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文君
(安徽信息工程学院 管理工程学院,安徽 芜湖 241000)
近年来学界有关混合式教学的理论与实践研究相当丰富,李逢庆对混合式教学的理论基础与教学设计进行了详细阐述,认为这是课堂教学的延续性创新,是借助媒体技术提供适当学习资源与活动,取得最佳教学效果的教学方法[1]。目前很多高校课堂仍以大班为主,传统教学活动居多,实施小组讨论式教学活动较为困难。实践证明,实行小班个性化教学、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所带来的教学效果要比传统教学好。
混合式教学模式中,线上虚拟课堂要求学生根据学习清单自主完成各类学习任务,这对于其提升自主学习能力有较大帮助。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一般对学生进行个性化及小组教学,针对个案可引导式、启发式地带领学生进行发散思考,建构知识体系,培养学生高阶思维能力。当前教学中,无论是网络还是面授教学,都有混合的趋势,既可利用面授交流的方便、直接、快速反馈优势,也可利用网上丰富资料进行深度反思讨论。教师如何精心进行教学活动设计,有效组织管理虚实课堂活动,促使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升,通过真实课堂任务学习整合碎片化知识,实现深度学习与知识运用[2],值得深入研究。
以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核心课“国际结算”为例,该课程的教学仍存在以教师为主导的“一言堂”现象,这种教学法在有限的学时内无法让学生完成学习目标,并提升国际贸易实务操作能力。目前,高等院校均在积极探索混合式教学,但据调查发现,国内大部分高校“国际结算”课程学时基本设置为32学时(理论24+实验8)或48学时(理论32+实验16),教学内容偏理论轻实践,以教材为主导的知识更新较慢。“国际结算”课程混合式教学仍存在以下突出问题:首先,开展线上教学时,教师不能与学生进行实时互动交流,无法观察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现实表情,实施期间线上课堂普遍存在诸如网络信号不稳定、学生自制力差等众多不可控因素,线上教学实施效果不尽如人意;其次,线下小组教学案例与角色扮演项目设置较为随意,实践能力培养形式大于内容,课程考核评价相对较单一,无法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想;最后,教师在混合式教学过程中缺乏闭环管理,往往偏重课前与课中学习,而忽视了课后拓展学习及课程教学管理评价等巩固与优化阶段的重要作用。因此,如何结合“国际结算”课程特点,实施有效的混合式教学法值得深入讨论。
“国际结算”课程是国际贸易专业核心课之一,是一门多边交叉微观经济学科,侧重于国际贸易业务收汇结汇环节,涵盖票据运用、方式操作、单据处理与融资方式等。授课对象是国贸专业大三年级学生,具备一定的专业基础,对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知识有所掌握。该课程主要表现出以下特点:
国际结算业务是为了清偿债权债务关系,需要不同国家银行共同配合完成货币收付业务,在国际结算过程中所使用的票据和单据以英文居多,教师在教学中需穿插英文教学,尤其是对一些专业术语如SWIFT、电汇条款、信用证条款等进行英文解读,这就要求学生不仅要懂得中文专业知识,还需掌握英文读写技能。众多高校采用双语教学法,但实施过程仍有瓶颈。另外,实际结算业务所要求的单据较多,单据需满足“完整性、及时性、一致性”等原则,这就对业务员的实践操作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高校专业课程设置应更侧重实践性内容的学习,能解决实际业务问题才是关键。
