTV 实时荧光RT-PCR检测试剂盒(批号20210302P),购自哈尔滨元亨生物药业有限公司;NDV 通用型实时荧光RT-PCR检测试剂盒(批号20210621)、IBV 实时荧光RTPCR 检测试剂盒(批号71019)、aMPV 核酸检测试剂盒(PCR-荧光探针法,批号71023),购自深圳澳东检验检测科技有限公司。
剪取喉头气管组织,按1:5(V/V)加入含2%双抗的PBS 保存液,在组织研磨器内研磨,反复冻融3 次,4 ℃、10 000 r/min 离心10 min 后取上清,采用磁珠法抽提RNA;将所获得的RNA 根据试剂盒说明书,进行荧光定量RT-PCR 检测。
对472 份组织样本分别进行AIV-H5、AIV-H7、NDV、IBV、ILTV、aMPV 病原检测。1份样本中只检测出1 种病原阳性为单一感染,同时检出2 种病原阳性为双重感染,同时检出3 种病原阳性为三重感染,以此类推。利用方差分析方法,分析比较不同季节、不同区域、不同禽源间上述病原阳性率差异以及病原混合感染情况。
病原检测统计结果(表2)显示,472 份样本中,检出NDV、IBV、ILTV、aMPV 核酸阳性,平均阳性率分别为9.96%、27.54%、1.06%、5.51%,阳性批次占比分别为11/27、11/27、3/27、6/27,未检出AIV-H5、AIV-H7 核酸阳性。
表2 不同呼吸道病毒核酸检测结果
季节统计结果(表3)显示:NDV 阳性率秋季最低,与其他季节差异显著(P<0.05),春季与夏季差异不显著(P>0.05);IBV 阳性率春季最高,与其他季节差异显著(P<0.05),夏季与秋季差异不显著(P>0.05);aMPV 阳性率春季最高,与其他季节差异显著(P<0.05),夏季与秋季差异不显著(P>0.05)。结果表明,NDV、IBV、aMPV 存在一定的季节流行特征,春季流行率普遍较高。ILTV 仅在夏季检出,其他季节均未测出。
表3 不同季节病原阳性率统计结果
区域统计结果(表4)显示:NDV 自北向南都有阳性样本检出,但各区域间的阳性率差异不显著(P>0.05);IBV 样本阳性率皖南、皖中间差异显著(P<0.05),而皖北未检出;ILTV 仅在皖北检出;aMPV 在皖南、皖中区域均有阳性检出,但两区域间的阳性率差异不显著(P>0.05)。结果表明,NDV 在安徽省传播范围较广,而其他病原存在一定的区域分布特征,其中IBV 在皖南地区流行最为严重。
表4 不同地区病原阳性率统计结果
472 份样本中,鸡源样本381 份、鸭源样本91 份(表5)。NDV 与ILTV 在鸡源与鸭源样本中均有检出,其中NDV 的鸡源阳性率(11.55%)显著高于鸭源(3.30%),而ILTV 的鸡源和鸭源阳性率无显著差异。IBV 与aMPV 仅在鸡源样本中检出,阳性率分别为34.12%、6.82%。结果表明,NDV、IBV 在鸡群中流行较为严重。
表5 不同家禽病原阳性率统计结果
共检出183 份病毒阳性样品,其中单一感染159 份、混合感染24 份,占比分别为86.89%、13.11%。单一感染中,IBV 占比最高,为66.67%(106/159);混合感染以IBV+NDV 和IBV+aMPV 双重感染为主,占比分别为45.83%(11/24)和50.00%(12/24),仅检出1 份三重感染样本,为NDV+IBV+aMPV。结果表明,上述病原仍以单一感染为主,IBV 与其他病原的混合感染较多见。具体结果见表6。
表6 病原感染情况
能诱发禽呼吸道疾病的病毒较多,其中AIV、NDV、IBV、ILTV 和aMPV 等较常见。H5和H7 亚型AIV 是一种急性、烈性动物传染病病原,不仅严重危害养禽业发展,也严重威胁人类健康,被认为是最有可能导致人类流感大流行的病毒之一[7-8]。从此次检测结果来看,未检出H5 及H7 亚型AIV 阳性样本,说明安徽省高致病性禽流感整体防控较好,但是安徽境内水网密集,且分布有候鸟迁徙途径,因此对高致病性禽流感的防控仍是家禽疫病防控的重中之重[9]。
