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黎玲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 年版2020 年修订)》(以下简称《课程标准》)提出指向学科核心素养发展的英语学习活动观,明确活动是英语学习的基本形式,是学习者学习和尝试运用语言理解与表达意义,培养文化意识,发展多元思维,形成学习能力的主要途径(教育部2020)。活动观是落实核心素养,变革学习方式,提升英语教与学效果,实现学科育人的重要举措。然而,作为践行英语活动观的主阵地,英语阅读教学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其一,英语阅读教学活动缺少内核。许多教师只是简单地将教学流程套上活动的名号,开展的活动趋于形式化、表面化、模式化。这些活动不能提供真实或相对真实的问题情境以推动学生对主题意义的探究。其二,英语阅读教学活动逻辑混乱。缺少关联性、连贯性、阶梯性的碎片化活动不符合语言学习的认知规律,阻碍了学生思维的深化和发展。其三,英语阅读教学活动主体错位。活动的设计和开展脱离学生生活实际,偏离他们的认知水平和语言能力。这些活动往往忽视学生的体验,难以激发他们的探究兴趣,无法让阅读与学生的情感产生交融。
英语学习活动观是宏观的学习路径,而不是具体的活动形式。任何学习活动,只要重视学生素养发展,重视在语境中进行知识、技能、策略等的整合性的学和用,注重语言、思维、文化一体化,就符合《课程标准》提倡的学习活动观(高洪德2018)。整合性教学方式突出以主题为引领、以语篇为依托、以活动为途径,采用丰富多样的方法和手段,优化教学方式,为学生设计有情境、有层次、有实效的英语学习活动,最终实现其核心素养的整体发展。聚焦活动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要遵守以下三个准则。
主题意义的探究是教与学的核心任务。探究主题意义要借由活动得以完成。阅读教学活动要基于整体单元教学内容,以主题意义为中轴,有机结合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活动、教学策略;始终围绕同一主题意义,由浅入深,逐级递进,由表及里地探究不同层次的主题意义。教师在设计活动时要特别关注活动的情境化,创设符合真实或者接近真实的情境;阅读教学中各个活动情境前后关联,一脉相承,让学生置身主题语境中思考问题。
英语学习活动是英语课程内容和课程目标之间的“桥梁”,在活动中落实课程内容,通过活动实现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的发展、文化意识的增强、思维品质的提升及学习能力的提高(高洪德2018)。教师在设计活动时应注意将阅读教学目标素养化,把核心素养目标内嵌于学习目标设计中,通过活动和行为方式阐述,并体现活动的情境、内容及表现程度。此外,教学目标还应强调学习过程,显示学习结果,目标清晰,操作性强,可评价,要体现将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和发展一以贯之地落实到学科教学的所有活动中。
活动要改变课堂中教师的主体地位,其目的不是要否定教,而是要强调学,教为学服务,学为教根本。全体学生的学习能力与需求是教师设计教学活动的基础。活动要尽可能涵盖全体学生,创设机会促进他们合作学习,以实现生生互动、生生互助、生生共进。活动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以引起他们对语篇主题内涵的共鸣,激发其探究主题和用英语做事情的兴趣。在活动中,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在语言学习中的主体性、自主性、创造性,尊重主体,关注个体,让学习具有亲和力和趣味性。
下面结合课例阐述如何在教学中通过活动发展核心素养,实现阅读课堂育人的目标。
《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对教材深度、多元的解读是阅读教学活动的逻辑起点。教师对教材的深入研读和思考决定了课堂主题意义探究活动的方向、质量。研读教材要求教师对语篇的主题、内容、文体结构、语言特点、作者观点等进行深入解读。
人教版高中《英语》必修一Unit 5 围绕语言发展和语言学习展开,属于“人与社会”主题语境;读思课的主题活动是“探索汉字书写体系”(Explore the Chinese writing system)。阅读文本是一篇介绍汉字发展的说明性文章。标题The Chinese Writing System:Connecting the Past and the Present 直接点明汉字发挥着连接中华文明的过去和现在的“桥梁”作用。文本主要聚焦汉字与中华文明的关系,选择了最重要的信息进行介绍,语言简明扼要、重点突出。作者态度鲜明,开篇点题——中华文明能一直延续并传承至今,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汉字书写体系的发展与传承。通过对汉字发展的介绍,作者表达了对中华文明和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自信。
