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猛
抑郁症是一种世界范围内高发的疾病,现代医学研究指出,此病是一种情感障碍性精神疾病,罹患此病的患者会表现出情感缺乏、兴趣丧失以及情绪低落,抑郁症病情较重者会出现妄想、幻觉等精神病性症状。而在发病原因上,医学界普遍认为心理因素、遗传因素、社会因素等均可能导致抑郁症的发生,并且各个致病因素间并非独立,多种因素间可能会相互交织影响,继而导致抑郁症的发生。现代医学研究指出,抑郁症属于人心境障碍的一种主要表现形式,目前此病发生的原因医学界尚无定论,但多认为此病的发生与心理、社会等因素存在相关性。罹患抑郁症的患者,在临床上会表现出情绪持续性低落的情况,而抑郁症发展较为严重的患者,则会产生厌世情结[1]。因此,抑郁症在临床上保有复发率高、自残率高以及发病率高的特征,受上述因素的制约,患者的生活质量会受到严重的影响。截至目前,临床在对此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主要应用的便是药物治疗的方法,但整体效果欠佳,患者病情容易反复。所以应在对抑郁症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加强对患者的心理干预,以此来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基于此,本次试验将针对中西医结合护理干预抑郁症患者临床效果及生活质量影响进行比对分析,具体分析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选取辽宁省复原军人康宁医院收治的抑郁症患者80例进行试验,选取时间2018年9月—2019年9月,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40例。期间,参照组中男24例,女16例、年龄22~71岁,平均年龄(55.55±5.48)岁。观察组中男26例,女14例;年龄为23~72岁,平均年龄(55.81±5.61)岁。通过比对发现,2组患者之间的一般资料,并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存在可比性。此次试验经辽宁省复原军人康宁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决定,准予开展。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纳入标准:参与此次研究的患者均符合抑郁症的临床诊断标准可完成各项检测;对此次研究知情且同意。排除标准:存在其他严重疾病者;妊娠、哺乳期女性;拒绝参与研究者;临床资料不全者。
1.3 方法
1.3.1 参照组参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的方法,包括日常巡视、生活护理等。
1.3.2 观察组观察组采用中西医结合护理干预的方法,具体如下:①中医整体干预。根据抑郁症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辨证护理,尤其注意对患者的病情观察、情志护理。其中抑郁症患者多存在肝血渐衰以及七情内伤的情况,因此患者很容易出现过激行为。对此可应用情志调护法,减少各方面对患者情志的刺激。②饮食干预。根据患者证型的不同给予患者不同的饮食,气滞者可以食用芳香理气的食物,痰湿者需要少食膏粱厚味,避免痰湿的积聚。③生活护理。医护人员需要确保病房的整洁舒适以及光线适宜,以此调动患者的情绪。同时可指导患者进行运动,可指导患者练习太极拳,以此来强健身体、疏通经络、调畅气机。④睡眠干预。抑郁症患者多存在入睡困难、早醒等问题,患者提供舒适的睡眠环境,并对患者的日常生活作息进行安排配合适时给药。
1.4 观察指标观察80例抑郁症患者的心理状态以及生活质量,心理状态采用SAS、SAD量表对患者的焦虑情况以及抑郁情况进行评价,分值越高,焦虑、抑郁情况越严重,生活质量与评分成反比[2]。
2.1 SAS及SDS评分护理前,2组患者的SAS、SD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2组患者的SAS、SD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抑郁症患者SAS及SDS评分比较 (分,
2.2 生活质量评分2组患者护理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观察组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抑郁症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分,