近年来,随着跨境电商的发展,国际结算方式也变得更加多样化,除传统方式如汇付、托收、信用证等外,还有新兴的支付与融资方式,如电子转账、PayPal、国际保理、银行保函、融付达、打包贷款等。而教材内容更新速度远跟不上结算方式发展的速度,存在严重滞后性。随着我国市场加速开放及相关政策的影响,人民币跨境业务快速发展,2020年新冠疫情全球肆虐,我国展现大国风范,人民币“全球避险资产”的功能逐步显现,据中国银行业协会《人民币国际化报告(2020)》显示,2020年人民币在跨境收支中的使用比例创历史新高,同比增长44.3%。在国内国际双循环发展格局下,人民币在跨境贸易中的使用越来越多,这些前沿性话题应在“国际结算”课程教学中有所体现。
“国际结算”课程涵盖内容繁多,包括结算工具、结算方式、贸易融资等内容,具体又涉及国际惯例、清算系统、银行网络、SWIFT组织、结算票据与单据、结算业务流程、结算风险与防范措施、融资方式等细节内容。这些相较于国内结算更为复杂,在有限学时内按部就班的理论教学很难完成任务。另一方面,本课程与国贸专业其他课程间存在较大关联性,如“国际贸易实务”“外贸单证实务”“国际商法”等,如何处理各课程间的教学侧重点,需要各授课教师准确把握各课程的教学目标,在教学设计上进行统筹规划并适当调整。
在教学活动开始前,教师应非常清楚课程的教学目标,即应该教给学生什么?如何转变教学观念?怎样让学生主动学习?期待学生从课程教学中获得什么能力?“国际结算”课程教学目标是期望学生掌握以下知识与能力:第一,逐步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增强对国际结算知识及专业术语的学习,从整体角度把握国际结算的概念、类别、基本内容以及其中涉及的往来银行、法律与国际惯例等相关知识;第二,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国际结算流程操作,包括各主要结算方式流程的掌握(汇付、托收、信用证、国际保理等)及各类单据的审核,如汇票、发票、保险单、运输单据、原产地证书、装箱单、商检证等等;第三,提升英语交流能力,本课程众多单据均是英文格式,有助于学生提升英语阅读与书写能力;第四,培养良好的审证习惯,单证工作原则坚持“单单一致、单证一致”,这就要求工作与学习过程中必须严格要求自己,做到“正确、完整、及时、简洁、严谨”。
为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与专业技能,课堂不再以教师单方面满堂灌模式进行,而是积极应用混合式教学法,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围绕所学强化理解。每一模块知识课堂上的教学案例与文献案例相结合、角色扮演、实验操作等方法共同促使学生主动学习,突显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
1. 线上教学资源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混合式教学下教师提前建设好线上资源模块,学生自觉完成课前学习。以“国际结算”课程信用证章节为例,课前教师在线上平台发布导入学习视频,重点讲解本节课程的主要知识点,如什么是信用证,其业务涉及的主要当事人有哪些,分析开证申请人、受益人和开证行间的关系等。线上视频资源可随时暂停或者回放,而教师为管理学生自主学习进程,可创建一些额外的步骤,视频播放设置一些“障碍”,以确保学生不只是停留在观看视频的阶段,还要积极与视频互动,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思考问题。设置一些浅层问题,如视频中首先给出这样一段话:“PAYMENT BY IRREVOCABLE SIGHT L/C ISSUED BEFORE AUG 28th,2021 AND ISSUED BY BANK OF CHINA,SHANGHAI BRANCH”,要求学生思考两个单词ISSUE分别表示什么意思,这里的L/C是什么性质的支付方式,L/C的类型是什么,银行在这其中的角色是什么等。接下来第二个阶段主要讲解信用证内容,以案例分析方式讲解信用证性质与特点,发现问题并深入理解其内容,附上信用证式样,包含各条款的解释,如信用证自身条款、装运条款、汇票内容、货物描述、单据条款、UCP600内容等。最后通过在线练习与在线测试诊断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学生通过自主完成课前学习及测试,学生测试的结果反馈给学生,让学生对课程有初步认知;教师则根据学生的测试结果,及时调整教学方案,有针对地教学[3]。课前三阶段的学习与能力可通过图1体现。