基于以上主题分析,以“汉字发展”主题为中轴,串联教学内容,设计了一系列关于“探索汉字书写体系”主题意义探究的活动,包括读前欣赏汉字书法作品、读中探索汉字书写体系活动及读后汉字介绍短片配音活动。以活动为途径,引发学生对主题意义进行理解和共鸣,逐步推进主题意义探究。
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阅读能力和学习状态是阅读教学活动的基础。只有基于真实学情的活动,才能匹配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从而实现促进其核心素养发展的教学目标。
由于这是学生第一次在高中英语课本中接触说明类语篇,大多数学生的体裁意识不强;虽然学生已具备在阅读中获取细节信息的能力,但理解和整合知识、逻辑推理、分析论证观点及批判评价方面的能力还有待提高,需要适当指导和训练;大部分学生能用英语书面表达观点,部分学生能大方、自信地用英语口头表达观点。
根据教材和学情分析,教师制订了以下教学目标:
在本堂课结束时学生能够:(1)运用略读、梳理、归纳等策略,找出汉字的发展历程与特点;(2)分析文本中出现的汉字书写体系“连接”的语句,归纳汉字的“连接”功能及其重要性;(3)评价和赏析文章的语言特征,掌握说明类文章的写作手法、语言表达等知识;(4)运用课堂所学,为介绍汉字的短片配音,展现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
基于以上学情和目标的分析,读前进行了基于话题的趣味性预热活动,读中设置了基于语篇的多元递进的读思活动,读后开展了基于核心素养的创造活动。
1.导入主题,激活图式,预热驱动学习
Activity 1:Talk about a Chinese calligraphy work
教师展示一份自己的书法作品:横看为China,竖看为“中国”,让学生畅所欲言进行评价。
【设计说明】展示书法作品激发了学生参与课堂的热情,激活了他们已有的话题图式;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词汇教学,讲解主题核心词汇如character、calligraphy 等,为其扫清阅读障碍;让学生形成初步的话题意识,为进一步阅读探究作好语境铺垫。
在导入活动中,教师要注意不同刺激物对学生无意注意的触发价值,并合理引导他们的无意注意向目标语篇转移;要呈现介于微观主题和宏观主题之间的中观主题,使中观主题既能将宏观主题具体化,又能铺垫微观主题;要激发情境兴趣,增强学生对目标语篇的阅读期待和阅读舒适感(赵宏遐2020)。导入活动充分调动了学生对新教材的好奇心和亲切感,让他们为读思活动作好心理准备和知识储备,在新、旧知识间架起了一座“桥梁”。
2.明确目标,关注语篇,猜测启动思维
Activity 2:Explore the Chinese writing system
教师引入“探索汉字书写体系”这一活动内容,为读思活动创设情境。
在读思环节中,学生首先扫读图文信息,根据文章标题、插图等直观信息猜测体裁、题材和内容,任务包括:(1)Students identify the structure and genre of the text by reading the title and the attached picture.(2)Students predict the topic and the content of the text.(3)Students guess the way the passage is developed.
【设计说明】让学生通过观察醒目的图文信息,以猜测启动思维;聚焦标题,根据线索猜测文本话题和内容,带着好奇心开启阅读任务。
3.解读语篇,感知梳理,整合牵动理解
在读思环节中,学生先寻读2 分钟,完成梳理主线的浅层阅读任务;再细读5 分钟,完成归纳汉字书写体系的属性作为段落小标题的深层阅读任务:(1)Students read the passage in 3 minutes and check whether their predictions are correct.(2)Students scan the text to find the words and phrases that describe a time.Then write down what happened at each of those important times.(3)Students make up an identity for the Chinese writing system as the subtitle for each paragraph.