本研究缺少冬季检测结果,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早春和冬季等寒冷季节,禽舍的通风、温度及湿度三者矛盾加剧,家禽易处于缺氧、低温、高湿、高氨、高二氧化碳的不良环境之中,禽群抗病力降低,因此呼吸道疾病流行率偏高。本研究的季节统计结果显示,NDV 阳性率春季明显高于秋季,IBV 阳性率春季明显高于夏季和秋季,aMPV 阳性率春季显著高于秋季。鉴于寒冷季节家禽呼吸道病毒感染率较高,应重视早春及冬季寒冷季节呼吸道病毒感染的防控,在做好防寒保暖的同时,注意舍内空气质量以及环境卫生。
随着安徽省畜牧产业布局的调整优化,位于江淮和沿江地区的合肥、宣城、芜湖等地作为安徽省肉禽优势发展区域,家禽养殖发展迅速,尤其是皖南作为传统的家禽优势产业带,养禽业一直是当地的支柱产业[13]。本研究选择调查的屠宰禽群基本源于这些养殖区域,因此检测结果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安徽省不同区域的病原感染特点,其中皖中、皖南区域的病原检出率较皖北区域相对要高。因此,在各地禽群养殖过程中,不同疫病的防控策略应有侧重。针对养殖发展迅速的地区,养殖技术、养殖条件、管理模式要跟上养殖发展速度;传统养禽区域要提高生物安全防护水平,控制疫病扩散,并做好种苗的“老病”净化工作;而对于ILTV 仅在皖北检出,其他区域未检出,这个现象值得思考,基于本次调查的局限性,后续可以从养殖环境、养殖品种、日常管理、疫苗接种等方面继续深入调查,从而掌握该病毒的真实流行状况。
传统观念认为,NDV、IBV、ILTV 和aMPV主要感染鸡群,造成鸡群发病,水禽多携带病原而不发病。NDV、aMPV 和ILTV 的“经典”宿主是鸡和火鸡,很少导致其他禽类发病。而水禽对上述病原抵抗力较强,主要承担病毒携带和传播角色[4,11-12,17]。本次调查结果也基本符合这些特性,即鸡群的病毒感染较鸭群严重,因此要重点加强鸡群中的病毒性呼吸道疾病防控。但是,水禽是AIV、NDV 等多种禽类病毒的天然储存库,在病毒传播和进化中的作用值得关注。通过“野生水禽-家养水禽-鸡群”这几个密切接触的生态界面,病毒得以生存、传播和进化[4]。因此,应重视对鸭群等家养水禽上述病毒性呼吸道疾病的防控,饲养时应避免禽群间的交叉污染。
以往研究[18-20]表明,禽群易存在混合感染,通常以病毒混合细菌或寄生虫感染,或是免疫抑制病毒混合感染其他病毒为主。本研究发现,禽群呼吸道病毒感染以单一感染为主,且NDV、ILTV、IBV 以及aMPV 均有检出,说明这些病原均可隐性感染禽群。因此,不同区域、不同季节、不同类型养殖场以及不同批次的养殖禽群,需要建立精准的防范措施。此次调查发现,禽群混合感染率较低,且混合感染类型较为单一,主要为IBV 与其他病原的混合感染,但结合NDV、ILTV、IBV 以及aMPV 均为RNA 病毒,且存在多个血清型,易发生突变等特点,需要加强各种病原感染的综合控制,加强消毒灭源,合理运用疫苗,提高管理水平。
本研究采样检测了屠宰和交易禽群的呼吸道病毒感染情况,其结果可能不能真实体现所有养殖禽群的感染状况,后续需要开展系统的流行病学调查,以准确掌握全省各区域所有环节禽群呼吸道病毒的流行特征。
调查发现:安徽省家禽禽流感防控效果整体较好,但存在不同程度的NDV、IBV、ILTV、aMPV 等病原流行,尤以IBV 最为严重;病原存在一定的季节和区域流行特征,早春季节以及皖南区域感染较为严重;鸡群中的病毒感染风险比鸭群高。因此,应根据不同病原流行特点,采取各有侧重的防控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