图1 课前阶段学习与能力表现
2.深度混合教学强化综合素质能力
在混合式教学模式下,教师和学生应相互配合,实现线下与线上的联动,促进深度教学与深度学习。在面对面课堂中,学生是主导,教师引导。教师针对学生前期所学,一方面引导学生自我总结信用证的概念,并辅以案例分析,从如下方面带领学生深入解读其概念:第一,信用证的基本关系人及业务流程;第二,谁承诺付款;第三,付款条件是什么(单据、期限、金额等);第四,信用证的特点与性质。另一方面充分利用线下有限课时深入讲解不同种类信用证,包括一般跟单信用证,如不可撤销、承兑、付款、议付,还有其他特殊跟单信用证,如可转让、背对背、预支信用证等,需要掌握各类信用证的特点、表示方法与适用范围等。在教学中发现有部分学生对相似内容不理解,此时教师可集中复习难懂的概念或纠正对知识的错误理解。
为激发学生学习动力,教师需将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相结合进行教学设计,开展教学活动[4]。在教学活动开展时,学生可根据教师创设的具体学习任务情境,主动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小组内成员分工合作,对新问题进行深度讨论,总结建构新知识。在“国际结算”课堂上为更好地学习信用证业务流程,掌握各角色职责,组员A扮演开证申请人,负责根据买卖合同申请开立信用证;组员B扮演开证银行,负责根据申请书开出信用证并承担第一性付款责任;组员C扮演通知银行,将信用证通知到受益人;组员D则扮演受益人,需以合同为依据认真审核信用证并按要求出运货物与缮制各类单据;组员E作为付款银行,按照“单证一致、单单一致”原则审核单据再付款。小组合作学习往往存在“搭便车”行为,为避免这种现象发生,教师可针对每个角色设置问题,并要求学生进行自我点评、生生互评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在此环节中教师应实时记录各角色表现与存在问题,如在课中互动环节,教师情境任务实施后,指出学生演示时存在的知识性错误,以问题引路,开展课堂测验,并提出问题“如若进口商破产了,银行还需承担付款责任吗?”扮演开证申请人和银行角色的学生需积极参与实时答题,而其他学生则根据答题结果,小组间再次进行深度讨论,对小组讨论后仍有疑虑的,及时向教师反馈问题。
线上线下混合教学需要师生互相配合完成,教师侧重于“盘点激活、引导教学、答疑评价”深度教学,而学生需进行“不断学习、习得新知、积极思辨”深度学习,教学目标、教学活动与教学评价实现三位一体。具体表现如图2所示。
图2 混合式学习模式下三位一体教学思路来源:参考冯婵(2020)深度学习思路[5]
3.线上线下共同拓宽课堂教学空间
混合式课程学习不可能只局限于课前与课中阶段,有效衔接课后也是学生巩固知识的重要环节,同样是克服遗忘的有效手段。在混合式学习模式下,学生可从线下与线上两个平台综合提升课后学习效率,针对每个角色灵活设置问题,实践教学形成“第一课堂实验教学环节+第二课堂竞赛活动+网络课堂拓展学习”三融合模式。在第一课堂教学中设置实验任务进行角色扮演,增强业务实践操作技能;利用第二课堂各类学科竞赛,强化实际问题解决能力;充分利用网络课堂资源,提升自主学习能力,不断巩固学习效果,实现三位一体的教学目标。
第一,利用线下资源,学以致用。考虑理论知识的繁复性,学生以思维导图(见图3)等形式回顾与复习国际结算相关理论知识,并联系实际,如登录银行官方网站,查阅国际结算有关内容、产品特点、办理流程、适用客户等,以此强化知识的理解记忆;针对教师推荐的“对外经贸实务”各类期刊文献或前沿资料、外贸单证中心公众号等进行延伸阅读,拓宽知识广度,文献资料如“孟加拉国出口信用证结算问题分析及建议”[6]“信用证结算下受益人提交‘伪造提单’的不同法律后果及启示”[7]“信用证项下单据不符点的灵活处理及预防”[8]等。学校对学生积极参与各类学科竞赛给予大力支持,为知识灵活运用提供保障,国贸专业学生可参加的学科竞赛较多,如B2B或B2C模拟赛、国贸技能比赛、商务谈判比赛等,此类竞赛专业性较强,涉及国际结算方式的内容较多,需要一定理论基础才能实战操作。线下教学后完成教师布置的课后作业,训练并检测学生自己知识整合应用与创新能力,不再把记忆性知识点作为课程学习的主要考查点,而是实现深度学习建构知识与运用知识。