在临床上,抑郁症是一种情感性精神障碍,此病的发生同心理、社会等因素存在关联性,尤以中老年人最为常见。并且,抑郁症还具有反复发作、易致残以及易自杀的特点。临床研究指出,罹患抑郁症的患者会出现反应迟钝、理解力下降、精神恍惚、思维迟缓以及注意力不集中的情况[3]。而随着近年来人们生活压力的不断增加,抑郁症的发病率也呈现增加的趋势。现有的研究认为,抑郁症的发生同人体中枢去甲肾上腺素和5-HT受体功能低下有关。截至目前,临床在对抑郁症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主要采用的是药物治疗,但整体效果并不理想。有报道指出,临床上有30%~50%的患者最终会发展成为难治性抑郁症,这时许多抑郁症药物无法充分发挥效力[4]。同时受疾病迁延不愈的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也会迅速下降。因此,药物治疗仅为抑郁症治疗的一部分,还应在对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加强对患者的外部干预,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以及生活质量。
精神抑郁患者临床治疗困难,经长期临床研究证实,药物治疗的同时给予患者高质量、高效率临床护理能够促使患者预后效果提升,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绪。中医将精神抑郁划分为“郁证”“不寐”“脏燥” 等范畴,患者临床上多表现出惊恐、情绪低落、忧虑、悲伤、大怒、兴趣下降等,患者的睡眠质量会呈现出下降趋势,给予患者中西医结合护理,为患者提供人文化、整体化、和谐化和舒适化地服务,从而实现调畅气机,畅达情志,最终调整患者心态,有助于促使患者睡眠质量提升,显著改善患者病情,整体上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此前在对抑郁症患者进行护理的过程中,主要应用的便是西医常规护理干预,其可以取得一定的效果,但整体效果有限。首先,常规护理干预的方法缺乏针对性,这便导致护理无法同患者需求相契合。其次,此种护理方法涉及的范围较为狭窄,无法确保护理工作的全面性[5]。抑郁症属于中医学“郁证”范畴,但是在治疗上则要从调理患者五脏气血出发,对患者进行辨证论治。中医学指出人体五脏化生五志,以生怒、喜、思、悲、恐,心神精明,方能确保精神的健康,另有肝藏血、肺藏气等五脏理论。因此,在对患者进行护理干预的过程中,适时地采用中西医结合护理干预便成为强化护理效果的重要保障。中西医结合护理干预方法的优势在于,结合中医辨证论治的理论对患者进行护理,以此来提高临床护理工作的针对性,使抑郁症患者得到全面护理。首先,中西医结合护理干预强调辨证地对患者情志层面进行干预,即结合患者肝血渐衰、七情内伤的情况对患者进行护理,使患者的情志能够得到针对性的护理,以此来确保心理状态的改善[6]。其次,中西医结合护理干预的方法还注重对饮食、生活的干预,即从患者的实际情况出发,注重对患者饮食以及生活的干预,确保患者饮食、生活的合理性,从而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此外,此种护理方法还强调了对患者睡眠的干预。临床实践表明[7],罹患抑郁症的患者多存在不同程度的睡眠障碍,这则会对患者的日常生活造成不利影响。因此,应该从实际情况出发,注重对患者的睡眠干预,先要抵消环境对患者睡眠的影响,使患者可以处在舒适的睡眠环境中,并且还要对患者日常作息、用药等方面进行安排,继而确保患者生活质量提升。这里需要特别指出的是,临床在应用中西医结合护理干预的过程中,应对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全面了解,了解内容包括患者的一般资料、病史等,在对患者有全面了解后方可进行有针对性地护理。另外,还应注意对患者病情的观察,尤其要注意捕捉患者情绪的变化,并适时消解不良因素对患者心理的刺激[8]。总之,在对抑郁症患者进行护理的过程中,适时采用中西医结合护理干预的方法,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从而取得理想的护理效果。这对于抑郁症患者的护理而言,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2组患者护理前的SAS、SD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2组患者的SAS、SDS评分观察组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比较,观察组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由此可见,在对抑郁症患者进行护理的过程中,采用中西医结合护理干预的方法,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并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从而取得理想的护理效果。此次研究的结果同过往报道一致,说明中西医结合护理干预的方法具备相应的临床效力,通过中西医结合护理干预的应用,患者可以得到全面的护理,从而确保临床护理的效果[9]。但需要说明的是,中西医结合护理干预方法需要建立在对患者有深入了解的基础上,从而使护理理论同实践能够有效衔接[10]。因此在对抑郁症患者进行护理的过程中,可以优先采用此种护理方法,以此来确保护理的质量。
综上所述,在对抑郁症患者进行护理的过程中,应用中西医结合护理干预的方法,可以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