【设计说明】让学生在寻读中筛选关键信息,厘清语篇结构;通过查读文本中表示时间的具体词语,抓住最明显的时间标志词,并通过时间轴理清文章脉络,掌握汉字发展的几个关键历史时期。借助时间轴删繁就简,引导学生发现文本主线和知识点的内在逻辑,并完成“时间—事件”的思维导图,将文本内容结构化。
学生深入解读文本、加工信息,归纳汉字书写体系的属性,得出每个段落的小标题,深入探索文本主题。学生通过分析每个段落中汉字体系所承载的意义,尝试拟定一个恰当的小标题概括汉字体系的重要性,将文本主题具象化。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不同层级的阅读任务促进学生完成由理解、记忆等低阶思维活动到分析、归纳等高阶思维活动。
4.关注文法,分析评价,赏析带动表达
在读思环节中,学生分析并推论作者的写作意图,观察作者的写作方法,完成对文本内容和语言的评价任务:(1)Students discuss about the author’s purpose in writing this passage.(2)Students discuss about how the purpose is achieved.
【设计说明】学生探索文字内涵,深入品读,讨论作者的写作意图,与作者进行对话。师生共同探讨说明性文本的写作手法和技巧,如利用时间线呈现事物的发展和用定语从句简洁、完整地解释说明事物等。学生通过分析与评价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同时将语言知识内化,为熟练运用语言知识打基础,提升语言表达能力。
5.联系实际,升华总结,内化推动探究
在读思环节中,学生借助话题讨论挖掘文本深层内涵,进一步推进主题意义探究,讨论话题为:(1)What does the Chinese writing system connect?(2)What characteristics does the Chinese writing system carry?
【设计说明】在读思环节中,学生对题眼connect进行讨论,探索汉字系统发展对中国文化发展和传承所起的重要作用,如connect the past and present、connect the people divided geographically、connect language and art、connect China and the world 等。通过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讨论汉字的特性,得出汉字体现出兼容并蓄、包容创新的中国文化特征,对汉字书写系统乃至中国文化有创造性的理解,深化主题。
至此,在读思环节中,学生完成了对文本的信息提取、语言分析、启发分享,即读、思、言过程。在读思部分,教师先设置多元递进的阅读活动,引导学生观察文本,猜测文体大意,再让其阅读文本,梳理与主题相关的事实性信息,阐释和分析所获取的相关知识。学生通过感知、预测、提取、分析、概括、比较、评价、内化、创造等活动层层推进对主题意义的探究和理解,循序渐进体验思维的提升、主题意义的深入、核心素养的养成。其过程体现在下图板书中:
6.个性创作,迁移运用,有机联动学用
Activity 3:Make a video introducing Chinese writing system
读后环节,学生四人小组合作,为本单元Video Time 板块介绍汉字的视频配音。具体任务 为:“Discussing and creating:Students write an introduction to the Chinese writing system and dub for the video clip.”。
【设计说明】设置合理情境,让学生用课堂所学做事情。教师通过设置迁移性强、创造性强、真实性强的问题,让学生在真实语境中建立语篇和现实生活的联系,将所学知识经过合理的加工,创造性地表达个性观点,实现语言、内容和思维的有机统一。学生学习了汉字的发展、汉字在文化传承中的重要作用,以及中华文化包容并蓄的特点后,借由汉字介绍视频表达对中华文明和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自信。
迁移与运用是读后活动,是语言的产出活动。理想的阅读教学活动是将可理解性输入和可理解性输出有机结合,使语言教学形成一个动态的平衡结果。读后活动的设计需要遵循以下原则:(1)基于文本,使输入和输出相结合;(2)超越文本,不宜对文本开展低层次的输出活动;(3)关联学生生活,让他们利用在文本中所学的知识解决自己生活中的问题(张献臣2018)。
活动是学生进行主题意义探究的重要途径之一,直接影响其学习体验的程度、认知发展的维度、情感参与的深度和学习成就的高度。英语阅读教学要以主题、语篇、学情为着力点,展开以意义为中心、以思维为导向、以学生为主体的一系列关联性、延展性、递进性的学习活动。在活动中,根据主题语境创设与学生生活相关联的情境,将挖掘主题意义所承载的文化信息与发展学生思维品质的关键点相结合,将主题探究与学生相关联,引导他们对文本进行深层解读,挖掘文本的主题及教育意义;同时,依托语篇,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促进学生语言知识和技能发展、文化内涵理解、多元思维发展、价值取向判断和学习策略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