第二,利用线上资源,拓宽视野。一方面,线上平台的优势在于已上传的资源可重复使用,“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的模式循环让学生能有效弥补课中阶段的信息缺失。另一方面,教师在学习平台发布拓展性探究问题,如“信用证软条款问题与修改”“国际贸易中信用证风险与防范”等,学生通过发帖、互动交流方式讨论,点评他人的帖子,恰当回应他人对自己观点的评论,讨论帖子的深度表明学生进行批判性思考的程度。教师在课后空余时间查看内容后回复学生各类讨论问题,还可判断学生讨论问题的深度。第二课堂的时间充分利用,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效率与质量,拓宽学习视野,培养思辨能力。
在混合式教学中,前期教学实践设计固然重要,然紧随其后的评价与反思作用亦不容小觑。此处评价包括三个维度的多样化测评,即该课程如何考核、学生自我学习评价以及学生对教师教学过程的评价,根据反馈结果教师定期进行教学组织管理情况反思。
为了评价学生学习成效,“国际结算”课程的考核评价体系包括三大模块,即课前自主学习(20%)、课中过程评价(40%)、期末学习成效考核(40%)。其中课中考核时注重对小组合作探究学习进行综合评价,例如在信用证章节的角色扮演环节,先由学生自我评价,其次由组员进行评价,再次各组相互评价,最后由教师进行点评,并通过爱课堂平台进行打分汇总(见图4)。具体评分标准可从专业知识理解掌握、团队协作贡献度、人际关系、沟通交流、语言表达、发现与解决问题等多维度进行综合考量。
图4 “国际结算”课程考核评价体系
为监督和检查自主学习效果,掌握学生学习进度,教师可以开展多样化的教学评价活动,如个人作业、合作作业、互评/自评、在线测试、发帖讨论、作品展示等[9]。这些评价活动各有优劣,学生在完成活动时能对自己所学及时诊断,一些活动还能激发学生求知欲。期间,教师充当组织者与引导者,对于学生自学存在的问题进行及时纠正,并可在空闲时间随时看到其学习现状,对表现优异者进行表扬,同时督促其他学生,促使线上教学活动持续有序进行。对于学生自身而言,为评价自主学习的程度,也可根据以上活动设计课程学习检查表,在学习过程中使用,掌握学习进度与知识掌握情况,如表1所示,其中学习进度反映学生自主学习计划完成度,而具体掌握程度则在表格最后一列反映,黑色圆圈可表示完成情况,白色圆圈表示未完成,具体完成多少由实际情况而定。
在整个课程结束后,教师可在线上平台组织设计一次调查评价,并收集学生反馈的数据信息,从中了解学生的想法,用于改进教学内容,进一步优化课程组织活动与课堂管理活动。调查问题可以但不限于包括以下内容,一级评价指标包括五个维度:教学内容、教学能力、教学方法与态度、教学效果、师德行为等。满意度用五星级表示,具体为多少由实际情况而定。《论语·学而》中曾子说“吾日三省吾身”,这也体现了反思的重要性,坚持教学反思,扬长避短。教师对评价结果进行具体分析与总结反思,坚持正确的教学管理思路,也对某些不足之处纠偏。
为更好达到混合式教学目标,教师应有效衔接虚实课堂,不断优化线上资源,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在真实课堂中通过团队协作强化综合素质能力,课外拓展教学空间,引导学生主动思考与学以致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采用不同教学模式,如角色拟真情境式、小班翻转式、合作探究式等,让学生产生学习兴趣,并利用多元课程考核评价体系,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评价,以及教师教学管理多维评价,促进课程教学的管理,提高课程教学的质量。
表1 “国际结算”课程自主学习情况检查表
表2 关于“国际结算”混合式教学课堂组织管理的调查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